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背电极材料、结构以及厚度等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背电极是影响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采用COMSOL软件仿真研究了背电极材料、结构、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 发现相对于背电极金属的功函数, 其阻值对电池性能影响小. 背电极结构除了阻值会影响电池性能, 还存在影响电池性能的其他因素. 蜂窝结构背电极中, 考虑制作难易程度的情况下, 圆形半径约等于边缘间距时性价比最高. 预测背电极中每增加10%的孔隙, 电池性能大约提升5%. 背电极阻值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考虑工艺、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 最佳的厚度应在100—150 nm之间.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背电极/
材料/
结构/
厚度

English Abstract


--> --> -->
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 如器件结构[1]、界面属性[2,3]等. 这些因素无一例外都会反映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PCE)[4]、串联电阻(series resistance, Rs)[5]、填充因子(fill factor, FF)[6]等变化. 电池背电极[7,8]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部分, 其阻值在串联电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背电极阻值由材料的种类(例如铂Pt[9]、金Au[10]、炭基的复合材料[11])、结构[12](例如仿生蛾眼纳米结构背电极[13]、准交指式背电极[14])等耦合在一起决定, 其反映了电池的性能, 目前仍然有较大的优化空间[15,16].
为此, 本文从背电极材料选取、结构设计及厚度优化出发, 采用COMSOL软件仿真研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背电极电阻的变化, 并与实验结果对比, 分析得出优化的背电极属性.
COMSOL软件广泛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理论研究[17-19]. 上海大学车俐佳等[20]仿真与实验研究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背电极特征. 为此, 本文采用COMSOL中AC /DC模块重复文献中八边形结构的银(Ag)背电极, 并将得到的仿真电阻数据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 验证仿真结果.
图1(a)图1(b)是文献[20](图1(a))及本文(图1(b))构建的背电极结构在COMSOL中的网格剖分图, 图1(c)是文献与本文计算的背电极电阻-厚度变化趋势. 从图1(c)可以看出, 文献中提取获得的阻值与本文仿真所得阻值虽然在部分厚度上有所区别, 但是总体符合很好. 它们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6%, 误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记, 并且变化趋势两者一致, 由此验证本文模型构建及计算是对的.
图 1 文献(a)及本文(b)构建的背电极结构在COMSOL中的网格剖分图; (c)文献与本文计算的背电极电阻-厚度变化趋势图
Figure1. The grid diagram of the back electrode structure constructed in literature (a) and this paper (b) in COMSOL; (c) back electrode resistance changing with its thickness.

2
3.1.背电极材料的影响
-->研究文献[21]中厚度为150 nm的铝(Al)、锡(Sn)、Ag、铁(Fe)、铜(Cu)、Au 6种八边形结构金属背电极的阻值. 图2(a)图2(b)分别是6种金属背电极功函数、PCE及其电阻.
图 2 6种金属的背电极功函数、电池转换效率(a)及其电阻(b)
Figure2. Back electrode work function, cell conversion efficiency (a) and electrode resistance (b) of six metals.

图2可知, 上述6种材料中Ag的阻值是最小的, 只有0.41881Ω, Au和Al则次之; 而Sn和Fe的电阻阻值最大, 远大于其他材料的阻值. 因此, 若只考虑金属材料自身电阻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时, 使用Ag作为背电极材料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最好, 而使用Sn作为背电极材料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最差. 将上面金属电阻值分别和金属材料功函数以及文献中的PCE对比, 发现金属电阻小的其功函数和PCE不一定大, 而电阻大的其功函数和PCE也不一定小. 但可以看出金属功函数与电池PCE的大小成反比. 由此可知, 金属材料的阻值对电池性能影响没有功函数大. 采用上述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八边形结构碳基背电极, 电阻值为8596 Ω. 尽管碳基背电极的阻值是Au电极的数千倍, 但其PCE仍然可以超过10%[11]. 因此, 背电极电阻值对电池效率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来说较小. 此外, 与文献[21]中三种空穴传输层NiO, Cu2O, P3HT下的钙钛矿电池PCE对比研究, 发现三种空穴传输层下, 金属性质对电池PCE影响规律一样, 即与金属电阻值相比, 金属功函数对电池PCE的影响更大.
2
3.2.背电极结构影响
-->3
3.2.1.蜂窝结构S-HQIDE和L-HQIDE背电极的比较
-->文献[22]分别设计了两种暴露面积的背电极结构: 一种是暴露面积较小的蜂窝结构(S-HQIDE), 它的背电极圆形直径约为2.7 μm, 边缘间距约为1.3 μm. 另一种是暴露面积较大的蜂窝结构(L-HQIDE), 它的圆形直径约为8.0 μm, 边缘间距约为1.5 μm. 图3是厚度2.5 μm的S-HQIDE(图3(a)图3(c))和L-HQIDE(图3(b)图3(d))的结构以及仿真图.
图 3 S-HQIDE (a、c)和L-HQIDE(b、d)的背电极结构以及仿真图
Figure3. Back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simulation diagram of S-HQIDE ((a), (c)) and L-HQIDE ((b), (d)).

图3知S-HQIDE结构的电阻为0.012249 Ω, 而L-HQIDE结构的电阻为0.017534 Ω. 两种结构电势相似, 都在水平方向上相等, 在竖直方向上均匀下降直至为零. 比较可知, L-HQIDE结构的阻值约为S-HQIDE结构的1.4倍. 若只考虑电阻的影响, 则使用S-HQIDE结构作为背电极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约为L-HQIDE结构背电极效率的1.4倍. 实验结果证明它们的PCE之比约为4倍. 因此, 蜂窝型结构背电极除了在阻值方面上影响效率外, 还在其他方面, 例如接触面积上影响了电池的效率.
3
3.2.2.蜂窝结构中圆形半径对背电极的影响
-->研究厚度为150 nm Ag薄膜蜂窝结构, 边缘间距分别为1和2 μm时, 圆形半径依次为0.5, 1, 1.5, 2, 2.5和3 μm的背电极电阻, 结果如图4所示.
图 4 蜂窝结构背电极电阻随圆形半径的变化
Figure4. The resistance of the back electrode with honeycomb structure varies with the radius of the circle.

图4可知, 圆形半径为0.5 μm时, 边缘间距分别为1和2 μm的背电极阻值都最小, 半径为3 μm时电极阻值最大. 并且随着圆形半径的增加, 电阻是在逐渐增加的, 但是增大的趋势不是线性的. 同时发现, 在半径相同时, 边缘间距为2 μm的背电极阻值更小, 这可能是由于当边缘间距为2 μm时, 在相同的面积上, 该结构的圆形间隙个数更少, 占比面积较小, 因此使得它的电阻比边缘间距为1 μm时的小.
由此, 理论上来说蜂窝结构背电极的圆形半径是越小越好, 边缘间距越大越好. 但是圆形半径越小其制作就越复杂, 制作时间也要越长, 且边缘间距越大可能会使得整个电极的面积越大, 性价比低. 因此认为蜂窝结构的圆形半径约等于边缘间距时性价比最高.
3
3.2.3.多孔孔隙的占比对背电极的影响
-->最近基于多孔隙金背电极的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中, 发现孔隙中CH3NH3PbI3填充效果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23,24]. 为此, 研究了厚度为150 nm正方形Ag 背电极(面积 100 μm × 100 μm)中, 1—10 μm孔隙占比对其电阻影响的规律. 图5是无孔隙及10%随机孔隙时背电极仿真图及其电阻(图5(a)), 以及占比变化对其电阻值的影响(图5(b)).
图 5 无孔隙及10%随机孔隙时背电极仿真图及其电阻(a), 以及占比变化对其电阻值影响(b)
Figure5. Simulation diagram of back electrode without and with 10% random pores and its resistance (a), and the influence of proportion change on its resistance (b).

图5(a)可知, 添加孔隙后的背电极电阻比无孔隙时要小. 原因是孔隙的加入导致电流通过的横截面积增加. 由图5(b)可知, 随着孔隙占比的增加, 其阻值几乎线性减小, 且每增加10%的孔隙, 其阻值大约减少0.005 Ω左右, 减少比例大约为5%. 因此, 预测每增加10%的孔隙, 提升电池PCE大约5%.
进一步分析上述最优结构的相对性能. 由于多孔孔隙结构背电极中占空比的差别, 导致不能通过阻值大小比较来直接判断结构的优劣. 为此, 需要计算出上述结构补充为矩形时的电阻, 然后通过各个结构阻值与该矩形结构的比值来判断结构的相对性能. 得出边缘间距为1 μm、圆形半径为0.5 μm的蜂窝结构的比值为1.3157, 边缘间距为2 μm、圆形半径为0.5 μm蜂窝结构的比值为1.1141, 50%多孔隙结构的比值为1.5440, 八边形结构的比值为1.5871. 由此可知, 边缘间距为2 μm、圆形间隙半径为0.5 μm的蜂窝结构比值最小, 性能最好.
2
3.3.厚度对背电极影响
-->研究边缘间距为2 μm圆形半径为0.5 μm的Ag薄膜蜂窝结构背电极. 图6是仿真蜂窝结构(图6(a))及背电极电阻-厚度变化趋势图(图6(b)).
图 6 仿真蜂窝结构(a)及背电极电阻-厚度变化趋势图(b)
Figure6. Simulated honeycomb structure (a) and back electrode resistance changing with its thickness (b).

图6可知, 背电极厚度为45 nm时电阻最大, 1000 nm厚度的背电极电阻最小; 且随着背电极厚度的增加, 电极电阻是在逐渐减小的. 在厚度为45—200 nm之间的电阻变化趋势最大, 下降得最为迅速, 而在500—1000 nm之间的电阻变化趋势最小, 下降得不明显.
实际上, 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来说背电极的电阻越小越好, 因此理论上来说背电极的厚度是越大越好. 但在考虑制作成本及制作效率的条件下, 当背电极厚度达到200 nm以上时, 电阻的变化程度不明显, 性价比低; 而背电极厚度低于100 nm时, 电阻的变化幅度比较大, 很难精确地控制. 因此蜂窝结构的背电极厚度在为100—150 nm时其性能最优, 效果最佳, 此时电极的制备成本等较合适.
本文从背电极材料、结构、厚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仿真研究, 并讨论了电极阻值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 由结果可知, 相对于金属的电阻值, 金属的功函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更大. 不同的背电极结构除了其阻值会影响电池性能外, 还存在影响电池性能的其他因素; 蜂窝结构背电极中, 考虑制作难易程度的情况下, 得出圆形半径约等于边缘间距时性价比最高; 预测每增加10%的孔隙, 电池效率大约提升5%; 背电极的阻值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考虑工艺、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 得出最佳的厚度应在100—150 nm之间.
相关话题/结构 材料 金属 文献 电极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反铁磁轴子绝缘体候选材料EuIn<sub>2</sub>As<sub>2</sub>的表面原子排布和电子结构
    摘要:非平庸的能带拓扑性与磁性结合可以产生丰富的量子现象,包括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轴子绝缘体态等.不同于磁性掺杂和异质结方案,内禀磁性拓扑绝缘体避免了掺杂带来的无序,且制备工艺通常比异质结更加简单,因此对研究和利用磁性拓扑绝缘体都有重要的意义.最近,EuIn2As2被认为是内禀反铁磁轴子绝缘体,本文使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SrCoO<sub>2.5</sub>材料的超快应变动力学
    摘要:光激发引起的物质晶格结构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超快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Thomsen模型与超快X射线衍射模拟相结合,研究了SrCoO2.5晶格中应力产生和传播的过程,发现不同厚度的SrCoO2.5样品在受激光照射加热后,其衍射峰会出现连续位移或分裂的现象,当样品厚度增大时,其受到激光的激发会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同质结的光电探测器
    摘要:近年来,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ransitionmetaldichalcogenides,TMDCs)由于其出色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在光电探测领域被广泛研究.相比于报道较多的场效应晶体管型以及异质结型器件,同质结器件在光电探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聚焦基于TMDCs同质结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磁场中HD分子振转跃迁的超精细结构
    摘要:HD分子红外跃迁的精密测量被用以检验量子电动力学、确定质子-电子质量比等.但HD分子的超精细结构分裂对于测量精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因素,并可能是实验中测得ν=2—0谱带跃迁呈特殊线型的原因之一.本文分别在耦合表象和非耦合表象下计算了HD分子振转跃迁的超精细结构,并计算了不同外加磁场下HD分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铅铋合金薄膜低温相的结构及超导物性表征
    摘要:铅铋(Pb-Bi)合金超导材料被广泛研究,但对其低温物相的结构和超导物性却知之甚少.本文采用低温共沉积和低温退火的方法,在Si(111)-(7×7)衬底生长的Bi(111)超薄薄膜上制备了铅铋合金薄膜,利用扫描隧道显微术对其结构和电子学性质进行表征.通过结构表征,确定了薄膜中存在相分离,同时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同步研究透明材料折射率和动力学特性的实验方法
    摘要:基于电磁加载装置CQ-4,建立了一种同步开展透明材料折射率和高压声速测量的实验方法.完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窗口材料14GPa斜波压缩实验,利用多点双光源外差位移干涉测速仪(duallaserheterodynevelocimetry,DLHV),获得了PMMA样品后表面的速度历史曲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Ni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偏析、结构特征与扩散
    摘要:NiCu双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不仅由于其优异的稳定性、选择性以及磁学和催化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其纳米粒子的形貌、表面元素分布和粒径大小而具有可调谐性能.采用分子动力学与蒙特罗方法并结合嵌入原子势对NiCu双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偏析、结构特征以及Cu吸附原子在Ni基底沉积生长与表面扩散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界面性质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界面反应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质及界面反应.计算结果表明:金刚石(100)/铝(111)界面粘附功更大,相比金刚石(111)/铝(111)的界面粘附功4.14J/m2提高了41%.同时,金刚石(100)/铝(111)界面处形成Al—C键合的趋势更强.A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电化学-应力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硅/碳核壳结构的模拟与优化
    摘要:硅基电极材料在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巨大的体积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电极材料破裂、粉化.本文在有限变形假设前提下,基于电化学-力学耦合理论,研究球形Si/C核壳结构在嵌锂过程中的浓度、应力场的演化,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核壳结构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显示:壳层可以很好地保护硅颗粒的膨胀;然而核内产生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双层结构突触仿生忆阻器的时空信息传递及稳定性
    摘要:现有计算机体系架构下的神经网络难以对多任务复杂数据进行高效处理,成为制约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而人脑的并行运算方式具有高效率、低功耗和存算一体的特点,被视为打破传统冯·诺依曼计算体系最具潜力的运算体系.突触仿生器件是指从硬件层面上实现人脑神经拟态的器件,它可以模拟脑神经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