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新型超宽带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微结构光纤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免标记和实时监控等优点. 如今, 由于此类传感器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控制、环境检测、生物分子分析物检测等诸多领域而受到大量研究. 然而, 目前所报道的绝大多数此类传感器只能应用于可见光或近中红外传感. 因此, 对可应用于中红外传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结构光纤传感器的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基于此,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以工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的新型高灵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结构光纤传感器. 传感器采用双芯单样品通道结构, 该结构不仅可以消除相邻样品通道间的相互干扰和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 还可以在超宽带波长范围内实现高灵敏检测. 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其传感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当待测样品折射率分布在1.423—1.513范围内时, 传感器不仅可以在1.548—2.796 μm的超宽带波长范围内进行工作, 而且其平均灵敏度高达13964 nm/RIU. 此外, 传感器的最高波长灵敏度和折射率分辨率分别为17900 nm/RIU, 5.59 × 10–7 RIU.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微结构光纤/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传感器

English Abstract


--> --> -->
痕量检测是一种检测物质含量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分析检测方法, 它在安全生产、生物医学、环境检测、国防科技等众多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1-3]. 因此, 对高精度、超灵敏的痕量检测技术的研发已变得至关重要, 而基于微结构光纤(microstructured fiber, MF)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的传感技术, 由于其大动态测量范围、超高灵敏度及适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等优点已成为该领域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输入光在MF和金属交界面处产生的倏逝波会引发自由电子相干振荡而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 当倏逝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产生共振时, 能量会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体中, 这样等离子体波就可以吸收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 从而导致检测到的反射光强会形成一个损耗峰值, 最后通过测量共振波长或损耗峰的位置来检测分析物质的属性. 如今, SPR-MF传感器已成为痕量检测领域内的研究热点[4].
SPR-MF传感器最先由Hassani和Skorobogatiy在2006年提出[5], 研究发现该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与折射率分辨率分别为984 nm/RIU和8 × 10–5. 随后, 各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越的SPR-MF传感器不断被提出. 如早在2010年, Yu等[6]提出了一种可工作在可见光区域范围内的选择性镀金属层SPR-MF传感器, 该传感器实现了高达5500 nm/RIU的波长灵敏度. 到了2013年, Shuai等[7]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近红外SPR-MF传感器. 该传感器在自参考模式下的平均灵敏度为7533 nm/RIU, 而在同时测两种待测样品模式下的最高灵敏度则高达10200 nm/RIU. 在2014年, Otupiri等[8]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可见光区域范围内的新型开槽型SPR-MF传感器, 其x偏振模和y偏振模的折射率分辨率分别为5 × 10–5 RIU、6 × 10–5 RIU. 2015年, Liu等[9]提出了一种可工作在可见光区域范围内的多芯多孔银膜SPR-MF传感器. 研究表明该传感器的平均灵敏度为4500 nm/RIU. 2017年, Huang[10]提出了一种D型近红外SPR-MF传感器. 该传感器可以实现单偏振模传感, 且其平均波长灵敏度高达6000 nm/RIU. 为了能扩大此类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Chen等[11]在2018年设计了一种新型中红外SPR-MF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最高可达11055 nm/RIU. 到了今年, Li等[12]提出了一种H型SPR-MF传感器, 其最大灵敏度可达12600 nm/RIU. 综上所述, 现在所报道的SPR-MF传感器通常只能工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 很少能工作在中红外区域, 而同时能工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的SPR-MF传感器至今尚未见报.
为了进一步扩大SPR-MF传感器的应用范围, 本文提出了一种镀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记为ITO)的双芯单通道SPR-MF传感器.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 系统研究了传感器结构参数和待测样品折射率对其传感特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 该传感器的平均灵敏度、最大灵敏度和折射率分辨率分别高达13964 nm/RIU, 17900 nm/RIU, 5.59 × 10–7 RIU. 此外, 该传感器还可以同时工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
我们所设计的SPR-MF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该双芯MF包含3层按正三角形晶格排列的空气孔, 其晶格常数为Λ, 空气孔直径为d2. 光纤的两个纤芯位于第2层空气孔的相应位置, 并分别标记为1和2. 为了能够更好地调节纤芯基模的模有效折射率, 使传感器能够在更宽的波长范围内进行工作, 我们在纤芯的中心区域引入了2个填充待测样品的小孔, 其直径为d3. 此外, 为了提高传感器的信噪比和消除样品通道间的串扰, 该光纤的中心区域只有1个直径为d1, 内表面镀ITO(厚度为t)的大圆形空气孔用来作为待测样品的传感通道. na为待测样品的折射率, 其值在1.423—1.513之间; 空气的折射率为1. 光纤的衬底材料为SiO2, 其折射率由Sellmeier方程计算可得[13]:
图 1 SPR-MF传感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Figure1. Cross section of the proposed multi-core PCF sensor based on SPR.

$\begin{split} {n}^{2}\left(\lambda \right)=\;&1+\frac{0.6961663{\lambda }^{2}}{{\lambda }^{2}-{\left(0.0684043\right)}^{2}}+\frac{0.4079426{\lambda }^{2}}{{\lambda }^{2}-{\left(0.1162414\right)}^{2}}\\ &+\frac{0.8974794{\lambda }^{2}}{{\lambda }^{2}-{\left(9.896161\right)}^{2}}, \\[-15pt]\end{split}$
其中: λ为入射光波长. ITO作为等离子体材料, 其相对介电常数ε可以由Drude模型计算获得[14]:
$ \varepsilon ={\varepsilon }_{\infty }- {{{\omega }_{\mathrm{p}}}^{2}}/({{\omega }^{2}+\mathrm{i}\omega \varGamma }),$
$ {{\omega }_{\mathrm{p}}}^{2}= {n{e}^{2}}/({{\varepsilon }_{\infty }{m}^{*}}), $
其中: ε = 3.9; ωp为等离子体频率; ω为角频率; Г为电子散射率, Г = 1.8 × 1014 rad/s; m*为电子的有效质量, m* = 0.35m0, m0 = 9.1 × 10–31 kg为电子质量; n为ITO的载流子浓度, n = 1.8 × 1021 cm–3; e为电子电荷.
利用全矢量有限元法[15], 我们首先研究了双芯SPR-MF传感器的模式共振特性, 研究发现X偏振基模无法有效的与SPP模进行耦合共振. 基于此, 本文只研究Y偏振基模与SPP模之间的共振特性, 具体研究结果由图2给出. 其中传感器的损耗$ \alpha $计算表达式为[16]:
图 2 (a) Y偏振模与SPP模的色散曲线; (b) Y偏振模与SPP模的损耗曲线
Figure2. (a) The dispersion curve of Y-polarized mode and SPP mode; (b) the loss curve of Y-polarized mode and SPP mode.

$ \mathrm{\alpha }\left(\mathrm{d}\mathrm{B}/\mathrm{c}\mathrm{m}\right)=8.686\times (2\mathrm{\pi }/\lambda )\mathrm{I}\mathrm{m}\left({n}_{\mathrm{e}\mathrm{f}\mathrm{f}}\right)\times {10}^{4},$
其中, $ \mathrm{I}\mathrm{m}\left({n}_{\mathrm{e}\mathrm{f}\mathrm{f}}\right) $为模有效折射率的虚部. 光纤的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d3 = 0.5 μm, t = 50 nm, na = 1.423. 从图2(a)中可以看出: 在短波长处, SPP模的模有效折射率实部比Y偏振模的要大, 但随着波长的增大, 两模的模有效折射率都会逐渐减小, 并且它们之间的差值也在逐渐减小. 当波长增大到1.548 μm时, SPP模和Y偏振模的模有效折射率相等, 即满足了两模的耦合共振条件. 从该图中的电场分布插图可以清晰的看出SPP模和Y偏振模之间的耦合共振特性. 如在波长1.46 μm处, 由于不满足耦合共振条件, SPP模和Y偏振模的能量分别被限制在芯区和金属层表面. 然而, 随着波长的增大, Y偏振模的能量会逐渐耦合到SPP模中, 并在波长1.548 μm处, 两模实现耦合共振, 此时两模的能量分布几乎一样. 当波长进一步增大到1.66 μm时, Y偏振模的能量又会因为不满足耦合条件而返回纤芯区域. 图2(b)给出了SPP模和Y偏振模的损耗特性. 从此图可以看出: 在整个仿真波长范围内, SPP模的损耗先减小后增大, 而Y偏振模的损耗却先增大后减小, 并且在共振波长1.548 μm处, 两模的损耗会相等,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设计的传感器能满足损耗匹配条件, 实现完全耦合, 使SPP模和Y偏振模之间的耦合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 除了耦合共振点, SPP模的损耗都要大于Y偏振模的损耗.
接下来我们研究了待测样品折射率na对传感器共振特性的影响, 其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光纤的其他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d3 = 0.5 μm, t = 50 nm. 从图3(a)可以看出: 当na从1.423增大到1.513时, 其耦合波长会产生红移, 对应的共振波长从1.548 μm增加到2.796 μm. 其主要原因是SPP模的模有效折射率会随着na的增大而增大, 而Y偏振模的基本不变, 从而导致两模式之间的耦合共振波长产生红移. 此外, 传感器的损耗峰值会随着na的增大而减小. 其原因是当na增大时, SPP模与Y偏振模之间的能量耦合减弱, 使从Y偏振模转移至SPP模的能量减小, 进而导致Y偏振模的损耗变小. 图3(b)为共振波长与na的线性拟合曲线, 其拟合方程为: $\lambda \left({{\text {μ}} }\mathrm{m}\right)=13.964{n}_{\mathrm{a}}-18.384$. 该方程的斜率就是传感器在该探测范围内的平均灵敏度, 所以其平均灵敏度为13964 nm/RIU. 为了能够更好的研究传感器的灵敏度, 我们还计算了单个波长灵敏度$ {S}_{\lambda } $. 其计算公式如下[17,18]:
图 3na从1.423增加到1.513时, (a) Y偏振模的损耗曲线和共振波长与(b)na的线性拟合曲线
Figure3. (a) Loss curve of Y-polarized mode and (b) linear fitting line of the resonance wavelength versus na by changing na from 1.423 to 1.523.

${S}_{\lambda }\left(\mathrm{n}\mathrm{m}/\mathrm{R}\mathrm{I}\mathrm{U}\right)=\Delta {\lambda }_{\mathrm{p}\mathrm{e}\mathrm{a}\mathrm{k}}\left({n}_{\mathrm{a}}\right)/\Delta {n}_{\mathrm{a}},$
式中, Δλpeak为共振波长的变化量, Δnana的变化量. 从图3(b)可以看出: 当na = 1.503时, 其共振波长为2.617 μm, 而当na增大到1.513时, 共振波长变为2.796 μm, 通过(5)式计算可得此时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为17900 nm/RIU. 该灵敏度远大于其他多芯SPR-MF传感器[19-21]. 若探测器的波长分辨率为0.01 nm时, 则传感器的折射率分辨率高达5.59 × 10–7.
最后, 为了进一步分析光纤结构参数对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 我们重点研究了金属膜厚度t和填充样品小孔直径d3对传感器损耗特性及波长灵敏度的影响.
图4为不同金属膜厚度下传感器的Y偏振模损耗曲线. 光纤的其他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d3 = 0.5 μm, na = 1.423. 由此图可以发现: 随着镀膜厚度的增加, 传感器的共振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如当ITO的厚度分别为40 nm, 45, 50, 55, 60 nm时, 传感器所对应的共振波长分别为1.423, 1.493, 1.548, 1.599, 1.645 μm. 类似的现象也可以从其他SPR-MF传感器中看到[22,23]. 其原因是ITO厚度的增大使得SPP模的模有效折射率也增大, 而Y偏振模的模有效折射率却几乎不受影响, 进而导致共振波长发生红移. 此外, 当ITO的厚度从40 nm增大到60 nm时, Y偏振基模的损耗峰值几乎没有变化. 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调节ITO的厚度来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
图 4 ITO厚度对Y偏振模损耗的影响
Figure4. Influence of the thickness of ITO film on the loss of Y-polarized mode.

图5d3对Y偏振模损耗的影响. 光纤的其他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t = 50 nm, na = 1.423. 从此图可以看出: 随着小孔直径的变大, Y偏振模的共振波长向长波长移动, 但损耗峰值基本不变. 如当d3分别为0.3, 0.4, 0.5, 0.6, 0.7 μm时, 传感器所对应的共振波长分别为1.538, 1.542, 1.548, 1.555, 1.563 μm. 这是因为小孔直径的增大只会影响Y偏振基模的模有效折射率, 使其模有效折射率减小, 进而导致耦合波长产生红移.
图 5 d3对Y偏振模损耗的影响
Figure5. The influence of d3 on the loss of Y-polarized model.

为了更好的分析光纤结构参数对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影响, 我们还研究了td3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图6(a)给出了t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光纤的其他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d3 = 0.5 μm. 从图6(a)可以发现: 当ITO厚度从40 nm增大到50 nm时, 传感器的波长灵敏度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当ITO厚度在40—50 nm之间变化时, SPP模与Y偏振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并不会受其影响[16]. 然而, 当ITO厚度从50 nm增大到60 nm时, 对应的波长灵敏度会随之从9200 nm/RIU减小到9000 nm/RIU. 这也就意味着SPP模和Y偏振模之间的耦合效率变差了. 从图6(b)中可以看出: 当小孔直径d3从0.3 μm增大到0.7 μm时, 传感器的灵敏度直接从9600 nm/RIU减小到8600 nm/RIU. 这说明SPP模与Y偏振模之间的耦合效率会随着d3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光纤的其他结构参数为: Λ = 2 μm, d1 = 2 μm, d2 = 1 μm, t = 50 nm.
图 6na由1.423增大到1.433时, 结构参数td3对波长灵敏度的影响 (a)结构参数t; (b) d3
Figure6. The influence of fiber parameters t and d3 on the wavelength sensitivity with na increasing from 1.423 to 1.433: (a) Fiber parameters t; (b) d3.

利用MF的多孔结构, 设计了一种可工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区域的新型SPR-MF传感器. 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对其传感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研究发现: 该传感器只能实现Y偏振模与SPP模之间的耦合共振, 且当待测样品折射率处于1.423—1.513范围内时, 传感器的平均灵敏度、最大灵敏度和折射率分辨率分别高达13964 nm/RIU, 17900 nm/RIU, 5.59 × 10–7 RIU. 因此, 我们所设计的SPR-MF传感器在安全生产、药物筛选、环境检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话题/传感器 结构 工作 设计 计算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垂直各向异性Ho<sub>3</sub>Fe<sub>5</sub>O<sub>12</sub>薄膜的外延生长与其异质结构的自旋
    摘要:垂直磁各向异性稀土-铁-石榴石纳米薄膜在自旋电子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使用溅射方法在(111)取向掺杂钇钪的钆镓石榴石(Gd0.63Y2.37Sc2Ga3O12,GYSGG)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了2—100nm厚的钬铁石榴石(Ho3Fe5O12,HoIG)薄膜,并进一步在HoIG上沉积了3n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二维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摘要:自石墨烯发现以来,大量二维层状材料被相继发现.二维材料中载流子被限制在界面1nm空间内,使其对化学掺杂非常敏感,有望引起生物传感领域的技术变革.生物传感过程无论基于何种传感机制,都包含了检测物识别和信号转化过程.检测物识别通常依靠传感界面的生物探针来完成,信号转换依靠二维材料来实现信号输出.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原子尺度材料三维结构、磁性及动态演变的透射电子显微学表征
    摘要:原子表征与操控是实现原子制造必须突破的物理瓶颈之一.像差校正电子显微学方法因其优异的空间分辨率,为实现原子精细制造提供了有力的表征手段.因此,利用电子显微学手段,在原子尺度对原子制造的材料及器件进行三维结构和性能的协同表征,对于深入理解原子水平材料操控的物理机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纳米团簇及纳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DNA折纸结构介导的多尺度纳米结构精准制造
    摘要: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在近年来一直是物质科学领域被广泛探讨的前沿问题.当制造和加工的尺度从微米、纳米逐渐走向原子级别时,材料在常规尺度下所具备的性质已无法通过经典理论进行解释,相反地,会在这一尺度下展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特性.因而对材料极限制造尺度和颠覆性物性的不断追求始终是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有机分子吸附和衬底调控锗烯的电子结构
    摘要:锗基集成电子学的发展潜力源于其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与现有的硅基和锗基半导体工业的兼容性,而锗烯微小带隙能带特点极大程度地阻碍其应用.因此,在不降低载流子迁移率的情况下,打开一个相当大的带隙是其应用于逻辑电路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范德瓦耳斯力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电场作用下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无芯光纤的多参数测量传感器
    摘要: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单模-无芯-单模-无芯-单模光纤结构的马赫-曾德尔传感器,可用来同时测量折射率和温度.该传感器中,两处无芯光纤充当输入、输出耦合器,中间单模光纤作为传感臂.利用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分析,确定耦合器和传感臂的最优长度为15mm.在无芯光纤中激发出的高阶模进入单模光纤的包层传输,由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周期调制结构平面薄膜电爆炸实验研究
    摘要:在金属层表面引入微结构以实现对Z箍缩等离子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稳定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强光一号”装置上(峰值电流~1.4MA,上升时间~100ns),开展了针对具有一维周期性凹槽调制结构的金属薄膜的电爆炸实验研究.实验负载采用外推型平面结构,基底为30μm厚铝膜,刻蚀周期为2mm,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应力调控BlueP/<i>X</i> Te<sub>2</sub> (<i>X</i> = Mo, W)范德瓦耳斯异质结电子结构
    摘要: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探讨了蓝磷烯与过渡金属硫化物MoTe2/WTe2形成范德瓦耳斯异质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以及施加双轴应力对相关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形成BlueP/XTe2(X=Mo,W)异质结,二者能带排列为间接带隙type-II并有较强的红外光吸收,同时屏蔽特性增强.随压缩应力增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外加横向电场作用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紧束缚计算
    摘要: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紧束缚方法计算研究了外加横向电场对边缘未加氢/加氢钝化的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及电子布居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变化受其宽带影响.当施加沿其宽度方向的横向外加电场时,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及态密度都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对于具有半导体性的边缘未加氢纳米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高能质子在散裂靶中的能量沉积计算与实验验证
    摘要:高能质子在散裂靶中的能量沉积是散裂靶中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掌握高能质子在散裂靶中引起的能量沉积分布与瞬态变化是开展散裂靶热工流体设计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MCNPX,PHITS与FLUKA三种蒙特卡罗模拟程序,计算并比较了高能质子入射重金属铅靶、钨靶的能量沉积分布及不同粒子对总能量沉积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