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双螺线圈射频共振结构增强硅空位自旋传感灵敏度方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针对硅空位自旋磁共振信号射频场非均匀展宽问题, 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双螺线圈射频共振结构, 利用双螺线圈平行对称特性, 构建射频场均匀区, 非均匀性小于0.9%, 相比单根直线性结构, 均匀性提高了56.889倍. 同时, 利用射频信号近距离互感耦合共振特性, 实现了射频场的增强, 相比单线圈结构增强了1.587倍, 等效的自旋传感灵敏度提高了4.833倍. 实验中搭建基于SiC硅色心自旋磁共振效应的光探测磁共振传感测量系统,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射频天线, 测试得到基于双螺线圈射频共振天线结构的硅空位色心自旋磁共振信号对比度提高了6倍, 通过调制解调信息解算方法得到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了4.833倍, 传感器噪声降低了8倍, 提高了硅空位自旋传感测量灵敏度, 结合SiC晶圆芯片制造技术, 为高精度、芯片级自旋量子传感器件的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硅空位色心/
射频共振天线/
均匀场/
自旋传感/
灵敏度

English Abstract


--> --> -->
近年来, 碳化硅硅空位色心自旋量子功能结构, 由于其室温下自旋相干时间长、光学泵浦与探测方法简单, 且兼容碳化硅晶圆加工工艺成熟、易于光电器件集成等特性[1-5], 在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展现出了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6-12].
目前, 基于碳化硅硅空位色心自旋量子特性的传感与测量技术在单光子源、分子扭矩测量、细胞温度环境监测、磁强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3-18], 且测量精度不断突破传统测量技术精度极限, 成为未来固体量子传感与测量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19,20], 然而受限于射频/微波、激光等功率非均匀展宽与波动噪声影响, 导致自旋退相干时间短, 测量精度难以达到理论测量极限[21,22].
目前常用的射频天线结构主要采用单根直导线结构, 该结构的射频场以直导线为中心向外辐射, 无法构建射频场均匀区[23]. 而应用于微波领域的微波腔均匀天线结构, 由于射频信号波长长, 导致均匀天线结构尺寸达到100 cm2, 限制了SiC自旋功能结构的应用领域[24].
本文针对SiC基自旋传感测量技术对射频均匀场的需求, 提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双螺线圈平行对称结构的射频共振增强天线结构(简称双螺线圈共振天线double helical coil resonant antenna, DHCRA). 通过仿真模拟计算, 设计的螺线圈结构的中心频率为70 MHz, 辐射强度为73 A/m, 通过构建双螺线圈平行对称结构, 天线的辐射强度增大了1.587倍, 且均匀区达到π × 375 mm2 × 10 mm, 相比单根直导线结构均匀性提高了56.889倍. 最后通过应用到SiC硅空位色心自旋测量系统中, 得到该结构使得传感测量灵敏度提升了4.833倍, 为高灵敏度自旋传感测量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文基于对称偶极子天线理论与单螺旋天线理论, 设计了双螺线圈平行对称共振射频天线结构, 基于理论公式分析计算[25-29], 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进行优化, 最后得到如图1(a)所示的三维结构, 通过优化线圈的结构尺寸参数得到最优的结构参数如图1(b)所示.
图 1 (a) DHCRA结构示意图, 红色部分为碳化硅样品, 黄色部分为天线, 绿色部分为碳化硅硅空位色心激发用的红光730 nm激光器, 色心发出的光为红外890—1000 nm; (b) DHCRA设计参数: 天线铜线线宽d = 0.4 mm, 天线铜线线间距w = 0.73 mm, 天线铜线厚度t = 0.035 mm, 双天线之间的距离s = 10 mm, 输入接口线宽d1 = 0.67 mm, d2 = 1.2 mm
Figure1. (a) Schematic diagram of double helical coil resonant antenna, the red part is the silicon carbide sample, the yellow part is the antenna, the green part is the red light 730 nm laser used for the excitation of the vacancy color center of silicon carbide silicon, the light emitted by the color center is infrared 890?1000 nm; (b) spiral antenna design parameters: antenna copper wire width d = 0.4 mm, antenna copper wire spacing w = 0.73 mm, antenna copper wire thickness t = 0.035 mm, distance between dual antennas s = 10 mm, input interface line width d1 = 0.67 mm, d2 = 1.2 mm.

通过软件进行磁场仿真, 可以得到在X-Z截面模拟的磁场B示意图, 如图2(a)所示. 可以看出磁场B主要集中分布在沿着Z轴方向两侧的均匀区, 因此, 可以将碳化硅色心结构放置在双螺旋天线两侧的均匀区, 有效降低自旋磁共振效应的非均匀展宽问题. 在图1(b)的实验参数基础上, DHCRA天线的S11参数即回波损耗的电磁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如图2(b)所示. 经过HFSS参数化扫描结果分析, 得到最优的回波损耗信号, 本文设计的天线结构在70 MHz的回波损耗最优可以达到–33 dB. 由于DHCRA的辐射功率与阻抗有关系, 因此, 在DHCRA之间接入50 Ω匹配阻抗来提高射频信号的辐射效率.
图 2 (a)本文设计的天线结构的X-Z平面磁场分布图; (b) DHCRA结构的S11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 插图为DHCRA的实物照片
Figure2. (a)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the X-Z plane of our antenna structure; (b) simulation results and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he parameter S11 of the DHCRA structure. The inset shows the physical photograph of DHCRA.

通过测试得到谐振频率实际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差约5 MHz, 主要原因包括: 1)受限于加工工艺精度, 射频天线的金属线条的直径、线圈长度、线条间隔、线圈整体直径难以完全与仿真尺寸一致; 2)基材材质的介电常数、电阻率等参数采用理想模型, 与实际有差异; 3)当两个线圈之间的间隔在0.4—15.0 mm之间时谐振峰位置基本不变, 只影响回波损耗值, 当间距小于0.4 mm, 谐振频率与线圈间距成反比; 4)测试环境的温湿度引起的线条热胀冷缩(通常情况下较小, 可以忽略); 5)测试时测量尾线的长度和弯曲形变(可改变尾线的长度和形变来控制螺线圈的谐振频率).
图3(a)图3(b) 为输入70 MHz信号时, DHCRA结构的两个截面的场强B分布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 DHCRA沿着Z轴的场强B分布均匀, 靠近Z轴两侧虚线框的部分场强分布较为集中. 根据非均匀性定义和标准计算方法, 通过提取图3(a),(b)虚线框内场强幅值点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作差, 随后与平均场强做除法计算, 得到X-Z平面两侧的均匀区的非均匀度约为0.9%, X-Y平面环形均匀区的非均匀度约为0.78%, 两侧均匀区非均匀度平均约为0.9%.
图 3 (a) 70 MHz下X-Z平面的场强仿真分布图(图中的$\varepsilon $为非均匀度); (b) 70 MHz下的X-Y平面的场强仿真分布图; (c) 70 MHz下的均匀区(X = 14.86 mm)Z轴方向场强仿真曲线图; (d) 70 MHz下X轴方向的场强仿真曲线图
Figure3. (a) Simulated distribu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in the X-Z plane at 70 MHz (In the figure $\varepsilon $is the non-uniformity); (b) simulated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in the X-Y plane at 70 MHz; (c) simulation curve of magnetic field in the X-axis direction at 70 MHz; (d) simulation curve of magnetic field in the Z-axis direction of the uniform zone (X = 14.68 mm) at 70 MHz.

在仿真过程中, 对于X-Z平面两侧的均匀区, 当线圈间距在0.4—20.0 mm之间时, 随着两线圈间距的增加非均匀度不断提高. 当线圈间距超过20 mm后由于场强大幅度减弱, 随着间距扩大非均匀度不断降低, 而非均匀度的线圈间距与线圈线条宽度对该平面非均匀性几乎无影响. 对于X-Y平面的环形均匀区, 当线圈线条间距与宽度之和固定时, 随着线宽的增加非均匀度不断减小, 而两线圈间距对该平面非均匀性无影响.
研究中将DHCRA天线结构中间部分设为中心, 以沿着中心的X轴为横坐标, 场强大小为纵坐标进行取点分析得到如图3(d)所示的场强分布图. 根据图3(d)得到X轴上均匀区的最大场强位于+14.68与–14.2 mm处, 取正向X = 14.68进行Z轴曲线绘制得到如图3(c)所示分布图. 可以看到沿着Z轴分布的中间区域为最大值, 辐射强度最大, 而由图3(d)可以看出沿着X轴的两侧各具有一个最值点.
同时, 由于待激发的碳化硅样品不与线圈结构相接触, 所以线圈工作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到碳化硅样品, 从而有效隔离了线圈产生热量的干扰.
为了进一步研究样品结构对天线结构的非均匀性影响, 通过仿真研究了DHCRA天线结构加入碳化硅样品前后的场强分布特性, 结果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 加入样品前后射频天线结构中场强的分布基本无变化, 因此, 碳化硅样品对所设计天线结构的非均匀性无影响, 为高可靠的SiC基传感与测量结构研制提供技术支撑.
图 4 (a)未加入样品时X-Z平面磁场仿真分布图; (b)加入碳化硅样品后X-Z磁场仿真分布图
Figure4. (a) Simulation distribution of X-Z plane magnetic field without adding samples; (b) X-Z 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distribution after adding silicon carbide sample.

为了对比目前碳化硅硅空位自旋结构常用射频天线结构, 对比了单导线(single copper antenna, SCA), 单线圈(single loop antenna, SLA)和DHCRA三种不同天线结构的射频信号辐射强度, 如图5所示. 在相同比例下得到DHCRA结构虚线区域的均匀场场强更大, 而SLA与SCA结构分布较为分散且强度较低. 而且, 相比于SCA与SLA结构, DHCRA结构的均匀性分别提高了55.889倍与42.889倍, 场强分别提升1.587倍与1.177倍, 极大地增强了射频信号辐射的均匀性与强度, 为高灵敏度的碳化硅硅空位色心自旋基传感和测量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图 5 (a) SCA, SLA与DHCRA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b)三种结构磁场强度仿真分析图与非均匀度参数示意图
Figure5.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diagram of SCA, SLA and DHCRA; (b) three kinds of structure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simulation analysis diagram and non-uniformity parameter diagram.

为了验证双螺线圈射频共振天线结构的性能, 把该天线结构应用到碳化硅硅空位色心自旋磁共振效应激发和应用测试中, 首先结合文献[30,31]得到直流磁力计灵敏度计算公式为
$\eta = \frac{h}{{g{\mu _{\rm{B}}}}}\frac{{\Delta V}}{{C\sqrt {{{ {I}}_0}} }}, $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 $g$是朗德因子, ${\mu _{\rm{B}}}$是玻尔磁子数, 均为常数. ${I_0}$是缺陷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 PL)率, $C$是光探测磁共振对比度(optically detected magnetic resonance, ODMR), $\Delta V$是ODMR线宽. 实际应用中, 由于射频场不均匀, 导致硅空位缺陷结构的自旋磁共振效应展宽, 即$\Delta V$增加.
实验中, ODMR测量系统如图6(a)所示, 首先通过730 nm的激光器激发碳化硅硅空位色心产生自旋磁共振荧光信号, 通过二向色镜进行荧光与激光信号分离, 利用NA = 0.8的物镜进行荧光信息收集, 并利用滤镜进一步滤除730 nm激光信号, 最终通过光电探测器检测磁共振信息. 硅空位色心的射频调控信号为70 MHz, 输入信号的强度为18 dBm.
图 6 (a)光学检测共振光路与频率调制系统; (b)三种结构的光学检测共振谱分布; (c) 70 MHz共振频率下三种结构的噪声波动图; (d) 三种结构的解调测试结果图
Figure6. (a) Optical detection resonance light path and signal modulation system; (b) resonance spectrum distribution of three structures for optical detection; (c) noise fluctuation graphs of three structures at 70 MHz resonance frequency; (d) demodulation test results of three structures.

实验中分别利用三种天线结构进行了实验对比分析. 如图6(b)所示, 可以看出基于SCA与SLA天线结构的硅空位自旋磁共振结构的对比度$C$分别为0.2%和0.5%, 而基于本文设计的DHCRA天线结构的对比度$C$为1.2%, 分别为SCA与SLA的6倍和2.4倍. 同时, 通过实验进行测得三种结构的带宽$\Delta V$均为9 MHz, 因此, 本文提出的双螺旋圈天线结构的射频信号辐射效率更高.
利用信号调制解调方法, 得到硅空位色心结构的信噪比(SNR), 在70 MHz恒定的射频频率下对荧光信号的波动进行了测量, 结果如图6(c)所示. 而根据哈密顿方程[32]可知, 当射频辐射的功率不均匀时, 碳化硅色心的自旋荧光信息波动较大, SNR较低. 从图6(c)中可知, 基于DHCRA结构的碳化硅色心自旋磁共振信号噪声明显低于前两者, 相对SCA与SLA天线结构, SNR分别提高了8倍与2倍.
为了研究碳化硅硅空位色心自旋磁传感器的灵敏度, 使用图6(a)搭建的信号调制实验系统, 结合相敏检测方法[33-35], 研究传感器的灵敏度. 图6(d)所示为基于三个不同类型射频天线结构的解调曲线结果, 通过分析解调曲线的斜率(图中kR值), 得到基于DHCRA结构的磁传感器灵敏度相对SCA与SLA结构分别提高4.833倍与2.071倍, 因此, 基于DHCRA结构的硅空位色心自旋磁传感器具有更高的高灵敏度.
设计了一种用于提高碳化硅中硅空位自旋激发强度的双螺旋立体天线, 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仿真中通过与另外两种天线结构进行对比, 得到三者的磁场分布图并进行了讨论分析, 得到本文设计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均匀性与较高的辐射强度. 通过搭建光学测试平台, 验证了双螺线圈平行对称结构的均匀区达到π × 375 mm2 × 10 mm, 辐射强度相对于单根直导线和单螺线圈分别提高了56.889倍和1.587倍, 传感器灵敏度分别提高了4.833倍和2.071倍. 本文结构提高了硅空位自旋传感测量灵敏度, 为高精度、芯片级自旋量子传感器件的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对于高精度自旋量子传感器的设计和使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关话题/结构 信号 测量 设计 辐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飞秒激光成丝测量燃烧场温度
    摘要:激光诊断技术是燃烧温度场无干扰在线测量的主要手段,开发精确的燃烧场温度测量技术对于研究燃烧基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激光的燃烧场测温技术大多以纳秒激光作为光源,基于飞秒激光的测温技术相对较少.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成丝的燃烧场温度测量方法.飞秒激光在光学介质中传播时,会形成一条具有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全固态电池中界面的结构演化和物质输运
    摘要:全固态电池中科学问题的本质在于引入的固态电解质的特性及全新的固-固界面的存在.从构-效关系出发,固-固界面和电解质自身的结构演化与物质输运过程决定了全固态电池的性能.随着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的不断丰富,目前全固态电池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固-固界面,界面处的组成和结构限制了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根据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等效介质原理的宽角超材料吸波体设计
    摘要: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波性能会受到电磁波入射角度的影响,角度不敏感的吸波材料设计一直是吸波材料设计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等效介质原理设计了一种宽入射角超材料吸波体.超材料吸波体单元由竖直放置在理想导体(PEC)上的双面开口谐振环组成,谐振环开口处加载集总电阻R和集总电容C,其中电阻R用于调控超材料的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PE型压机中子衍射高温高压组装的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
    摘要:高温高压原位中子衍射探测手段对凝聚态物理、晶体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绵阳研究堆(ChinaMianyangResearchReactor,CMRR)的高压中子衍射谱仪(凤凰)和1500kN的PE型两面顶压机,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高温高压原位中子衍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Tikhonov正则化参数矩阵的激光吸收光谱燃烧场二维重建光路设计方法
    摘要:有限投影条件下激光吸收光谱二维测量光路优化对燃烧场重建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基于Tikhonov正则化的病态投影方程组求解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参数矩阵的光路设计与二维重建方法.建立了基于Tikhonov正则化参数矩阵的光路设计目标函数,利用遗传算法获得最佳光路布置方式,通过匹配光路与正则化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新型铁电拓扑结构的构筑及其亚埃尺度结构特性
    摘要:铁电拓扑结构因其尺寸小而且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有望应用于未来高性能电子器件中.本文从应变、屏蔽和外场等对于铁电材料至关重要的几个外部要素出发,结合薄膜厚度等材料内部参数,针对PbTiO3和BiFeO3这两种典型的铁电材料,简要总结新型铁电拓扑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变规律.利用具有亚埃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铁电纳米结构中奇异极化拓扑畴的研究新进展
    摘要:铁电体中极化拓扑畴(如涡旋畴)有望带来一系列新颖物理现象、新性能和新应用前景(如存储器件应用),从而引起了广泛兴趣.尤其是近年来在铁电纳米结构中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新奇极化拓扑畴态,例如涡旋、中心畴、斯格明子、麦韧(Meron,也有称半子)等,引发了新一轮探索热潮.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其中蕴含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钙钛矿型铁电氧化物表面结构与功能的控制及其潜在应用
    摘要:钙钛矿型铁电氧化物由于具有本征的、非易失的、可翻转的自发极化以及带有高电荷密度的极性表面等特性,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功能材料之一.研究钙钛矿型铁电氧化物的表面结构对理解其表面/界面能量转化、调控表面物质吸附和脱附、控制界面化学反应、以及设计稳定的低功耗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铁电相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高压下非铅双钙钛矿Cs<sub>2</sub>TeCl<sub>6</sub>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摘要:无毒环保且稳定的非铅双钙钛矿材料因具有和铅基钙钛矿相似的三维结构,被认为是铅基钙钛矿材料最有前景的替代品之一.本文采用溶液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非铅双钙钛矿材料Cs2TeCl6,利用金刚石对顶砧高压装置和高压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对其在高压下的晶体结构、光学带隙和电子结构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新型手性电磁超材料非对称传输性能设计分析
    摘要:非对称传输型超材料在极化转换器与光电二极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借助于结构设计中的拓扑优化技术,设计出一种具有优异非对称传输特性的新型双层L型变体超材料结构,实现了线性极化波在K波段及Ka波段的非对称传输现象;数值仿真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其非对称传输系数在21.65GHz处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