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HTML
--> --> -->总的电畴结构决定于顺电相的对称性以及自发极化的方向. 理想情况下, 多畴晶体的总体宏观对称性等于顺电相的对称性.
需要说明的是, 在大部分铁电材料中, 顺电相都是高温相, 随温度降低进入铁电相, 进一步降低温度则可能出现具有不同对称性的铁电相. 通过考察高温顺电母相和低温铁电子相的空间群的相互关系, 可以得到低温铁电子相中可能出现的畴界以及畴结构类型[7-9].
随温度降低, 假设晶体从空间群为G的高温母相转变到空间群为H的低温铁电子相, 这里H必定是G的一个子群. G可以分解为与H有关的左陪集:
2
2.1.SrBi2Ta2O9的群论分析
首先以SrBi2Ta2O9 (SBT)为例来说明畴结构群论分析方法的应用. SBT是一种可应用于铁电存储的具有无开关疲劳性的层状钙钛矿结构的铁电材料[4-10].丁勇[4]、刘建设[7]和Chen等[10]分析了SBT中的畴界类型. SBT在室温铁电相的空间群是H = A21am, 而高温时具有I4/mmm或F4/mmm对称性. 它们的母相一般都可以表示为I4/mmm或F4/mmm, 在低于相变温度以后, 钙钛矿层的顶点氧与(Bi2O2)2+层中的Bi之间形成强的Bi—O键, 从而使氧八面体产生正交扭转. 相邻的八面体在b方向(或a方向, m奇偶不同而异)反向位移, 这种情况下的单胞将会发生变化. 对于分别包含奇数和偶数钙钛矿层的不同情况下的铁电相的空间群为A21am和B2cb, 或对称性更低. 为了与铁电相的单胞一致, 相应母相的空间群G应取F4/mmm.
可以采取一种最大子群链的方式将G分解为左陪集,
F4/mmm—Fmmm—F2mm—A21am,
在此过程中F4/mmm的对称元素按下列顺序逐步被去除: 一个四次轴、一个二次轴、沿对角线的一个1/2平移. 分解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 I12: H与P2H构成的反相畴;
2) I13: H与P3H构成的180°畴;
3) I14: H与P4H构成的180°反相畴;
4) I15: H与P5H构成的90°畴;
5) I16: H与P6H构成的90°反相畴.
图1为SBT的典型畴构型示意图[10]. 丁勇等[4,11,12]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SBT中观测到该五种电畴如图2所示, 证实了上述群理论分析结果.
图 1 SBT中五种不同的畴组态示意图[10] (a) 原始极化态; (b) 反相畴; (c) 180°畴; (d) 90°畴; (e) 180°反相畴; (f) 90°反相畴
Figure1. Schematic domain configurations in SBT[10]: (a) Original; (b) the translational domain pair; (c) the 180° (rotational) domain pair; (d) the 90° domain pair; (e) the translational –180° domain pair; (f) the translational –90° domain pair.
图 2 TEM下SBT中的电畴结构[4,11] (a), (b) 不同时间相同衍射条件的TEM暗场像; (c), (d) 标出了(a), (b)图中各畴区的极化方向; 红线、蓝线、黑线分别表示反相畴、180°畴界、90°畴界
Figure2. TEM observation of the domain structure in SBT[4,11]: (a), (b) TEM dark field images at different time; (c) and (d) the depicted domain patterns of panels (a) and (b) respectively, with arrows showing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The red, blue and black lines are the antiphase boundary, 180o domain wall and 90° domain wall in SBT, respectively.
2
2.2.PbZrxTi1–xO3和BaTiO3的群论分析
PbZrxTi1–xO3 (PZT)和BaTiO3 (BTO)的顺电相即立方相的空间群都为将群G对群H展开成陪集, 列于表1[4,13]. 对H展开成6个陪集, 则畴界的类型最多有五种, 分别由表1中第2, 3, 4, 5, 6号陪集表征. 由表1可以看到, 2号陪集内的3–[
序号 | 畴类型 | 陪集 | 陪集中的基本对称操作 |
1 | V[001] | H = P4mm | 1, 4+[001], 2[001], m[100], m[010], m[110], m[$1\bar 10$] |
2 | V[100] | 3–[$1{\bar 1}1$]H | 3–[$1{\bar 1}1$], 4+[010], 2[101], 3+[111], 3–[$\bar 1\bar 11$], 3–[$\bar 1\bar 11$], m[$\bar 1 01$], $\bar 4$–[010] |
3 | V[010] | 2[011]H | 2[011], 3–[111], 3+[$\bar 111$], 4–[100], m[$0{\bar 1}1$], $\bar 4$+[100], 3+[$1{\bar 1}1$], 3–[$\bar1{\bar 1}1$] |
4 | V[$\bar 100$] | 2[${\bar 1}01$]H | 2[${\bar 1}01$], 3–[${\bar 1}11$], 3+[${\bar 1}{\bar 1}1$], 4–[010], $\bar 4$+[010], m[101], 3–[$1{\bar 1}1$], 3+[111] |
5 | V[$0{\bar 1}0$] | 3+[$1{\bar 1}1$]H | 3+[$1{\bar 1}1$], 2[$0{\bar 1}1$], 4+[100], 3–[${\bar 1}{\bar 1}1$], 3–[111], 3+[$\bar 1 11$], m[011] |
6 | V[$00\bar 1$] | 2[110]H | 2[110], 2[100], 2[010], 2[$\bar 1 10$], 4+[001], 4–[001], $\bar 1$, m[001] |
表1群G = Pm
Table1.Decompose G = Pm
-->
3.1.五磷酸镧钕单晶中弹性畴密度变化引起的内耗峰
Sun等[14]用Marx三节组合振子法测量了五磷酸镧钕La1–xNdxP5O14 (LNPP)晶体的力学损耗温度谱, 并同时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铁弹畴组态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同步实时观察. 内耗测量的结果显示, 除了居里温度Tc附近观察到一个尖锐的由结构相变引起的力学损耗峰P1外, 还在Tc以下几度观测到另一个损耗峰P2, 并在此温度同时观察到相应的畴密度变化. Wang等[15]指出: 在铁电或铁弹相, 铁电畴和铁弹畴的密度N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 当温度接近Tc时, N近似正比于2
3.2.Bi系铁电陶瓷中与畴壁荷电缺陷相关的内耗峰
内耗对相变和弛豫过程非常敏感, 而弛豫过程除了点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外, 点缺陷与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点缺陷与畴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引起内耗峰. 铁电材料的应用之一是信息存储, 其中开关疲劳特性是影响存储单元寿命的重要指标. 在一般的铁电氧化物材料中, 常常有大量的氧空位缺陷以及伴随较大应变的90°畴壁, 而90°畴壁与氧空位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铁电疲劳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 Li等[17]利用音频内耗方法进行了有效的研究. 他们选择Bi4Ti3O12 (BiT)和Bi3.15Nd0.85Ti3O12 (BNT)为研究对象, 是因为这两种铁电材料具有几乎相同的组分和晶格结构, 但却具有截然不同的抗疲劳特性: BiT的抗疲劳性能很差, 而BNT几乎不疲劳.图3(a)为BiT和BNT陶瓷的内耗温度谱. BiT陶瓷在380 K处有一个很高的内耗峰, 在稍高一点的温度则有一个肩状峰; BNT陶瓷的峰形与BiT类似, 只是峰温在450 K附近. 通过高斯分峰, BiT和BNT的内耗峰分别被分解为P1, P2和
图 3 铁电陶瓷中与氧空位缺陷相关的内耗峰[17] (a) BiT和BNT陶瓷的内耗与温度关系; (b) BNT陶瓷在电场极化前后的内耗谱
Figure3. Internal friction related with oxygen vacancies in ferroelectric ceramics[17]: (a) Internal friction of BiT and BNT ceramics with temperature; (b) internal friction of BNT ceramics before and after poling.
P2 (
在BiT与BNT中, P2峰和
可以定量地分析90°畴壁对氧空位的吸收性. 假设材料结构中对应于一个Bi离子所产生的氧空位浓度为x, 那么BiT中氧空位的浓度就可以表示为4x, BNT中氧空位的浓度表示为3.15x. 定义P1峰和P2峰所对应的氧空位浓度分别为A和B, 由于
-->
4.1.畴壁钉扎对开关疲劳的影响
铁电开关是电偶极矩取向随电场方向而改变的现象, 也被理解为铁电畴在新方向成核成长的过程. 开关疲劳与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畴壁被缺陷钉扎、畴反向生长时籽晶成核被抑制、电子空穴从电极注入产生钝化表面层、氧空位重新分布、电极界面电荷集聚等. 一般认为, 新畴成核在电极与铁电体(薄膜)界面比较容易发生, 因而电极界面在铁电开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界面被污染使得新畴成核变得困难时就会出现开关疲劳. 众所周知传统的铁电材料如PZT和BiT中的开关疲劳现象非常显著, 而新型的Bi系层状结构材料SBT, Bi3.25La0.75Ti3O12 (BLT)和BNT等材料中该现象则不明显.Ding等[12]通过TEM观察, 发现SBT中180°畴在开关过程中不仅可以在电极界面成核, 而且也可以在反相畴界面上成核成长, 也即反相畴在极化反转过程中提供了额外的新畴成核界面, 使得SBT在铁电开关过程中新畴成核生长不会严重地依赖电极界面. 即使在电极界面上成核受到严重抑制时, 新畴也可以通过在反相畴界上成核完成反转, 这是SBT不开关疲劳的原因之一. 这种反相畴在BLT和BNT中也存在, 因而这一类材料不存在铁电开关疲劳问题, 可以用于铁电存储器制备. 从群论分析的角度来说, 90°畴、180°畴和反相畴也可能出现在铁电相的BiT晶体内, 但是因反相畴在BiT中的界面能太高而不能形成稳定的界面, 因而在BiT中TEM并未观测到反相畴的存在[12]. 但是在La掺杂后的BLT中, 由于La离子半径大于Bi离子半径, La对Bi的替代将加剧晶格畸变, 此时反相畴的界面能可能被降低, 从而使反相畴的出现成为可能.
Su等[18,19]在抗疲劳性能很差的铁电材料Bi3TiTaO9 (BTT)中也观察到了反相畴. 通过比较BTT和SBT的畴结构, 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90°畴壁的结构与材料的疲劳性能也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90°畴壁有两种构型, 在一些材料里它表现出弯曲的结构, 如SBT, BLT, BNT, SrBi4Ti4O15 (SBTi), SBTi-BLT中; 在另外一些材料里90°畴界却很平直, 如在CaBi2Ta2O9 (CBT), Bi3TiNbO9 (BTN), BiT, SBTi-BiT中. 具有弯曲90°畴壁的材料抗疲劳性能好, 而具有平直90°畴壁的材料抗疲劳性能较差. 随后, 他们对几十种铁电材料的畴结构进行了观察, 发现均符合这个规律.
研究认为材料中的应变能、正交因子(r = (a – b)/(a + b))的大小与90°畴壁的弯曲度有关. 大r值对应较大的自发应变以及平直的90°畴界, 如在CBT (6.05 × 10–3), BTT (6.92 × 10–3), BTN (8.4 × 10–3), BiT (6.15 × 10–3)中, 通常这些材料具有开关疲劳特性. 而小的r值(< 3 × 10–3)对应较小的自发应变及弯曲的90°畴界, 如BLT (3.16 × 10–3), SBT (6.87 × 10–4), SBTi (1.47 × 10–3)等材料具有开关不疲劳性.
比起180°畴壁, 90°畴壁处八面体沿a轴方向倾斜, 造成了势阱, 使得以氧空位为主的点缺陷容易在90°畴壁处聚集, 降低局域静电和应力场, 从而抑制180°反转畴的成核, 导致疲劳现象出现. 而弯曲的90°畴壁表面积较大, 相对缺陷钉扎密度变低, 并且弯曲的90°畴壁动性更强, 即使开关很多次在畴壁处都没有聚集到足够密度的点缺陷来抑制180°畴成核成长. 因而180°畴除了在电极-薄膜界面和晶界处成核之外, 还可以在内部90°畴界处成核生长, 且在90°畴界密度较大的材料中起主导作用, 因而具有弯曲90°畴界的材料在性能测试中表现出无疲劳特性. PZT中的自发应变较大(比层状钙钛矿大一个数量级), 它的90°畴界面平直类似于BiT, 并且密度很小, 这时候90°畴界作为内部成核区作用不明显, 疲劳机制由界面效应决定, 因此PZT中会出现开关疲劳.
2
4.2.晶粒尺寸对电畴动性的影响
在器件集成化发展过程中, 有两个效应是不可忽视的, 就是尺寸和应力效应. 一方面, 提高存储单元的密度必然要降低材料的尺寸, 而铁电材料的尺寸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另一方面, 在集成工艺中, 由于存在衬底以及覆盖层等多种原因, 应力是不可避免的. 尺寸的降低以及应力的施加对材料原有的电畴状态无疑会产生影响, 也会由此影响材料的宏观电学性能. 早期只有少量相关研究, 主要报道尺寸对传统的ABO3型钙钛矿结构材料PZT剩余极化的影响, 其表观规律和内在机理都不清楚.Ren等[20,21]用TEM对无衬底的PbTiO3薄膜的电畴结构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非晶PbTiO3薄膜中不同区域用不同剂量电子束照射, 使薄膜中生长出大小不同的PbTiO3晶粒. 发现在不同大小的晶粒中铁电畴的结构是不同的. 在较大晶粒内电畴通常呈现具有较多畴界的多畴状态, 而在较小晶粒中电畴一般为单畴态. 施加拉伸应力时, 大晶粒由于是多畴结构, 其畴界易动. 而小晶粒是单畴组态, 在同样应力下畴界不易移动. 这一结果可以较好地解释不同晶粒材料的性能差异. Lu等[22]则发现, 如果通过电场极化改变晶粒中的电畴结构, 使得多畴态变成与电场平行的单畴态, 则开关电荷量以及开关时间都会增加, 表明可翻转电畴区域增大而畴壁动性增强. 此外, 还研究了晶粒大小及薄膜厚度对铁电性能的影响[23-25].
2
4.3.应力对电畴结构及动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应力的影响, Lu等[26]利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外加应力装置, 系统研究了沿着薄膜平面的单轴应力对Bi系层状钙钛矿结构材料铁电存储相关性能的影响. 于2000年首先观察到SBT薄膜在张应力下剩余极化增大, 而压应力下剩余极化变小. 随后Wu等[27,28]和Lu等[29]在BLT和BNT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 并且发现张应力和压应力都能导致薄膜的极化开关时间延长, 疲劳性质改善并且在大晶粒样品中更为明显(图4(a)和图4(b)). Liu等[30]的进一步研究表明, 在面内拉伸应力驱使剩余极化增大的同时, BNT薄膜电容的介电常数和损耗也同步增大, 并且变化幅度与测量电场和温度正相关. Xu等[31]对比研究了BLT和PZT薄膜的老化特性, 发现面内压应力能够强化BLT剩余极化的老化而弱化了矫顽场的老化, 但是压应力对PZT的剩余极化和矫顽场的老化都起到弱化作用.图 4 BLT薄膜的应力效应[28,31,32] (a)不同晶粒尺寸薄膜中张应力(正值)和压应力(负值)对剩余极化的影响; (b)应力对疲劳特性的影响; (c)应力下电畴重新取向示意图; (d)张应力诱导电畴取向的PFM原位观察
Figure4. Stress effect in BLT films[28,31,32]: (a) Normalized remnant polarization with stress for film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b) fatigue properties under stress; (c)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ess-induced-polarization-reorientation; (d) in-situ PFM observation of stress-induced-polarization-reorientation.
在这一系列宏观电学测量的基础上, 他们提出了机械应力诱导电畴重新取向进而改变畴壁动性的应力效应解释模型如图4(c)所示, 并且指出该效应因材料晶体结构而不同. 在Bi系层状结构材料中电畴极化主要沿最短的a轴方向, 在面内张应力作用下原来一些平行于膜面, 在外电场下不能翻转的铁电畴转向垂直于膜面, 成为在外场下可以翻转的电畴, 导致剩余极化增大、介电常数增大; 压应力则使得薄膜中更多的电畴从垂直于膜面转向平行于膜面, 因而外场下可翻转的铁电畴数量减少, 剩余极化减少、介电常数减小. 这一过程也伴随畴的粗化以及畴界密度下降, 特别是在原来多畴态占优的大晶粒样品中更容易发生, 晶粒更多地从多畴态向单畴态转变, 由此改善了开关疲劳特性. 与之不同, PZT中铁电极化沿着最长的c轴, 因此面内张应力和压应力对电畴取向的影响与Bi系材料中相反, 张应力下电畴倾向于沿着膜面而压应力下倾向于垂直膜面. 这一解释模型经过了朗道理论分析以及XRD实验验证[29], 并且Kan等[32]利用压电力显微镜(PFM)原位观察到了BLT薄膜中电畴在应力诱导下的重新取向(图4(d)).
-->
5.1.BiFeO3多晶薄膜中铁电畴开关分析
PFM对铁电畴取向的探测主要基于逆压电效应, 因此对于各向异性度较大的以及取向明确的单晶或者外延薄膜样品中极化取向的判断比较容易, 而对于多晶样品中畴结构的表征则相对比较困难[33-36].基于二维压电力显微镜(2D-PFM), Jin等[37]发展了一种分析多晶材料中电畴翻转(开关)角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并且在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3 (BFO)中进行了成功的应用(图5). 该方法大致思路为: 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材料压电张量, 根据晶体结构允许的几种翻转角度, 在设定的外电场条件下计算出压电位移的理论值, 与实验测量的极化翻转前后的2D-PFM信号相结合, 通过对联立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的方式得到电畴翻转(极化开关)角度. 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晶BFO薄膜的研究发现, 该薄膜中可以发生三种不同角度的翻转, 71°, 109°和180°; 不仅初始面外(OP)极化逆着电场的畴区可能发生翻转, 有高达34%顺着电场的畴区也能够发生翻转; 多晶薄膜中畴翻转受电荷迁移势垒和面内应力势垒的共同影响, 电荷迁移势垒正相关于畴翻转角度, 而面内应力势垒与晶格取向和极化取向有关. 相比于外延薄膜, 多晶薄膜的衬底束缚较弱, 因此对于多晶薄膜的研究更有利于揭示特定材料中极化翻转的本质特征. 这一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其他随机取向的铁电材料的开关特性研究中去.
图 5 多晶BFO薄膜中的极化开关[37] (a)面外z方向的压电位移面; (b)三种不同角度翻转的PFM相位图和翻转晶格示意图
Figure5. Polarization switching in polycrystalline BFO films[37]: (a) Displacement along z direction; (b) examples for 71°, 109° and 180° domain switching.
2
5.2.LiNbO3单晶中铁电畴的生长
LiNbO3 (LN)是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商业化z切的LN晶体中极化沿单一方向, 人们常常通过光刻电极极化方法将部分区域电畴反向以形成规则畴阵列, 而如何降低该晶体中制备的畴结构周期是限制光学应用向短波长发展的关键基础问题[38].Kan等[39,40]利用压电力显微镜探针施加脉冲电压, 在LN晶体中定点极化了点状电畴并观察了随后的畴弛豫过程. 发现畴的初始半径与脉冲电压呈线性正比关系. 点状畴只有在大于某个临界初始半径rc时才能在晶体中稳定存在, 而该临界半径与晶体的厚度呈指数关系(图6(a)和图6(b)), 原因在于探针定点极化电畴以长短轴相对固定比例的半椭球形向晶体内部延伸, 只有当椭球纵向长度超过晶片厚度到达另一界面时, 表面屏蔽电荷才能够帮助该畴区稳定. 当晶片厚度从15 μm增加到134 μm, 临界稳定畴半径则从281 nm增加到636 nm. 如果制备点状畴阵列, 则相邻畴的间距也存在临界稳定值, 该临界值由畴的半径以及极化电场共同决定.
图 6 LN晶体中的电畴生长[39,42] (a)点状畴的半径衰减过程; (b)临界稳定半径与晶片厚度的关系; (c)两种方向条形畴的PFM相位; (d)宽度及不规则度随扫描电压的变化
Figure6. Domain growth in LN crystals[39,42]: (a) Decay process of domains with various initial radii; (b) critical initial domain radius as a function of sample thickness; (c) PFM phase images of linear domains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d) poling voltage dependence of domain width and irregularity of linear domains.
Bo等[41]进一步给出了探针线扫描极化条形畴的稳定宽度, 其与晶片厚度也呈指数关系, 但是同样的晶片厚度下, 条形畴的临界稳定宽度几乎只达到上述点状畴临界稳定直径的一半, 这主要与极化电场施加过程的差异以及电畴形态的差异有关. Du等[42]探讨了条形畴的形态控制问题(图6(c)和图6(d)), 发现LN中的电畴界面倾向于沿着特定的包含Li-Nb原子的晶面生长, 因此, 相比于其他晶面方向, 如果条形畴沿着Li-Nb晶面则生长速度快, 畴界较为平整.
2
5.3.电畴弛豫的动力学特征
关于极化翻转动力学的研究由来已久. 一般认为, 极化翻转的过程由极化沿着电场方向的电畴成核、已成核电畴的纵向伸长(平行电场方向)和横向生长(垂直电场方向)构成[43], 成核过程和成长过程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占优势[44]. 对于极化翻转的动力学分析应用最广泛的是Kolmogorov-Avrami-Ishibashi (KAI)模型[45-47]. 电畴的成核需要较大的激活能, 其分析涉及成核时间、成核概率、成核分布等统计学因素. 而电畴生长往往被看做畴壁在电场下的移动过程. 研究发现, 除了驱动电场对畴壁移动速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之外[48,49], 畴壁的局域曲率半径对于畴壁运动乃至电畴的最终大小和形态也起着重要作用[50,51].Kan等[52]利用PFM探针面扫描极化方式在LN晶体中诱导了部分畴区的极化翻转(图7), 发现翻转畴区的面积形态以及随后的回转弛豫特性都与极性扫描电压密切相关. 翻转畴的初始构型由极化偏压决定, 而其初始构型则直接决定了畴区即将经历的弛豫过程. 尺寸较小的翻转畴极不稳定, 快速地回转到初始极化状态, 并且曲率较大的畴壁在畴区的弛豫过程中移动速度较快.
图 7 LN晶体中的极化弛豫[52], 80 V极性扫描后(a) 17 min以及(b) 68 min的PFM相位图; (c)最终稳定翻转畴面积比例随极化电压的变化; (d)回转畴成核时间和生长维度随极化电压的变化
Figure7. Polarization relaxation in LN single crystals[52]: PFM phase images in (a) 17 min and (b) 68 min after poling with 80 V; (c) final fraction of switched domains with poling voltage; (d) nucleation time and dimension of domain growth with voltage.
进一步利用KAI模型
分析显示, 随着极化偏压的增大, 最终稳定翻转畴区面积比率f0逐渐增大而回转畴区总面积比率A逐渐减小. 回转畴的成核时间t0不随极化偏压的变化而变化, 这主要是由LN晶体样品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也就是说, 对于固定的样品, 其回转畴的成核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回转畴的生长维度n是和回转畴的立体角密切相关的, 后者则由回转畴的畴壁长度和曲率共同决定. 畴壁曲率越小, 立体角越小, 回转畴的生长维度也就越小. 随着极化偏压的增大, 尺寸较小和畴壁曲率较大的翻转畴明显减少, 因而回转畴及其生长维度逐渐减小.
回转畴的弛豫时间τ是由回转畴的总面积、畴壁运动速度以及回转畴的生长维度共同决定的. 在较低的极化偏压情况下, 虽然回转畴的总面积较大, 但由于回转畴的尺寸较小和畴壁曲率较大, 使得回转畴的生长维度和畴壁运动速度都较大. 因此, 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回转到初始极化状态. 而在较高的极化电压情况下, 虽然大尺寸和小畴壁曲率导致了回转畴的生长维度和畴壁运动速度都较小, 但由于回转畴的总面积也较小, 所以回转畴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极化回转, 达到最终稳定状态. 由此, 实验显示回转畴的弛豫时间随极化偏压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在某个偏压下存在最大值.
2
5.4.电畴的异常翻转现象
在使用探针定点脉冲极化方式写入点状电畴时, 常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异常翻转现象. 这一现象首先在BTO中被发现[53]. 以PFM探针加电压诱导的电畴呈环形, 其周边呈环形的电畴与电场方向一致, 为正常翻转区; 而在探针正下方的内部电畴与外加电场方向相反, 为异常翻转区. 随后, 许多研究组陆续在LiTaO3 (LT), LN, PZT等材料上观察到类似的现象[54-56]. 关于这一现象的成因, 主要有应力诱导和电荷注入这两种.Kan等[57]发现, 在LN晶体定点脉冲极化后, 当PFM压电响应检测时间与脉冲偏压的撤去时间间隔很短时(2 min), 就能够探测到异常翻转现象(图8). 针对这一现象的系统考察表明, 正常畴区的外径仍旧与脉冲偏压强度呈线性关系, 与脉冲偏压宽度(脉冲时间)呈指数关系. 但是中心异常翻转畴区的初始尺寸随着脉冲偏压强度而指数增加, 1.60的指数显示实验的环境湿度较低, 而脉冲宽度的变化却对异常翻转畴的半径几乎没有影响. 中心异常翻转畴区很不稳定,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极化回转至与外围正常畴区的极化方向一致. 其寿命与脉冲偏压强度呈线性关系, 随着脉冲偏压宽度的增加, 异常翻转畴区的寿命逐渐增加, 最终达到一个饱和值. 分析认为, 异常翻转畴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探针定点脉冲极化过程中的电荷注入. 在极化电压撤去时, 注入电荷与接地探针之间的电场会造成中心区域的极化反转. 随着注入电荷的移动扩散, 异常翻转畴区逐渐回转消失. 极化电场的大小及分布会影响注入电荷量及分布, 由此影响异常翻转区的尺寸以及寿命.
图 8 LN晶体中的电畴异常翻转[57] (a)不同定点脉冲电压条件下异常翻转畴区的压电力显微镜图像; (b)异常翻转畴区半径随脉冲电压和时间的变化; (c)翻转畴区的弛豫; (d)异常翻转畴区寿命随脉冲偏压强度和宽度的变化
Figure8. Abnormally switched domains in LN crystals[57]: (a) Piezoresponse phase images after poling with various pulse voltages; (b) internal radius as a function of pulse magnitude; (c) decay process after poling; (d) lifetime of internal domains with poling conditions.
-->
6.1.铁电拓扑畴
简单来说, 铁电拓扑畴就是不同极化取向畴围绕某个“核心”聚集的状态[58,59]. Cheong课题组[59-61]在稀土六角锰氧化物RMnO3中观测到具有Z2 × Z3对称性的拓扑涡旋畴. 2012年Balke等[62]在BFO外延薄膜中探针扫描极化区域的边界造出了交替的正反涡旋阵列. 2017年, 清华大学Cheng等[63]利用同伦群理论对六角锰氧化物中存在的非六重涡旋进行了拓扑分类. Kim等[64]进一步表明, 探针电场能改变BFO纳米片中涡旋的数目和回旋数. 如果样品的外部尺寸降低, 那么随着样品形态的变化, 还会呈现出各种特殊形态的拓扑畴结构, 如华南师范大学Li等[65]在离子刻蚀(自上而下)制成的圆柱形BFO纳米点(< 100 nm)中所呈现出的中心型拓扑畴, 以及清华大学Ma等[66]在自组装(自下而上)的正方外形BFO纳米岛(200 nm)中展示的正方形拓扑畴组态. 此外, 极化拓扑畴还可能带来更多的奇异物性. 如涡旋核心被探测到较高导电率(异常输运效应)[62], Yadav等[67]发现PbTiO3/SrTiO3超晶格中涡旋畴阵列导致负电容现象等. 铁电拓扑畴存在拓扑保护的内在根源在于铁电畴壁以及涡旋核心周围的应力与电荷聚集. 因此, 它们一旦形成就可以稳定存在. 相比于易受外场(比如外电场、退极化场甚至吸附电荷)影响的独立畴区而言, 铁电拓扑畴的稳定优势非常明显.Li等[68]给出了关于正、反极性涡旋的明确定义, 并且采用探针定点极化的方式在外延BFO薄膜不同的原始畴区位置造出了不同的正反涡旋对组合畴(图9). 针对(001)外延并且71°畴壁占优的BFO薄膜样品, 利用PFM在71°条纹畴壁附近、条纹畴中央和条纹畴末端进行点极化, 分别制造出3, 2, 1对正反涡旋. 对于不同结构涡旋的稳定性研究发现, 畴壁附近产生的涡旋结构其中心存在异常翻转区, 因此弛豫现象较为明显. 而其他两处的涡旋结构经过微小的弛豫很快就稳定了. 在这些涡旋畴的弛豫过程中, 虽然涡旋畴的形态、极化区域面积、涡旋核的位置会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 但涡旋数目和涡旋回旋数作为弛豫过程中的拓扑不变量而保持不变. 更加有趣的是, 利用PFM针尖电场对涡旋畴区进行面极化与点极化都可以擦除涡旋畴, 并且擦除过程几乎不对原始畴区产生影响. 利用图论说明了涡旋成对出现的合理性, 并分析了BFO中人造涡旋结构. 发现复杂的涡旋结构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结构拼接而成, 并且这些结构的几何特征量之间满足简单的数学关系:
图 9 铁电拓扑畴[68] (a)正、反涡旋示意图; (b) BFO薄膜中原71°畴壁附近定点极化形成的3对涡旋畴
Figure9. Ferroelectric topological domains[68]: (a) Schematic of vortex and antivortex structures; (b) three pairs of vortex-antivortex formed near the BFO 71° domain wall.
2
6.2.铁电畴壁电导
铁电材料本身一般都是绝缘体. 在畴壁上, 材料的结构与电畴内部不同, 具有较大的应力, 且极化强度降到最低, 可能带来与电畴内部不同的输运性质. 2007年在C6H17N3O10S中发现铁电畴壁导电现象[69], 诱发了对纳电子器件应用的期待. 随后在BFO, LN, Pb(Zr0.2Ti0.8)O3, RMnO3 (R = Y, Er, Tb, Ho)等多种材料中发现了这一现象[60,70-80]. 如BFO中109°和180°畴壁比71°畴壁导电性强[72], 而71°畴壁也远比畴区内部导电性好[73]; BFO环形畴壁的电导随着局域曲率而变化[81]. RMnO3晶体中存在各向异性电导, 其中尾-尾畴壁导电性较强[82,83]; 而BTO晶体中则发现头-头畴壁较为导电[84]. 上述结果展示了同一种材料中不同畴壁导电性可能有很大差异, 甚至可以跨越金属性和绝缘性[74,75,82]. 伴随着这些新现象的发现, 人们尝试用各种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来剖析畴壁导电的内在机制.Jin等[85]结合原子力显微镜的压电力(PFM)和电流(c-AFM)模式, 发现在(001)外延BFO薄膜中尾-尾(T-T)畴壁的导电性明显大于畴区内部以及头-尾(H-T)、头-头(H-H)畴壁(图10). 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这是BFO的本征现象, 尾-尾畴壁的费米面相比头-头畴壁来说更靠近价带顶附近的态密度峰, 说明通过热激发, 本征BFO的尾-尾畴壁处的载流子密度会比头-头畴壁处的载流子密度大, 体现出较强的导电性. 同时, 弱p型BFO薄膜中空穴载流子聚集在尾-尾畴壁附近, 使得尾-尾畴壁处的导电性进一步增强. 提出了偶极子-隧穿模型, 并很好地模拟出了BFO中的电流分布图. 分析揭示尾-尾畴壁处相比其他位置拥有更高的薄膜法线方向的电势梯度, 而畴壁附近的双电流现象则主要来源于探针-样品表面势垒, 当势垒足够小时, 双电流峰趋于单峰.
图 10 BFO薄膜中的畴壁电导[85] (a) c-AFM图像和畴结构示意图; (b)模拟模型示意图和针尖-样品势垒对电流的影响; (c)模拟电势和电流图像
Figure10. Conductive domain walls in BFO films[85]: (a) c-AFM image and domain pattern; (b) schematic of domain configuration in the dipole-tunneling model and effect of tip-surface barrier on the simulated current; (c) simulated potential and current images.
Xiao等[86]在周期极化的LN单晶中发现畴壁的非对称导电现象, 即C+畴壁的右侧导电性明显大于左侧(图11). 考虑了两步隧穿过程(样品内部以及样品-针尖)的偶极子-隧穿模型同样适用于该单晶样品的模拟分析. 认为LN中180°畴壁的非对称导电性主要来源于畴壁的倾斜以及少量的电子载流子, 而畴壁的倾斜通过Cherenkov二次谐波方法进行了测量验证. 进一步通过模拟计算以及实验考察, 发现畴壁倾斜角度以及畴壁粗糙度能够显著影响畴壁电流的大小, 这将为调控畴壁电导提供新的自由度. Xiao等[87]还利用导电畴壁的荷电缺陷聚集特性, 在(001)外延BFO薄膜中实现了扫描探针下导电畴壁的人工制造和方向调控. 这些工作能够推进铁电畴壁在纳米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
图 11 LN晶体中的畴壁电导[86] (a)实验二次谐波图像、c-AFM图像和电流截线图; (b)畴壁粗糙度示意图、粗糙畴壁电流模拟图和截线图
Figure11. Conductive domain walls in LN crystals[86]: (a) Cross section obtained by 3D Cherenkov second-harmonic-generation microscopy, c-AFM image, and cross section of the c-AFM image; (b) sketches for domain walls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simulated current distribution for the rough domain walls, and cross section of the simulated current.
2
6.3.铁电畴的其他发展和应用
铁电畴和畴壁还有更多可开放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低维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不但使得薄膜中晶胞生长方向一致的外延制备成为现实, 而且使得生长出来的薄膜样品中电畴取向一致甚至规则排列成为可能. 规则有序的畴分布不但自身可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88], 其作为一种各向异性的拓扑结构甚至可以通过界面耦合实现多信号调控.Ju等[89]首先制备了具有规则条形71°畴壁的BFO薄膜(铁电和反铁磁材料), 随后以此为衬底制备了多种厚度La0.7Sr0.3MnO3 (LSMO)薄膜(顺电和铁磁材料), 如图12所示. 由于这两种材料同时又都是铁弹材料, 与71°铁电畴相伴生的BFO中的周期性应变被完美地传递到LSMO中形成了结构畴. 此时, LSMO在平行于条形畴方向的电阻率和垂直方向有明显差异, 低温下各向异性度最高达800%. 甚至在LSMO(20 nm)/BFO(20 nm)厚度配置下, 300 K以下样品平行方向呈现金属性而垂直方向呈现绝缘性. 如果利用与71°条形畴垂直的109°条形畴BFO作为衬底, 则可以实现LSMO电输运易轴的90°旋转.
图 12 71° BFO条形畴衬底上LSMO薄膜的(a)电输运各向异性和(b)磁电阻各向异性; 109°条形畴衬底上(c)异质结示意图和(d) LSMO (30 nm)/BFO (30 nm)样品的电输运各向异性[89]
Figure12. LSMO/BFO heterostructure[89]: Anisotropic (a) transport and (b) magnetoresistance of LSMO/BFO heterostructure with 71° domain structure; (c) Schematics and (d) anisotropic transport of LSMO (30 nm)/BFO (30 nm) heterostructure with 109° domain pattern.
Yang等[90]的初步工作还揭示了另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就是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探针对BFO外延薄膜施加直流偏压和压应力, 发现外电场和压应力分别使得探针和样品间的摩擦力降低了约35%和40%, 分析认为可能源于电荷注入或者压应力导致的BFO表面退极化场的削弱. 这一工作似乎预示着铁电材料在纳米摩擦学领域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