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含双挡板金属-电介质-金属波导耦合方形腔的独立调谐双重Fano共振特性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基于表面等离子激元在亚波长结构的传输特性, 设计了一种含双挡板金属-电介质-金属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的结构. 由F-P谐振腔产生的宽谱模式与两个方形谐振腔产生的两个窄谱模式发生干涉作用, 形成了独立调谐的双重Fano共振, 而且可以通过改变两个方形腔的大小及填充介质实现双重Fano共振的独立调谐. 基于耦合模理论, 定性分析了该结构产生双重Fano共振的机理. 利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 定量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可独立调谐双重Fano共振和折射率传感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优化参数后该结构的灵敏度分别高达1020和1120 nm/RIU, FOM值分别高达3.59 × 105和1.17 × 106. 该结构可为超快光开关、多功能高灵敏度传感器和慢光器件的光学集成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激元/
Fano共振/
方形腔/
双挡板

English Abstract


--> --> -->
表面等离子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是入射光波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耦合产生的电磁波, SPPs突破衍射极限, 在金属-电介质的界面上向前传播, 在垂直于界面的方向上呈指数形式衰减[1,2]. 金属-电介质-金属(MDM)波导对SPPs有较强的束缚能力, 且传输损耗和弯曲损耗低、结构尺寸小、传输距离长、能够在纳米尺寸上实现对光的操控, 故MDM波导是实现纳米光子器件和高度集成的纳米光子回路最有前景的波导结构之一[3,4]. 在MDM波导结构中产生的Fano共振效应, 对环境变化异常敏感, 在多功能高灵敏度传感器、超快光开关和慢光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5-7].
Fano共振线型由于具有与洛伦兹线型明显不同的非对称特性, 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 Fu等[8]设计了一种含单金属挡板的MIM波导耦合十字矩形腔结构, 单挡板产生的宽谱模式与十字矩形腔产生的两个窄谱模式耦合形成半独立调谐的双重Fano共振, 改变十字矩形腔的长度和高度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两个Fano共振. Chen和Yu[9]设计了一种MIM波导耦合矩形腔结构, 该结构在对称模式和反对称模式下可以产生两种不同模式的Fano共振, 改变矩形腔的结构参数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两个Fano共振. Li等[10]设计了一种MIM波导耦合圆盘腔和圆环腔的结构, 通过连续添加支节可实现半独立调谐的多重Fano共振, 通过改变支节的长度, 多个Fano共振峰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与单Fano共振相比, 多重Fano共振由于具有并行处理能力, 在彩色非线性处理、光谱仪和增强型生物化学传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11-13], 但是目前大多数结构难以实现独立调谐每个Fano共振. 本文提出的含双金属挡板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结构, 可实现双重Fano共振独立而精准的调谐, 该特点在多功能高灵敏传感器方面有潜在应用.
本文设计一种含双金属挡板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的结构, 当光波入射到MDM波导, 在金属表面产生SPPs, SPPs在F-P腔中产生宽谱模式, SPPs通过F-P腔耦合进入两个方形腔并发生谐振, 产生两个窄谱模式, 两者发生干涉作用, 产生可独立调谐的双重Fano共振. 基于耦合模理论定性分析了该双重Fano共振现象产生机理.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结构进行数值仿真, 定量分析参数l1, l2, L1, g1g2对Fano共振传输特性的影响, 从而实现多功能高灵敏度传感器.
2
2.1.结构模型建立
-->本文提出的含双金属挡板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的结构如图1(a)所示, 其中金属为银, 电介质为空气, 空气的折射率为1. 为了确保MDM波导中只传播TM0模式, 直波导的宽度固定为w = 50 nm[14]. 双金属挡板的厚度均为$d$, 两者之间形成的矩形腔可视作F-P腔, 长度为L1, 与两个方形腔的耦合距离分别为$g_1$$g_2$, 两个方形腔的宽度分别为l1$l_2$, 整个波导的长度为$L$. 当结构参数为L1 = 500 nm, g1 = g2 = 20 nm, l1 = 600 nm, l2 = 700 nm时的结构示意图和透射光谱图如图1所示.
图 1 结构示意图和透射光谱图 (a)含F-P腔的MDM波导耦合方形腔结构;(b)透射光谱;(c)相位图
Figure1. Schematic diagram and transmission spectrum: (a) MDM waveguide coupled square cavity structure with F-P cavity;(b) transmission spectrum; (c) phase diagram.

Ag的介电常数用Drude模型[15]表示为
${\varepsilon _{\rm{m}}}(\omega ) = {\varepsilon _\infty } - \omega _{\rm{p}}^2/\omega (\omega + {\rm{j}}\gamma ),$
其中${\rm{j}}$为虚部单位, $\omega $为入射光的频率, 等离子振荡频率${\omega _{\rm{p}}} = 1.38 \times {10^{16}}\;{{{\rm{rad}}} / {\rm{s}}}$, 无穷介电常数${\varepsilon _\infty } = 3.7$, 碰撞频率$\gamma = 0.273 \times {10^{14}}\; {{{\rm{rad}}} /{\rm{s}}}$. 如图1(b)中带实心圆圈的红色曲线所示, 当没有双金属挡板时, 该透射谱曲线在$\lambda = 985 \;{\rm{nm}}$$\lambda = 1124 \;{\rm{nm}}$处出现明显损耗, 在$\lambda = 985 \;{\rm{nm}}$处光波都局域在方形腔1内, 在$\lambda = 1124 \;{\rm{nm}}$处光波都局域在方形腔2内, 离散态的透射谱线上产生两个尖锐的波谷. 如图1(b)中带实心三角形的绿色曲线所示, 当没有方形腔时, 形成比较宽的连续态. 如图1(b)中带实心方块的黑色曲线所示, 在含F-P腔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结构中, 当l1$ \ne $l2时, 在原来较宽的连续态区域上产生了两个窄的非对称Fano共振线型, 左边Fano共振峰称为FR1, 右边Fano共振峰称为FR2. 方形腔1和方形腔2为明模式, F-P腔为暗模式, 当只有明模式时, 在$\lambda = 985 \;{\rm{nm}}$$\lambda = 1125 \;{\rm{nm}}$会出现两个透射谷, 在这两个透射谷处暗模式会被激发, 因此该结构既实现了Fano共振效应, 也实现了类电磁诱导透明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EIT)效应[16,17]. 由驻波理论可以确定F-P腔和两个方形腔的共振条件, 也可以得到有效折射率${n_{{\rm{eff}}}}$和共振波长$\lambda $的关系, 可以描述为[18]
$\lambda = \frac{{2\operatorname{Re} \left( {{n_{{\rm{eff}}}}} \right)D}}{{m - {\psi / {\text{π }}}}},\;\;\left( {m = 0,1,2,3 \ldots } \right),$
其中${n_{{\rm{eff}}}}$为波导结构的有效折射率, $D$为谐振腔的有效长度, $\psi $是由于双金属挡板反射附加的相位移, $m$为共振阶数, $\operatorname{Re} \left( {{n_{{\rm{eff}}}}} \right)$${n_{{\rm{eff}}}}$的实部, $\operatorname{Re} \left( {{n_{{\rm{eff}}}}} \right) = \sqrt {\left( {{\varepsilon _m} + {{\left( {{k / {{k_0}}}} \right)}^2}} \right)} $, ${k_0} = {{2{\text{π }}} / \lambda }$为自由空间波矢量, $k$可以用色散关系公式表示[19]
$\tanh \left( {kw} \right) = \dfrac{{ - 2k\dfrac{{{\varepsilon _{\rm{d}}}}}{{{\varepsilon _{\rm{m}}}}}\sqrt {k_0^2\left( {{\varepsilon _{\rm{d}}} - {\varepsilon _{\rm{m}}}} \right) + {k^2}} }}{{{k^2}{\rm{ + }}\dfrac{{\varepsilon _{\rm{d}}^2}}{{{\varepsilon _{\rm{m}}}}}\left( {k_0^2\left( {{\varepsilon _{\rm{d}}} - {\varepsilon _{\rm{m}}}} \right) + {k^2}} \right)}},$
其中, ${\varepsilon _{\rm{d}}}$${\varepsilon _{\rm{m}}}$分别为介质和金属的相对介电常数. 当SPPs由F-P腔耦合进入到两个方形腔, 在满足F-P腔的谐振条件时形成驻波, 使两个方形腔内的磁场分布明显增强.
2
2.2.理论分析
-->当入射光以TM0模式传播时, SPPs在亚波长波导结构的金属与电介质交界处被激发, 其电磁场强度在金属-电介质界面处最大, 在垂直界面方向呈指数形式衰减. 信号光可以通过直波导、F-P腔和两个方形腔的相互耦合实现传输. 因此, 本文基于耦合模理论对该结构产生的双重Fano共振现象进行分析[20]. F-P谐振腔归一化后的振幅为A, 方形腔1和方形腔2归一化后的振幅分别为BC. F-P腔、方形腔1和方形腔2随时间演化的光模场振幅为:
$\begin{split}\frac{{{\rm{d}}A}}{{{\rm{d}}t}} =\; & \left[ {{\rm{j}}{\omega _A} - k_{{\rm{o1}}}^2 - k_{{\rm{e}}1}^2 - k_{{\rm{e2}}}^{\rm{2}} - k_{{\rm{e3}}}^{\rm{2}} - k_{{\rm{e4}}}^{\rm{2}}} \right]\times A \\& + {k_{{\rm{e1}}}}{S_{1 + }} + {k_{{\rm{e2}}}}{S_{2 + }} + {k_{{\rm{e3}}}}B + {k_{{\rm{e}}4}} C \\=&\; {\rm j} \omega A,\end{split}$
$\frac{{{\rm{d}}B}}{{{\rm{d}}t}} = \left( {{\rm{j}}{\omega _B} - k_{{\rm{o2}}}^{\rm{2}} - k_{{\rm{e3}}}^{\rm{2}}} \right)B + {k_{{\rm{e3}}}}A = {\rm{j}}\omega B,$
$\frac{{{\rm{dC}}}}{{{\rm{d}}t}} = \left( {{\rm{j}}{\omega _C} - k_{{\rm{o3}}}^{\rm{2}} - k_{{\rm{e4}}}^{\rm{2}}} \right)C + {k_{{\rm{e4}}}}A = {\rm{j}}\omega C, $
其中, ${\omega _A}$,${\omega _B}$${\omega _{\rm{C}}}$分别为F-P腔和方形腔1和方形腔2的谐振频率;${k_{{\rm{o1}}}}$, ${k_{{\rm{o2}}}}$${k_{{\rm{o3}}}}$分别为F-P谐振腔、方形腔1和方形腔2的内部衰减损耗系数;${k_{{\rm{e1}}}}$${k_{{\rm{e2}}}}$分别为F-P谐振腔与MDM左右直波导层的耦合系数;${k_{{\rm{e3}}}}$${k_{{\rm{e4}}}}$为F-P谐振腔与方形腔1和方形腔2的耦合系数. ${S_{1 + }}$, ${S_{1 - }}$, ${S_{2 + }}$${S_{2 - }}$分别表示端口的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模场振幅, 输出端口不存在反射, 故${S_{2 + }} = 0$. 由能量守恒原理可以得到, 该结构中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光模场振幅为
${S_{2 - }} = {S_{2{\rm{ + }}}}{\rm{ + }}{k_{{\rm{e2}}}}A.$
由(4)式—(7)式联立可以求得含F-P腔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结构透射率$T$的表达式为

$T = {\left| {\frac{{{S_{2 - }}}}{{{S_{1 + }}}}} \right|^2} = {\left| {\frac{{{k_{{\rm{e1}}}}{k_{{\rm{e2}}}}}}{{\left[ {{\rm{j}}\left( {\omega \!-\! {\omega _A}} \right) \!+\! k_{{\rm{o1}}}^2 \!+\! k_{{\rm{e1}}}^{\rm{2}} \!+\! k_{{\rm{e2}}}^2 \!+\! k_{{\rm{e3}}}^{\rm{2}} \!+\! k_{{\rm{e4}}}^{\rm{2}}} \right] \!-\! {{k_{{\rm{e3}}}^{\rm{2}}} / {\left[ {j\left( {\omega - {\omega _B}} \right) \!+\! k_{{\rm{o2}}}^2 \!+\! k_{{\rm{e3}}}^{\rm{2}}} \right] \!-\! {{k_{{\rm{e4}}}^{\rm{2}}} / {\left[ {{\rm{j}}\left( {\omega - {\omega _C}} \right) \!+\! k_{{\rm{o3}}}^{\rm{2}} \!+\! k_{{\rm{e4}}}^{\rm{2}}} \right]}}}}}}} \right|^2}.$

由(8)式可以得到仅含F-P腔的MDM波导结构透射率T的表达式为$T = {\left| {\dfrac{{{S_{2 - }}}}{{{S_{1 + }}}}} \right|^2} =$$ {\left| {\dfrac{{{k_{{\rm{e1}}}}{k_{{\rm{e2}}}}}}{{\left[ {{\rm{j}}\left( {\omega - {\omega _A}} \right) + k_{{\rm{o1}}}^{\rm{2}} + k_{{\rm{e1}}}^{\rm{2}} + k_{{\rm{e2}}}^{\rm{2}}} \right]}}} \right|^2}$, 因此当$\omega ={\omega _A}$时, 光波在F-P腔内发生谐振, 连续态的透射谱线上产生一个波峰. 对于含F-P腔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结构, 由(8)式可以得到, 当$\omega ={\omega _A}=$${\omega _B}$时, 光波在方形腔1和F-P腔内发生谐振, 产生FR1;当$\omega ={\omega _A}={\omega _C}$时, 光波在方形腔2和F-P腔内发生谐振, 产生FR2;当$\omega ={\omega _A}={\omega _B}={\omega _C}$时, 光波在两个方形腔和F-P腔内发生谐振, FR1和FR2叠加, 产生具有更高透射率的非对称Fano共振线型. 其中耦合系数${k_{{\rm{e3}}}}$随方形腔1与F-P腔的耦合间距$g_1$的减小而增大, 耦合系数${k_{{\rm{e4}}}}$随方形腔2与F-P腔的耦合间距$g_2$的减小增大, 由(9)式可得, 耦合间距$g$越小, 透射率越高. 当F-P腔的共振频率${\omega _A}$、方形腔1的共振频率${\omega _B}$和方形腔2的共振频率${\omega _C}$与入射光的频率$\omega $相互接近时, Fano共振峰出现在$\omega ={\omega _B}$$\omega ={\omega _C}$处, 磁场Hz分布如图2(a)图2 (c)所示, 透射率$T$的表达式为:
图 2 Hz场分布 (a) FR1波峰处的Hz场分布;(b) FR1波谷处的Hz场分布;(c) FR2波峰处的Hz场分布;(d) FR2波谷处的Hz场分布
Figure2. The Hz field distribution: (a) The Hz field distribution at the peak of FR1; (b) the Hz field distribution at the dip of FR1; (c) the Hz field distribution at the peak of FR2; (d) the Hz field distribution at the dip of FR2.


$T = {\left| {\frac{{{S_{2 - }}}}{{{S_{1 + }}}}} \right|^2} = {\left| {\frac{{{k_{{\rm{e1}}}}{k_{{\rm{e2}}}}}}{{\left[ {k_{{\rm{o1}}}^{\rm{2}} + k_{{\rm{e1}}}^{\rm{2}} + k_{{\rm{e2}}}^{\rm{2}} + k_{{\rm{e3}}}^{\rm{2}}{\rm{ + }}k_{{\rm{e4}}}^{\rm{2}}} \right] - {{k_{{\rm{e3}}}^{\rm{2}}} / {\left( {k_{{\rm{o2}}}^{\rm{2}} + k_{{\rm{e3}}}^{\rm{2}}} \right) - {{k_{{\rm{e4}}}^{\rm{2}}}/ {\left( {k_{{\rm{o3}}}^{\rm{2}} + k_{{\rm{e4}}}^{\rm{2}}} \right)}}}}}}} \right|^2}.$

为了更好地理解所设计结构的传输特性, 利用COMSOL软件对该结构的稳态磁场Hz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 在FR1波峰$\lambda = 985 \;{\rm{nm}}$$\omega ={\omega _A}={\omega _B}$, 光波在方形腔1和F-P腔内发生谐振, 在方形腔1和F-P腔都存在着较强的磁场, 方形腔2几乎没有磁场分布, 磁场分布如图2(a)所示. 由图1(c)可以看出, 从方形腔1和F-P腔反射回来的光波与MDM直波导中传播的光波相位差为0, 即相位相同, 在方形腔1和F-P腔两个激发途径均发生了干涉增强, 产生Fano共振, 透射率约为0.6. 在FR2波峰$\lambda = 1125\;{\rm{nm}}$$\omega ={\omega _A}={\omega _C}$, 光波在方形腔2和F-P腔内发生谐振, 在方形腔2和F-P腔都存在着较强的磁场分布, 方形腔1几乎没有磁场分布, 磁场分布如图2(c)所示. 由图1(c)可以看出, 从方形腔2和F-P腔反射回来的光波与MDM直波导中传播的光波相位差为0, 即相位相同, 在方形腔2和F-P腔两个激发途径均发生了干涉增强, 产生Fano共振, 透射率约为0.5. 在FR1波谷$\lambda = 1016 \;{\rm{nm}}$和FR2波谷$\lambda = 1189 \;{\rm{nm}}$处, 入射光不满足两个方形腔和F-P腔的共振条件, 少量的光波被耦合进两个方形腔和F-P腔, 磁场分布如图2(b)图2(d)所示. 由图1(c)可以看出, 从两个方形腔和F-P腔反射回来的光波与MDM直波导中传播的光波相位差为${\text{π}} $, 即相位相反, 发生了干涉相消, 使得光波被限制在F-P腔的左侧, 不能传播到直波导的另一端, 透射率近似为零.
Fano共振是连续态和离散态干涉作用形成的非对称曲线, 两个方形腔为Fano共振的形成提供离散态, 因此有必要研究两个方形腔的结构参数l 1l 2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对参数l 1从600到650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10 nm, 其中L 1 = 500 nm, g 1 = g2 = 20 nm, l 2 = 700 nm不变. 如图3(a)所示, 随着l 1的增加, FR1共振波长发生等间距红移, 该现象可由(2)式解释, 而FR2共振波长和透射率均不变, 相互重叠, 这说明FR1只能由方形腔1单独可调且改变方形腔1的大小不会对方形腔2形成的FR2产生影响. 随着$l_1$的增加, 方形腔1与直波导和F-P腔的耦合面积增加, 光波经过直波导和F-P腔与方形腔1的耦合作用增强, 但随着$l_1$的增加方形腔1的内部损耗也会增加, 尤其能量在四个角上的损耗较大, 因此透射率由0.56增加到0.6, 增长缓慢. 同理, 改变l 2的大小可得, FR2只能由方形腔2单独可调, 且改变方形腔2的大小不会对方形腔1形成的FR1产生影响, 如图3(b)所示.
图 3 参数l1l2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a)参数l1对FR1的影响;(b)参数l2对FR2的影响;(c)参数l1 = l2l1/l2对Fano共振线型的影响
Figure3.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and l2 on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a)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the FR1; (b)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2 on the FR2; (c)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 l2 or l1/l2 on the Fano resonance.

$l_1$ = l 2时, 对参数$l_1$l 2从600 到700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20 nm, 其中L1 = 500 nm, g 1 = g 2 = 20 nm, 如图3(c)中带实心方块的黑色曲线所示, 随着l 1l2的增加, Fano共振峰发生等间距红移, 该现象可由(2)式解释;当仅有l 1l 2时, 对参数l 1l 2从600 到700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20 nm, 如图3(c)中带实心圆圈的红色曲线所示, 随着l 1l 2的增加, Fano共振峰发生等间距红移, 该现象可由(2)式解释. 而且F-P腔同时耦合两个方形腔比F-P腔仅耦合方形腔1或方形腔2耦合作用增强, 即${k_{{\rm{e3}}}}$${k_{{\rm{e4}}}}$增大, 因此含F-P腔的MDM波导同时耦合两个方形腔结构与含F-P腔的MDM波导仅耦合方形腔1或方形腔2结构相比透射率提高25%.
灵敏度是评价折射率传感器最直观的性能指标, 计算公式为[21]
$S = \frac{{\Delta \lambda }}{{\Delta n}},$
其中$\Delta n$表示折射率的变化量, $S$为传感器灵敏度, 单位为${{{\rm{nm}}} / {{\rm{RIU}}}}$, $\Delta \lambda $表示共振峰的偏移量.
优质因子(figure of merit, FOM)也是衡量折射率传感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 FOM值定义为[22]
${\rm{FOM}} = \frac{{\Delta T}}{{T\Delta n}} = \frac{{T\left( {\omega,n} \right) - T\left( {\omega,{n_0}} \right)}}{{T\left( {\omega,{n_0}} \right)\Delta n}},$
其中$T\left( {\omega,{n_0}} \right)$为透射率的初始值, $T\left( {\omega,n} \right)$为环境变化后的透射率, $\Delta n = n - {n_0}$为环境变化导致的折射率差值. FOM体现了折射率传感器的灵敏度S、透射率T和分辨率dT/dn之间的关系, 分辨率dT/dn越高, Fano共振峰越尖锐, 从而FOM值越大, 具有的传感性能越好.
2
4.1.结构参数L1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对参数L1从440 到640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20 nm, 其中l 1 = 600 nm, l 2 = 700 nm, g 1 = g 2 = 20 nm不变. 如图4(a)图4(c)所示, 随着L1的增加, F-P腔对光波的局域作用增强, 导致透射率减小. 如图4(b)图4(d)所示, 随着L 1的增加, FR1和FR2的FOM值先增大后减小. 采用数学二分法对L 1进一步进行扫描, 由(11)式计算出对应的FOM值, 可以得到, 当L 1 = 503 nm时, FR1的FOM值最大, 为$3.59 \times {10^5}$, 如图4(b)所示;当L1 = 597 nm时, FR2的FOM值最大, 为$1.17 \times {10^6}$, 如图4(d)所示.
图 4 参数L1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a)参数L1对FR1的影响;(b)参数L1对FR1的FOM值的影响;(c)参数L1对FR2的影响;(b)参数L1对FR2的FOM值的影响
Figure4.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a)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the FR1; (b)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the FOM value of FR1; (c)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the FR2; (d)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L1 on the FOM value of FR2.

2
4.2.结构参数g1g2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对参数g 1从14 到24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2 nm, 其中g 2 = 20 nm, l1 = 600 nm, l 2 = 700 nm, L 1 = 503 nm不变. 如图5(a)所示, 随着g 1的增加, SPPs通过F-P腔与方形腔1的耦合损耗增加, 耦合系数${k_{{\rm{e}}3}}$减小, FR1发生微小蓝移, 透射率明显降低, 该现象与(9)式描述一致. 如图5(a)所示, 随着g的增加, FOM值先增大后减小. 对g 1从14 到24 nm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1 nm, 计算出对应的FOM值, 可得当g 1 = 20 nm时, FOM值最大. 同理对参数g 2进行参数化扫描, 可得当g2 = 20 nm时, FOM值最大, 如图5(b)所示.
图 5 参数g1, g2和折射率n1, n2对传感特性的影响 (a)参数g1对FR1的影响;(b)参数g2对FR2的影响;(c)折射率n1对FR1的影响;(d)折射率n2对FR2的影响
Figure5.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g1, g2 and refractive index n1,n2 on sensing characteristics: (a)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g1 on the FR1; (b) influence of parameters g2 on the FR2; (c) influence of refractive index n1 on the FR1; (d) influence of refractive index n2 on the FR2.

通过对结构参数L1, g1g2进行优化可以得到, 当L1 = 503 nm时, FR1的FOM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当L1 = 597 nm时, FR2的FOM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在该结构参数下对折射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对方形腔1的填充介质折射率n1$1.00$$1.05$进行参数化扫描, 步长为$0.01$, 方形腔2的填充介质折射率n2为1不变, 结果如图5(c)所示. 可以看出, 随着n1的增加, FR1的共振波长发生红移, 这与(2)式描述一致, 而FR2的共振波长和透射率均不变, 相互重叠, 这说明方形腔1的填充介质折射率n1的改变仅对FR1产生影响. 图5(c)给出共振波长和介质折射率的拟合曲线, 两者具很有好的线性关系, 由(10)式可得FR1的灵敏度约为1020 nm/RIU. 同样对方形腔2的填充介质折射率n2进行参数化扫描, 可得FR2的灵敏度约为1120 nm/RIU. 实验过程中使用微孔板覆盖于传感芯片之上从而方便对不同的传感区域进行定位, 再使用移液器在不同的传感区域添加不同浓度、组分的液体, 从而保证单个方形腔内折射率变化而不影响其他, 实现不同样本的高通量检测.
本文提出一种含双金属挡板的MDM波导耦合两个方形腔的Fano共振结构. 当信号光入射到MDM波导, 在金属表面产生SPPs, SPPs在F-P腔中产生宽谱模式, 在两个方形腔中发生谐振, 产生两个窄谱模式, 两者相互耦合形成可独立调谐的双重Fano共振. 并用耦合模理论定性分析了该双重Fano共振的产生机理. 该结构不仅对折射率的变化十分敏感, 改变折射率Fano共振峰会发生明显的漂移, 而且可以通过分别改变两个方形腔的大小及填充介质实现两个Fano共振峰的独立调谐, 因此可同时监测两个不同的样本, 实现多功能高灵敏度传感器. 通过改变结构参数l 1, l 2, L 1, g 1g 2可以实现对Fano共振峰位置、透射率和带宽的有效调控, 且在较大的调控范围内都有较高的传感性能. 通过优化结构参数可以得到, 当L 1 = 503 nm, g1 = g 2 = 20 nm, l 1 = 600 nm, l 2 = 700 nm时, FR1的灵敏度为1020 nm/RIU, FOM值高达$3.59 \times {10^5}$;当L 1 = 597 nm, g 1 = g 2 = 20 nm, l 1 = 600 nm, l 2 = 700 nm时, FR2的灵敏度为1120 nm/RIU, FOM值高达$1.17 \times {10^6}$. 因此, 该结构可应用于多功能高灵敏度传感器、超快光开关等, 在纳米光子回路的高度集成方面有潜在应用.
相关话题/结构 金属 传感器 设计 方形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CdSeS合金结构量子点的多激子俄歇复合过程
    摘要:多激子效应通常是指吸收单个光子产生多个激子的过程,该效应不仅可以为研究基于量子点的太阳能电池开拓新思路,还可以为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供新方法.但是,超快多激子产生和复合机制尚不明确.这里以CdSeS合金结构量子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多激子生成和复合动力学.稳态吸收光谱显示,510,4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钫原子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及其同位素的磁偶极矩的理论计算
    摘要:应用基于B样条基组的相对论耦合簇理论方法,计算了212Fr原子的nS(n=7—12),nP(n=7—12)和nD(n=6—11)态的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与精确实验值的比较说明这套理论方法能精确计算出磁偶极超精细结构常数,其中7P态的磁偶极超精细常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差异小于1%.在忽略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靶相互作用提高强流电子束产额模拟研究
    摘要:利用二维粒子模拟方法,本文研究了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镀层靶相互作用产生强流电子束问题.研究发现泡沫区域产生了百兆高斯级准静态磁场,形成具有选能作用的“磁势垒”,强流电子束中的低能端电子在“磁势垒”的作用下返回激光作用区域,在鞘场和激光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多次加速过程,从而显著提升高能电子产额.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过渡金属硼碳化物<i>TM</i><sub>3</sub>B<sub>3</sub>C和<i>TM</i>
    摘要:在过渡金属轻元素化合物中,寻找新的硬质或者超硬材料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寻找范围多集中在过渡金属硼化物、碳化物和氮化物等二元体系,三元相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已知Nb3B3C和Nb4B3C2结构为模板,采用元素替代法构建了29种TM3B3C(TM为过渡金属元素)结构和29种TM4B3C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Helmholtz腔与弹性振子耦合结构带隙
    摘要:为提高Helmholtz型声子晶体低频隔声性能,设计了一种Helmholtz腔与弹性振子的耦合结构,通过声压场及固体振型对其带隙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弹簧-振子系统等效模型,并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计算两种方法研究了各结构参数对其带隙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该结构可等效为双自由度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多尺度广域高分辨率计算成像系统设计
    摘要:针对实时广域高分辨率成像需求,充分利用具有对称结构的多层共心球透镜视场大且各轴外视场成像效果一致性好的特点,设计基于共心球透镜的多尺度广域高分辨率计算成像系统.该系统基于计算成像原理,通过构建像差优化函数获得光学系统设计参数,结合球形分布的次级相机阵列进行全局性优化,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有效简化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W波段分布作用速调管的设计和实验研究
    摘要:基于运动学理论、感应电流定理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了分布作用谐振腔的渡越时间效应,推导了各个谐振腔工作于${\text{π}}$模的电子注与微波之间的能量转换系数、电子负载电导和电子负载电纳,计算结果显示采用分布作用谐振腔有利于提高速调管的工作效率.利用三维电磁仿真软件,设计了一款工作于W波段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高折射率液体填充的花瓣形微结构光纤可调滤模特性
    摘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可调滤模光纤结构,利用纤芯模式与微结构包层形成的超模群之间的耦合实现选择性滤模,采用花瓣形包层结构使包层中传输的模式更容易产生高的泄漏损耗;提出以液体填充包层介质柱,使包层形成的超模群有效折射率区间可以通过环境温度来调节,从而达到可调选择性滤模目的.利用液体柱的LP11模所形成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硅纳米结构晶体管中与杂质量子点相关的量子输运
    摘要:在小于10nm的沟道空间中,杂质数目和杂质波动范围变得十分有限,这对器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局域纳米空间中的电离杂质还能够展现出量子点特性,为电荷输运提供两个分立的杂质能级.利用杂质原子作为量子输运构件的硅纳米结构晶体管有望成为未来量子计算电路的基本组成器件.本文结合安德森定域化理论和Hubba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GaAs纳米线晶体结构及光学特性
    摘要: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N-型Si(111)衬底上利用自催化生长机制外延砷化镓(GaAs)纳米线,对生长的纳米线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纳米线垂直度高,长度直径均匀度好.对纳米线进行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光谱测试,发现低温10K下两个发光峰P1和P2分别位于1.49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