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靶相互作用提高强流电子束产额模拟研究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9

摘要:利用二维粒子模拟方法, 本文研究了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镀层靶相互作用产生强流电子束问题. 研究发现泡沫区域产生了百兆高斯级准静态磁场, 形成具有选能作用的“磁势垒”, 强流电子束中的低能端电子在“磁势垒”的作用下返回激光作用区域, 在鞘场和激光场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多次加速过程, 从而显著提升高能电子产额. 还应用单粒子模型, 分析了电子在激光场作用下的运动行为, 验证了多次加速的物理机理.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
超强激光/
磁势垒/
微结构靶

English Abstract


--> --> -->
超强激光与稠密物质或者固体物质相互作用是高能量密度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1-5]. 其前沿应用有高能粒子束的产生[6-8]、高能量密度物理的诊断[9,10]、癌症治疗[11]、快点火惯性约束聚变[12,13] 以及新型辐射源[14,15]等. 超热电子的产生是相对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超热电子束流产生后, 在靶内输运的过程中, 会通过内壳层激发、轫致辐射等产生高能的X射线辐射; 当束流到达靶后, 会通过鞘层加速机制对离子进行加速, 产生MeV 离子束, 通过离子碰撞、光核反应等机制产生中子辐射. 因此超热电子的产生是许多次级过程的源头, 增大超强激光与超热电子的能量耦合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上近年来在微结构靶增强激光驱动粒子源效率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2000年Kulcsár 等[16]在实验上发现天鹅绒靶、格栅靶、烟靶均不同程度增强了X 射线辐射. Lei等[17]在实验上发现, 特定参数的泡沫靶可以在不增大热电子温度的情况下将高能电子产生效率提高约3 倍. Cao等[18]在理论和模拟研究中发现纳米须靶能大幅度增加高能电子和X 射线产生效率. 余金清等[19]进一步研究了激光-纳米丝靶相互作用过程中电子在丝靶中的运动轨迹、场的变化与电子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 确定了激光-丝靶相互作用过程中超热电子的加热方式为J × B加热. Wang等[20]理论推导了格栅靶各参数对激光吸收效率的影响. Hu等[21]发现格栅表面被加速的电子总数是平面靶的两倍. Tian等[22]发现纳米丝靶对激光能量有导引作用, 超热电子束由于自生磁场的存在沿纳米丝方向被约束. 总之, 结构靶在提高粒子源和辐射源效率方面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而泡沫微结构靶因为制备简单, 在粒子源和辐射源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泡沫微结构靶增强激光耦合效率的物理机理还不清晰.
本文首先使用2D3V PIC (Ascent)程序对比了超强激光与泡沫靶和平面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准静态电流、准静态磁场、电子运动轨迹、电子能谱、电子能量密度. 研究发现由于在泡沫靶中冷电子沿泡沫间隙回流, 在泡沫区会产生百兆高斯级的准静态磁场. 而激光-泡沫靶相互作用过程中高能电子产额增大与准静态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低能电子会在磁势垒的作用下返回激光场而再次加速, 直到获得足够高的能量而冲出磁势垒, 因此泡沫靶相比平面靶有效提升了超热电子产额和能量耦合效率.
使用2D3V 粒子模拟程序(Ascent)[13]研究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靶的相互作用. 图1(a)是泡沫靶初始密度分布图. 模拟窗口大小为$100{\lambda _0} \times 16{\lambda _0}$, 其中${\lambda _0} = $1.06 μm, 为激光波长. 模拟时长为300T0, 时间步长为0.01T0, T0为激光周期. 激光脉冲采用y方向高斯分布的p 极化激光, 从左向右正入射泡沫靶表面, 焦斑半径$50{\lambda _0}$, 相对于模拟区域y 方向尺寸, 入射激光可近似为平面波. 激光的归一化强度为a0 = eE0/meωc = 5, 其中e, E0, me, ω, c 分别表示电子电荷、电场强度、电子质量、激光频率和光速. 激光脉宽300T0, 其中包括上升沿和下降沿各20T0, 在40—42 μm处有2 μm厚的泡沫层覆盖在固体靶上(平均密度100nc). 电子的初始温度为100 eV, 离子的初始温度为33 eV. 泡沫孔径设置了4个值: $0.075{\lambda _0}$, $0.15{\lambda _0}$, $0.3{\lambda _0}$$0.6{\lambda _0}$. 泡沫区空泡位置随机分布, 孔洞之间没有重合. 此外, 泡沫层前还设置了一层密度标长为1 μm的预等离子体.
图 1 (a) 泡沫靶密度分布示意图(局部); (b) 75$T_0$泡沫间隙的准静态电流(模拟窗口大小为$100\ \lambda_0 \times 16 \ \lambda_0$; 图中密度无量纲单位为$n_{\rm c}$, 电流无量纲单位为$en_{\rm c}c$)
Figure1. (a) Schematic diagram of initial plasma density (local); (b) current in the foam target at 75T0. The simulation window size is $100\ \lambda_0 \times 16 \ \lambda_0$. The units of plasma density and current are $n_{\rm c}$, and $en_{\rm c}c$, respectively

当超强激光辐照在金泡沫靶(以厚度为2 μm, 孔径为0.15 μm的泡沫靶为例)表面时, 会通过J × B加热[23,24]、随机加热[25]等机制产生温度达到MeV以上的强流电子束. 这些强流电子束的电流远大于阿尔芬电流极限($I \sim 17\beta \gamma\; {\rm{kA}},\; \beta = v/c,\; \gamma $是相对性因子), 在等离子体中传播时会产生很强的电子回流. 由于MeV能量的相对论电子射程长, 空泡结构及其形成的电磁场(初始时刻主要是电子穿过空泡内界面形成的鞘场)很难阻止这些高能端电子的运动, 因此泡沫层中电子输运区域的相对论电子近似于均匀分布; 而回流电子能量很低, 在泡沫区域很易受到空泡内界面鞘场的影响而被束缚在空泡壁上流动, 如图1(b)所示, 因而虽然宏观上满足电流为0, 但泡沫层内还是形成了很强的局域净电流. 这个局域净电流在空泡内产生了准静态磁场, 如图2所示. 空泡中准静态磁场形成后将加强鞘场对回流电子的束缚, 从而使得局域净电流进一步增强, 形成正反馈, 直到准静态磁场达到百兆高斯量级. 准静态磁场对相对论电子束的低能端电子产生显著影响, 使得净电流不再增加从而达到饱和.
图 2 150$T_0$的泡沫区磁场分布 (a) 泡沫孔径0.075$\lambda_0$; (b) 泡沫孔径0.15$\lambda_0$; (c) 泡沫孔径0.6$\lambda_0$ (磁场无量纲单位为$m_{\rm e}\omega c/e$)
Figure2.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in foam region at 150$T_0$: (a) Bubble radius is 0.075$\lambda_0$; (b) bubble radius is 0.15$\lambda_0$; (c) bubble radius is 0.6$\lambda_0$. The unit of magnetic field is $m_{\rm e}\omega c/e$

泡沫区域的准静态磁场产生后, 超强激光驱动的相对论电子在磁场洛伦兹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 所以泡沫区的准静态磁场对电子相当于一个势垒, 只有能量足够高的电子能穿过磁场区域. 图2是150T0时刻不同孔径泡沫靶产生的准静态磁场的空间分布. 这些靶的泡沫孔径不同, 但泡沫靶区域平均密度保持一致. 当泡沫孔径越大时, 回流电子在空泡缝隙等离子体聚集所形成的电流也越大, 因而泡沫结构产生的准静态磁场会随着泡沫孔径增大而增大. 另外, 由于空泡间准静态磁场并不直接加速电子, 其磁场能量耗散过程非常缓慢, 在模拟中, 这些准静态磁场在后期泡沫结构破坏后还会维持上百个激光周期. 事实上, 泡沫内准静态磁场形成的磁压极强, 抵消了部分热压导致的等离子体运动, 从而减缓了泡沫结构的破坏过程.
图3分别是平面靶和泡沫靶中追踪50个电子在t = 0到50T0时间内的运动轨迹, 这些追踪电子随机取于靶前表面. 从图3可以看到平面靶的电子被加速后几乎不受阻碍冲出了电子加速区, 而泡沫靶中的低能端电子由于强磁场被束缚在靶前表面. 泡沫靶相比平面靶电子能量显著增大, 这是因为电子加速发生在真空与泡沫交界处的预等离子体区域, 泡沫靶的电子由于磁势垒的作用返回靶前激光等离子体作用区域, 因而相比平面靶获得了更多的加速机会, 我们称之为磁势垒辅助激光多次加速电子机制(multiple acceleration of electron). 值得指出的是, 在模拟中为了将物理机理阐述得更为清晰, 采用了较大的激光焦斑模拟参数. 而实际上, 当激光尺寸远小于泡沫微结构靶尺寸时, 磁势垒反射回来的高能电子, 在磁场的偏转作用下可能超出激光作用范围而得不到再次加速, 因而会降低电子通过多次加速机制获得高能量的概率, 这可以认为是二维效应的影响. 该物理过程中涉及一个关键的参数(g = 2r0/L), 也即激光焦斑大小2r0和靶尺寸L的比值. 当g ≥ 1 时, 电子被反射出激光作用区域的概率较小, 二维效应较弱, 当$g \ll 1$时, 需要考虑二维效应的影响.
图 3 50个初始位置随机分布在靶前表面的电子的轨迹(a)平面靶; (b)泡沫靶; 图中标注数字为运动到靶后区域单个电子的动能, 红色线表示其中一个电子加速后的轨迹
Figure3. Trajectory of 50 electrons whose initial positions randomly distributed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target: (a) Planar target; (b) foam target. The labeled number is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electrons moving to the area behind the target. The red line is the trajectory of one of the accelerated electrons

我们追踪了部分电子的轨迹和能量随时间的演化. 示踪电子轨迹表明在泡沫靶情况下, 多数高能电子能量呈现阶梯形状的多次加速. 图4 为PIC模拟中追踪一个电子的x 方向位移和动能随时间的演化图. 电子的能量呈现出3个明显的平台, 表明电子经历了两次加速. 当电子被磁势垒送回激光等离子体区域时, 向外运动的电子在靶前鞘场的作用下减速, 当电子动能降到0时, 电子的纵向动能完全转化成了鞘场的势能. 之后, 电子在鞘场和激光加速电场的共同作用下将被送回靶体. 一般情况下, 电子在鞘场和激光场的共同作用下会出现周期振荡; 在几个激光周期后, 电子在反复的加速减速过程中, 如果正好处于激光加速相位, 这时电子能量会比进入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区前进一步增大. 当电子能量小于磁势垒时, 电子又会再次送回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区域进一步加速; 当电子能量大于磁势垒时, 电子进入泡沫靶后的高密度靶内.
图 4 电子多次加速过程中的能量和位置随时间演化, 图中x = (40, 42)$\lambda_0$黄色标记区域为泡沫靶区
Figure4. Evolution of electron energy and position with time in multiple acceleration of electron. Here, the x = (40, 42)$\lambda_0$ region marked with yellow is the foam region

为了得到被磁势垒反射的电子在激光场中的运动规律. 下面从洛伦兹公式出发推导电子在激光场中能量随相位演化的方程. 为了简化问题, 假设激光场是沿x方向传播的线偏振平面波, 所以只需考虑电子的初始动量$ p_{x0}$, $p_{y0}$, 电子初始位移只需考虑x方向位移$x_0$. 引入归一化: $t \to\omega t$, $x \to kx$,${v}\! \to\! {v}/c $, ${p}\! \to\! {p}/m_{\rm e}c $, ${A} \! \to\! e{A}/m_{\rm e}c^2$, ${B} \! \to\! e{B}/m_{\rm e}\omega c$, ${E} \to e{E}/m_{\rm e} \omega c$, 其中$k=2{\text{π}}/\lambda_0$为激光波矢, ${A}$为激光场磁矢势.
根据洛伦兹公式和线偏振激光磁矢势表达式:
$\frac{{\rm d}{p}}{{\rm d}t}=-\left({E}+{v}\times {B}\right),$
${{A}}=\left(0, \, a_0\cos\varphi, \, a_0\sin\varphi\right), $
其中${p}=\gamma {v}$, $\gamma=(1+{p}^2)^{\frac{1}{2}}$, $\varphi = t-x$为电子所处的相位, 可以得到电子的动量和能量满足的关系式为[26,27]
$p_y=a_0\cos\varphi+ \beta, $
$p_x=\frac{1-\alpha ^2+p_y^2}{2\alpha}, $
$\gamma=p_x+\alpha, $
其中$\alpha\!=\gamma_0\!-\!P_{x0}$, $\beta\!=p_{y0}\!-\!a_0\cos\varphi_0$, 由(3)—(5)式可得电子在激光场中能量表达式:
$\gamma=\alpha/2+\frac{1+(\beta+ a_0\cos\varphi)^2}{2\alpha} .$
由(6)式可知, 电子的能量随时间的演化只与电子进入激光场时的动量和相位有关. 当进入激光场的电子处于合适的相位, 电子可以获得进一步的加速. 同时电子运动也受到鞘场的影响, 在鞘场作用下加速的电子返回靶内.
泡沫靶提高激光耦合效率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激光进入泡沫区域后将大大提高激光与等离子体的接触面积, 这将显著减少激光在靶表面的反射而提高激光耦合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 泡沫靶区域形成的磁势垒将强流电子束低能端电子送回激光等离子体区域, 发生激光多次加速过程, 增大了单个电子获得更大激光能量的概率. 图5是PIC模拟中150T0时刻靶前表面的电子能量密度图. 可以看到泡沫靶前表面能量密度随着孔径增大而增大, 这是因为更强的磁场束缚了更多的超热电子在泡沫区. 泡沫层后固体区域能量密度相比平面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这反映了泡沫靶可以用于增强激光能量耦合效率.
图 5 平面靶和不同孔径泡沫靶的电子能量密度空间分布 (a)平面靶; (b)泡沫孔径0.075$\lambda_0$; (c)泡沫孔径0.15$\lambda_0$; (d)泡沫孔径0.6$\lambda_0$; 电子能量密度无量纲单位为$n_{\rm c}m_{\rm e}c^2$
Figure5.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 energy density for (a) planar target, and bubble target with bubble size of (b) 0.075$\lambda_0$, (c) 0.15$\lambda_0$, (d) 0.6$\lambda_0$. The unit of electron energy density is $n_{\rm c}m_{\rm e}c^2$

由于泡沫区准静态磁场的存在, 强流电子束低能端电子的输运被磁场阻挡, 部分低能端电子被送回激光加速区域, 在激光场和鞘场的联合作用下, 再次从激光场中获得加速. 因而强流电子束高能端电子份额会显著增大(与图3结果相一致, 是磁势垒辅助激光多次加速电子的结果), 加速电子的能谱被硬化. 图6给出了不同孔径和厚度泡沫靶情况下在$x=50\ \lambda_0$处统计的穿过此位置平面的强流电子束能谱. 从图6(a)可以看出平面靶情况下, 强流电子束温度$T_0=$1.5 MeV, 这与Wilks 定标率$T=(\sqrt{1+a_0^2}-1)\times 0.511$ MeV估计出的1.6 MeV电子温度较为接近, 表明高能电子在平面靶情况下主要为J × B 加热机制. 在泡沫靶情况下, 强流电子束呈现三温分布特征, 温度为T1 = 0.2 MeV的这群电子与靶体内加热的背景电子有关, 温度为T2 = 0.9 MeV的这群电子与J × B 加速机制相关, 与平面靶情况相比, 出现了远高于Wilks 定标率给出的T3 = 3.0 MeV这部分电子, 这与磁势垒辅助激光多次加速过程相关. 与平面靶相比, 泡沫靶情况下激光产生的强流电子束数目整体增加了, 这是因为泡沫靶情况下, 激光能量耦合效率从37%提高到了42%. 更为重要的是, 泡沫靶情况下强流电子束高能端电子产额显著增大, 这是因为部分低能端电子被磁势垒返回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区域, 通过多次加速机制获得了更高的能量. 高能电子的输运会通过轫致辐射、内壳层激发等机制产生X 射线或者$\text{γ}$射线. 因此我们认为在辐射源处涂一层微米级别厚度的泡沫会显著增强能量耦合效率和辐射源的强度.
图 6 (a)不同孔径泡沫靶的超热电子能谱; (b)不同厚度泡沫靶的超热电子能谱
Figure6. (a) Electron energy spectra of foam targets with different bubble radii; (b) electron energy spectra of foam targets with different foam thicknesses

本文利用2D3V PIC程序研究了超强激光与泡沫微结构靶相互作用中强流电子束产生的物理过程. 研究发现泡沫微结构薄层可以增强激光能量耦合效率, 同时还可提高强流电子束高能端电子份额. 模拟结果表明, 泡沫结构靶中因为电子回流形成了百兆高斯准静态磁场, 这相当于在靶表面形成了“磁势垒”. 强流电子束低能端电子在磁势垒的作用下返回激光作用区域, 在鞘场和激光场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激光多次加速机理获得更高能量. 研究表明, 表面涂泡沫薄层的固体靶能产生更多的高能电子, 此方案可应用于增强激光驱动X射线源或者$\text{γ}$辐射源.
相关话题/电子 激光 运动 过程 物理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复杂大气背景下机载通信终端与无人机目标之间的激光传输特性研究
    摘要:云层、气溶胶和大气分子是大气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逐次散射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建立了复杂大气背景下机载无线光通信终端与地空无人机目标之间的激光传输模型.考虑真实大气背景中卷云、大气分子和气溶胶存在的情况下,数值计算了1.55μm激光经机载通信终端发出后通过大气背景的直接传输和一阶散射传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二硫化碳中红外光谱参数测量
    摘要:采用$4.6\;{\text{μ}}{m{m}}$附近的量子级联激光器作为光源,搭建了一套二硫化碳(CS2)吸收光谱测量系统,结合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对光谱范围为2178.99—2180.79cm–1的CS2吸收光谱展开了深入研究,重点测量了2180.5—2180.74cm–1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具有多物理特性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地面验证系统
    摘要:导航地面验证是X射线脉冲星导航研究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导航算法验证需要真实连续的脉冲星信号的需求,同时避免X射线调制及探测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源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地面验证系统.该系统利用太阳系质心处脉冲星信号模型和航天器轨道信息,建立航天器处实时光子到达速率函数,再通过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单光束扩束扫描激光周视探测系统参数对探测能力的影响
    摘要:针对现有单光束激光同步扫描周视探测对脉冲重复频率要求较高,难以实际应用的问题,提出单光束扩束扫描激光周视探测方法.基于单光束扩束扫描激光周视探测工作原理,推导了最低扫描频率和脉冲频率解析式;分析了圆柱目标回波特性及关键参数截面衰减系数,建立了脉冲扩束激光圆柱目标回波功率数学模型,讨论了系统参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无需定标的地基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精确反演方法
    摘要:如何对低云下雾霾的激光雷达探测数据进行准确定标,一直是米散射激光雷达数据反演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低云和雾霾同时出现的天气,激光很难穿透云层,不能利用大气清洁层对激光雷达信号定标.而对于探测高度小于6km的便携式米散射激光雷达,由于探测高度较低,也很难利用大气清洁层对激光雷达数据进行定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液-液两相液层间传质过程的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特性
    摘要:传质引发的Rayleigh-Bénard-Marangoni对流(RBM对流)对化工传递过程有着显著影响.但是,已有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气-液体系,并且有限的针对液-液体系的相关研究尚缺乏对RBM对流演化及其引发的界面扰动行为的深入分析.因此,本文基于阴影法设计搭建了竖直狭缝内液-液两相液层间传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非晶Ag晶化过程中不同类型晶核结构的识别与跟踪
    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非晶Ag的等温晶化过程,通过原子轨迹逆向追踪法分析了不同类型晶体团簇的结构遗传与组态演化.在团簇类型指数法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团簇种类与联结方式不同,提出了一种可区分fcc单晶、多晶与混晶团簇的分析方法.在非晶Ag等温晶化过程中,基于团簇结构的连续遗传性特征,发展了一种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激光加载下金属锡材料微喷颗粒与低密度泡沫混合实验研究
    摘要:金属材料的微喷是冲击加载下金属表面发生的一种动态破碎现象,微喷研究在很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包括惯性约束聚变(ICF)和烟火制造等.由于激光实验特有的优势,近几年国内外开展了很多利用强激光驱动冲击加载研究材料微喷过程的实验.利用泡沫材料对微喷颗粒进行静态软回收虽然可以获得颗粒的形态分布、颗粒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光子角动量在环形金属纳米孔异常透射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在环形凹槽包围环形金属纳米孔的异常透射器件的研究中,环形凹槽可以将携带光子角动量的入射光转化为涡旋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这些涡旋表面等离极化激元传向几何中心并与直接照射在环形纳米孔上的光子发生干涉,当相互干涉的光子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环形纳米孔的透射率得到显著增强.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
  • 一种基于分支过程的信息流行度动力学模型
    摘要:Web2.0时代,建模和预测在线信息流行度是信息传播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社交网络系统信息传播的机制,通过假设和简化,提出了分支过程的概率模型,来描述在线社交网络信息的流行度动力学过程.对典型在线社交网络系统的信息流行度数据和网络结构数据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信息流行度衰减遵循幂律分布(幂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