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不同产地姜黄属植物中姜黄素类成分及矿质元素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1

杨小芳1, 陈育才2, 刘建福,1,*, 李丹丹1, 胡娴11. 华侨大学园艺系, 厦门 361021
2. 南安市丰州镇农业服务中心, 泉州 362330

Analysis of Curcuminoids and Mineral Elements in Curcuma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Xiaofang Yang1, Yucai Chen2, Jianfu Liu,1,*, Dandan Li1, Xian Hu1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2.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Fengzhou Town Nan’ an City, Quanzhou 362330, China;

通讯作者: *,E-mail:jianfu@hqu.edu.cn

收稿日期:2018-10-17接受日期:2019-02-20网络出版日期:2019-07-01
基金资助: 福建省产业技术联合创新项目 ( 闽发改高技[2014]514号和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8N001 )


Corresponding authors: * , E-mail: jianfu@hqu.edu.cn
Received:2018-10-17Accepted:2019-02-20Online:2019-07-01


摘要
以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的12个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种质的成熟根茎为试材,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的提取工艺条件, 比较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和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工艺为: 100%甲醇, 1:5 (g·mL-1)固液比, 超声提取2分钟, 提取率达到最高值。CCM、DMC和BDMC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4、418及414 nm; 回归方程分别为Y=0.170 3X+0.024 3 (CCM), Y=0.173 8X+0.041 (DMC), Y=0.140 6X+0.051 4 (BDMC)。GY03种质中CCM、DMC和BDMC含量分别为1.23%、1.22%与1.50%, 总姜黄素类含量最高, 达3.95%; GY01种质的总姜黄素次之(为3.82%); GY03和GY01可在栽培地推广种植; 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矿质元素中, 以Mg、Mn、Al、Fe和Zn含量较为丰富。
关键词: 姜黄;莪术;姜黄素类化合物;矿质元素;ICP-MS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mature rhizomes of 12 germplasms of Curcuma longa and C. zedoaria from different origins cultivated in Fujian, Quanzhou,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of curcumin (CCM), demethoxycurcumin (DMC) and bisdemethoxycurcumin (BDMC), and the content of 3 curcuminoids and 16 mine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germplasms were compared. The extraction rate peaked with the following extraction process: 100% methanol as solvent, 1:5 (g·mL-1) solid-liquid ratio,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for 2 min.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s for CCM, DMC and BDMC were 424, 418 and 414 nm,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equations for the 3 curcuminoids were Y=0.170 3X+0.024 3 (CCM), Y=0.173 8X+0.041 (DMC), and Y=0.140 6X+0.051 4 (BDMC). The content of CCM, DMC and BDMC in GY03 was 1.23%, 1.22% and 1.50%,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otal curcumin was the highest, 3.95%; The content of total curcumin in GY01 was next, up to 3.82%. GY03 and GY01 can be promoted in cultivated land as excellent breeding material. Among the 16 mineral elements detected in 12 turmerics, the contents of Mg, Mn, Al, Fe, and Zn were relatively abundant.
Keywords:Curcuma longa; C. zedoaria;curcuminoids;mineral elements;ICP-MS


PDF (883KB)摘要页面多维度评价相关文章导出EndNote|Ris|Bibtex收藏本文
引用本文
杨小芳, 陈育才, 刘建福, 李丹丹, 胡娴. 不同产地姜黄属植物中姜黄素类成分及矿质元素分析. 植物学报, 2019, 54(3): 335-342 doi:10.11983/CBB18216
Yang Xiaofang, Chen Yucai, Liu Jianfu, Li Dandan, Hu Xian. Analysis of Curcuminoids and Mineral Elements in Curcuma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9, 54(3): 335-342 doi:10.11983/CBB18216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洛阳镇西塘村的泉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产基地(E118°38'- 119°05', N24°49'-25°15')。该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年均降雨量1 000-1 800 mm, 干、湿季分明, 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 全年平均气温为19.5-21.0°C, ≥10°C的有效积温为5 610-7 250°C; 年日照时数为1 800-2 200小时, 全年无霜期长, 基本无霜。土壤类型为壤土, 微酸性, 富钾缺磷, 复合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1.2 设计方法

供试材料购自广西南宁、四川成都、浙江温州和福建龙岩等地, 12个姜黄(Curcuma longa L.)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种质编号分别为GY01、GY02 (莪术)、GY03、GY04、GJYX、GJHP、GJQS、GJHX、YJHS、YJLX (莪术)、HJGG和HJNN (莪术)。于2015-2017年在试验基地种植, 2017年1月采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12个种质, 2次重复, 共24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4 m×6 m, 小区隔离行0.5 m; 行距×株距=70 cm×45 cm, 每穴1块姜黄或莪术, 每小区54穴。种植前将发酵沤制的基肥放入种植穴, 植物根茎芽头朝上, 覆土6-10 cm。采用喷灌系统进行水分管理,其它田间管理参照黄锦媛等(2008)的栽培方法, 待地上部分完全干燥后采收根茎。

1.3 测定方法

1.3.1 姜黄类化合物含量

(1)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称取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标准品各0.010 0 g, 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制成浓度为100.0 μg·mL-1的3种姜黄类化合物标准储备液。分别取贮备液1.0 mL, 置于3个10 mL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并定容, 得到10 μg·mL-1标准品溶液。然后进行200-800 nm全波长扫描, 获取吸光度(A)与波长曲线, 通过曲线吸光度最大值得到姜黄素类的最大吸收波长。

(2) 绘制标准曲线 准确量取标准贮备液(100.0 μg·mL-1) 0.25、0.50、0.75、1.00和1.25 mL置于5个25 mL容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制成1.0、2.0、3.0、4.0和5.0 μg·mL-1系列标准溶液。在确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 记录吸光度值, 绘制标准曲线, 进行线性回归。

(3) 优化提取工艺 称取1.00 g姜黄粉放入50 mL离心管中,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冯甜华等, 2016)按L9 (34)对甲醇浓度(A)、固液比(B)和提取时间(C)进行正交提取, 以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1 000 ×g离心5分钟, 取50 μL上清液置于10 mL离心管中, 无水甲醇定容(刘莉等, 2016),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吸光度(n=3), 获得姜黄素类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4) 测定方法 姜黄和莪术成熟根茎清洗去皮后, 121°C高温灭菌6小时, 80°C烘箱中烘干, 粉碎过120目筛, 制得姜黄或莪术粉。称取1.0 g姜黄或者莪术粉置于50 mL离心管中, 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进行提取, 1 000 ×g离心5分钟, 获得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液。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吸光度(n=3), 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提取液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

1.3.2 姜黄属植物矿质元素含量

(1) 仪器工作条件 本实验中微波消解仪的运行程序见表1, ICP-MS仪器参数设置见表2

Table 1
表1
表1微波消解程序
Table 1Digestion procedure of microwave
StepTemperature (°C)Power (J·S-1)Time (min)Fan levelStirrer
Power ramp50081Off
Power hold50051Off
Power ramp100081Off
Power hold1000251Off
Cooling70--3Off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2
表2
表2ICP-MS主要工作参数
Table 2Operating parameters of ICP-MS
ParametersValue
Plasma gas (L·min-1)15.00
Auxiliary gas (L·min-1)1.000
Atomizing gas (L·min-1)1.000
Compensation/dilution gas (L·min-1)1.000
Spray chamber temperature (°C)2
Peristaltic pump speed (rps)0.1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 样品前处理 将供试样品清洗去皮, 分成小块, 80°C烘箱中烘干, 粉碎备用。精密称量12份姜黄属种质样品各0.250 0 g, 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微波消解罐中, 分别加浓硝酸6 mL, 赶酸仪预消解30分钟, 降温、装罐、放进腔体, 微波消解1小时, 赶酸仪赶酸30分钟, 降温, 吸取1-2 mL消解剩余样品液放入50 mL容量瓶, 以少量超纯水洗涤高压消解内罐和盖子3-4次, 洗液合并至瓶中, 定容混匀。用0.22 μm滤膜过滤, 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待上机测试, 同时制备空白样品(沈梅, 2009)。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100 μg·mL-1多元素标准溶液逐级稀释为0.1、1、10和100 ng·mL-1系列标准溶液, 待上机测试(廖婉等, 2018), 以2%硝酸溶液作为空白, 获得16种元素的标准曲线。

(4) 待测样品的检测 将12份姜黄属种质的待测溶液依次进样, 分别进行Al、Ba、Be、Cd、Co、Cu、Fe、Ga、Mg、Mn、Ni、Sr、Ti、Tl、V和Zn共1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测定分析。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本研究对浓度为10 μg·mL-1的3种姜黄类化合物标准品溶液进行200-800 nm紫外分光光度计全波长扫描, 得到波长与吸光度的紫外图谱(图1)。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4、418和414 nm。

对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进行系列浓度测定, 获得如下回归方程: CCM的线性方程为Y=0.170 3X+ 0.024 3, 相关系数R=0.996 8; DMC的线性方程为Y=0.173 8X+0.041, 相关系数R=0.999 3; BDMC的线性方程为Y=0.140 6X+0.051 4, 相关系数R= 0.999 7。线性范围为1.0-5.0 μg·mL-1说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原图ZIP|生成PPT
图1CCM (A)、DMC (B)和BDMC (C)标准品溶液的紫外图谱

CCM: 姜黄素; DMC: 单脱甲氧基姜黄素; BDMC: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Figure 1UV spectrum of CCM(A), DMC (B), and BDMC (C) standard solutions

CCM: Curcumin; DMC: Demethoxycurcumin; BDMC: Bisdeme-thoxycurcumin


2.2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姜黄素类的工艺条件

依据L9 (34)正交表对甲醇浓度(100%、85%和70%)、固液比(1:4、1:5和1:6)和超声时间(1、2和3分钟) 3个因素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实验, 结果(表3)显示, 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均为A>B>C。即甲醇浓度(A)对提取率的影响显著, 固液比(B)影响不显著, 超声提取时间(C)对实验结果无影响。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1B2C1, 即在以100%甲醇为溶剂、固液比1:5 (g·mL-1)、超声提取2分钟时CCM、DMC和BDMC的提取率均最高。

Table 3
表3
表3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3Orthogonal test results
Experiment numberABCDCCM content (%)DMC content (%)BDMC content (%)
Methanol concentration (%)Solid-liquid ratio (g·mL-1)Ultrasonic time (min)Empty column
1100 (1)1:4 (1)2 (1)10.390.380.46
211:5 (2)4 (2)20.520.510.61
311:6 (3)6 (3)30.390.370.44
485 (2)1230.250.240.28
522310.420.400.48
623120.310.290.35
770 (3)1320.230.220.26
832130.230.220.26
933210.230.210.25
CCMK11.300.870.931.04
K20.981.171.001.06
K30.690.931.040.87
k10.430.290.310.35
k20.330.390.330.35
k30.230.310.350.29
R0.200.100.040.06
DMCK11.260.840.890.99
K20.931.130.961.02
K30.650.870.990.83
k10.420.280.300.33
k20.310.380.320.34
k30.220.290.330.28
R0.200.100.030.06
BDMCK11.511.001.071.19
K21.111.351.141.22
K30.771.041.180.98
k10.500.330.360.40
k20.370.450.380.41
k30.260.350.390.33
R0.240.120.030.08
CCM, DMC and BDMC see Figure 1.
CCM、DMC和BDMC同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Table 4
表4
表412个姜黄和莪术种质根茎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比较
Table 4Comparison of curcuminoid compounds in rhizomes of 12 germplasms of Curcuma longa and C. zedoaria
VarietyCCM content
(%)
DMC content
(%)
BDMC content
(%)
Total curcumin content (%)
GY031.231.221.503.95
GY011.191.181.453.82
YJHS1.061.051.293.40
GJHP0.580.560.671.81
GJYX0.350.330.401.08
GJQS0.250.250.280.78
HJCG0.230.220.260.71
GY040.220.210.250.68
GJHX0.160.160.190.51
YJLX0.070.060.070.20
HJNN0.070.060.070.20
GY020.030.020.020.07
CCM, DMC and BDMC see Figure 1.
CCM、DMC和BDMC同图1。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3 不同产地姜黄属植物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

12个姜黄和莪术种质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明显(表4)。GY03、GY01和YJHS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高于其它种质, 而YJLX、HJNN和GY02含量最低。GY03总姜黄素含量最高, 且BDMC、DMC和CCM含量均高于其它种质; 3种莪术种质YJLX、HJNN和GY02总姜黄素含量最低, 且BDMC、DMC和CCM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种质。不同品种的姜黄素含量差异可达几十倍, 莪术种质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少, 姜黄GY03的总姜黄素含量是莪术GY02的56.43倍。因此, 品种特性是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的根本原因, 制备中药时应根据姜黄植物来源考虑所用剂量。

2.4 矿质元素标准曲线方程

使用ICP-MS仪器测试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 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所得结果(表5)显示, 在线性范围0-100 ng·mL-1内, Al、Ba、Be、Cd、Co、Cu、Fe、Ga、Mg、Mn、Ni、Sr、Ti、Tl、V及Zn共16种元素的线性关系较好, 相关系数范围为0.990 4-1.000 0。

Table 5
表5
表5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Table 5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Element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27AlY=0.0062X+0.06350.9983
137BaY=0.0043X+0.00330.9997
9BeY=0.0260X1.0000
111CdY=0.0285X-2.9371E-0051.0000
59CoY=1.6282X+0.02061.0000
63CuY=1.4942X+0.19121.0000
56FeY=0.6704X+4.77930.9979
69GaY=0.1868X+0.03201.0000
24MgY=0.0325X-0.06310.9958
55MnY=0.2312X+0.03691.0000
60NiY=0.5521X+0.04921.0000
88SrY=0.0339X-0.00891.0000
47TiY=0.0096X+0.00571.0000
205TlY=0.0789X-9.5059E-0061.0000
51VY=0.5372X+0.00781.0000
66ZnY=0.1656X+0.71150.9904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5 不同产地姜黄属植物矿质元素的变化

姜黄和莪术种质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表6)。12种姜黄属种质中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 说明姜黄属植物中含有相近的元素成分; 其中, Mg含量最高, 其次是Mn, Be含量最少。不同产地姜黄属植物中个别矿质元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其中GJQS种质的Al含量是GJYX种质的17倍, Fe含量是YJHS种质的6倍。12种姜黄属种质均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u、Zn、Mn、Co、Sr和Ni等; Mg是人体需要的宏量元素且在姜黄中属于宏量元素, 有害元素Cd在不同姜黄属种质中的含量均未超过0.5 mg·kg-1

Table 6
表6
表612个姜黄和莪术种质根茎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Table 6Comparison of mineral elements in rhizomes of 12 germplasms of Curcuma longa and C. zedoaria
VarietyQuality score (mg·kg-1)
AlBaBeCdCoCuFeGaMgMnNiSrTiTlVZn
GY0353.2815.470.000.050.194.6249.434.022516.60330.740.1011.641.600.150.0540.12
GY01107.3323.950.010.050.227.8174.106.452342.13137.410.1612.441.910.160.0670.06
YJHS29.9621.050.010.240.246.6723.122.891482.64284.590.209.351.500.150.0562.79
GJHP113.1115.370.010.410.474.3251.434.191689.62304.130.1614.734.240.150.1851.33
GJYX13.6218.120.010.430.377.5560.712.591745.52250.380.0813.250.880.260.0558.44
GJQS224.2118.370.010.080.236.46138.653.682443.95195.780.1016.484.150.100.2854.51
HJCG89.3312.870.000.500.306.2091.733.142588.57293.920.1510.801.280.150.1138.77
GY04152.6717.310.010.300.466.24125.424.263027.62492.750.0817.282.100.170.1383.69
GJHX56.5411.050.010.310.345.49101.392.802721.11437.410.0514.180.710.160.0370.53
YJLX35.708.170.000.090.114.4034.422.011598.89291.260.038.300.440.200.0346.33
HJNN37.889.020.010.090.243.3144.302.251584.92417.020.0210.440.450.360.0358.61
GY0257.458.900.010.250.385.6777.382.121991.98382.800.0411.440.620.060.0456.35

新窗口打开|下载CSV

2.6 讨论

随着过度采挖和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 我国野生姜黄属药用植物资源逐渐减少, 人工种植姜黄已成为姜黄属药材的主要来源。姜黄的长期人工栽培导致品种退化严重, 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品质变差。我国相关生产企业多数从印度和缅甸进口姜黄素。因此, 对国内姜黄属药用植物资源收集与优异种质筛选等方面进行研究, 将有助于更加清楚地了解姜黄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 合理开发利用姜黄属植物资源。

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市场与药用潜力, 但因其难溶于水且体外易氧化, 故从植物中提取较为困难。为拓宽姜黄素的临床应用, 改善其提取工艺是必经之路。近年来对其提取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上, 本研究则对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分别进行了提取优化。相比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及微波辅助提取法, 超声辅助提取法操作简单且效率高。对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中甲醇浓度、固液比和超声时间3个因素进行工艺条件优化, 结果表明甲醇浓度对CCM、DMC和BDMC提取效果影响最大, 超声时间影响最小。正交实验得到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0%甲醇, 固液比1:5 (g·mL-1), 提取时间2分钟。该方法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并对姜黄素类化合物活性的影响较小。

12种姜黄属种质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很大, 不同品种总姜黄素含量差异可达几十倍; 且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在种间差异较大, 种内差异很小。本研究的12个姜黄属种质中CCM含量介于0.03%-1.23%之间, DMC则为0.02%-1.22%, BDMC为0.02%-1.5%。CCM、DMC和BDMC单体结构上依次相差1个甲氧基, 极性从CCM到BDMC依次增大, 说明用甲醇作溶剂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提取量与极性大小无关, 而与根茎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多少相关。实验结果表明, GY03和GY01种质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较高, 可作为生产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优良育种材料在栽培地推广种植; 3个莪术种质中BDMC、DMC、CCM和总姜黄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姜黄种质, 故不适宜作为生产姜黄素的中药材。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在不同种与不同居群间差异很大。9种姜黄种质的姜黄素化合物中BDMC含量均最高, 且BDMC含量高的其DMC与CCM含量也高, 而3个莪术种质的3种姜黄素化合物含量普遍不高, 且彼此之间差异不显著。特定的环境赋予植物特有生长特征, 包括次生代谢物的合成与积累。杨海玲等(2016)使用一测多评法测定了多种广西姜黄饮片中总姜黄素的平均含量(为2.59%)。相比原产地广西, 福建泉州地区种植的姜黄种质总姜黄素平均含量较高(为3.89%), 说明除了遗传特性, 姜黄成分的含量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姜黄和莪术均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u、Zn、Mn、Co、Sr和Ni)及人体需要的矿质元素(Mg)。微量元素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作用(薛福玲等, 2010)。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不仅影响药效, 而且直接参与或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舒薇等, 2015)。本研究中的12种姜黄属种质均含有16种矿质元素且含量差异不大, 说明姜黄属植物含有相近的元素成分。相比姜黄种质, 3种莪术种质YJLX、HJNN以及GY02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更小, 说明其同源性更高, 药效更相近。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其生长土壤所含的矿质元素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将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在同一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可排除土壤中矿质元素对姜黄属种质的干扰, 对规范姜黄属优良种质的种植有重要意义。从矿质元素含量特征来看, 12个姜黄属种质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这与种质来源有一定相关性。因此, 矿质元素可作为姜黄属植物道地性评价的指标。

(责任编辑: 孙冬花)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曹雁平, 矫庆泽 (2010). 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的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30, 1000-1004.

URL [本文引用: 1]
以姜黄为原料,在338K,超声功率0.25W·cm-2,超声频率50kHz条件下,研究了姜黄的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过程的影响.基于Fick定律,采用分离变量法建立了包含粒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影响的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与常规浸取相比,在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中液料比的影响作用降低了6.22%,粒度、乙醇体积分数的影响作用则分别提高29.9%和8.18%.探讨了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影响超声浸取效果的原因,超声的特殊性质使得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浸取的影响发生变化.为超声强化姜黄素等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钦, 高俊杰, 刘建福, 陈育才, 庄卫东, 林金秀, 张平泉 (2017). 姜黄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及品质成分比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32, 101-105.

URL [本文引用: 1]
本研究以不同产地的8个姜黄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姜黄种质在福建泉州地区的生长特征、根状茎特征、产量和姜黄素含量的变化,评价不同姜黄种质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成分。结果表明,GY01的姜黄根状茎产量达最大值为35kg/m2,总姜黄素含量为1.996mg/g;GJHX的姜黄根状茎产量为32.7kg/m^2,姜黄素含量达最大值为3.838mg/g。GY02、GJHP和GY04综合表现一般,仅适用于某些地区试种。GY01和GJHX综合表现较好,根状茎产量和总姜黄素含量均较高,可以在福建泉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陈少东, 陈剑平, 陈福北 (2010). ICP-MS/ICP-AES法测定姜黄中的无机元素
中国调味品 35(8), 102-104.

DOI:10.3969/j.issn.1000-9973.2010.08.027URL [本文引用: 1]
文章以姜黄为原料,用ICP-MS法测定Li,B,Mg,Al,P,Ca,Ti,V,Cr,Mn,Fe,Co,Ni,Cu,Zn,Sr,Ba,Cd,Pb,以ICP-AES法测定Ca、Mn,方法的准确度经用两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10015、GBW10020对比分析,证实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试验显示RSD在0.5%~7.1%之间,结果显示本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完全可以满足姜黄样品中无机元素测定要求。

董赫, 殷钟意, 郑旭煦 (2012). 珊瑚姜中姜黄素回流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40(9), 213-215, 221.

DOI:10.3969/j.issn.1001-3601.2012.09.060URL [本文引用: 1]
为探明珊瑚姜中姜黄素的提取工艺,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研究提取珊瑚姜姜黄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珊瑚姜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样品粒径120目、乙醇溶液体积分数70%、液固比35∶1(mL/g)、回流温度70℃,提取时间2h,该工艺条件下姜黄素的提取率为96.96%。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验证表明,该工艺提取的珊瑚姜姜黄素稳定性、重复性良好,且加标回收率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冯甜华, 侯长军, 霍丹群, 马懿 (2016).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应用化工 45, 1011-1014.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08.07.026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对5种提取姜黄素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以各法提取所得的姜黄素含量与得膏率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姜黄素的提取工艺。结果80℃乙醇温浸提取姜黄素所得的含量最高,为姜黄素的优选提取工艺。结论该法提取姜黄素含量高,操作简单,稳定可行。

付兴会, 林连美 (2015). 中药姜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进展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4), 109-110.

DOI:10.3969/j.issn.1008-987x.2015.04.41URL [本文引用: 1]
中药姜黄因其主要有效成份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炎等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其药理学研究层出不穷,笔者搜索了万方、知网等数据库的大量相关文献,现将其综述如下,供广大医****参考学习。

顾永祚, 顾兴平, 徐敏 (2007). 中药川黄柏中有效化学元素的分析研究
世界元素医学 14(4), 43-49.

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联用技术(ICP-AES和ICP—MS)测定了道地药材川黄柏中的有效化学元素。方法的准确性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604对比分析证实。应用提出的分析方法弄清了不同地区(巴中、宜宾与荥经)的川黄柏中有效化学元素(包括宏量、微量与痕量元素)的含量及不同生长期的浓度变化(荥经),为黄柏生产基地的选择及进一步的开发、出口提供科学依据与测试手段。

胡静, 李立 (2007). 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检验医学与临床 4, 1186-1187.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07.12.032URL [本文引用: 1]
篇首: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黄色酸性酚类物质,是姜黄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姜黄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姜黄素分 子式为C21H20O6,相对分子质量368.37,熔点183 ℃. 姜黄素既有2个邻甲基化的酚,又有一个β-二酮功能基团,姜黄素的这种结构特性与其多种生物活性都高度相关.

黄锦媛, 周全光, 庞新华 (2008). 不同管理措施对姜黄产量的影响
广西热带农业 (6), 17-18.

DOI:10.3969/j.issn.2095-0764.2008.06.007URL [本文引用: 1]
姜 黄(Curcuma longaL·)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Linnaeus)植物,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高1 m左右,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拔200~800 m的丘陵山间草地或灌木丛中。姜黄属植物用途广泛,产量少,市场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在广西除了郁金和莪术有人工栽培外

梁立娟, 庞新华, 黄慧芳, 黄锦媛 (2012). 固定栽培模式下年度间不同姜黄品种品质比较
农业研究与应用 (2), 8-11.

DOI:10.3969/j.issn.2095-0764.2012.02.003URL [本文引用: 1]
为找出影响姜黄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解决姜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于 不同年份,选取3个姜黄品种在同一种植基地内按固定模式种植,并对种植品种中的姜黄素和挥发油等有效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大部分有效成分含量在 品种间差异显著,同一姜黄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年份,品质稍有差异,但品种优势依然存在。说明品种是影响姜黄品质的关键因素,选取优良品种按规范进行栽培,可 以保证姜黄的品质。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2018).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中草药 49, 2833-2839.

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 > Pb > Cd > As > 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 > Pb > Hg > Cu > 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刘建福, 王明元, 唐源江, 范燕萍, 钟书淳, 陈钦 (2014). 光质对姜黄生理特性及根茎次生代谢的影响
植物生理学报 50, 1871-1879.

URL [本文引用: 1]
以发光二级管(LED)为光源研究不同光质对姜黄生理、姜黄素生物合成关键酶活性、有机酸和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光有利于提高姜黄素含量;蓝光提高姜黄叶片蛋白质,激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和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促进肉桂酸、对香豆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生成,提高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绿光则抑制相关酶活性、降低有机酸和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红蓝组合光提高PAL、C4H和4CL活性,促进肉桂酸、对香豆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的生成,提高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红光比例为50%~70%时提高姜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红光比例为70%时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达到最大值,姜黄根茎的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77.39%、44.32%和43.80%。因此,蓝光和红蓝组合光处理有利于姜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红光比例为70%时最有利于姜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而绿光和远红光则不利于姜黄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刘建福, 王明元, 唐源江, 杨晨, 钟书淳, 陈钦, 范燕萍 (2015). 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对姜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园艺学报 42, 741-750.

DOI:10.16420/j.issn.0513-353x.2014-1044URL [本文引用: 1]
The effects of nitric oxide(NO)and salicylic acid(SA)on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key enzymatic activity of secondary metabolic pathways,the content of organic acid and curcuminoids of in vitro Curcuma longa plantlets were studied. And the medium was supplemented with sodium nitroprusside(SNP)(0,50,100,200,400 and 800 μmol ? L-1) as a donor of NO and salicylic acid(0,5,10,20,40 and 80 μmol ? L-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and SA can adjust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Curcuma longa in some degree. It raised significantly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carotenoid,soluble sugar and protein in leaves of Curcuma longa,and activated the activities of phenylalanin ammonia-lyase(PAL),cinnamic acid-4-hydroxylase(C4H)and 4-coumaric acid:CoA ligase(4CL),promoted the accumulation ofcinnamic acid,p-coumaric acid,coffee acid and ferulic acid,and then improved the content of curcumin and demethoxycurcumin,bisdemethoxycurcumin with 200 μmol ? L-1SNP and 10 μmol ? L-1 SA. Therefore,200 μmol ? L-1SNP and 10 μmol ? L-1 SA were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and accumulation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Curcuma longa. It suggested that NO and SA have dual nature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physiological Abstract. characteristics of Curcuma longa.

刘莉, 赵振东, 刘志荣, 韩刚 (2016). 不同溶剂对姜黄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率的比较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18, 33-35.

DOI:10.3969/j.issn.1008-987x.2016.01.09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分别比较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9种常用提取溶剂中的提取率,为3种姜黄素提取的适宜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改变提取溶剂种类,对等量的各份姜黄进行提取,提取液定容处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计算提取率,比较3种姜黄素各自在不同溶剂中的提取率,分析得到3者适宜的提取溶剂。结果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均在甲醇中的提取率最高。结论 3者在各自溶剂中的提取率高低不呈现完全正相关。

陆鹏, 童强松, 姜凤超, 陈方敏, 郑丽端, 张胜民, 曾甫清, 董继华 (2006). 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药理学通报 22, 321-324.

DOI:10.3321/j.issn:1001-1978.2006.03.015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制备姜黄素前体药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高选择性活化,为进一步开展肿瘤靶向性化疗奠定基础。方法以姜黄素分子结构为基础,化学合成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MTT比色分析法比较两种姜黄素前体药物作用6~24 h后,人膀胱癌EJ细胞及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生长抑制的差异。结果20~40μmol.L-1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 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1%~65.13%(P0.05)、10.96%~73.0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同浓度姜黄素比较,两种前体药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降低(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合成了两种姜黄素的前体药物,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二者均能体外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其对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的抑制毒性作用低于姜黄素。

沈梅 (2009).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抗艾滋病中药材姜黄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19, 1265-1266, 1377.

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抗艾滋病中药材姜黄中铜、砷、镉、汞、铅5种元素的含量。方法:优化了ICP-MS的工作参数,以锂(6L i)、钪(45Sc)、锗(72Ge)、铟(115In)、铑(103Rh)、铼(185Re)、钍(232Th)作为内标物质。结果:该方法的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968,加标回收率为83.7%~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适合于姜黄中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同时为不同产地及不同种类的中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测定提供了方法。

史明彪, 张文, 刘河, 刘丽宏 (201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姜黄素及其载体药物方法的优化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44, 366-368.

DOI:10.13220/j.cnki.jipr.2017.04.013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姜黄素及载体中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碱液法测定载体药物中包载的姜黄素的含量,将姜黄素载体药物溶于10g/L氢氧化钠溶液中,分离出载体后在最大吸收波长470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姜黄素含量进行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载药量。结果姜黄素在8.0~15.0mg/L浓度(x)下与吸光度(y)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得到回归方程为y=0.139x+0.009,r^2=0.999(n=7),1h内误差〈0.4mg/L。结论该法方便快捷,廉价环保,可用于姜黄素及载体包载量的定量研究。

舒薇, 高秋, 周芥锋, 谭双, 吕瑞 (201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莪术及姜黄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32(6), 34-35.

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莪术和姜黄中的锌、铁、铜、锰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为95.2%~108.33%,RSD 0.3407%~ 1.7224%.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为莪术和姜黄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孙鹏尧, 李丹丹, 牟德华 (2016).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工艺及动力学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12), 99-108.

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姜黄根茎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以姜黄素类化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试验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Plae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温度下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0.4%,料液比1∶21.9 g/m L,提取温度41℃,提取时间40 min,超声功率200 W。在此条件下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得率达到4.43%;在不同温度下建立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动力学模型,即:Logistic模型、Sgompertz模型、Slogistic1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提取过程。

谭镭, 吕昊, 詹雁, 徐超群 (2009).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金银花和白芷中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
中国测试 35(6), 78-80.

URL [本文引用: 1]
选取了不同产地及不同等级的10批次金银花和白芷进行测定,并建立了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中药材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各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cps/ng/mL)959-18116,相关系数0.999992-1.000000,定量限0.03—0.3ng/mL,线性范围0~100ng/mL。因其低检出限及高灵敏度,该方法能满足中药材样品质量控制中5种有害元素的测定要求。为中药材中该5种有害元素的准确测定提供参考。

唐小清, 高苏亚, 范涛 (2013). 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超声提取法条件的选择
广州化工 41(17), 101-105.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13.17.040URL [本文引用: 1]
研究从药材姜黄中高效的提取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方法,提高姜黄素的提取量。利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姜黄素的超声提取工艺。超声功率40w,浓度为75%的甲醇,1:15的固液比(即75mL提取溶剂),提取45min,效果较好。

王丽娜, 李坚柱, 刘彩琴 (2012).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姜黄中姜黄素工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33(20), 248-250, 254.

DOI:10.11847/zgggws2011-27-07-02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姜黄中的姜黄素,以姜黄素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了料液比、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料液比为1:43、微波功率为540W,处理时间为30s,溶剂为73%乙醇溶液,在此参数下,姜黄素提取率为0.2045%。

王志辉, 蔡洁, 周建敏 (2008). 正交实验优化紫色姜中总姜黄素的提取工艺
化学与生物工程 25(10), 76-78.

DOI:10.3969/j.issn.1672-5425.2008.10.023URL [本文引用: 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 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色姜中总姜黄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总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采用65%甲醇,以固液比1∶13室温下浸泡13 h后再超声提取45 min。此时提取得到的总姜黄素含量为0.161%。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色姜中总姜黄素效果较好,工艺简单可行。

谢忠艳 (2010). 姜黄莪术郁金的鉴别
中外医疗 29(15), 143.

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0.15.110URL [本文引用: 1]
姜黄、莪术、郁金都是常用中药材,来源于同科同属植物,都是多年生宿根草本,其共同特点是有粗大的根茎和 末端膨大的块根.其块根均作郁金入药,而根茎分别作为姜黄.莪术入药.在形态、性状、成分及功能作用方面有某些相似,又各有不同.为便于正确使用,弄清它 们的关秉和区则,将3种药材从不同角度进行鉴别.

薛福玲, 蔺志铎, 韩明, 吴冬青 (2010). 三种中药材微量元素测定及其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中药材 33, 293-296.

URL [本文引用: 1]
目的:测定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火焰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红芪、黄芪、板蓝根中8种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利用邻二氮菲-Fe~(2+)-H_2O_2体系对3种中药材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效果 进行了科学分析.结果: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K、Ca、Na、Mg、Fe、Mn、Zn、Cu微量元素.红芪、黄芪、板蓝根中多糖对羟基自 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与提取物用量成正相关.结论:中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有关.

杨海玲, 吴丽丹, 覃德杰, 张益, 肖荣昌, 朱彦霖 (2016).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西姜黄饮片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 36, 1571-1577.

URL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西姜黄饮片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并验证方法准确性。方法:采用RP-HPLC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溶液(48∶52),流速1.0 m 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430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以姜黄素为参照物,建立其对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后两者含量,经不同色谱系统和色谱柱间比较验证。同时运用外标法测定广西产区姜黄饮片中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进样量分别在0.032~0.80、0.042~1.05和0.105 6~2.64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81%、100.4%和100.3%,RSD分别为1.02%、1.32%和1.00%,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耐用性;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结果各样品中总姜黄素含量依次为广西隆林野生(粗,3.65%)广西隆林栽培(中,3.47%)广西河池栽培(粗,3.01%)广西隆林野生(中,2.90%)广西隆林野生(细,2.72%)广西河池栽培(中,2.25%)广西河池栽培(细,2.12%)广西百色乐业栽培(中,1.75%)广西玉林北流栽培(中,1.44%)。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利用相对校正因子可实现对姜黄饮片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姜黄多种成分的质量评价。不同产地对广西姜黄质量有一定影响。

杨模坤, 董晓萍, 唐耀书 (1984). 姜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植物学通报 2(2-3), 51-52.

URL [本文引用: 1]
正 姜黄系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根茎,具破血、行气、通经、止痛、降压、抗菌等作用,民间用于治心腹痞满胀痛,妇女血瘀经闭,近用于治疗脂血症有效。姜黄降血脂的有效成分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制备薄层,从中分得甲、乙、丙三个纯品。其中甲素具显著降低大鼠血脂的作用。

张少梅, 王恒山, 陈振锋, 潘英明, 梁宏 (2009). ICP-AES测定广西巴豆不同部位中的十种微量元素
广西植物 29, 774-776, 743.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09.06.012URL [本文引用: 1]
高压密封消化罐消解法将晒干的广西巴豆的根、茎、叶、种子壳及种子进行消解,ICP-AES同时测定其中K、Cu、Fe、Zn、Ca、Mg、Mn、Al、Sr、Na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2%~114%之间,RSD5.57%,测定结果符合分析要求。结果显示,Mn、Mg、Ca在巴豆叶中含量最高,种子中则富含Zn、Cu、K、Na,在种子壳中Sr的含量最高,根中含量最高的是Al,而K、Cu、Fe、Zn、Ca、Mg、Mn、Al、Sr、Na十种元素在茎中分布均匀。

张艳, 段雪芹, 高刚, 苟学梅, 王茜, 邓家彬, 周永红, 杨瑞武 (2015). 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36(6), 269-273.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5.06.051URL [本文引用: 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姜黄素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姜黄素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姜黄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5%,超声时间50min,液料比20∶1(m L/g)。在此条件下,姜黄素得率为1.538%。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三种姜黄素标准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各有差异,姜黄素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也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张翼, 徐子刚, 唐弥娆 (2008). 药食两用中药材中元素含量的测定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5, 550-552, 556.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08.05.017URL [本文引用: 1]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中药材中V、Cr、Mn、Co、Ni、Cu、Zn、Ge、As、Se、Sr、Mo、Cd、Hg、Pb等15种元素含量的方法.使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ICP-MS测定15种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K、Ca、Mg、Fe.19种元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各元素测定的回收率在90.30%~104.05%.本方法检出限低,分析速度快,准确可靠.

周培培, 杜欣韵, 刘宁芝, 王松林, 蒋建兰 (2015). 姜黄素类化合物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优化和比较
现代化工 35(6), 132-135.

URL [本文引用: 1]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CCD响应面优化设计方法,以超声提取为例,研究超声提取、微波辅助提取与回流提取方法的最优工艺。结果表明,3种最优工艺的提取率分别为37.39、36.38、38.80mg/g。经综合比较发现,超声提取具有时间短,提取率较高,操作方便等优势,可用于大规模生产。

Sandeep IS, Das S, Nasim N, Mishra A, Acharya L, Joshi RK, Nayak S, Mohanty S (2017).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URS gene during various growth stages, climatic condition and soil nutrients in turmeric(Curcuma longa): towards site specific cultivation for high curcumin yield. Plant Physiol Biochem 118, 348-355.

[本文引用: 1]

Wakte PS, Sachin BS, Patil AA, Mohato DM, Band TH, Shinde DB (2011). 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ultra-sonic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curcumin from
Curcuma longa. Sep Purif Technol 79, 50-55.

DOI:10.1016/j.seppur.2011.03.010URL [本文引用: 1]
A bio-active phytochemical, curcumin, was isolated from dried rhizomes of Curcuma longa using Soxhlet, microwave, ultra-sonic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curcumin in resultant extracts was performed using pre-validated HPLC methodology. The critical parameters viz. effect of pre-irradiation and soaking solvent on the curcumin yield were studi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all the above described techniques wa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percent curcumin yields and extraction rate constants. Prior to extraction, microwave and ultra-sonic irradiation of dry curcuma powder resulted in 68.57 and 40.00% curcumin yield, respectively, whereas water soaked irradiated curcuma powder yielded 90.47 and 71.42% curcumin recovery respectively, during a total extraction period of five minutes. The maximum extraction rate constant of 47.49 × 10 612 min 611 was observed when using microwave assisted acetone extract of water soaked curcuma rhizomes. The comparison of Soxhlet, microwave, ultra-sonic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sisted extraction in terms of percent yield and required extraction period showed that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 was more efficient for the curcumin extraction from powdered C. longa rhizomes.
粒度、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姜黄素超声间歇浸取的影响
1
2010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姜黄不同种质生物学特性及品质成分比较
1
2017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ICP-MS/ICP-AES法测定姜黄中的无机元素
1
2010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珊瑚姜中姜黄素回流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1
2012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姜黄素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1
2016

... (3) 优化提取工艺 称取1.00 g姜黄粉放入50 mL离心管中,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冯甜华等, 2016)按L9 (34)对甲醇浓度(A)、固液比(B)和提取时间(C)进行正交提取, 以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1 000 ×g离心5分钟, 取50 μL上清液置于10 mL离心管中, 无水甲醇定容(刘莉等, 2016),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吸光度(n=3), 获得姜黄素类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

中药姜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学研究进展
1
2015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中药川黄柏中有效化学元素的分析研究
1
2007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1
2007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不同管理措施对姜黄产量的影响
1
2008

... 供试材料购自广西南宁、四川成都、浙江温州和福建龙岩等地, 12个姜黄(Curcuma longa L.)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种质编号分别为GY01、GY02 (莪术)、GY03、GY04、GJYX、GJHP、GJQS、GJHX、YJHS、YJLX (莪术)、HJGG和HJNN (莪术).于2015-2017年在试验基地种植, 2017年1月采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12个种质, 2次重复, 共24个小区, 每小区面积为4 m×6 m, 小区隔离行0.5 m; 行距×株距=70 cm×45 cm, 每穴1块姜黄或莪术, 每小区54穴.种植前将发酵沤制的基肥放入种植穴, 植物根茎芽头朝上, 覆土6-10 cm.采用喷灌系统进行水分管理,其它田间管理参照黄锦媛等(2008)的栽培方法, 待地上部分完全干燥后采收根茎. ...

固定栽培模式下年度间不同姜黄品种品质比较
1
2012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1
2018

...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将100 μg·mL-1多元素标准溶液逐级稀释为0.1、1、10和100 ng·mL-1系列标准溶液, 待上机测试(廖婉等, 2018), 以2%硝酸溶液作为空白, 获得16种元素的标准曲线. ...

光质对姜黄生理特性及根茎次生代谢的影响
1
2014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水杨酸和一氧化氮对姜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1
2015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不同溶剂对姜黄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提取率的比较
1
2016

... (3) 优化提取工艺 称取1.00 g姜黄粉放入50 mL离心管中,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冯甜华等, 2016)按L9 (34)对甲醇浓度(A)、固液比(B)和提取时间(C)进行正交提取, 以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为考察指标.1 000 ×g离心5分钟, 取50 μL上清液置于10 mL离心管中, 无水甲醇定容(刘莉等, 2016), 在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吸光度(n=3), 获得姜黄素类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

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1
2006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抗艾滋病中药材姜黄中的5种重金属元素
1
2009

... (2) 样品前处理 将供试样品清洗去皮, 分成小块, 80°C烘箱中烘干, 粉碎备用.精密称量12份姜黄属种质样品各0.250 0 g, 置于聚四氟乙烯高压微波消解罐中, 分别加浓硝酸6 mL, 赶酸仪预消解30分钟, 降温、装罐、放进腔体, 微波消解1小时, 赶酸仪赶酸30分钟, 降温, 吸取1-2 mL消解剩余样品液放入50 mL容量瓶, 以少量超纯水洗涤高压消解内罐和盖子3-4次, 洗液合并至瓶中, 定容混匀.用0.22 μm滤膜过滤, 转移至15 mL离心管中待上机测试, 同时制备空白样品(沈梅, 2009).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姜黄素及其载体药物方法的优化
1
2017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中药莪术及姜黄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1
2015

... 姜黄和莪术均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u、Zn、Mn、Co、Sr和Ni)及人体需要的矿质元素(Mg).微量元素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作用(薛福玲等, 2010).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不仅影响药效, 而且直接参与或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舒薇等, 2015).本研究中的12种姜黄属种质均含有16种矿质元素且含量差异不大, 说明姜黄属植物含有相近的元素成分.相比姜黄种质, 3种莪术种质YJLX、HJNN以及GY02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更小, 说明其同源性更高, 药效更相近.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其生长土壤所含的矿质元素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将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在同一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可排除土壤中矿质元素对姜黄属种质的干扰, 对规范姜黄属优良种质的种植有重要意义.从矿质元素含量特征来看, 12个姜黄属种质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这与种质来源有一定相关性.因此, 矿质元素可作为姜黄属植物道地性评价的指标. ...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工艺及动力学分析
1
2016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金银花和白芷中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
1
2009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超声提取法条件的选择
1
2013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姜黄中姜黄素工艺的研究
1
2012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正交实验优化紫色姜中总姜黄素的提取工艺
1
2008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姜黄莪术郁金的鉴别
1
2010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三种中药材微量元素测定及其多糖抗氧化性研究
1
2010

... 姜黄和莪术均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Cu、Zn、Mn、Co、Sr和Ni)及人体需要的矿质元素(Mg).微量元素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作用(薛福玲等, 2010).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不仅影响药效, 而且直接参与或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生物体特别是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舒薇等, 2015).本研究中的12种姜黄属种质均含有16种矿质元素且含量差异不大, 说明姜黄属植物含有相近的元素成分.相比姜黄种质, 3种莪术种质YJLX、HJNN以及GY02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更小, 说明其同源性更高, 药效更相近.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的矿质元素含量与其生长土壤所含的矿质元素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中将不同产地姜黄属种质在同一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可排除土壤中矿质元素对姜黄属种质的干扰, 对规范姜黄属优良种质的种植有重要意义.从矿质元素含量特征来看, 12个姜黄属种质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这与种质来源有一定相关性.因此, 矿质元素可作为姜黄属植物道地性评价的指标. ...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广西姜黄饮片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含量
0
2016

姜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984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ICP-AES测定广西巴豆不同部位中的十种微量元素
1
2009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响应面法优化姜黄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
2015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药食两用中药材中元素含量的测定
1
2008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姜黄素类化合物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优化和比较
1
2015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1
2017

... 姜黄(Curcuma longa)和莪术(Curcuma zedoaria)为姜科(Zigiberaceae)姜黄属(Curcuma)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至西南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陈钦等, 2017).姜黄和莪术生长习性及形态类似; 莪术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 花期3-5月, 叶脉中部具紫色晕; 姜黄花茎由叶鞘中抽出, 花期在8月, 叶片绿色且体积大于莪术(谢忠艳, 2010).姜黄和莪术的根茎作为中药材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姜黄属植物的药用记载始于《唐本草》, “其性味辛、苦, 温, 入心、肝、脾经, 可行气破淤, 通经止血”(付兴会和林连美, 2015).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 姜黄和莪术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效被进一步开发.姜黄属植物主要活性成分有姜黄素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物质, 及糖类、树脂类、生物碱和微量元素等, 姜黄素类在姜黄中的含量为3%-6% (杨模坤等, 1984;Sandeep et al., 2017).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治疗II型糖尿病、抑制血栓形成、治疗抑郁症、清除自由基及抗微生物等药理作用(胡静和李立, 2007).中药材中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疾病防治及中医药的关系密切(顾永祚等, 2007;张翼等, 2008;张少梅等, 2009); 其是决定中药寒、凉、温、热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陈少东等, 2010), 也可协同中药材有效成分发挥其药理作用, 对药效有着特定影响. ...

Optimization of microwave, ultra-sonic and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ssisted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curcumin from
1
2011

... 姜黄和莪术属于道地药材, 不同产地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 优良品种按照规范栽培, 才能保证其品质(梁立娟等, 2012).姜黄素类化合物包括姜黄素(CCM)、单脱甲氧基姜黄素(DMC)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DMC) (陆鹏等, 2006), 三者结构与理化性质接近, 较难分离.近年来, 姜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姜黄素(孙鹏尧等, 2016;史明彪等, 2017)和代谢产物调控(刘建福等, 2014,2015)等方面.目前, 提取姜黄素类常用的方法有回流提取法(董赫等, 2012)、微波辅助提取法(Wakte et al., 2011;王丽娜等, 2012)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王志辉等, 2008;曹雁平和矫庆泽, 2010;唐小清等, 2013;张艳等, 2015;周培培等, 2015).由于微量元素对中药材的药效有特定的影响, ICP-M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法在微量元素分析上具有超痕量和多元素分析的技术优势(谭镭等, 2009).因此, 本研究收集不同产区的12个姜黄属植物种质在福建省泉州地区进行规范栽培, 以其成熟根茎为材料,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姜黄素类化合物, 并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 分析12种姜黄属种质材料成熟根茎的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 采用ICP-MS方法测定12个姜黄属种质的16种微量元素含量, 并筛选出优良种质进行推广栽培, 为福建省姜黄和莪术的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备案号: 京ICP备16067583号-21
版权所有 © 2021 《植物学报》编辑部
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010-62836135 010-62836131 E-mail:cbb@ibcas.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相关话题/姜黄 植物 工艺 优化 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