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定位的证立——一个后果论的进路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定位的证立——一个后果论的进路
Justification of the Cyber Virtual Property as the Right of Thing: an Approach of Consequentialism 许可;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囿于传统民法的演绎体系和本质论的法学方法,网络虚拟财产在债权定位和物权定位之间进退失措。在关注事实与结果的后果论进路下,物权定位与债权定位之争被具体化为不同救济方式的选择及其后果的配置效率。纠纷类型化和法经济学的交叉运用最终证明:网络虚拟财产物权定位下的救济在后果上优于债权定位,从而为《民法总则草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定位提供了理据。

关键词(KeyWords): 虚拟财产;;后果论;;物债二分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2016年青年学者研究项目”的阶段成果谢

作者(Author): 许可;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Bobby Glushko,Tales of the(Virtual)City:Governing Property Disputes in Virtual World,22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7).[2]许政贤:“契约结果导向的司法控制”,载《政大法律评论》第135期。[3]金可可:“债权物权区分说的构成要素”,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1期。[4][美]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凌斌、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5]Neil Mac Cormick,Rhetoric and the Rule of Law:A Theory of Legal Reaso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6][美]尼尔·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7]姜涛:“后果考察与刑法目的解释”,载《政法论坛》2014年第4期。[8]Klaus Mathis,Consequentialism in law,In Efficiency,Sustainability,and Justi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Klaus Mathis(ed.),Springer,2011.[9]张永健:“物权法之经济分析导论(一):事前观点与交易成本”,载《月旦法学杂志》2014年第7期。[10]曾世雄:《资源本位论——民法设计和民法运作》,元照出版社2013年版。[11]张永健:“物权法之经济分析导论(二):效率”,载《月旦法学杂志》2014年第8期。[12]凌斌:“法律救济的规则选择:财产规则、责任规则与卡-梅框架的法律经济学重构”,载《中国法学》2012年第6期。[13]王利明:“论债权请求权的若干问题”,载《法律适用》2008年第9期。[14]于志刚:《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15][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德]乌里希·德罗布尼希主编:《欧洲合同法与侵权法及财产法的互动》,吴越、王洪、李兆玉、施鹏鹏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6]Chang Yun-chien,Optional Law in Property:Theoretical Critiques,NYU Journal of Law&Liberty(2014).[17]程啸、王丹:“损害赔偿的方法”,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3期。[18]Ian Ayres,Paul M.Goldbart,Optimal Delegation and Decoupling in the Design of Liability Rules,00 Mich.L.Rev.1(2001).[19]Lucian Bebchuk,Property Rights and Liability Rules:The Ex Ante View of the Cathedral,100 Michigan Law Review,601–39,(2001).[20]Keith N.Hylton,Property Rules and Liability Rules,Once Again,2 Review of Law&Economics,137–191,(2006).[21]Charles Blazer,The five indicia of virtual property,5pierce L.Rev.137(2006).[22]Joshua Fairfield,Virtual Property,85 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2005).[2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4]陆青:“合同解除效果与违约责任”,载《北方法学》2012年第6期。[25]刘言浩:“宾馆对住客的保护义务:王利毅、张丽霞诉上海银河宾馆损害赔偿上诉案评析”,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26]刘文杰:“自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载《中外法学》2012年第4期。[27]林旭霞、杨垠红:“论运营商对虚拟财产的安全保障义务”,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28]Michael L.Rustad and Thomas H.Koenig,Rebooting Cybertort Law,80 Washington Law Review,(2005).[29]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上),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30]徐飞:“虚拟财产被盗后游戏运营商的责任界定”,载《人民司法·案例》2009年第8期。[31]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2]Guido Calabresi,Douglas Melamed,Property Rules,Liability Rules,and Inalienability:One View of the Cathedral,85 Harv.L.Rev.1089(1972).[33]Robert Cooter&Thomas Ulen,Law and Economics(6th),Pearson Series in Economics,2012.[34]Alan Schwartz and Robert E.Scott,Contract Theory and the Limits of Contract Law,113Yale Law Journal,2004.[35]Robert Cooter,Unity in Tort,Contract,and Property:The Model of Precaution,73 Cal L Rev 1(1985).[36]韩世远:《合同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37]周江洪:“《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与适用”,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5期。[38]Richard Posner,A Theory of Negligence,1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8(1972).[39]简资修:《经济推理与法律》,元照出版社2014年版。[40]张巍:“保管还是租赁?——一个法经济学的分析”,载《月旦民商法杂志》2009年第29期。[41][美]威廉·兰德斯、[美]理查德·波斯纳:《侵权法的经济结构》,王强、杨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定位主要有物权说、债权说、知识产权说、新型权利说,详见林旭霞:《虚拟财产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84页以下。其中,虚拟财产与知识产权客体的抽象性完全不同,已经被我国司法实践否定,而新型权利并非对虚拟财产的正面界定,不足以回应实践难题。因此,债权说和物权说是目前的核心争议。(2)参见该专家建议稿第108条:“网络虚拟财产视为物,受法律保护”。而在其第二稿中,却将“视为物”删除,仅保留了“受法律保护”。引自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zt/t/?29169。(3)该条规定:“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具体权利或者网络虚拟财产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1)本质论最早由卡尔·波普尔所提出,他曾批评本质论者对概念的本质意义比对理论真伪更感兴趣。参见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舒炜光、卓如飞、周柏乔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2)德国的见解,参见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萨维尼论对人之诉和对物之诉”,田士永译,《中德私法研究》,2006年第1卷。美国法的见解,参见Thomas W.Merrill&Henry E.Smith,The Property/Contract Interface,101 Colum.L.Rev.773,783-86(2001)。我国通说,参见谢怀栻:“论民事权利体系”,载《法学研究》1996年2期。新近的研究参见张永健:“物权的本质”,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4年1期。(1)依通说,该条中受保护的“财产权益”包括债权利益。参见王利明:“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范围的特色”,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报告”,引自https://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106/P020120709345283675163.pdf。(2)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存在学理争议,但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承认了对善意取得对盗赃物的有条件地适用。(3)经济价值一般高于市场价值,否则权利人将会转让而不是继续持有。有关于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主观价值的讨论,参见张永健:“土地征收补偿值规范标准与实证评估”,载《东吴法律学报》2011年第22卷4期。(4)在戊为恶意的情形下,完全将其与丙等量齐观,因此以下仅丙为分析对象。(1)在2011年一件离婚案件中,女方要求分割双方因共同玩游戏而获得的网游装备。但法院认为,虚拟财产与现实的社会关系发生具有法律意义的联系时,才具有法律上的财产价值。参见“虚拟财产分割:离婚时的现实难题?”,《中国妇女报》2014年8月19日。(1)这一解释缩限了该条的适用,在效果上类似于司法实践中因银行卡和存折被复制引发的储蓄合同纠纷的处理,但理由上有微妙不同。参见周江洪:“《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与适用”,载《清华法学》2012年第5期。(2)通说认为,恢复原状不予支持的情形限于其花费不合比例。例如,在德国BGHZ115,364ff和BGHZ115,375ff两个案件中,法院认为,恢复原状费用超过重置费用130界限的,视为经济上不合理,仅能请求金钱赔偿。该等标准只考虑到物的客观价值,未能注意当事人的主观价值,有待再加斟酌。参见黄立:《德国新债法之研究》,元照出版社2009年版,第213-214页。(1)通说认为,安全保障义务和注意义务等同,参见王利明主编:《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0页。

相关话题/法律 法学 网络 民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