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梁启超与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Liang- Qichao and the Rise of Modern Jurisprudence in China 喻中;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梁启超于1896年开始倡导、推进的"法学"或"法律之学",旨在提升中国与世界的文明程度,这样的法学或法律之学与传统中国的律学或刑名法术之学,具有本质的差异,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法学世界观,标志着一种新法学的兴起。梁启超的新法学既没有菲薄中国传统,也不排斥西方新知,既着眼于发明西方的法律之学,也着眼于发明中国传统的法律之学。梁启超的新法学既阐述了新的法学世界观,也确立了新的法学范畴,不仅造就了法学人才,还为中国现代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因而产生了其他法学家难以比拟的影响。鉴于梁启超对中国现代法学的开创性贡献,可以把梁启超视为中国现代法学的主要奠基人。梁启超写出了中国现代法学史的第一章,他的新法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法学的兴起。

关键词(KeyWords): 梁启超;;中国近现代法学;;中国现代法学史;;律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喻中;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梁漱溟:“纪念梁任公先生”,载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三联书店2009年版。[2]范忠信:“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主题与特征”,载《法学评论》2001年第4期。[3]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6期。[4]张雷:“梁启超与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新”,载《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5]梁启超:“新史学”,载《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6]胡思敬:“党人列传·梁启超”,载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三联书店2009年版。[7]何勤华:“汉语‘法学’一词的起源及其流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8]李遗连:“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法学”,载《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10]许章润:“书生事业,无限江山:关于近世中国五代法学家及其志业的一个学术史研究”,载《清华法学》第4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黄静嘉:“戴炎辉:朴实谨严、开一代宗风的大师——略述其生平及其对法史学、法学教育及司法进步的贡献”,载《清华法学》第4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华友根:“薛允升的律学研究及其影响”,载《政治与法律》1999年第3期。[13]张晋藩:“伍廷芳的法律思想”,载《现代法学》1981年第4期。[14]张生:“王宠惠与中国法律近代化: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3期。[15]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6]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17]陈金全:“论严复自由主义的法律思想”,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5期。[18][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叶凤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9]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20]郭道晖:“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先知:严复自由观的法理解读”,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21]孟祥才:《梁启超传》,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22]李泽厚:《李泽厚对话集·浮生论学》,中华书局2014年版。[23]沈家本:《历代刑法志:附寄簃文存》(第4册),邓经元、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年版。[24]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6期。[25]梁治平:“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载梁治平:《在边缘处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26]黄遵宪:《日本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27]俞荣根、龙大轩:“中华法系学述论”,载《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28]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29]刘广安:“杨鸿烈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载《法学家》1994年第3期。[30]杨鸿烈:《回忆梁启超先生》,载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三联书店2009年版。[31]吴其昌:“清华学校研究院同学录”,夏晓虹、吴令华编:《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三联书店2009年版。[32]范忠信、何鹏:“杨鸿烈及其对法律史学科的贡献”,载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三联书店2009年版。[33]陈顾远:《中国法制史》“序”,上海书店1936年版。[34]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35]俞荣根:“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兼论梁氏对传统法文化的转化创新”,载《孔子研究》1996年第1期。[36]程燎原:“法治必以立宪政体盾其后:从‘商鞅难题’到‘梁启超方案’”,载《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1)代表性著作有,宋学勤:《梁启超新史学的当代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关于梁启超新史学的研究论文,笔者检索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论文中,在“篇名”栏目中输入检索词“梁启超新史学”,找到的学术论文有75篇(截止至2015年2月11日),数量较大,这里不再一一列举。(2)本文所说的中国现代法学,也可以理解为中国近代法学。无论是中国近代法学还是中国现代法学,对应的都是中国传统法学或中国传统律学。在英文中,近代与现代都是一个词:modern。按照中国历史学界的通识,一般把1840年至1911年(或五四运动)之间的历史称为“近代”,把1911年(或五四运动)至1949年之间的历史称为“现代”,把1949年以后的历史称为“当代”。这样的划分在史学界自有其逻辑。但是,对中国法学来说,却不必如此划分。因为,在19世纪下半期,虽然是中国的“近代”,但在19世纪下半期,中国几乎没有自己的“近代法学”,所谓“近代法学”,几乎是一片空白。近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如果一定要划出一个时间刻度,那么,它就是从1896年开始的。此后的中国法学,都是中国近代法学,亦是中国现代法学。(1)其他的关于梁启超的法学文献,都只是把梁启超作为一个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就像孔子、董仲舒是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一样。在各种关于梁启超的介绍性文字中,他不是法学家。譬如,北京植物园内梁启超墓园入口处关于梁启超的介绍文字,贴在梁启超身上的标签很多:思想家、历史学家、学者,等等,但是,没有“法学家”这个标签。(2)譬如,1864年出版的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翻译的《万国公法》(H.Wheaton,International Law),等等。(3)外国法律思想进入中国,既有外国传教士的传入,也有早期“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拿来,参见喻中:“近代法治信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思想史的考察”,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4)传统中国的律学是否属于法学,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暂且承认:传统中国的律学,也是法学,也代表了法学的一种形态。相关的分析,可参见,何勤华:“法学形态考——‘中国古代无法学论’质疑”,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2期。(1)关于传统中国以“兵刑同义”的法律观,《国语·鲁语·上》记载的一段话可以作为代表性的说明:“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五刑三次,是无隐也。”《史记·律书》也有同样的论述:“故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罚不可偃于天下。”按照这些说法,鞭笞、刑罚、征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适用范围不同而已。(1)据范忠信的统计与整理,梁启超的法学论著,共有71篇。详见,范忠信:《梁启超法学文论总目》,载范忠信选编:《梁启超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57-360页。(1)顺便指出,在一些文献中,一般都是以“新会”二字指代梁启超。譬如,陈寅恪的一段话就很有代表性:“先君因言聘新会至长沙主讲时务学堂。先是嘉应黄公度丈遵宪,力荐南海先生于先祖,请聘其主讲时务学堂。先祖以此询之先君,先君对以曾见新会之文,其所论说,似胜于其师,不如舍康而聘梁。先祖许之。因聘新会至长沙。”详见,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载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三联书店2009年,第152页。“梁新会”几乎是梁启超的另一个名字。但是,几乎没有人以“新会”指代伍廷芳,也未见到“伍新会”一说。透过这种不经意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掂量出两人的差异。(2)关于王宠惠的学术评传,可参见刘昕杰:“王宠惠评传”,载《政治法学研究》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163页。(1)梁启超甚至在民法方面亦有研究兴趣与专门著作,据1907年梁启超写给徐佛苏的信:“弟颇欲更组织一报,约如政治经济讲义录,其内容则(一)法学通论,(二)宪法,(三)民法,(四)行政法,(五)经济或多添一两门亦可,以辑著为主。其民法、经济两门,弟担任之,其宪法一门,兄可担任,自余则别觅人担任之。此议实因弟数月以来,欲自研究民法,……顷弟自有《日本民法集注》之著述,今呈上一阅,公可以见其内容。……弟于民法及经济学,皆有著述”。详见,梁启超:《致徐佛苏》,载《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5955页。(1)2015年3月2日,笔者检索中国知网中的文献数据库,篇名中包含了“宪政”的文章共有6 314篇;检索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书名中包含了“宪政”的图书共有1 130本。(2)攻法子:“世界五大法系比较论”,载《政法学报》1903年第3卷第2期。发表该文的《政法学报》,可以略加说明。最初,《政法学报》名为《译书汇编》,创刊于1900年12月6日,由留学日本法政等学科的戢翼翬、雷奋、杨荫杭、杨廷栋、金邦屏、章宗祥、曹汝霖、钱承志、吴振麟等人,共襄其事,在日本东京出版发行,1903年更名《政法学报》,1904年即告停刊。详见,程燎原:“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载《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攻法子似为笔名,其真实姓名,不得而知。有论者考证,“攻法子”可能是“钱承志、吴振鳞、章宗祥、王鸿年”4人中的某一位。详见,赖骏楠:“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载《北大法律评论》第9卷第2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26页。(1)科耶夫的论文是《评梁启超〈先秦法的概念与法家理论〉》,相关分析,可详见,肖琦:“科耶克与中国”,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关于梁启超的研究虽然很多,譬如,[美]列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刘丽、姜铁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80-1907)》,崔志海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等,但是,这些著作侧重于讨论梁启超的一般思想,几乎不涉及梁启超在法学领域内的贡献。(2)顺便指出,“第1章”一说,本是梁启超用以评价乃师康有为之语。在《公祭康南海先生文》中,梁启超写道:“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得不以戊戌为第1章。”(载《梁启超全集》,第5214页)。今以梁启超之言,评梁启超本人:后有作中国现代法学史者不得不以梁启超为第1章。(1)此为陈寅恪为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撰写的碑文,原文是:“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详见,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载《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第246页。

相关话题/法学 法律 史学 民法 政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刑事案件律师庭外造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刑事案件律师庭外造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Study on Several Legal Issues of Extrajudicial Statements Made by Lawyers Participating in Criminal Cases 方娟; 1:中国政法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关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再思考——读H.L.A.哈特《法律的概念》
    关于哈特“法律规则说”的再思考——读H.L.A.哈特《法律的概念》 王美舒;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当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面向。在这一过程中,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为全社会的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行政法巨擘王名扬,所有法学著述第一次全部集结出版
    行政法巨擘王名扬,所有法学著述第一次全部集结出版 应松年; 摘要(Abstract): 《王名扬全集①:英国行政法、比较行政法》《王名扬全集②:法国行政法》《王名扬全集③:美国行政法(上)》《王名扬全集③:美国行政法(下)》《王名扬全集④:论文、词条汇编》《王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劳伦斯·弗里德曼;周大伟; 摘要(Abstract): 如果有人试图了解近现代美国法律的发展轨迹以及对全球化法律的影响,此书堪称最佳作品有人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并不仅仅指的是中国大陆,还包括超出中国国界以外使用汉语和拥有中国文化的地域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财产权谱系、财产权法定主义与民法典《财产法总则》
    财产权谱系、财产权法定主义与民法典《财产法总则》Genealogy of Property Rights,Numerus Clausus of Property Rights and Property Law in General of Civil Law 王涌;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什么是法律逻辑——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介评
    什么是法律逻辑——乌尔里希·克卢格《法律逻辑》介评 雷磊;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一、导言:"霍姆斯之谕"?"法律的生命从来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已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语言教育与理论研究
    法律语言教育与理论研究Research on Theory and of the Education in Legal Language 程乐;宫明玉; 1: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2:浙江大学 摘要(Abstract): 随着法学教育日益发展,法律语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王泽鉴民法研究系列 摘要(Abstract): 直接德国民法学术巨擘,甘作两岸法学联通桥梁推演学说,精研判例,高识深论,大义微言ISBN 978-7-301-25419-6精装32开/2015年10月出版《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重排合订本)天龙八部,八卷合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之研究
    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之研究Study on Legal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Securitiz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黄勇;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 劳伦斯·弗里德曼;周大伟; 1:斯坦福大学法学院 2:美国人文与科学科学院 摘要(Abstract): 此书是其代表作《美国法律史》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作者用他一贯的优美流畅、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读者进入美国近现代法律史的殿堂。如果有人试图了解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