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郑玉双; 1: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正>乔尔·范伯格(Joel Feinberg)是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法哲学家和刑法哲学家之一,他的《刑法的道德界限》(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四卷本系列~①探讨了一个极富哲学意味的刑法主题:将一种行为认定为犯罪,是如何获得道德正当性的?~([1](P.1))这套书在八十年代经牛津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以后,在法哲学和刑法哲学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被视为刑法的界限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著作。时至今日,他的著作已经成为英美世界研究刑法理论无法回避的经典,任何从哲学的视角讨论犯罪和刑罚的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郑玉双;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乔尔·范伯格:《刑法的道德界限(第1卷):对他人的损害》,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2][美]乔治·弗莱彻:“刑法理论的性质与功能”,江溯译,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2009年第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4][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5][美]乔尔·范伯格:《刑法的道德界限(第4卷):无害的不法行为》,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6][美]乔尔·范伯格:《刑法的道德界限(第2卷):对他人的冒犯》,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7][美]乔尔·范伯格:《刑法的道德界限(第3卷):对自己的损害》,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8][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9][英]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支振锋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0][美]迈克尔·桑德尔:《公共哲学:政治中的道德问题》,朱东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1]陈兴良:“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事实与理念之展开”,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第2期。[12]张明楷:“行为功利主义违法观”,载《中国法学》2011年第5期。[13][美]罗纳德·德沃金:《身披法袍的正义》,周林刚、翟志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1)Joel Feinberg,The Moral Limits of Criminal Law Vol 1:Harm to Other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4;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Vol.2:Offense to Other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Vol.3:Harm to Self,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The Moral Limits of the Criminal Law Vol.4:Harmless Wrongdoing,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中译本分别为:[美]乔尔·范伯格:《刑法的道德界限(第4卷):对他人的损害》,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刑法的道德界限(第2卷):对他人的冒犯》,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刑法的道德界限(第3卷):对自己的损害》,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刑法的道德界限(第4卷):无害的不法行为》,方泉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2)See J.Angelo Corlett,The Philosophy of Joel Feinberg,The Journal of Ethics,Vol.10,p.131(2006).(3)在《刑法的道德界限》中译本出版之前,范伯格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只有一本,参见[美]范伯格:《自由、权利与社会正义:现代社会哲学》,王守昌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对范伯格的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只有两篇,参见方泉:“犯罪化的正当性原则---兼评乔尔·范伯格的限制自由原则”,载《法学》2012年第8期;庞永红:“论J.范伯格的社会正义理论及其意义”,载《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2期。(1)See R.A.Duff,Harms and Wrongs,Buffalo Criminal Law Review,Vol.5,No.1(April 2001),pp.13-14.(2)这一点在边沁那里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边沁主张惩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犯罪,参见[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24页。(3)C.L.Ten,Mill on Libert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p.110.(4)Danny Scoccia.Paternalism and Respect for Autonomy,Ethics 1990,100(2),p.328.(1)Arthur Ripstein,Beyond the Harm Principle,34 Philosophy&Public Affairs,p.229(2006).(2)Jeffrie G.Murphy,Legal moralism and liberalism,Arizona Law Review,Vol.37,p.78(1995).(3)Joel Feinberg,The Expressive Function of Punishment,The Monist,Vol.49,No.3,p.400(1965).(4)Jeffrie G.Murphy,Legal moralism and liberalism,Arizona Law Review,Vol.37,p.78(1995).(5)id.,p.86(1995).(6)id.,p.87(1995).(1)A.P.Simester Andrew von Hirsch,Rethinking the Offense Principle,Legal Theory,8,2002,p.273.(2)但斯迈斯特和赫尔希并没有建议取消冒犯原则或把它并入损害原则之中。他们仍然认为有好的理由按照冒犯原则来决定冒犯行为的犯罪化。See A.P.Simester Andrew von Hirsch,Rethinking the Offense Principle,Legal Theory,8,2002,p.292.(3)Larry Alexander,Harm,Offense and Morality,7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Jurisprudence,p.208(1994).(1)Larry Alexander,Harm,Offense and Morality,7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Law and Jurisprudence,p.208(1994).(2)id.,p.211(1994).(3)对法律道德主义的介绍,参见郑玉双:“法律道德主义的立场与辩护”,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4)John Finnis,Legal Enforcement of“Duties to Oneself”:Kant vs.Neo-Kantians,87 Columbia Law Review,pp.433-456(1987);Robert George,Making Men Mora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相关话题/刑法 哲学 法律 法学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