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The Judgement of Voluntariness of Crime Suspension:A Normative Standard on the Basis of the Positive General Prevention 庄劲; 1:中山大学法学院 2: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在犯罪中止自动性的判断上,通说向来奉法兰克公式为圭臬,但该公式所遵循的心理学标准思路不但违反心理学原理,且会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应当坚持规范性标准的思路,即根据中止犯特权之规范目的来判断自动性。中止犯特权之目的是推进积极的一般预防,即通过减免中止犯的刑罚,提倡中止动机所包含的抵御犯罪诱惑的行为选择模式,从而强化国民相应的守法习惯。只有违背犯罪理性策略的停止意思,才是抵御犯罪诱惑的正确的行为选择,才是值得作示范性鼓励的动机。因此,自动性标准须以犯罪理性策略为参考:若行为人的停止决意符合犯罪理性策略,则排除自动性;若停止决意违背犯罪理性策略,则具备自动性。
关键词(KeyWords): 犯罪中止;;自动性;;犯罪理性策略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司法部中青年项目(编号12SFB3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编号1209015);;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编号WYM10110)资助
作者(Author): 庄劲;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2]陈兴良:《刑法教义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3]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姜伟:《犯罪形态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5]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6][美]霍斯顿:《动机心理学》,孟继群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7][德]莱茵贝格:《动机心理学》,王晚蕾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版。[8][美]弗兰肯:《人类动机》,郭本禹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9]李立众:“中止犯减免处罚根据及其意义”,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10][挪威]安德聂斯:《刑罚与犯罪预防》,钟大能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11][美]阿伦森:《社会性动物》,邢占军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美]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林颍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3][美]阿伦森等:《社会心理学》,侯玉波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版。[14][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5][日]川端博:《刑法总论二十五讲》,甘添贵、余振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6]黎宏:《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17]张鹏:《中止犯自动性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18]《刑事审判参考(第75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19]“机智扮鬼,吓跑小偷”,载《钱江晚报》2007年1月29日。[20]“因不喜欢女子相貌停止强奸,男子仍被批捕”,载《新京报》2014年9月18日。[21]王锡水:《是杀人未遂还是杀人中止》,《人民司法》1989年第6期。1 Vgl.Frank,Das Strafgesetzbuch für das Deutsche Reich,Tübingen,S.95(1931).1 Vgl.BGHSt,35,S.184(186 f.).2 Vgl.Schrder,Grundprobleme des Rüchtritt vom Versuch,Jus,S.83(1962).3 Vgl.Baumen&Weber,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Verlag Ernst und Werner Gieseking Bielefeld,S.533ff(1977).4 Vgl.Schmidhuser,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Tübingen,11/83 ff(1984).5 Vgl.Kühl,Strafrecht Allgmeiner Teil,Verlag Franz Vahlen,S.554ff(2012).1 Vgl.Amelung,Zur Theorie der Freiwilligkeit eines strafbefreienden Rücktritts vom Versuch,ZStW,S.209(2008(2)).2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620(2003).3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619(2003).4 Vgl.Amelung,Zur Theorie der Freiwilligkeit eines strafbefreienden Rücktritts vom Versuch,ZStW,S.239(2008(2)).5 Vgl.BGHSt,35,S.184.1 Vgl.Liszt,Lehrbuch des deutschen Strafrechts,Berlin,S.201(1919).2 Vgl.Puppe,Der halbherzige Rücktritt,NStZ,S.490(1984).3 Vgl.Jescheck&Weigend,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ainer Teil,Duncker&Humboldt,S.539(1996).4 Vgl.BGSt,9,S.48.5 Vgl.Amelung,Zur Theorie der Freiwilligkeit eines strafbefreienden Rücktritts vom Versuch,ZStW,S.216(2008(2)).6 Vgl.Jakobs,System der Strafrechtlichen Zurechnung,Vittorio Klostermann,S.73(2012).7 Vgl.Jger,Der Rücktritt vom Versuch als zurechenbare Gefhrdungsumkehr,C.H.Beck,S.62(1996).8 Vgl.Amelung,Zur Theorie der Freiwilligkeit eines strafbefreienden Rücktritts vom Versuch,ZStW,S.220(2008(2)).1 Vgl.Herzberg,Grund und Grenzen der Strafbefreiung beim Rücktritt vom Versuch,im Festschrift für Karl Lackner zum 70.Geburtstag,Berlin,S.325 ff(1987).2 Vgl.Stratenwerth&Kuhle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Verlag Franz Vahlen,S.160(2011).3 Vgl.BGHSt,9,S.48ff.4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479(2003).5 Vgl.Jakobs,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Walter de Drunter,S.21(1991).6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Verlag C.H.Beck,München,S.81(2006).1 Vgl.Krümpelmann,Dogmatische und empirische Probleme des sozialen Schuldbegriffs,GA,S.343(1983).2 Vgl.Baumann,Zur empirischen Theorie der positiven Generalpr?vention,GA,S.375(1994).3 Vgl.Puppe,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m Spiegel der Rechtsprechung,Nomos,S.70(2011).4 Id.,S.270(2011).1 Vgl.Schünemann,Die deutschsprachige Strafrechtswissenschaft nach der Strafrechtsreform im Spiegel des Leipziger Kommentars und des Wiener Kommentars,GA,S.293 ff(1986).1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384(2003).2 Vgl.Roxin,Literaturbericht,ZStW,S.97(1965(77)).1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603(2003).2 Vgl.Jger,Der Rücktritt vom Versuch als zurechenbare Gef?hrdungsumkehr,C.H.Beck,S.109(1996).1 Vgl.BGH,NJW,S.602(1980).2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455(2003).3 Id.,S.603(2003).1 Vgl.BGSt,70,S.1.2 Vgl.BGSt,7,S.296.1 Jakobs,a.a.O.(A.T.),S.763.1 Vgl.BGHSt,35,S.184(187 f.).2 Vgl.Jakobs,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Walter de Drunter,S.759ff(1991).3 Vgl.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II),Verlag C.H.Beck,S.613(2003).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犯罪中止自动性之判断——基于积极一般预防的规范性标准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相关话题/心理学 刑法 刑法学 中山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刑法视野下克隆技术规制的根据与方法
刑法视野下克隆技术规制的根据与方法The Basi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Clone Technolog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Law 刘建利; 1: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我国刑法应取消组织卖淫罪
我国刑法应取消组织卖淫罪 徐松林; 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刑法为组织卖淫罪规定了极其严厉的法定刑,致使组织卖淫罪的罪刑配置严重失衡。"卖淫"概念的多义性造成组织卖淫罪定罪上的困难和混乱。组织卖淫罪与强迫卖淫罪以及引诱、容留、介绍卖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科技进步与中国刑法的近现代变革
科技进步与中国刑法的近现代变革 桑本谦; 摘要(Abstract): 科技进步及其推进的产业革命为中国刑法的近现代革命提供了物质技术支撑。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得益于因信息科技发展而改进的立法技术和普法手段;军事现代化基本化解了造反和叛乱的风险,从而减轻了国家对酷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中国近代刑法继受的肇端和取向——以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签注为视角的考察
中国近代刑法继受的肇端和取向——以1907年大清新刑律草案签注为视角的考察 高汉成;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摘要(Abstract): 1907年由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新刑律》草案,在中国法律史上迈出了系统继受西方刑法的第一步。从1908年开始陆续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不可回避的“四大关系”
自贸区建设中刑法适用不可回避的“四大关系” 刘宪权; 1: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摘要(Abstract): 研究、理解并妥适解决自贸区建设中的刑法适用问题,主要应该处理好"四大关系"。一是"负面清单"理念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其二是自贸区内刑法适用特殊性与刑法之普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后果考察与刑法目的解释
后果考察与刑法目的解释 姜涛; 1: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后果考察是对某种解释方法及其产生的利弊进行的客观评估,这有助于确保刑法解释的合理性,并形成一种结果取向的刑法解释。刑法目的解释虽然在刑法解释方法中居于最高位阶而有助于化解不同解释结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
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 劳东燕;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法中的实质化思潮是耶林目的法学的产物,经由利益法学推动的方法论变革,刑法适用日益地从以形式逻辑为中心转变为以目的为中心。实质化与目的解释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后者构成实质解释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刘仁文;焦旭鹏;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厘清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刑法的社会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是把握风险刑法真义的重要认识起点。风险社会理论有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借鉴既有的风险社会理论并认清中国风险社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制定及其与刑法的协调
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制定及其与刑法的协调 王晶;张莉; 1:中国政法大学 2: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3:中国人民大学 4: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摘要(Abstract): 作为中国特殊历史产物的劳动教养制度,长久以来在对象范围、审批程序、期限和管理方式等存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论中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论中国刑法中的普遍管辖权 马呈元; 1:中国政法大学 2:吉林大学 3:武汉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Abstract): 普遍管辖权是对国家属地、属人和保护性管辖权的补充。按照其法律渊源,普遍管辖权可以分为基于习惯国际法的普遍管辖权、基于国际条约的普遍管辖权和 ...中国政法大学论文文献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