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为货币发行“立宪”:探寻规制货币发行权的宪法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为货币发行“立宪”:探寻规制货币发行权的宪法路径
苗连营;吴乐乐; 1:郑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公共支出与公共债务的急遽扩增,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日益恶化,最终导致了一场几乎令世界"窒息"的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这既是一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也是一场宪法危机。积极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各国主要采取的反危机举措。货币发行权作为一种主权性权力,其失范与滥用成为这场危机的宪法根源。为货币发行"立宪",是应当予以认真思考和积极选择的规制货币发行权的宪法路径。

关键词(KeyWords): 货币发行权;;货币宪法;;立宪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司法部2012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宪法实施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SFB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苗连营;吴乐乐;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陶红亮:《中国式通胀》,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论通货膨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3][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段》,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4][英]弗里德利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5][美]赫伯特·斯坦:《美国的财政革命——应对现实的策略》(第2版),苟燕楠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6]尹士楚、贝世京:《资本主义货币危机》,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7][美]詹姆斯·M.布坎南:《宪法秩序的经济学与伦理学》,朱泱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8][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的界限——无政府与利维坦之间》,顾肃译,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2年版。[9][美]马格利特·利瓦伊:《统治与岁入》,周军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0][美]詹姆斯·M.布坎南:《民主财政论》,穆怀朋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11][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张军、贾晓屹译,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12]黄俊杰:《财政宪法》,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版。[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4][美]菲利普·T.霍夫曼,凯瑟琳·诺伯格:《财政危机、自由和代议制政府》,储建国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5][澳]杰弗瑞·布伦南,[美]詹姆斯·M.布坎南:《宪政经济学》,冯克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16][美]B.盖伊·彼得斯:《税收政治学:一种比较的视角》,郭为佳、黄宁莺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7]葛克昌:《国家学与国家法——社会国、租税国与法治国理念》,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18][英]蒂莫西·贝斯利:《守规的代理人——良政的政治经济学》,李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9][美]詹姆斯·M.布坎南,罗杰·D.康格尔顿:《原则政治,而非利益政治——通向非歧视性民主》,张定淮、何志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20][英]大卫·斯塔萨维奇:《公债与民主国家的诞生》,毕竞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1][美]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E.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凯恩斯勋爵的政治遗产》,刘延安、罗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22][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平新乔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23][美]詹姆斯·M.布坎南:《成本与选择》,刘志铭、李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4][英]F.A.哈耶克:《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冯克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5][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6][日]山田久:《欧洲的货币宪法、货币统一及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秦云译,载《世界经济》1991年第2期。[27][英]弗里德利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自由宪章》,杨玉生、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①See Edwin Vieira,Why Does The United States Need Constitutional Money?:Six Questions On Monetary Reform,New York:National Alliance for Constitutional Money,Inc,1994.①See Peter Bernholz.Politics,Financial Crisis,Central Bank Constitution and Monetary Policy.Univeristaet Freiburg,2011.②Peter Bernholz,Monetary Constitution,Political-Economic Regime,and Long-Term Inflation,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1,(12),p.5.①Domenico D’Amico,Buchanan on monetary constitutions,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18,Number 4,p.303(2007).①Peter Bernholz,Monetary Constitution,Political-Economic Regime,and Long-Term Inflation,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2001,(12),p.3.②L.Randall Wray,Credit and State Theories of Money-The Contributions of A.Mitchell Innes,Cheltenham,UK·Northampton,MA,USA:Edward Elgar,p.259(2004).①Peter Bernholz,Monetary Regimes and Inflation-History,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Cheltenham,UK/Massachusetts,USA:Edward Elgar,Paperback2006,p.12.②Irving Fisher,The 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New York:Macmillan,p.131(1912).①Steven Horwitz,Do We Need a Distinct Monetary Constitution?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Organization,Vol.80,Issue2(2011),p.331.②Peter Bernholz,Monetary Regimes and Inflation-History,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Cheltenham,UK/Massachusetts,USA:Edward Elgar,Paperback2006,p.480.③See James M.Buchanan,“Predictability:The Criterion of Monetary Constitutions”,in Leland B.Yeager,ed.,In Search of a Monetary Constitu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p.155-183(1962).④See Milton Friedman,Anna J.Schwartz,“Has government any role in money?”,in Anna J.Schwartz,ed.,Mone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p.297-310(1987).⑤Peter Bernholz,Monetary Regimes and Inflation-History,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Cheltenham,UK/Massachusetts,USA:Edward Elgar,Paperback2006,p.5.⑥See Peter Bernholz,Inflation and Monetary Constitution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Kyklos.1983,(36),pp.397-419.⑦Peter Bernholz,Monetary Regimes and Inflation-History,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hips.Cheltenham,UK/Massachusetts,USA:Edward Elgar,Paperback2006,p.497.①James M.Buchanan,The Constitutionalization of Money,Cato Journal,Vol.30,No.2(Spring/Summer2010),p.256.②See Peter Bernholz.Politics,Financial Crisis,Central Bank Constitution and Monetary Policy.Univeristaet Freiburg,2011.③See Stephen A.Zarlenga.Presenting the American Monetary Act.http://www.monetary.org.2012-06-07.

相关话题/宪法 财政 政治 公共 社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 刘仁文;焦旭鹏;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厘清风险刑法的社会基础与现代刑法的社会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是把握风险刑法真义的重要认识起点。风险社会理论有其内在的基本逻辑,借鉴既有的风险社会理论并认清中国风险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梁启超的“政体思维”是怎样被误解的——评王绍光的《政体与政道: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
    梁启超的“政体思维”是怎样被误解的——评王绍光的《政体与政道:中西政治分析的异同》 程燎原; 1:重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王绍光认为,早期的梁启超将西方的"政体思维"引进中国,但他最终又转入了"政道思维"。这一论判可能存在一些误解之处。从梁启超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历史语境论下的宪政情怀及表达——张晋藩先生《中国宪法史》之评析
    历史语境论下的宪政情怀及表达——张晋藩先生《中国宪法史》之评析 方潇; 1: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宪政作为中国近代以来的经典话题,让无数抱有宪政情怀的学者为之殚精竭虑。作为一名法史大家,张晋藩先生的宪政情怀尤令人感怀。这不仅表现在他早在1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除魅的政治、理性化的政治与宪法政治——对中国宪法学研究的政治哲学思考 黎敏;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西历史的很多情势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个悖论式的政治惯性,即任何诉诸人民高于宪法、人民可以不受宪法约束的宪法观,都容易成为威权主义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试论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侯登华; 1:北京科技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正式建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确立有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民事原告主体资格。在基本法+单行法模式下,社会组织参与民事公益诉讼的条件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在单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团结宪章——宪法的中国意义
    团结宪章——宪法的中国意义 张劲;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宪法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被称作"宪法"的文本,其基本的定位是相当中国式的。它不是通常的为保障人权、控制公权而设计的,而是一部实现团结一心共同奔向美好目标的团结宪章。实现"我们"的团结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宪法的权威——一种政治宪法学的思考
    论宪法的权威——一种政治宪法学的思考 高全喜;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基于对西方法政思想史的考察,可将法律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总结成三类,即关于权威的政治理论、哲学理论和法学理论,并由此依照政治宪法学方法重构出宪法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关于法律和社会科学的一种非典型性误读——与陈景辉先生商榷
    关于法律和社会科学的一种非典型性误读——与陈景辉先生商榷 王博阳; 1: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律中社会科学知识的广泛运用破坏了诠释法理学所构筑的"完美"体系。《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一文通过方法论的绑定批判,导致了对法律和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摸着石头过河——《政治学》与其他
    摸着石头过河——《政治学》与其他 常云云;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有关国家改制形式中法治原则与专制力量关系的现代论争持久而激烈,各种观点针锋相对,各陈其理,但又似乎缺乏对政治的深邃洞察,忽略显而易见的事情,并对常识避口不谈。以至于在热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干分嫁娶”及其法律实践——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下的规则之治
    “干分嫁娶”及其法律实践——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下的规则之治 顾元;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干分嫁娶"是指中国古代违反辈份原则和亲属间名分的婚姻。干分嫁娶立法是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考察古代干分嫁娶的主要类型及其立法的历史变迁,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