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社会权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转型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社会权保障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制度转型
姚国建;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社会权的保障依赖于国家的财政给付,包括财政给付的制度构建和资金给付。财政制度的价值选择、财政决策机制、财政收入分配取向以及财政给付责任在央地政府间的分配影响着公民社会权的实现水平。在我国,以效率为中心的财政制度导致对公平理念的忽视,财政决策的行政主导导致民主化不足,财政投入不足导致社会权的保障水平低下,地方主导导致保障水平的地区化差异。为提升我国公民的社会权保障水平,应确立公平为财政制度的价值理念,变行政主导为立法主导,调整财政收入的分配取向,强化中央政府的责任。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权;;公共财政;;财政给付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姚国建;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Hans F.Zacher,Social Insurance and Human Rights,in Reform and Perspectives on Social Insurance,edited by Ming-Cheng Kuo,HansF.Zacher and Hou-Sheng Chan,Kluwer Law International,p7(2002).②Id.,pp8-9.①Richard A.Musgrave,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McGraw-Hill Book Company,p.6(1959)①Id.,pp.133-134(1959).①数据来源于美国政府(白宫、财政部及地方政府)网站。①《教育法》第54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具体比例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第5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②数据来源:“中国财政统计年鉴(2009)及财政部公布的2009、2010年全国财政收支情况”。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编:《2011年中国法治发展报告》,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④依据《2010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②“专家:我国有实力实现高保障要把GDP转化为人们幸福”,载人民网2010年4月14日。[1][日]大须贺明著:《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2]陈新民著:《公法学札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美]史蒂芬·霍尔姆斯、凯斯·桑斯坦:《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收》,毕竟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英]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5][美]托马斯·伯根索尔:《国际人权法概论》,潘维煌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6]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7]唐朱吕主编:《公共财政学——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8]高培勇主编:《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9][英]亚当·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人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10]王传纶、高培勇:《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11]李炜光:“公共财政的宪政之维——公共财政精神诠释”,载《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3期。[12]薛小建:“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正义”,载《法学家》2005年第5期。[13]朱孔武:《财政立宪主义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4]刘剑文:“宪政与中国财政民主”,载广州市法学会编:《法治论坛》第11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15]葛克昌:《国家学与国家法》,台湾元照出版公司1997年版。[16]高培勇:“‘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1期。[17]李雄:“社会保险法:政府责任仍需健全”,载《检察日报》,2010年11月11日。[18]徐忠等:“公共财政与中国国民收入的高储蓄倾向”,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19]李永友、沈玉平:“财政收入垂直分配关系及其均衡增长效应”,载《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20]熊文钊主编:“大国地方——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1]阎坤著:《中国县乡财政体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22]郭明政:《社会安全制度与社会法》,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版。[23]钟秉正:《社会法与基本权保障》,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24]周刚至:“论我国府际关系的法治化——以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为切入点”,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相关话题/财政 社会 经济 中国政法大学 政府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政府主导型金融申诉专员制度评介
    政府主导型金融申诉专员制度评介 杨东;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2012年1月我国台湾地区依据"金融消费者保护法"成立了金融消费评议中心这一专司金融消费纠纷解决的新机构,其特点在于由政府机构主导,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经济法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
    经济法研究中的思想史视角 袁达松;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经济法学术史和经济法制度史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经济法思想史的相关研究则仍为欠缺。为厘清经济法思想发展脉络,总结经济法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经验,发现问题和汲取教训,有必要对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何志鹏;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历史发展上看,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辟了国家之间签订契约的可能,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则进行了全球性国际社会契约的两度试验。国际社会契约在各方面、各层次的实践凝聚了国家的共识,积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排除合理怀疑的经济分析
    排除合理怀疑的经济分析 肖沛权; 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排除合理怀疑"正式写入了我国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53条中,意味着排除合理怀疑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有罪证明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国基于成本收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陈景辉; 1: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张吕好;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宪法是近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宪法以极具根本性的条文与结构形式,为国家政权规定一整套根本性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国家特定的政体与国家结构、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困境及其超越
    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困境及其超越 蒋红珍; 1: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知的需要"到"知的权利"的转变,代表现代政府信息自由立法的理念革新。但反观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申请公开保留"知的需要"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作为契机的危机——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大萧条”之于经济法
    作为契机的危机——制度变迁视域下的“大萧条”之于经济法 王红霞; 1:中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危机是制度变迁的非根本性因素,但在变迁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蕴藏巨大破坏性的经济危机,基于其紧迫性、不确定性、系统性等特点,能够降低制度变革的各项成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判决、公共政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跌倒争议案”的法理省思
    判决、公共政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跌倒争议案”的法理省思 冯辉;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于"跌倒扶不扶"的争议再次凸显出法律与人心的距离。就损害需要赔偿的个案立场而言,法院固然可以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基于"保护弱者"的考虑而作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 胡继晔; 1: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 摘要(Abstract): 根据经济学中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对养老金监管的法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其成本-收益的有效监管区域,从而避免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目前国际上养老金监管的两种规则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