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国际人权条约与宪法的关系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国际人权条约与宪法的关系
张伟; 1: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正确处理国际人权条约与宪法的关系,是完善国内人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有效的法律和政治保障的关键。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和传统不尽相同,引发的国家实践也各不相同。目前中国除针对批准或加入的民商事条约明确提出了"优先适用条约规定"的立场之外,对其他条约更多地采取间接适用的做法。中国仍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国际人权条约与我国宪法的关系是指导中国人权建设向何处发展的风向标。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国际人权条约;;宪法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Peter Malanczuk,Akehurst’s 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seventh revised edition),1997Routledge,p.209.[1]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核心国际条约》,联合国出版物2006年,第12页。[2]同上注,第26页。[1]经济、社会和文化委员会:《第九号一般性意见:〈公约〉在国内的适用》,载于联合国E/1999/22号文件,第4-8段。[2]Rhona K.M.Smith,Textbook o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Oxford University Press,p.168(2005).[3]Henry J.Steiner and Philip Alston,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Context——Law,Politics,Morals(Second Edi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p.989(2000).[4]宋锐:“人权与宪法的几个问题”,载阚珂主编:《2004年中国立法研究报告》,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6页。另参见Christof Heyns and Frans Viljoen,The Impac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Treaties on the Domestic Level,Kluwer Law International,pp.15-16(2002).[5]Christof Heyns and Frans Viljoen,The Impact of the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Treaties on the Domestic Level,Kluwer Law Internation-al,pp.476-477(2002).[6]ld.pp.253-254.[7]ld.pp.552-555.[8]Thomas Buergenthal,Modern Constitutions and Human Rights Treaties,36Colum.J.Transnat'l L.21,pp.216-217.[1]Allan R.Brewer-Carias,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in Latin America——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paro Proceeding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34.(2009).[2]Allan R.Brewer-Carias,ld.p.54.[3]李鸣:《条约的法律制度》——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24讲,见全国人大官方网站: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06-12/30/content_356060.htm[4]《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1月16日,第四版。[1]董云虎:“‘人权’入宪:中国人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载中国人大网2004年3月15日,详见全国人大官方网站:http://www.npc.gov.cn/npc/oldarchives/dbdh/dbdh/common/zw.jsp@label=wxzlk&id=329515&pdmc=zxbd.htm[2]王兆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4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详见全国人大官方网站:http://www.npc.gov.cn/npc/oldarchives/dbdh/dbdh/common/zw.jsp@label=wxzlk&id=329508.htm[1]龚刃韧:“关于国际人权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载夏勇编:《公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2]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3]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5]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相关话题/国际 宪法 中国政法大学 文化 法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国际能源争议解决中的专家裁决
    国际能源争议解决中的专家裁决 黄振中;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专家裁决作为一种有250多年历史的独立的争议解决方法,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在欧美国家被广泛适用于专业性、时效性较强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国际能源领域,发挥着诉讼和仲裁无法比拟的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论宪法中的人民概念 杨陈;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人民一词由于其自身的含混性导致了宪法理论中一系列难题的存在。为了消除语言上的误用,考察该词在宪法文本中的用法就具有了理论上的必要性。但这个考察的结果却是,历史上的那些宪法文本其自身均不能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国际社会契约:法治理念的现实涵摄 何志鹏;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从历史发展上看,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开辟了国家之间签订契约的可能,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则进行了全球性国际社会契约的两度试验。国际社会契约在各方面、各层次的实践凝聚了国家的共识,积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
    瑕疵出资股权转让的法律效力 肖海军; 1:湖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瑕疵出资源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其对公司的出资义务,若瑕疵出资股东转让该股权,除非瑕疵出资股权的受让第三人能举证证明出让股东故意隐瞒其出资瑕疵而提起合同撤销之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唐代判词的法律特征与文学特征——以白居易“百道判”为例
    唐代判词的法律特征与文学特征——以白居易“百道判”为例 朱洁琳; 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作为应试举士为科考而历练笔力的科判,白居易"百道判"文情并茂,表现出一定个性的法审美价值,为唐判法律与文学相结合的典型代表。判词中衡情酌理分析论证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的回归与超越
    中国法律实证研究的回归与超越 赵骏;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快速发展的法律实证研究不仅在制度构建、司法等各环节中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并为学术变迁提供了动力,搭建了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法律体系而言,法律实证研究更能在指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
    劳务派遣制被滥用的缘由及法律规制 涂永前; 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于近日出台,关涉如何解决劳务派遣被滥用。但该修正案尚未从根本上改善劳务派遣之同工同酬及其实施难题。虽法有明文,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会计信息“真实”之新解——一个法律解释的视角
    会计信息“真实”之新解——一个法律解释的视角 李美云;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财税金融法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真实"作为会计师的信息披露原则和审计师的审计目标之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真实"是一种主观判断,是相对的、动态的真实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理学:跨越法学与理学
    法律理学:跨越法学与理学 胡水君;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中国法理学正处于重铸和衔接古今中西学术的历史关口,需要经历一个从法学向理学跨越的历史过程。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近代西学系统综合起来看,在"古今中外"时空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既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陈景辉; 1: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