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律理学:跨越法学与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律理学:跨越法学与理学
胡水君;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中国法理学正处于重铸和衔接古今中西学术的历史关口,需要经历一个从法学向理学跨越的历史过程。将中国文化传统与近代西学系统综合起来看,在"古今中外"时空背景下,中国法理学既可成为基于经验认知的法律科学、基于理性认知的法律哲学,也可成为基于"德性之知"的法律理学。中国法理学欲在21世纪开其气象,显其规模,需要同时开通并维护法律科学、法律哲学和法律理学向前生发的认知渠道,由此立足古今普适之道造就政治和社会的经验、理性和道德基础,重构"内圣外王"。

关键词(KeyWords): 法律科学;;法律哲学;;法律理学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胡水君;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欧美一些学者对此三种知识类型有所觉察。例如,拉德布鲁赫指出,“涉及价值的思考,是作为文化事实的法律思考——它构成了法律科学的本质;评价价值的思考,是作为文化价值的法律思考——法哲学通过它得以体现;最后,超越价值的法律思考,是本质的或者无本质的空洞性思考,这是法律宗教哲学的一项任务。”见[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亦有意大利学者提到,“法律达到了理念的高度,从而具有逻辑的、物理的和伦理的必要性。法律之必要性首先是伦理的,因为它包含着理性规范;其次是物理的或强制的,因为暴力对于桀骜意志而言乃实现规范之手段;最后是逻辑的,因为法律必须诉诸理智,并且在其形成和适用过程中需要方法。所以,法律有三个面向——伦理的、物理的和逻辑的。”见Luigi Miraglia,Comparative Legal Philosophy:Applied to Le-gal Institutions,translated by John Lisle,Boston:The Boston Book Company,p.77(1912)。还有学者意识到“三种风格迥异的主要理论类型:哲学的、科学的、道德的”。见[美]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刘北成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1]关于法教义学,参见舒国滢:《法哲学:立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140-141页。[1]关于社会分化以及独立而封闭的现代法律系统,可参见Niklas Luhmann,A Sociological Theory of Law,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85。[2]参见Harold J.Berman,Law and Revolu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Legal Tradition,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p.4、86(1983)。[1]Luigi Miraglia,Comparative Legal Philosophy:Applied to Legal Institutions,translated by John Lisle,Boston:The Boston Book Company,p.91(1912).[2]参见Michel Foucault,Space,Knowledge,and Power,in Michel Foucault,The Foucault Reader,edited by Paul Rabinow,New York:Pan-theon Books,p.249(1984)。[1]参见《礼记·大学》,《论语·里仁》,《荀子·强国》,《春秋繁露·玉杯》。[1][法]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2]潘念之主编:《法学总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知识出版社1981年版。[3][德]霍恩:《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罗莉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4][英]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英]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6][奥]凯尔森:“作者序”,载《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7]美]庞德:“法律、道德与正义”,张文伯译,载《庞德法学文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8][法]托贝:《法律哲学: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张平、董文倩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9][德]考夫曼、哈斯默尔:《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10][美]庞德:《法理学》第1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1][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12][德]耶林:《法学是一门科学吗》,李君韬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13][美]塞德曼:《有争议的知识:后现代时代的社会理论》,刘北成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丘汉平:《丘汉平法学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5][日]穗积重远:《法理学大纲》,李鹤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6][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17][英]劳埃德:《法理学》,许章润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18][英]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19][美]施特劳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基础与起源》,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20][美]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版。[21]何勤华:《中国法学史》(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22]许章润主编:《历史法学》(第4卷)“国家理性”,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3]许章润:《现代中国的国家理性:关于国家构建的自由民族主义共和法理》,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24]梁启超:“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载《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三,中华书局1936年版。[25][英]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6][英]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杨渝东、史建华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27][英]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廖申白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28]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9]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30]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3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32]胡水君:“重构人权的道德基础”,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33]胡水君:“民主政治下的为民之道”,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34]胡水君:“中国法治的人文道路”,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相关话题/法律 哲学 法学 法理学 科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法律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批判 陈景辉; 1: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法律与社会科学运用的方法论,最为重要的是如下三个部分:由"中国概念"带来的中国法律实践特殊化的效果,由"价值中立"获取的客观描述中国特殊实践得以形成的所有要素,以及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我国农村土地、林木、农作物与相关权利主体的辨析——兼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建构的反思
    我国农村土地、林木、农作物与相关权利主体的辨析——兼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建构的反思 王冠玺;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民法的制定,基本上是按照不同的社会功能,分别制定法律;这种垂直切割式的立法,对正处转型期、公私法纠结问题严重的国家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哲学发展的逻辑与方法——对庞德《法律史解释》的解释
    法律哲学发展的逻辑与方法——对庞德《法律史解释》的解释 夏锦文;陈小洁; 1:扬州大学法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庞德在《法律史解释》中以法律的稳定与变化这一主题为逻辑起点,通过对先前法律学说的直接批判,导引出一种全新的解释——社会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宋代奁产的法律分析
    宋代奁产的法律分析 金眉;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宋代,决定设立奁产及其种类、数量的权利人是家长。奁产设立后可以因设立人的意愿而变更、取消,但设立人没有正当理由不能任意变更、取消和买卖奁产。在室女并没有变更和处分奁产的权利。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1982年宪法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系 张吕好;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宪法是近现代国家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宪法以极具根本性的条文与结构形式,为国家政权规定一整套根本性的组织架构和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国家特定的政体与国家结构、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商个人体系的重构
    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商个人体系的重构 李建伟;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商个人体系的构架内,个人独资企业向下面临与个体工商户的制度竞争,向上面临与一人公司的制度竞争,在现行公司法承认一人公司与2011年个体工商户条例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八二宪法与现代法律秩序
    八二宪法与现代法律秩序 汪庆华;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在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对宪法功能的普遍认识是它主要在于约束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概括来说,就是限权和人权。但在这两种功能之外,宪法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统一法律。宪法作为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法律制度的修辞之维
    论法律制度的修辞之维 谢晖; 摘要(Abstract): 作为一套严谨的体系,人类的法律制度既搭架在逻辑的前提下,同时也建立在修辞的基础上,所以,法律制度不仅具有逻辑之维,也具有修辞之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逻辑推论的基本前提其实是修辞,法律制度作为人类思维的产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民事审判程序体系之科学化革新——对我国民事程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思
    中国民事审判程序体系之科学化革新——对我国民事程序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思 潘剑锋;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本次民事诉讼法全面修订进程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民事程序制度的新一轮飞跃。通过对现行国内民事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在立法和司法实践层面的状况进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规制与解放之间——读《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
    法律:规制与解放之间——读《迈向新法律常识——法律、全球化和解放》 高鸿钧;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人类社会,没有秩序,人们的自由就无从谈起;但没有自由,人们就可能沦为暴政的祭品。就此而言,秩序与自由之间是一种悖论关系。规制与解放,是秩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