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违法性论的重塑——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违法性论的重塑——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陈兴良;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违法性是否为犯罪论体系的一个要件或阶层,是判断四要件与三阶层这两种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最大差别所在。违法性作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一个阶层,为认定犯罪提供实质标准;而在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社会危害性才是认定犯罪的实质标准,但社会危害性又不是犯罪构成四要件之一,因此,缺乏违法性阶层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结构缺陷之一。从社会危害性到违法性的话语转变,以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为基础对违法性论进行研究,将促进刑法学理论的发展。在违法性本质问题上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之争,有助于我国违法性论的重塑。

关键词(KeyWords): 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体系;;三阶层;;四要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陈兴良;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苏]苏联司法部全苏法学研究所主编:《苏联刑法总论》下册,彭仲文译,上海大东书局1950年版,第307页。[1][2]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刑法教研室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第58页;第72页。[1][苏]苏联司法部全苏法学研究所主编:《苏联刑法总论》,彭仲文译,上海大东书局1950年版,第208页。[1]付立庆:《犯罪构成理论:比较研究与路径选择》,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2]郗朝俊:《刑法原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3]王觐:《中华刑法论》,姚建龙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4]陈瑾昆:《刑法总则讲义》,吴允锋勘校,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5][德]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修订本),徐久生译,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6]余振华:《刑法违法性理论》,台北元照出版社2001年版。[7][德]汉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8][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第3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苏]А·И·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王作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年版。[10][苏]А·А·皮昂特科夫斯基:“社会主义法制的巩固与犯罪构成学说的基本问题”,载王作富译《苏维埃刑法论文选译》第1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11][德]恩施特·贝林:《构成要件理论》,王安异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2]高铭暄主编:《刑法学》(修订本),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13]樊文:“罪刑法定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兼析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的概念”,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1期。[14]李海东:《刑法原理入门(犯罪论基础)》,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15]陈兴良:“社会危害性: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16]刘为波:“论说的底线——对以社会危害性为核心话语和我国犯罪观的批判性考察”,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7]劳东燕:“社会危害性标准的背后——对刑事领域‘实事求是’认识论思维的质疑”,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8]刘艳红:“社会危害性理论之辨正”,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19]储槐植、张永红:“善待社会危害性——从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说起”,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3期。[20]马荣春、周建达:“为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辨正——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19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21]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进一步的批判性清理”,载《中国法学》2006年第4期。[22][苏]А·А·皮昂特科夫斯基主编:《苏联刑法科学史》,曹子丹等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23][苏]И·А·别利亚耶夫、М·И·科瓦廖夫主编:《苏维埃刑法总论》,马改秀译,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24]陈兴良:《刑法知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5][日]大塚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冯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26]丁后盾:《刑法法益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27]张明楷:《法益初论》(2003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8]贾宇主编:《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9]陈兴良:“违法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载《法学研究》2007年第3期。[30]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独立性——兼及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改造”,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31]肖吕宝:《主、客观违法论在刑法解释上的展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32]王安异:《刑法中的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3][日]山口厚:“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金光旭译,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4期。[34][日]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日本东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35]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36]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7]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之提倡”,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5期。[38]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兼论当代中国刑法学的立场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9]周光权:《刑法学的向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0]张明楷:“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相关话题/刑法 社会 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
    试论中国诗教传统的社会批评功能:从言者无罪到表达自由 苏亦工;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孔子曾将诗的社会功能表述为"兴"、"观"、"群"、"怨"。其中的"怨",汉儒多解释为"刺上政",即以政治批评为核心形成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间的信息交流和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陈寿灿;何历宇; 1: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 2: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Abstract):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法治国不仅成为政治精英治国方略的不二选择,也逐步成为绝大多数民众的共识。但是,选择什么样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以社会文化事实为分析点
    变革社会中的法律:以社会文化事实为分析点 青维富; 1:西华师范大学 摘要(Abstract): 法律是社会的产物,是以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变革必然引起法律变迁,社会的现代化必然导致法律的现代化。因此当我们在研究法律时,就必须把握法律所面临的社会语境,将它纳入社会关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法信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位置
    刑法信条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位置 王世洲;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法信条学是关于刑法基础理论的学问。刑法信条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各种刑法理论都必须讨论的内容,构成了现代刑法学的基本支柱。当前在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几种刑法理论,分别使用了"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冯辉;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肯定性理论基础的功能,要远远小于其作为一种否定性理念判准的价值和适用程度。社会契约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演绎和证成,而在于批判和反省,其实践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张建秋; 1:江苏省南京监狱 摘要(Abstract): 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
    风险分配与刑法归责: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 劳东燕;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本质上是归责的判断。风险社会中,归责判断与风险分配有紧密的关联,风险如何分配,实际上涉及的是注意义务如何分配的问题,而归责的首要前提便是判断行为是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是在原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长期以来,始终秉承学校"推动政治进步、法治昌明、社会繁荣"的办学传统,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荀子礼法学说新解 周伟; 1:清华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战国变法运动有力顺应了宗法封建国家崩溃后新君主的建国问题。纯物量精神的法家"法治"成就了政治社会的客观化,这种物化的治道是中国法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捩。荀子有效回应了法家的这一发展方向,它会通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