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与社会和解:中国法治模式的伦理文化之维
陈寿灿;何历宇; 1: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 2: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Abstract):

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法治国不仅成为政治精英治国方略的不二选择,也逐步成为绝大多数民众的共识。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法治模式,中国可能实现什么样的法治模式,却是一个不能在短期内达成共识的复杂问题。分析中国法治选择与道德、伦理的潜在冲突,通过合理调节法律与民族伦理以及民众道德观念的关系,实现法律与社会的和解,是中国法治模式的基本维度。

关键词(KeyWords): 伦理;;道德;;法律;;和解;;法治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伦理研究(09BZX044)”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Author): 陈寿灿;何历宇;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区分本体论层面的自由与现象领域的自由选择是认识法律与道德、伦理关系的基础。本体论层面的自由使得道德、伦理具有高于法律层面的意义,而现象领域的自由选择则突出了法律相对于道德、伦理的优先性。国内学者高兆明非常强调这一区别的重要性。参见高兆明、李萍等:《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7页。①这里关于人类道德自觉的过程的概括主要参考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卷第2章。①高兆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一书中对转型期中国伦理秩序的特点有较系统的阐述,本文这里也借鉴了他的观点。参见高兆明,李萍:《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秩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②可参见拙文“人本法律观的的伦理意蕴”,发表于《政法论坛》2007年第6期。其中阐明了法律的伦理意蕴,从价值层面分析了人是法律的出发点,人是法律的目的,法制的理论核心是保障和实现人的自由和尊严。③相关论述参见[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伊东注等译,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6页。①朱熹:“答陈同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第36册。①哈贝马斯关于人权与主权的关系的论述,可参见[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28页。②关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技术分野及其错位、越位的论述,借鉴了胡旭晟关于太平天国的分析。参见胡旭晟:《法的道德历程——法律史的伦理解释》(论纲),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9页。[1][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2][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许家馨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4][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5][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6][德]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话题/法律 伦理 社会 浙江 人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霍布斯与英国普通法的近代转型——读《利维坦》和《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
    霍布斯与英国普通法的近代转型——读《利维坦》和《哲学家与英格兰法律家的对话》 汪栋; 1: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一17世纪的英国发生了内战以及关于主权性质的持续争论。英国的法律亦受此影响,在16世纪的最后25年,英国法即以一种更为复杂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
    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完善 黄进;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国际私法学会 3:中国国际法学会 摘要(Abstract):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一国国际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成文化、法典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穿梭阴阳界——《聊斋志异》法律思想解读
    穿梭阴阳界——《聊斋志异》法律思想解读 柳岳武; 1: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优秀小说具备三个基本特征: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高于生活。中国优秀短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刚好具备这些特征[1](P.187)。首先,书中司法故事要么是作者亲身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关系辨析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关系辨析 丁伟; 1: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在不触及现行有关法律适用的各类法律的前提下对现行法律中的法律适用制度作出解释性、补充性或扩充性的规定,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关系辨析——兼论立法法第8条可纳入法律保留范畴
    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关系辨析——兼论立法法第8条可纳入法律保留范畴 孙展望;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德国行政法学说上,法律保留与立法保留的区别在于保留强度不同。将两者界分为行政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与宪法意义上的法律保留,并据此认为《立法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法律事实建构论的主体之维——以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杨波; 1: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事实发现理论围绕发现客观事实而构筑其理论框架,对于主体的地位和价值缺乏应有的考虑和关注。法律事实建构论突破了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着眼于具有差异性的认识主体在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债权让与融资的法律障碍及其克服 崔聪聪; 1:重庆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转让债权开始成为企业的融资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冯辉;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肯定性理论基础的功能,要远远小于其作为一种否定性理念判准的价值和适用程度。社会契约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演绎和证成,而在于批判和反省,其实践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反社会人格——刑事犯罪之人格基础 张建秋; 1:江苏省南京监狱 摘要(Abstract): 虽然东西方文化以及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概念系统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人们对人格存在不同的认识,但不管人格的概念、含义多么丰富复杂,人格问题多么抽象神秘,它都只能在现实的社会经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