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私法中的契约制度与商事信用扩展的关系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私法中的契约制度与商事信用扩展的关系
王坤; 1: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商事信用是人们在商事交易中信任关系的体现。从商事信用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它与现代契约观念的形成过程一脉相承;从商事信用的制度基础来看,契约形态的多样化是满足复杂商事信用需求的法律手段;从商事信用的实现来看,契约的法律效力是维护交易者商事信用关系的保障。因此,私法中的契约制度是商事信用扩展的主要制度工具。

关键词(KeyWords): 私法;;契约;;商事信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坤;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马克思曾引用洛克的话对信用加以定义:“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参见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52页。[2]梅因指出,“当‘契约’所根据的道德成为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更强有力地不愿把道德认为是进步的,我们中有许多人几乎本能地不愿承认我们同胞所有的善意和信任,会比古时代更为广泛传布,也不愿承认我们当代的礼仪中有能和古代世界中的忠诚相比拟的东西”。在梅因看来,这显然是无视真实历史的理论虚构,因为古代不仅存在对各种罪恶昭彰的不信不义行为毫无非难的情形,有时候还对这些加以赞许。所以,梅因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话加以信赖而产生积极的义务,是进步文明最迟缓的胜利品之一”。参见[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73、176页。[1]在大陆法系,法国民法典第110条将契约定义为:“契约,为一人或数人对另一人或另数人承担给付某物、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合意。”德国民法典则从法律行为的角度来定义契约概念,第305条规定:“以法律行为发生债的关系或改变债的关系的内容者,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必须有当事人双方之间的契约”。英美法中,虽然常常将契约定义为允诺,比如《美国合同法重述》中将契约概念表述为:“合同是一个或一系列被违反时法律给予救济或者被履行时法律以某种方式认定为义务的允诺”,但英美法学者同样也常将合同定义为“在法律上可强制履行或在法律上被认定为设定了义务的协议”,二者之间并没有实质上差别。参见[英]P.S.阿狄亚:《合同法导论》赵旭东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1]票据作为证券,是票据行为的产物。在英美法理论中,票据行为在性质上属于契约。票据作为有价证券的典型代表已经突破传统物权法理论中对“物”的界定,物的概念不再仅仅指有体物,因为票据在交易中获得了与有体物同样的法律地位。比如,我国担保法中明确规定第75条:“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等都可以在与物的意义上进行质押。”。参见谢怀栻:《票据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2]社会学家西美尔在《货币哲学》中论述货币对人类的影响时说:“离开了人们之间一般性的信任,社会自身将变成一盘散沙”,“货币交易离开了信任也将陷于崩溃。”。但西美尔并非单向度地认为货币依赖与信任,货币依赖信任的同时,信任同样也依赖着货币。参见[德]西美尔:《货币哲学》,陈戎女等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页。[3]有学者指出,大陆法系契约法理论对契约效力的研究不够深入,而我国契约法理论则将这一问题完全忽视了。对契约法效力根源的追问并非仅是理论上的问题,而是契约法理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契约法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而且关系到契约法的发展前景。参见李永军:《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1页。[1]休谟曾提出著名的三条基本自然法则:稳定财物占有的法则,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履行许诺的法则。休谟认为良好交往的道德实现完全依赖于这三条法则。在休谟看来,契约的强制效力显然是保护信任关系的前提。参见[英]休谟:《人性论》(下),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66页。[2]阿狄亚、格兰特.吉尔莫等学者都是信赖利益原则的支持者。参见[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周忠海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2页。[3]Melvin A.Eisenberg对所有类型的契约法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批判性检索。他指出,单一价值的契约法理论无法给各种契约现象充分说明,并提出一种多元理论。参见Peter Benson主编:[加]《合同法理论》,易继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页。[1]方流芳教授在一次关于合同法的讲座中,对我国过度干预合同自由所导致的法律越来越多,而信用关系却越来越脆弱的现象进行了精辟的阐述。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8110。[1][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2]周枬:《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3][意]彼得罗.彭梵德:《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5][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97版。[6]尹田:《法国现代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7][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8][德]海因.克茨:《欧洲合同法》,周忠海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9][加]Peter Benson:《合同法理论》,易继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话题/法理 法律 欧洲 马克思 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以《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为对象的探索 张中秋; 1: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通过对《唐律疏议》与《法学阶梯》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华法系的道德原理与罗马法的自由原理,以及这两种原理的自然哲学基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法律文书质量的企盼 宁致远;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宁致远; Email: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不当得利中“无法律上原因”之证明 张江莉; 1: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我国民法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属于请求权形成规范,将"无法律上原因"的证明责任分配给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人,这是不当得利诉讼中"无法律上原因"证明责任分配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从许诺行为谈起
    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从许诺行为谈起 毛兴贵; 1: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Abstract): 许诺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实践,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其道德约束力的来源。作为产生自我承担性义务的典范,契约论者用许诺来说明公民的政治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地位——司法裁判中的表达
    强制性标准的法律地位——司法裁判中的表达 何鹰; 1: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我国现行强制性标准作为强制性的技术规范,不属于正式的法律渊源,不能作为法院的审判依据或为法院参照适用。作为技术规范性文件,符合强制性标准可以作为一种法律事实或证据加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跨国证券投资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跨国证券投资中的法律适用问题 孙南申; 1:复旦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跨国证券投资实际是证券交易的结果,其法律适用问题包括有关跨国证券发行与交易的法律适用规则。各国证券立法存在差异与冲突,主要体现在发行与交易行为、股份转让限制、跨国证券并购、股东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对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的现实考量
    对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的现实考量 张士金; 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调研处 摘要(Abstract): 资产追回国际法律合作是打击腐败犯罪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对其予以规范。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以日本为例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以日本为例 高见泽磨; 1: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摘要(Abstract): 以国际关系的变动为切入点,考察日本历史上重大的法律变革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比较日中两国近代法律变革所经历的基本路径及其得失成败,对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产权、法律与中国经济改革
    产权、法律与中国经济改革 徐光东;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产权是决定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在微观层面上,产权对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在宏观层面上,不同的产权安排导致了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别。个人的武力和社会的规范都可以为产权提供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游牧部落习俗对正统律典制度之冲击与融合——从古代损害赔偿制度之建构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游牧部落习俗对正统律典制度之冲击与融合——从古代损害赔偿制度之建构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明辉;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结构中,除了正统律典制度之外,还存在着复杂而多元的因素,其中,游牧部落习俗在对律典制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