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侦查权力的控制如何实现——以刑事拘留审批制度为例的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侦查权力的控制如何实现——以刑事拘留审批制度为例的分析
马静华; 1: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法定的控权机制并没有发挥预期作用,侦查权力容易陷入一种失范状态。以刑拘审批程序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四川省三个地区公安机关的考察显示,通过层级式的检查和授权,刑拘审批程序对刑拘权的行使发挥了相当程度的控制作用。从科层式法律程序理论角度解释,正是科层式的权力组织形式为此提供了结构性保障。抛开价值论立场,可以考虑通过完善现行的侦查控权模式来部分解决侦查恣意问题。

关键词(KeyWords): 侦查权力;;控制;;刑事拘留;;审批程序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四川大学校级社科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Author): 马静华;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在执法质量考评方面,2001年10月,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规定》,统一下发各地公安机关贯彻实施。对于考评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应层层负责,考评结果也会以内部通报的方式发挥其警示效应。例如,2003年初,广西各地市公安机关抽调了287名民警,组成34个考评小组,对116个县(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包括刑事执法在内的各项执法的质量进行了考评,结果有14个单位未能达标而被通报批评,此举极大地震动了公安基层执法部门和民警。参见曾屹崧、朱园春:《广西县市公安局执法质量:5个优秀97个达标14个不达标》,载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GB/channel3234/3235/index.html,2003年4月3日。在信访监督方面,1995年5月公安部制定实施了《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其后于2005年8月被《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取代。根据上述两个规范性文件,凡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侦查机关不当侵犯的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都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诉、控告;经过信访调查程序后,如果原处理结论确有不当或者错误的,侦查机关应当予以纠正或者撤销;对相关责任人,侦查机关应依据有关法律及规定追究其责任。信访监督工作的展开对于纠正刑事执法中的偏差、约束侦查行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从2005年5月18日至9月6日,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接待群众信访20.4万件;根据信访查处情况,纠正执法过错1382起,追究处分责任民警855人,其中给予499人以行政处分;公安机关累计赔偿、补偿群众经济损失1.3亿元;经过信访处理后,当事人表示停访息诉的19.2万件,约占94%。上述信访案件中,相当比例属于刑事范畴。相关报道参见宫岩:《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局长"开门大接访"纪实》,载人民网:2005年9月8日;王妹:《全国公安四个月接待上访20.4万起,四类问题群众反映突出》,载《新京报》2005年9月15日。案件质量考评和信访监督机制之所以能够发挥一定作用,除了层级式的检查、调查、评估、考核之外,奖惩机制的激励和威慑效应功不可没。[1]此外,刑拘阶段结束时也有一定比例的嫌疑人转为取保候审,但这多属于案件消化机制,与无罪释放功能相似。相关考察与论述可参见左卫民:《侦查中的取保候审———基于实证的功能分析》,载《中外法学》2007年第3期。由于此一原因,很难认为刑拘转取保与刑拘转捕一样,能够证明刑拘决定的正确性、合理性。[1]相关报道可参见张晓堤等:《筑牢执法生命线.龙岗公安工作亮点之执法规范》,载《深圳侨报》2008年1月24日;《荆州市公安机关强化法律服务》,载《荆州日报》2008年2月29日;二连浩特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出台案件审核审批程序规定》,载二连浩特科技信息网:http://www.elhtsti.com/news_play.asp?id=506,2008年3月4日;李海涛:《成安县公安局六措并举提升执法水平》,载邯郸新闻网:http://www.handannews.com.cn/hdrb/2006-11/21/content_622380.htm,2006年11月21日;龙南分局:《刑事案件审核标准、程序》,载让湖路区政务公开网:http://dqranghulu.gov.cn/zwgk/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55,2008年3月4日。[2]韦伯曾用理想类型的范式对现代社会组织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由此提出科层制或官僚制(bureaucracy)概念。其运作方式包括:第一,存在着固定的、通过规则即法律或行政规则普遍安排有序的、机关的权限的原则;第二,存在着职务等级和审级的原则;第三,现代职务的执行是建立在文件(案卷)之上,和建立在一个各种各样的常设官员和文书班子的基础之上;第四,职务工作一般是以深入的专业培训为前提的;第五,职位工作的充分性。参见[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78-281页。达玛什卡将此理论用于分析现代刑事程序,提出了“科层型法律程序”的理论。在科层型法律程序下,程序的进行按部就班、上级审查全面深入、卷宗是决策的主要依据、排斥集中式审理、遵循严格的逻辑法条主义和程序规则。现实社会中,欧洲大陆的司法机制更接近这种程序。参见[美]伊尔米安.达玛什卡:《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比较视野中的法律程序》,郑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3~85页。更进一层,科层式程序的中心是科层制权威,科层式程序的一切环节均通过其权威主体发挥作用,无论是司法程序还是其他社会管理机制均不例外。布劳和梅耶认为,专业型权威是科层制权威的主体,是法理型权威的另一形式;专业型权威依附于较高的行政职位,也有专业技术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选择性手段。参见[美]彼得.布劳、马歇尔.梅耶:《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马戎等译,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72、73页。[3]不可否认,监视性的权力也能够发挥相当的作用。以监狱中的全景敞视建筑为例,福柯分析了监视性权力的作用机制:在被囚禁者身上造成一种有意识的和持续的可见状态,从而确保权力自动地发挥作用;监视具有持续的效果,即使监视在实际上是断断续续的。具体论述可见[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26页。[1]印证证明是我国刑事诉讼实践通行的事实认定机制,相关论述可参见龙宗智:《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2期;谢小剑:《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2]相关论述可参见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335页;陈光中:《中国刑事强制措施的改革与完善》,载陈光中、[德]汉斯-约格阿尔布莱希特:《中德强制措施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页;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77、78页;等等。[1]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左卫民、赵开年:“侦查监督制度的考察与反思————种基于实证的研究”,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3]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4]樊崇义:《侦查》,载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5]孙长永:《探索正当程序———比较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6]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7]左卫民:《价值与结构———刑事程序的双重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话题/程序 侦查 刑事 法律 质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论行政程序举证责任
    论行政程序举证责任 刘善春; 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行政程序举证责任本质上为说服责任,也包括提供证据责任。在英美法系,法学家认为行政程序举证责任规则与民事诉讼举证责任规则基本一致。在德国,法律要件分类说和范围责任说占主要地位。行政程序举证责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李静; 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刑法关于犯罪构成体系的理论包括犯罪本体要件与排除犯罪事由,前者为认定犯罪提供基本的实体法依据,后者保障那些看似符合犯罪特征但是具有正当性的行为不被认定为犯罪。与主体的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冤案背后的程序逻辑——从晚清四大奇案透视正当法律程序
    冤案背后的程序逻辑——从晚清四大奇案透视正当法律程序 胡铭; 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晚清四大奇案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揭示了古代冤案的轮廓,而这与当下揭示出的冤案又有着诸多相似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冤案的原因具有很强的共性,刑讯逼供、过份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的精神与意义
    论中国古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的精神与意义 金眉; 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古代中国的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具有宗法性、世俗性和礼仪性,男女被分别赋予阴与阳的属性,由阴阳主从而达致和谐的法则成为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在特质。在中国,儒家将人们追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以证券集团诉讼的确认为中心
    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以证券集团诉讼的确认为中心 罗斌; 1:复旦大学法学院 2:人民法院报 摘要(Abstract): 在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中,"欺诈市场理论"作为信赖推定的基础,在近20年的司法实践中对集团确认起到了关键作用,但该理论的基础"有效市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审前程序合法性的证明
    刑事审前程序合法性的证明 李建明; 1: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审前程序合法性是刑事司法公正性的基础和条件,因而审前程序中控方行为的合法性问题经常成为审判阶段控辩双方的主要争点。程序合法性首先是一个事实问题,审判中解决程序合法性问题的难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探讨——“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社会转型中的法律变革探讨——“社会转型与法律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明新; 1: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个政策分析
    法律硕士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一个政策分析 王健; 1:西北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法律硕士教育在学位设计、培养模式、招录和毕业等管理制度,以及确定新增培养单位的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美国管理经验、制订和实施学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三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刑事诉因制度研究
    三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刑事诉因制度研究 李扬; 1:北京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诉因制度的引入对刑事诉权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诉因是诉权行使的焦点,诉权为诉因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我国目前裁判权侵犯当事人诉权的刑事司法现状,从引入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基本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之探讨——以基本权利的性质为切入点
    基本权利与法律权利关系之探讨——以基本权利的性质为切入点 蒋德海; 1:华东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权利文本上的根本性和实践中保障机制的缺位是中国基本权利面临的困境之一。导致这一困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本权利的人民民主性质重视不够。基本权利是人民民主最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