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刑事程序公正的心理学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刑事程序公正的心理学分析
张曙; 1: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摘要(Abstract):

心理学方法的引入对拓宽程序公正理论研究的疆域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刑事程序公正的心理学研究,也有助于司法人员在实施程序时多关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及其相应影响,促进刑事司法公正。需要在研究影响程序公正性判断的变量、程序公正的意义以及程序公正重要性的限度等心理学问题的基础上,认真审视刑事程序公正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程序公正;;心理学;;程序运作;;心理机制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曙;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See Klaus F.R hl&Stefan Machura,Procedural Justice,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97),p3.[2]See Lind and Tyle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Plenum Press(1988),p94-95.[3]See John Thibaut and Laurens Walker,Procedural Justic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Hillsdale,NJ:Erlbaum(1975),p158-175.[4]See Lind,Lissak,Conlon,Decision control and process control effects on procedural fairness judgements,Journal of Applied Sccial Psy-chology13(1983).[1]Musante,Gilbert,Thibaut,The effects of control on perceived fairness of procedural and outcom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1983.[2]See Lind and Tyle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Plenum Press(1988),p110.[1]See Lind,Lissak,Apparent impropriety and procedural fairness judgme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1,1985.[2]Klaus F.R hl&Stefan Machura,Procedural Justice,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97),p10.[3]国外有些学者如美国耶鲁大学的马修教授在研究程序的价值时,曾提出程序公正的非工具性意义就是在于公正的程序能够维护人的尊严,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受尊重的感觉。参见:Jerry L.Mashaw,Administrative Due Process:the Quest for a Dignitary Theory,Boston University Law Review61,1981.但是,马修在论述程序的这种独立价值时并没有全面论述程序公正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机制,包括对人的后继行为。[1]Klaus F.R hl&Stefan Machura,Procedural Justice,Dartmouth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97),p13-14.[2]See Lind and Tyle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Plenum Press(1988),p207.[1]Lind and Tyler,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rocedural Justice,Plenum Press(1988),p77-81.[2]Tom R.Tyler,Why people obey the law,Yale University Press(1990),p83-85.[3]R.A.Duff.Trial and punishmen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p107.[2]德国学者阿克塞尔.辰切尔曾指出,将正义只界定为程序正义,即只要是恰当地运用了公正的程序,任何结果都将被界定为公正的,这样会导致只重视了程序正义的界定功能,而忽视了程序正义的服务功能。而界定功能的程序正义包含了这样的假设,即不存在评判实体正义的任何标准。但如果这种反形而上学的假设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程序正义的界定功能就不能适用了。参见:[德]阿克塞尔.辰切尔:《程序正义在正义理论中的功能》,陈林林译,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1][美]赖茨曼:《司法心理学》,吴宗宪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2]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刘庸安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4][美]贝勒斯:《程序正义———向个人的分配》,邓海平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6]陈增宝、李安:《裁判的形成———法官断案的心理机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7]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8][英]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范悦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章武生,汤维建等:《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话题/程序 心理学 刑事 心理 司法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论和谐司法——在传统与现实之间
    论和谐司法——在传统与现实之间 龙大轩;孙启福; 1:西南政法大学 2: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Abstract): 古往今来,法与理、公正与效率、援弱济困与法律平等保护、诉讼至上与多元解纷之间的文化冲突,从未断绝,和谐司法正是化解其间矛盾的价值统率。在中国古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建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思路
    建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思路 甄贞; 1: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2: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Abstract): 检察机关关于刑事和解的实践并没有突破刑法第37条的授权和刑诉法第142条的规定。基于实现公正的需要及检察官"法律监督者"的角色定位,检察机关有义务组织、主导、推动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沈德咏;何艳芳; 1:最高人民法院 2: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Abstract): 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往往受到普遍重视,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反对和支持的态度并存。在我国目前立法框架下,测谎结论不可作为证据,只能用来审查判断证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构建刑事和解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谅解为基础 卞建林;封利强; 1:中国政法大学 2: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实证研究
    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实证研究 王立;李翊; 1: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一项自生自发的刑事司法改革实验,近年来检察机关的实践表明,刑事和解具备了现实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在刑事和解的公正性、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解协议效力的明确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
    公法契约观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协议 张凌;李婵媛; 1:中国政法大学 2: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和解是我国司法实践中新近出现的一种纠纷解决模式,而其实质就是刑事和解协议的达成过程。刑事和解协议是一种公法视野下的契约,其定位、主体、签订过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程序正义现代进路 管宇; 1: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摘要(Abstract): 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诉讼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过程道德性和法律公平性,它与自然权利理论有着天然契合。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现代主义危机开始出现,随着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范例
    刑事强制措施实体化倾向之反思——以预防性羁押为范例 杨雄; 1: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摘要(Abstract): 刑事诉讼意义上的案件包括"行为人"与"犯罪事实"两部分,刑事诉讼程序中所面临的阻碍一部分是由"行为人"所引起,而另一部分则是由"犯罪事实"而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整体背景下程序、实体一体化——考察刑事法律关系的应然视角
    整体背景下程序、实体一体化——考察刑事法律关系的应然视角 刘万奇;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摘要(Abstract): 考察刑事法律关系,应当把刑事实体法律关系和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综合起来,并且放到整体法律关系背景之下。刑事法律关系的全部意义只有在整体法律关系有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
  • 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
    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 龙宗智; 1:四川大学 摘要(Abstract): 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 ...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 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