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中国近代法政杂志的兴盛与宏旨
The Prosperity and Aim of Chinese Modern Journals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程燎原; 1:重庆大学 重庆400045 摘要(Abstract):

自《译书汇编》创办,近代法政杂志纷纷问世,前后计一百五十余种。这些法政杂志面对国家的危局和西方学术的冲击,不得不承担“救时济世”和“阐明学术”的时代使命。由此,各种法政杂志都明确定其宏旨,即昌明法学,养成法治。此种宗旨,不惟一时代的宗旨,而应是久长的宗旨。

关键词(KeyWords): 法学史;;法政杂志;;宏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程燎原;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该报主要栏目有“论说”、“地方政治”、“地方风俗”等,刊有署名“高阳酒徒”的《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和《地方自治的便利》、“凛”的《法合宪法的利害》、“吾侪小人”的《立国大意》、“石隐”的《论地方自治敬告众位同乡》等,故尚可属法政杂志。[2]该杂志首期“图画”栏目有“编纂法典始祖古罗马王”、“英国中央刑事裁判室”和“英国议会会议室”三幅。各期设有“法律学界”、“政治学界”、“经济学界”等专栏,刊载不少法政论译,如陈发檀的《欧美立宪制度之发达》、《权力分立论》和《国法学》,朱深的《国际行政法》、《电气与法律》和《权利论》,陈治安的《宪法之用》和《立宪政体之起源及其发达》,余棨昌的《战争与国际法》、《论法信说》和《法律行为之原因》,唐演所译日本宪法学家美浓部达吉的《论日本宪法之立法事项及其范围》,朱献文所译日本的《死刑存废论》等。上述论译者,几乎都是留日法政科学生。[3]该刊除辑录地方自治法规和各地自治新闻外,还刊载“论说”,如《论实行自治必先办警察》、《地方自治为与民参预政治之特点》、《论官治与自治之界限》、《论设立行政裁判之必要》;“讲义”,如《宪法泛论》、《法制大意》、《选举法大意》、《地方自治要论》、《日本户籍法释义》等,故实为法政杂志。[4]该杂志与《广东地方自治研究录》相似。[1]对《法学季刊》改为《法学杂志》的时间,说法不一:一是自第5卷1931年10月起(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版,第664页)。二是1931年10月发行至第5卷第5期(刘馨:《民国时期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出版与法学研究》,《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第135页)。三是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第1卷《基础法律篇》(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载录的《法学杂志》第5卷(卷数续前)第1期为1931年10月。四是1932年6月第5卷第5期(王健:《说说近代中国的法律期刊》,《法律科学》2003年第5期,第29页;沈国明、王立民:《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法学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本人未查找到1931至1932年的《法学杂志》原本,故无从确定准确日期,特此说明。[1]全国第一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2]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期刊目录汇编(第1-3卷)[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984.[3]丁守和,符致兴.译书汇编[A].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徐谦.法学季刊发刊词[J].法学季刊,1922,(1).[5]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6]郑孝胥.宪政杂志序[J].宪政杂志,1906,(1).[7]夏勤.本刊出版满十周年之感想[J].法律评论,1933,(52).[8]艾善浚.发刊词[J].法治旬刊,1934,(1).[9]徐公勉.法政学交通社杂志发刊词[J].法政学交通社杂志,1907,(1).[10]乌泽声.大同报序[J].大同报,1907,(1).[11]发刊词[J].宪政新志,1909,(1).[12]梁启超.法政杂志序[J].法政杂志,1911,(1).[13]中华民国律师协会常务委员会.发刊词[J].法学丛刊,1930,(1).[14]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责任[A].吴松,等.饮冰室文集点校(第2集)[C].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15]范熙壬.新译界发刊词[J].新译界,1907,(1).[16]施愚.法政介闻序[J].法政介闻,1908,(1).[17]记者.本刊宣言[J].法学季刊,1922,(1).[18]艾莉森.W.康纳.培养中国的近代法律家:东吴大学法学院[J].比较法研究,1996,(2).[19]洪兰友.本刊之使命[J].中华法学杂志(新编),1936,(1).[20]中华法学杂志简则[J].中华法学杂志(新编),1937,(7).[21]居正.中华法学杂志(复刊词)[A].罗福惠,萧怡.居正文集[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2]本杂志征稿办法简则[J].中华法学杂志,1945,(1).[23]吕思勉.三十年来之出版界(1894-1923)[A].吕思勉遗文集(上)[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4]张元济.法学协会杂志序[J].法政杂志,1911,(5).[25]发刊词[J].法学会杂志,1921,(1).[26]发刊词[J].法政学报,1913,(1).[27]来稿之声明[J].法律评论,1923,(9).[28]杨余练.预备立宪官话报[A].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9]徐万民,徐博东.预备立宪公会报[A].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郝凤诚.发刊词(一)[J].李天倪.发刊词(二)[J].法治月刊,1924,(1).[31]焦易堂.新中国法系与世界大同[J].法学季刊,1930,(5).[32]刘陆民.建立中国本位新法系的两个根本问题[A].何勤华,李秀清.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基础法律篇[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3]译书汇编发行之趣意[J].译书汇编,1902,(1).[34]陈钟秀.发刊词[J].政法学会杂志,1917,(1).[35]刘琪.发刊词[J].法政学报,1918,(1).[36]张一鹏.法政杂志之趣旨[J].法政杂志,1906,(1).[37]熊月之.政法学报[A].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3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林长民.法政杂志序[J].法政杂志,1911,(1).

相关话题/法政 法学 法律 北京 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