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法律史学科的宏观进展与微观深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 辅仁网/2017-06-25

法律史学科的宏观进展与微观深化——“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张明新; 1:清华大学 北京100084 摘要(Abstract):
关键词(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明新;

Emai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①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和期望》,载“法律史学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以下简称“会议交流论文”),暨张晋藩教授大会主题发言。② 许章润:《法学历史主义论纲》,许章润教授的大会主题发言,综述人整理后已经本人审阅。①刘广安:《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会议交流论文。②黄震:《中国法律史的学科史反思》,会议交流论文。③马小红:《关于法律史学科发展的一点想法》,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④徐忠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⑤任强:《法律思想的形成%D%D面对古典的创造》,会议交流论文。⑤任强:《法律思想的形成%D%D面对古典的创造》,会议交流论文。⑥李力:《危机·挑战·出路:“边缘化”困境下的中国法制史学──以中国大陆地区为主要对象》,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评议发言。⑦卜安淳:《法史研究的学术功能》,会议交流论文。⑧陈煜:《进路与出路──作为法律科学的中国法律史与作为民族精神的中国法律史》,会议交流论文。⑨张生:《交叉融合与新领域的拓展:对中国台湾法制史学的检讨以及我们的借鉴》,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林炳德、任大熙、金仙-:《中国法史研究在韩国的现状和展望》,会议交流论文暨会议研讨发言。张中秋、陈煜:《二OO四年中国大陆法律史学新进展》,会议交流论文。陈景良:《反思法律史研究中的“类型学”方法──中国法律研究的另一种思路》,会议交流论文。①林乾:《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文献利用──中国法律史研究突破路径之浅见》,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②屈永华:《浅论中国法制史的综合研究方法》,会议交流论文。③吴玉章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④张中秋:《概括的传统中国的法理观──中国法律传统对当代中国法理学的挑战》,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研讨会发言。舒国滢:《由法律的理性与历史性考察看法学的思考方式》,会议交流论文。王申:《论法律史研究中的法理意义》,会议交流论文。⑦曾尔恕、黄宇昕:《二十世纪外国法制史学述论》,会议交流论文。⑧张薇薇:《想像中国的方法──法史研究之意义》,会议交流论文。⑨贺卫方教授在研讨会上的发言。①崔永东:《关于古代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方法与材料问题》,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②徐世虹:《近年来<二年律令>与秦汉法律体系研究述评》,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③郑显文:《新材料新视野──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中国古代法律史学研究》,会议交流论文。④屈超立:《重视判例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南宋民事判词为例》,会议交流论文。⑤王宏治:《<顺治律>制定颁布时间考释》,会议交流论文。⑥何柏生:《神秘数字的法文化蕴含》,会议交流论文。⑦张晓蓓:《川西与纳楼土司故地家法族规中的法文化──云南建水民族村寨调查之一》,会议交流论文。⑧李青:《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法制史资料藏书》,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⑨张中秋:《传统中国律学论辩──兼论传统中国法学的难生》,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郭明:《法学史研究:以一项部门学史为例──关于“中国监狱学史”研究的若干历史理论问题》,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陈利:《试论中华帝国晚期的法律知识、权力资源及法律文化空间的关系──以清代刑幕为中心的探讨》,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①张生、李彤:《民国民法典的编订──政府与法律家的合作》,会议交流论文。②顾元:《循法与悖法的矛盾与妥协:酌于情法之平》,会议交流论文。③徐永康:《我国选举制度的演进与滞碍》,会议交流论文。④张仁善:《中国法律发展中“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会议交流论文。⑤包恒:《法律史学科对统一法、欧洲法、中国法和以色列法的影响的一些例子》,会议交流论文暨本人会议研讨发言。⑥陈弘毅:《2004年的修宪与中国宪政的前景》,会议交流论文。

相关话题/交流 论文 法律 史学 中国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