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常值推力下面内轨道优化的一种改进间接法*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常值推力下面内轨道转移是指航天器在大小恒定、方向可调的轨控推力下,实现面内轨道转移的轨道机动方式,在逃逸飞行、轨道交会、空间碎片离轨操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3]。已有文献主要研究航天器在诸如切向、周向、径向等特定推力方向下的轨道运动特性及应用[4-6]。特定推力方向下航天器轨道机动控制规律简单,但多数情况下不能达到入轨条件或转移轨道的优化要求,实际轨道转移过程中,需要通过调节推力方向以实现精准高效的优化转移。尽管已有****针对连续常值推力下的轨道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7-8],但是当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时,相关研究较少。在某些情况下,航天器的推力方向只能通过调整姿态实现,而航天器姿态机动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绳系卫星[9-11]。在绳系卫星轨道机动过程中,为了保持绳系卫星稳定,轨控推力应沿系绳连线方向施加,所以绳系卫星在做最优轨道转移时需要不断调整姿态以适应最优推力方向,但是由于绳系卫星庞大的转动惯量,其姿态调节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设计最优转移轨道时,应该考虑到姿态调节能力的限制。因此,研究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的常值推力下航天器面内转移轨道优化方法对未来多任务航天器灵活机动的在轨操作非常重要。
实质上轨道优化问题是最优控制问题,其求解方法通常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2种。直接法将具有连续状态量和控制量的最优控制问题离散化后转为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其不同方法在计算量、收敛性等方面各有差异[12],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由Benson[13]和Huntington[14]提出的Gauss伪谱法,其求解平滑型最优控制问题时收敛性好,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轨迹优化[15-17]。但是离散化造成信息损失,限制了直接法的求解精度,且在状态量或控制量变化剧烈时算法难以收敛。间接法利用Pontryagin极值原理,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常微分方程的两点边值问题后,采用打靶法等数值方法进行求解。由于具有完整的数学模型,间接法解的最优性和高精度易得到保证。但是打靶法求解微分方程的两点边值问题时,需要给出变量的一组初值,而不恰当的初值会导致数值发散。所以,如何给定一组与最优轨迹尽可能接近的变量初值是间接法成功与否以及能否快速收敛的关键,而协态变量无实际物理意义,初值范围、量级很难确定,如何确定协态变量的初值范围是间接法求解的难点。各国****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各自实用的确定协态变量初值范围的方法[18-19],但是尚无一种简单通用的方法。
本文针对常值推力下航天器面内轨道转移燃耗最省的轨道优化问题,首先利用Pontryagin极值原理导出协态变量微分方程和含协态变量的初始控制方程;然后将初始控制方程代入协态变量微分方程得到一个不含协态变量的控制方程;最后结合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求解航天器面内最优转移轨道改进间接法,及其在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条件下的应用方法。本文方法与传统间接法相比不需求解协态变量微分方程,初值猜测难度和计算量更低;与Gauss伪谱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数值光滑性。
1 轨道优化模型 航天器在中心引力场和常值推力作用下做面内轨道转移,不考虑任何扰动,极坐标下轨道动力学方程为
(1)

式中:rθvrvθm?FμIspg0分别为轨道极坐标下的极径、极角、径向速度大小、切向速度大小、航天器质量、推力方向角、推力大小、地球引力常量、发动机比冲和海平面重力加速度。
推力方向角?定义为推力矢量与切向速度之间的夹角,如图 1所示。在轨道机动过程中,推力大小F和发动机比冲Isp恒定,因此质量流量恒定,燃耗最省问题等价于时间最短问题,而燃耗等于航天器变轨前质量m0与航天器变轨后质量mf之差,所以目标函数可定义为
(2)

图 1 变量示意图 Fig. 1 Illustration of variables
图选项




推力方向角?为控制变量,在轨道机动过程中动态调节。当航天器配置确定后,航天器面内转动惯量I和俯仰调姿力矩T确定,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满足约束:
(3)

本文以GEO轨道废星离轨过程为研究对象,太空拖船拖曳废星由GEO轨道转移至GEO轨道上方几百公里的坟墓轨道,因此初始状态r0θ0vr0vθ0m0给定,边界约束设为:末端轨道近地点高度rpf达到期望高度h
(4)

由Kepler轨道性质得
(5)

式中:EapHerp分别为轨道能量、椭圆轨道半长轴、椭圆轨道半通径、轨道动量矩、轨道偏心率和椭圆轨道近地点高度。
所以
(6)

再将代入式(6),可得末端约束方程式(7),该约束方程在后续推导中用于求取最优控制的横截条件。
(7)

所以,该轨道优化问题最终转化为5个状态量、1个控制量、1个终端约束、初始状态已知、终止时间tf自由的最优控制问题。
2 最优控制模型 不考虑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受限,?为任意连续函数,根据最优控制理论的变分原理,该最优控制问题的哈密顿函数为
(8)

式中:λrλθλvrλλm为各状态量微分约束的拉格朗日系数,称为协态变量。
由变分法得到协态变量微分方程为
(9)

最优控制条件为
(10)

则控制方程为
(11)

根据末端横截条件可得
(12)

式中:k为边界约束等式(7) 的拉格朗日系数。
根据末端时间最优条件可得
(13)

由此横截条件结合式(9) 可以得出λθ≡0,将其代入式(9) 整理化简得
(14)

根据化简后的式(14) 和式(11) 可以求出推力方向角的微分方程,将式(11) 代入式(14) 的第4个等式整理得
(15)


(16)

则可得
(17)

式中:c为待定积分常数。
将式(17) 代入式(14) 的第3个等式可得
(18)

再设
(19)


(20)

设式(14) 中第1个等式右边为
(21)

则根据等式(14) 有
(22)

将式(16)、式(19) 和式(14) 中的第1个等式代入化简整理得
(23)

式(23) 描述了常值推力下航天器面内轨道转移,燃耗最省(时间最短)转移轨道推力方向角应满足的控制微分方程。
由推导过程知,虽然式(23) 是在特定的边界条件和目标函数下给出的,但推导过程仅用到横截条件λθ(tf)=0,而只要末端约束和目标函数中不显含极角θ,则λθ(tf)=0均成立。所以式(23) 在求解常值推力面内转移轨道优化问题中有一定的通用性。
3 数值求解 传统间接法通过求解状态微分方程式(1) 和协态微分方程式(9) 组成的方程组获得最优解,但由于初始状态量r0θ0vr0vθ0m0已知,而横截条件给定了协态变量的末端值λr(tf)、λθ(tf)、λvr(tf)、λ(tf)和λm(tf),该问题为典型的微分方程两点边值问题。利用打靶法求解时需给出协态变量的初值猜测,而协态变量无实际物理意义,初值范围、量级很难确定是传统间接法求解的难点。
本文利用推导出的控制微分方程式(23) 与状态微分方程式(1) 建立一种改进间接法,通过求解式(23) 与式(1) 组成的微分方程组获得最优解,由于初始状态量r0θ0vr0vθ0m0已知,最优解由?0?0唯一确定,利用打靶法优化?0?0即可得到最优解。该方法不引入协态变量,初值猜测只需给出有物理意义的初值?0?0,大大降低了初值猜测的难度;同时该方法将传统间接法迭代10个微分方程、优化5个初值变量,降低为迭代7个微分方程、优化2个初值变量,降低了打靶法求解的计算量。
改进间接法求解时,末端边界条件只有式(7),两点边值问题缺少一个末端边界条件,因为文中的最优控制问题中终止时间tf自由,广义目标函数应满足终止时间最优条件,但在最优控制模型推导中尚未使用该条件,该条件可在打靶法求解过程中使用。由第1节分析可知,文中的燃耗最省问题等价于时间最短问题,在打靶法求解时,式(7) 作为龙格库塔迭代终止条件,燃耗最省作为优化目标用于优化初值?0?0。同时提出一种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条件下的求解方法。当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受限时,如果?″超过限制范围,?″则取边界值,其求解流程如图 2所示。为了验证改进间接法的正确性,用Gauss伪谱法独立求解以做对比,Gauss伪谱法求解流程如图 3所示。
图 2 改进间接法求解流程 Fig. 2 Flowchart of improved indirect method
图选项




图 3 Gauss伪谱法求解流程 Fig. 3 Flowchart of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
图选项




4 算例验证 为了使求解结果不受限于航天器质量和发动机比冲,以下仿真计算中以推力加速度f和速度变化量Δv分别代替推力F和燃耗Δm,转化公式如下:
(24)

式中:推力F为常值;推力加速度f随着航天器燃料消耗质量减少而略有变化,下文f值均由航天器初始质量计算得出。
GEO废星离轨过程轨道优化问题的实际参数为:航天器质量为5t,初始轨道为GEO轨道,在连续常值推力作用下近地点升高Δh=350km。
4.1 ?″不受限的轨道优化 首先不考虑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为任意连续函数,设计燃耗最省的转移轨道。用改进间接法和Gauss伪谱法分别求解。
图 4为3种不同推力加速度下,燃耗最省转移轨道推力方向角?变化曲线。可以看出:① 推力加速度较小时,推力方向角呈现一次往复摆动,变化范围在[-90°, 90°]之间,其变化规律如图 4(a)所示,变化过程较平缓;推力加速度较大时,推力方向角旋转一周,变化范围在[0°, 360°]之间,变化规律如图 4(b)图 4(c)所示,由90°~270°时变化较剧烈。② 推力方向角变化平滑时,改进间接法与Gauss伪谱法求解结果非常吻合;推力方向角变化剧烈时,Gauss伪谱法在变化剧烈处作了圆滑处理并且容易出现局部波动,准确性与数值光滑性不如改进间接法。
图 4 不同推力加速度下推力方向角变化曲线 Fig. 4 Thrust angle vs time under different thrust acceleration
图选项




4.2 ?″受限的轨道优化 由第4.1节知,当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自由时,随推力加速度增加推力方向角变化范围增加到[0°, 360°],此时推力方向角?存在由90°~270°的突变,推力方向角变化率?′及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均存在变化峰值,如图 5所示,并且此峰值随着推力加速度增加更加明显,当推力加速度f=10×10-3m/s2时,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峰值达到50 (°)/s2
图 5 ?″不受限时推力方向角变化规律 Fig. 5 Change law of thrust angle when ?″ is free
图选项




实际工程中,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调节能力有限,上述最优控制规律难以实现。本节以绳系卫星为参考,考虑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0.008 (°)/s2时,燃耗最省转移轨道的控制规律,用改进间接法和Gauss伪谱法分别求解。
图 6f=0.4×10-3m/s2, |?″|≤0.008 (°)/s2时,改进间接法与Gauss伪谱法求解的燃耗最省转移轨道推力方向角、推力方向角变化率、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变化曲线。可以看出:① 对推力方向角二阶导数的限制改变了推力方向角的变化规律,使其由旋转一周转变为一次往复运动,减小了姿态机动的范围及变化速率,增加了飞船的稳定性。② 尽管改进间接法在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超出约束边界时作了近似处理,但是与Gauss伪谱法求解的最优控制律基本一致,燃耗也相同(见表 1)。当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受限时,Gauss伪谱法由于数值精度不能达到边界值,但改进间接法能够准确地达到边界值,并且改进间接法求解结果的数值光滑性优于Gauss伪谱法的求解结果。
图 6 |?″|≤0.008 (°)/s2时推力方向角变化规律 Fig. 6 Change law of thrust angle when |?″|≤0.008 (°)/s2
图选项




表 1 不同条件下的转移轨道燃耗 Table 1 Fuel consumption of orbit transf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推力加速度/
(10-3m·s-2)
速度变化量/(m·s-1)
切向推力转移轨道 优化轨道
Gauss伪谱法求解不限? Gauss伪谱法求解|?″|≤0.008 (°)/s2 改进间接法求解不限? 改进间接法求解|?″|≤0.008 (°)/s2
0.02 13.205 12.757 12.757 12.757 12.757
0.10 14.862 14.005 14.007 14.005 14.005
0.15 12.858 12.713 12.713 12.713 12.713
0.20 14.995 14.254 14.257 14.254 14.254
0.40 22.588 20.645 20.722 20.645 20.670
1.00 40.315 34.428 34.447 34.309 34.421
4.00 100.270 72.974 73.007 72.856 72.937
10.00 185.780 117.660 117.770 117.560 117.690


表选项






4.3 燃耗分析 表 1列出了不同条件下优化轨道燃耗与切向推力转移轨道燃耗。
表 1可以看出:① 推力加速度越大燃耗越多,当推力加速度f=0.15×10-3 m/s2时,燃耗达到局部极小值,此时推力大小满足由GEO轨道到GEO上方350km圆轨的转移条件——圆轨到圆轨转移条件[3]。② 推力加速度较小时,最优转移轨道燃耗与切向推力转移轨道燃耗相差较小;推力加速度较大时,最优转移轨道比切向推力转移轨道显著节省燃耗,当f=10.00×10-3 m/s2时,最优转移轨道省燃料达36.7%,所以在大推力场合,更适合选用优化方法计算转轨方案。
5 结论 本文研究了常值推力作用下燃耗最省的面内轨道最优转移过程。
1) 所提出的改进间接法由于避免了协态变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相对于传统间接法降低了初值猜测的难度和计算量; 与Gauss伪谱法相比,改进间接法求解精度更高;在推力方向角调节能力受限时,所提出的近似优化方法求解结果与Gauss伪谱法求解结果一致并且精度更高,有工程应用价值。
2) 推力方向角的二阶导数受限能够改变推力方向角变化规律,降低推力方向角变化范围(姿态机动范围)和变化速率,增加航天器的稳定性。
3) 总体上推力加速度越大燃耗越多,当推力加速度较小时,最优转移轨道燃耗与切向推力转移轨道燃耗相差很小;当推力加速度较大时,最优转移轨道比切向推力转移轨道显著节省燃耗,所以在大推力场合,更适合选用优化方法计算转轨方案。

参考文献
[1] MENGALI G, QUARTA A. Escape from elliptic orbit using constant radial thrust[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09, 32(3): 1018–1022.DOI:10.2514/1.43382
[2] QI Y Q, JIA Y M. Constant thrust fuel-optimal control for spacecraft rendezvous[J].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2012, 49(7): 1140–1150.DOI:10.1016/j.asr.2012.01.002
[3] 朱仁璋, 王晓光. 连续常值推力机动分析与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 28(3): 22–28.
ZHU R Z, WANG X G. Analys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ntinuous constant thrust maneuver[J].Chinese Space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28(3): 22–28.(in Chinese)
[4] 张皓, 师鹏, 赵育善, 等. 常值径向推力下的航天器运动轨迹[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8(4): 551–556.
ZHANG H, SHI P, ZHAO Y S, et al. Trajectory of a spacecraft with constant radial thrust[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2, 38(4): 551–556.(in Chinese)
[5] BOMBARDELLI C, BAù G, PELáEZ J. Asymptotic solution for the two-body problem with constant tangential thrust acceleration[J].Celestial Mechanics and Dynamical Astronomy, 2011, 110(3): 239–256.DOI:10.1007/s10569-011-9353-3
[6] PRUSSING J E, CARROLL V C. Constant radial thrust acceleration redux[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1998, 21(3): 516–518.
[7] 王明春, 荆武兴, 杨涤, 等. 能量最省有限推力同平面轨道转移[J].宇航学报, 1992, 13(3): 24–31.
WANG M C, JING W X, YANG D, et al. Minimum fuel orbit coplanar transfers with finite thrust[J].Journal of Astronautics, 1992, 13(3): 24–31.(in Chinese)
[8] JEZEWSKI D J, STOOLZ J M. A closed-form solution for minimum-fuel, constant-thrust trajectories[J].AIAA Journal, 1970, 8(7): 1229–1234.DOI:10.2514/3.5877
[9] ZHAO G W, SUN L, HUANG H. Thrust control of tethered satellite with a short constant tether in orbital maneuvering[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G: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4, 228(14): 2569–2586.DOI:10.1177/0954410014521151
[10] ZHAO G W, SUN L, TAN S P, et al. Lib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umbbell modeled tethered satellite under small, continuous, constant thrust[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G: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2013, 227(5): 857–872.DOI:10.1177/0954410012445845
[11] SUN L, ZHAO G W, HUANG H.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tethered satellite with chemical propulsion in orbital plane[J].Nonlinear Dynamics, 2013, 74(4): 1113–1131.DOI:10.1007/s11071-013-1028-z
[12] RAO A V. A survey of numerical methods for optimal control[J].Advances in the Astronautical Sciences, 2009, 135(1): 497–528.
[13] BENSON D.A Gauss pseudospectral transcription for optimal control[D]. 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
[14] HUNTINGTON G T.Advancement and analysis of Gauss pseudospectral transcription fo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D]. Cambridg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
[15] 李亦楠, 杨凌宇, 申功璋. 基于操纵面故障影响估计的安全飞行轨迹优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8(12): 1601–1605.
LI Y N, YANG L Y, SHEN G Z. Saf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with control failure effects estimation[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2, 38(12): 1601–1605.(in Chinese)
[16] 孟少华, 向锦武, 罗漳平, 等. 微小型无人直升机避障最优轨迹规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0(2): 246–251.
MENG S H, XIANG J W, LUO Z P, et al. Optimal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small-scale unmanned helicopter obstacle avoidance[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0(2): 246–251.(in Chinese)
[17] 邵龙飞, 师鹏, 赵育善. 电磁航天器编队动力学建模与运动规划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5, 41(4): 737–743.
SHAO L F, SHI P, ZHAO Y S. Dynamics modeling and motion programming for eletromagnetic formation flight[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5, 41(4): 737–743.(in Chinese)
[18] THORNE J D, HALL C D. Approximate initial Lagrange costates for continuous-thrust spacecraft[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1996, 19(2): 283–288.DOI:10.2514/3.21616
[19] LEE D, BANG H. Efficient initial costates estimation for optimal spiral orbit transfer trajectories design[J].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2009, 32(6): 1943–1947.DOI:10.2514/1.44550


相关话题/控制 优化 计算 推力 质量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非完美特性下的多状态系统检测与维修优化*
    系统维修在工业工程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维修优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通过优化维修策略可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传统可靠性以及系统维修优化研究主要面向二状态系统[1-3],即假定系统部件只有完美工作和彻底故障2种状态。然而在实际中,许多系统在工作和故障2种状态之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MDP的战机对抗导弹措施优化方法*
    战机要完成作战任务,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生存力,但是战机生存和任务完成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1],战机往往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在保证一定生存力的同时完成作战任务,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机动规避和电子对抗措施(ElectronicCounterMeasures,ECM)两大类。传统的依靠经验的方法来选择对抗措施已经不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卫星天线复合材料框架的铺层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有着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并且通过改变复合材料的铺层数、铺层顺序以及每层的铺层角度,可使其满足结构的不同设计要求。复合材料的这些优点正是卫星天线所需要的,因此,在卫星天线框架设计中复合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共振,要求卫星天线框架拥有较高的基频,并在满足基本力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计算流体力学(CFD)具有气动特性计算精度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外形优化。数值外形优化首先需要参数化几何外形,然后进行优化迭代。有效的参数化和网格技术是实现数值优化的基础。常用的几何外形参数化方法包括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方法[1-3]、形状类别函数法(CST)[4-6]和自由型面变形(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载荷不确定的周期性结构稳健拓扑优化*
    由于制造装配简单、易于模块化、成本低等优点,周期性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因此研究其优化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意义。文献[2-3]分别应用双向渐进结构优化(BESO)法和密度法研究了周期性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结果。文献[4-5]对周期性结构拓扑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多工况的新型着陆器软着陆性能优化*
    我国已完成着陆器软着陆月球表面并利用自动探测机器人对月球进行探测[1]。作为航天大国,我国未来将陆续开展其他星球的探测工程[2]。腿式着陆器作为常用的着陆缓冲装置,对月球之外其他星球进行探索还可能用到该装置[3],因此必须对腿式着陆器持续进行研究。为了检验腿式着陆器的软着陆性能并减少物理样机试验的成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使用SGCMGs航天器滑模姿态容错控制*
    随着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控制系统日趋复杂,各部件的可靠性、准确性要求越高,同时部件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越大。如何避免航天任务的失败和经济损失,切实保障航天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航天器规避风险的能力成为控制系统的新的研究内容,并基于此提出了容错控制理论。目前,按照设计方法的特点,容错控制一般分为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链式平滑切换变体飞行器LPV鲁棒跟踪控制*
    变体飞行器通常是依据飞行任务模式、飞行参数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主动调整外形结构,从而改善气动性能和操纵能力,这种变形可以达到扩大飞行包线和适应不同飞行性能的目的[1]。近些年,各国的****针对其结构、气动和控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2-5]。变体飞行器控制系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2个方面[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一种新型大功率升降压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近年来,升降压变换器在便携式设备[1-2]、通信电源[3-4]、航天器电源系统[5-6]、燃料电池汽车[7]和光伏发电[8]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后两者功率需求较高,通常在千瓦级以上。中国“十五”期间研制的轿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输出功率为30kW,客车用输出功率为60kW和100kW;小型屋顶用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具有尾缘襟翼的风力机动力学建模与恒功率控制*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达到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风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在中国储量巨大,是新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降低单位度电成本,风力机的大型化已成为发展趋势,这对风力发电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当风速高于额定风速时,为了保证风力机各部件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