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刚度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柔性微动机构是一种靠各构件的变形来输出力或位移的机构[1-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柔性机构在微机电、微加工、微制造、微装配、纳米技术、航空航天和生物工程[3-8]等微观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刚度是影响柔性微动机构动态性能和末端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刚度是评价柔性微动机构的重要指标。
现有的柔性微动机构分析方法主要有伪刚体模型法[9-11]和结构矩阵法[12-13]。伪刚体模型法由Howell和Midha[14]最先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刚体替换法,将柔性机构等效简化为相应的刚性机构模型,再沿用成熟的刚性体理论对柔性机构的刚度进行分析。该方法计算简单,但伪刚体模型不唯一,刚体柔体之间有较大差别,在复杂力作用下,变形不仅发生在一维方向上,因此计算精度相对较低。结构矩阵法是一种扩展的伪刚体模型法,考虑柔性运动副的变形,对于柔性运动副间的连杆部件作为刚体考虑,利用刚柔单元变形协调方程、力平衡方程、坐标变换到整体坐标系下计算机构刚度。精度比伪刚体模型高,但变形协调难求解,计算量大。
基于以上方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求解柔性微动机构新方法——传递矩阵法。将柔性微动机构模块化,各子单元视为柔体,分别求解其传递矩阵,利用相邻子单元结点力与位移的关系将各子单元传递矩阵组合,由力平衡求解整个机构的刚度。该方法避免了变形协调方程及全局坐标系的变换,求解简单,具有递推性,利于编程,且考虑了各子单元的变形,求解结果更精确。以一种柔性杠杆放大机构为例,推导了其刚度的求解过程,并与ANSYS分析结果对比,证明了此方法的精确性。
1 传递矩阵法 1.1 基本原理 选取的任一梁单元,如图 1所示。传递矩阵表示左结点力Fl、位移ul与右结点力Fr、位移ur的矩阵关系。结点力包括轴向力Fx、剪切力Fy、弯矩M,结点位移包括轴向位移ux、横向位移uy以及转角α。定义传递矩阵的传递方向由左向右,如图 1中箭头所示。
图 1 梁单元结点力与位移 Fig. 1 Beam element node force and displacement
图选项




单元从左 (l) 端到右 (r) 端的关系为
(1)

式中:Fi=[Fxi?Fyi ?Mi]Ti=l, r;ui=[uxi?uyii]T; T为传递矩阵,文献[15]根据力平衡及虚功原理求解了传递矩阵的公式为
(2)

其中:
(3)

L为梁的长度;E为弹性模量; G为剪切模量;u为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当截面为矩形时取u=1.2;A (x) 为截面剪切面积函数;I (x) 为惯性积函数。
1.2 传递矩阵坐标变换 在单元坐标系下,传递矩阵可根据式 (2) 求得。为了便于建立结点力平衡,需要将各子单元统一到结构坐标系中。如图 2所示,当梁单元绕l端旋转角度β(逆时针为正) 时,单元坐标系Oxy′下的结点力为Fxi′、Fyi′、Mi′ (i=l, r);结构坐标系Oxy下的结点力为FxiFyiMi(i=l, r)。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图 2 梁单元旋转变换 Fig. 2 Rotation transform of beam element
图选项




(4)

(5)

式中:γ为旋转矩阵,其定义为

在单元坐标下传递矩阵关系为
(6)

将式 (4)、式 (5) 代入式 (6) 可得
(7)

式中:
则梁单元在结构坐标系下传递矩阵为
(8)

2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刚度求解 2.1 机构描述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如图 3所示,该机构根据杠杆原理设计,包括固定平台、驱动器、柔性铰链、弹性移动副、杠杆以及连杆。驱动器1产生驱动位移,经过弹性移动副2、柔性铰链3、连杆4、柔性铰链5传递变形。柔性铰链6相当于杠杆支点,通过杠杆7将位移放大,再通过柔性铰链8、连杆9、柔性铰链10在弹性移动副11上输出位移。支链3、4、5与支链8、9、10结构相同,其作用是使整个机构不产生过约束。
图 3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示意图 Fig. 3 Schematic diagram of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图选项




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决定了柔性杠杆放大机构的放大倍数,即杠杆7的长度决定其放大倍数。利用伪刚体模型法求解时,将杠杆7视为刚体绕支点的转动,输入输出为线性关系,但杠杆7末端需要克服阻力,因而会产生挠度,过长会导致其刚度变小而发生弯曲,因此合理的构建模型,选取杠杆7的长度使整个机构刚度最小是设计此机构的关键。
2.2 子单元刚度建模 将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划分单元,从图 4可以看出,共有3种单元,分别为弹性移动副、柔性梁以及柔性铰链。箭头表示传递矩阵的传递方向。图 5为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参数模型。
图 4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单元划分 Fig. 4 Element partition of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图选项




图 5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参数模型 Fig. 5 Parameter model of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图选项





2.2.1 弹性移动副刚度 弹性移动副单元的受力方向及结构尺寸如图 6所示。
图 6 弹性移动副 Fig. 6 Flexible prismatic pair
图选项




弹性移动副i点力与位移关系为
(9)

式中:Kp为弹性移动副的刚度矩阵[16],其定义为

其中:b为弹性移动副z轴方向宽度;μ为泊松比。
单元1和单元10为弹性移动副,因此,可以得到
(10)

(11)

式中:Kpa=Kp(t1, l1),下标a为单元1中结点aKpn=Kp(t7, l7),下标n为单元10中结点nua为结点a位移;un为结点n位移。

2.2.2 柔性梁传递矩阵 图 7为柔性梁单元,传递矩阵方向如箭头所示。求解积分式 (3) 即可得到柔性梁单元的传递矩阵Tl
图 7 柔性梁单元 Fig. 7 Flexible beam element
图选项




(12)

式中:Tl中的元素lb为柔性梁长度,hb为柔性梁宽度;
单元3、5、6和8为柔性梁单元,根据图 4中传递矩阵的方向对各个子单元进行坐标变换。
单元3传递矩阵为
T3=λ(90°)T Tl(l2, h1)λ(90°)
单元5传递矩阵为
T5=λ(180°)TTl(l4, h2)λ(180°)
单元6传递矩阵为
T6=λ(180°)TTl(l5, h2)λ(180°)
单元8传递矩阵为
T8=λ(-90°)TTl(l6, h3)λ(-90°)

2.2.3 柔性铰链传递矩阵 柔性铰链单元的传递矩阵方向及结构尺寸如图 8所示。
图 8 柔性铰链 Fig. 8 Flexible hinge
图选项




柔性铰链右节点j与左结点i传递矩阵关系为
(13)

柔性铰链为变截面梁,需要通过积分求得传递矩阵,坐标系如图 8所示,其可变高度hr函数为
(14)

代入求解积分式 (3) 即可得到柔性铰链单元的传递矩阵Tr
Tr中的元素

单元2、4、7、9为柔性铰链单元,根据图 4中传递矩阵的方向对各个子单元进行坐标变换。
单元2传递矩阵为
T2=λ(90°)TTr(R1, t2)λ(90°)
单元4传递矩阵为
T4=λ(90°)TTr(R2, t3)λ(90°)
单元7传递矩阵为
T7=λ(-90°)TTr(R4, t5)λ(-90°)
单元9传递矩阵为
T9=λ(-90°)TTr(R5, t6)λ(-90°)
2.3 力平衡建立 支链2、3、4、5受力分析如图 9所示。
图 9 子单元2、3、4、5受力分析 Fig. 9 Force analysis of subunit 2, 3, 4, 5
图选项




在各子单元中传递矩阵分别为
(15)

因为b点力与b′点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位移连续,则Fb=Fbub=ub
同理Fc=Fcuc=ucFd=Fdud=ud
因此
(16)

式中:
同理支链6、7、8、9为
(17)

式中:
将柔性铰链单元11对e点的作用等效为力Fee点力平衡得
(18)

e点位移连续得
(19)

因此,
(20)

对于柔性铰链单元11
(21)

式中:kr为柔性铰链一端固定时刚度[17]
输入点a力平衡得
(22)

式中:Fa为作用在弹性移动副a点的力;Fa为作用在柔性铰链单元2a′点的力;F=[0 ?Fy? 0]T为作用于弹性移动副的外力。
由式 (10)、式 (11)、式 (16)、式 (17)、式 (20)~式 (22) 联立可以求得
(23)

式中:

刚度矩阵的逆矩阵为其柔度矩阵,因此输出位移un与输入力F关系为
(24)

式中:C为机构的柔度矩阵,定义

由式 (24) 可得到弹性移动副a输入力Fy与末端y向输出位移uyn关系式为
(25)

式中:为柔性杠杆放大机构输入力和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即为本文所求的刚度。
3 算例分析 分析比较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分析之间的误差。运用ANSYS14.0建立柔性杠杆放大机构模型进行刚度研究,选择三维20节点实体单元Solid95,设定柔性杠杆放大机构的材料为60Si2Mn,材料弹性模量E=206 GPa,泊松比μ=0.27,剪切模量G=79 GPa。假设结构参数为:厚度b=10 mm,t1=t7=1 mm,l1=l7=11.5 mm,l2=l6=27 mm,l4=26.5 mm,l5=50.5 mm,h1=16 mm,h2=11 mm,h3=16 mm,Ri=3 mm (i=1, 2, …, 5),ti=4 mm (i=2, 3, …, 6)。建立柔性杠杆放大机构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如图 10所示。
图 10 柔性杠杆放大机构ANSYS网格划分 Fig. 10 ANSYS mesh generation of flexible lever magnifying mechanism
图选项




约束固定平台,在输入弹性移动副a点施加力Fy=100 N。在输出弹性移动副n点提取输出位移uyn。因此通过分析所得机构刚度为k=Fy/uyn。通过MATLAB计算式 (23) 和式 (25) 求解传递矩阵法的刚度。改变l5的尺寸,得到不同的机构参数下的有限元分析值及传递矩阵值。其误差对比结果如表 1所示,可以得到其误差在6.4%以内,表明传递矩阵法是精确的。由图 11可以看出,有限元法与传递矩阵法刚度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为考虑了各个单元的变形,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由此可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刚度的最小值,使其在相同的输入力的情况下,输出位移最大。
表 1 有限元法与传递矩阵法刚度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stiffness betwee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l5/mm 刚度/(MN·m-1)误差/%
有限元法 传递矩阵法
50.5 10.931 9 11.618 2 6.278 28
60.5 11.326 9 12.034 7 6.248 46
70.5 12.008 9 12.768 9 6.329 08
80.5 12.903 9 13.273 1 6.348 12


表选项






图 11 有限元法与传递矩阵法关系曲线 Fig. 11 Relation curves of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图选项




例如本文中的柔性杠杆放大机构模型,传递矩阵法刚度kl5的关系曲线如图 12所示,A点即为刚度最小值点,此时l5为47 mm,相对应的刚度值为11.578 6 MN/m。
图 12 刚度kl5的关系曲线 Fig. 12 Relation curve of stiffness k and l5
图选项




传递矩阵法求解结果大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能原因为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梁理论是建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为理想变形,在求解过程中忽略了细节变形,如求解弯矩时忽略轴向变形等;传递矩阵法将机构模块化,然后将各子单元组合,忽略了各子单元之间的变形;利用有限元求解的为三维的变形,而本文求解为二维平面内变形,因此产生偏差,并且有限元为近似的数值解,因此与真实值也有一定偏差。
4 结论 1) 传递矩阵法将柔性微动机构划分为若干子单元,考虑各个子单元的轴向力、剪切力、弯矩变形。根据子单元传递矩阵的传递关系及力平衡求解整体机构刚度。避免了刚柔单元的位移协调方程及将各单元转换到整体坐标系,减少了计算工作量,且具有递推性,利于编程。
2) 以柔性杠杆放大机构为例,将有限元法分析结果与传递矩阵法分析结果相对比,误差在6.4%以内,且刚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证明了此方法的精确性,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可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刚度的最小值,使其在相同的输入力的情况下,输出位置最大。对柔性杠杆放大机构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柔性微动机构的刚度及运动学分析。

参考文献
[1] 于靖军, 郝广波, 陈贵敏, 等. 柔性机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 2015, 51(13): 53–68.
YU J J, HAO G B, CHEN G M, et al. State-of-art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5, 51(13): 53–68.(in Chinese)
[2] 宫金良, 裴童, 张彦斐. 面向高精度放大比的微动机构设计与实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5, 35(7): 691–696.
GONG J L, PEI T, ZHANG Y F. Parameter design method of micro-motion mechanism targeting for precis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ratio[J].Transaction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5, 35(7): 691–696.(in Chinese)
[3] 赵荣丽, 陈新, 李克天. 双柔性平行六连杆微动平台结构的设计及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 2015, 23(10): 2860–2869.
ZHAO R L, CHEN X, LI K T. Design and experiments of micro motion platform based on a pair of flexible parallel six-bar linkages[J].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2015, 23(10): 2860–2869.(in Chinese)
[4] HAO G B, KONG X W. A novel large-range XY compli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 enhanced out-of-plane stiffness[J].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012, 134(6): 061009.DOI:10.1115/1.4006653
[5] SARAJILIC E, YAMAHATA C, CORDERO M, et al. Three-phase electrostatic rotary stepper micromotor with a flexural pivot bearing[J].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2012, 19(2): 338–349.
[6] 陈兴林, 刘川, 刘杨, 等. 精密运动平台宏微控制系统的设计[J].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3, 44(6): 2318–2323.
CHEN X L, LIU C, LIU Y, et al. Dual-stage actuator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precision motion platform[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44(6): 2318–2323.(in Chinese)
[7] 胡俊峰, 徐贵阳, 郝亚州. 一种新型空间微操作平台的设计和性能[J].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4, 30(1): 42–46.
HU J F, XU G Y, HAO Y Z. Desig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spatial micro-manipulation stage[J].Machine Design and Research, 2014, 30(1): 42–46.(in Chinese)
[8] YU J J, HU Y D, BI S S, et al. Kinematics feature analysis of a 3 DOF in-parallel compliant mechanism for micro manipul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4, 17(1): 127–131.DOI:10.3901/CJME.2004.01.127
[9] YU Y Q, FENG Z L, XU Q P. A pseudo-rigid-body 2R model of flexural beam in compliant mechanisms[J].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2012, 55(9): 19–33.
[10] 邱丽芳, 霍明磊, 李威. 六杆柔顺机构的伪刚体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5(5): 682–686.
QIU L F, HUO M L, LI W. Pseudo-rigid-body model of a six-bar full-compliant mechanism[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13, 35(5): 682–686.(in Chinese)
[11] 李茜, 余跃庆, 常星. 基于2R伪刚体模型的柔顺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 2012, 48(13): 40–48.
LI Q, YU Y Q, CHANG X. Dynam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based on 2R pseudo-rigid-body model[J].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2, 48(13): 40–48.(in Chinese)
[12] 于靖军, 毕树生, 宗光华. 空间全柔性机构位置分析的刚度矩阵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2, 28(3): 323–326.
YU J J, BI S S, ZONG G H. Stiffness matrix method for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fully spatial compliant mechanisms[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 28(3): 323–326.(in Chinese)
[13] 艾青林, 黄伟锋, 张洪涛, 等. 并联机器人刚度与静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力学进展, 2012, 42(5): 583–592.
AI Q L, HUANG W F, ZHANG H T. Review of stiffness and sta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robot[J].Advances in Mechanics, 2012, 42(5): 583–592.DOI:10.6052/1000-0992-11-073(in Chinese)
[14] HOWELL L L, MIDHA A. A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small-length flexural pivots[J].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994, 116(1): 280–290.DOI:10.1115/1.2919359
[15] 李青宁. 变截面杆元传递矩阵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1, 33(1): 18–23.
LI Q N.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of bar elements with variable cross-section[J].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2001, 33(1): 18–23.(in Chinese)
[16] 杨春辉. 平行板型柔性移动副的刚度计算及分析[J].现代制造工程, 2013(12): 30–33.
YANG C H. The stiffness desig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arallel plate flexible prismatic pair[J].Modern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2013(12): 30–33.DOI:10.3969/j.issn.1671-3133.2013.12.008(in Chinese)
[17] 吴鹰飞, 周兆英. 柔性铰链的设计计算[J].工程力学, 2002, 19(6): 136–140.
WU Y F, ZHOU Z Y. Design of flexure hinges[J].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2, 19(6): 136–140.(in Chinese)


相关话题/结构 设计 计算 柔性 矩阵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基于神经网络的撞球机器人控制器设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研制并开始代替人脑网络进行感知、决策与控制等行为。撞球机器人作为一个有趣的研究对象,一直受到计算机、数学和应用物理等领域研究者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起,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机器人被设计、制造用以模仿、学习人类打球的行为[1-3]。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计算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以高分侦查为代表的航天任务对航天器姿态稳定度和超静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航天器在空间运动,其姿态受多源扰动影响,而这些扰动包含多种振动模态且频率分布范围广,传统姿态控制回路带宽很低且响应速度很慢,无法有效抑制超出姿控系统带宽的高频扰动[1]。主动磁悬浮轴承(ActiveMagneticBearing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新型电子束焊机高压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电子束焊是利用加速和聚焦的电子束流轰击置于真空或非真空中的焊件,将电子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使被焊金属熔化形成焊缝的一种焊接方式。电子束焊是高能束焊的一种,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焊缝深宽比大、焊接变形小、可控精度高、在真空环境下焊缝纯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和核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TBM液压管道抗振结构设计方法*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unnelBoringMachine,TBM)是在恶劣环境中进行掘进作业的大型隧道挖掘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岩石破碎所产生的强烈振动、隧道爆破带来的振动、TBM的自激振动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振动,使得掘进机上的液压系统工作在强振动的恶劣工况下[1-2],液压管道是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新型非接触式径向C4D传感器优化设计*
    基于电导检测的流体参数测量是流体参数测量领域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现有的电导测量技术多采用接触式的测量方法,电极表面与管道内被测流体直接接触,易发生电极极化、电化学腐蚀等问题[1-8],从而对测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CapacitivelyCoup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差动活塞式燃气自增压系统参数设计方法*
    液体姿轨控发动机燃气自增压系统是利用可贮存的增压介质(通常为单组元液体工质)分解产生热气对推进剂贮箱进行增压的系统。其增压介质分解后生成的燃气大部分流向系统外部,对外部推进剂贮箱增压,而剩余的小部分燃气流回系统的自身工质贮箱实现对增压介质的增压,从而保证系统连续循环地工作。这样,动力系统中不再使用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Work-Conserving的CICQ结构中单组播分组调度算法*
    ?当前通信网络业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视频会议、远程教学、网络电视等组播业务快速增长。作为构建网络通信重要设施的交换机,其能否有效支持单播、组播混合调度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通信的传输效率和通过量。就交换结构而言,输出排队(OutputQueuing,OQ)结构有N(输入输出端口数目)倍加速比的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磁悬浮径向球面纯电磁磁轴承的设计*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对于姿态控制的精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机械飞轮渐显不足[1-3]。磁悬浮飞轮采用磁轴承支承,消除了机械轴承的接触式摩擦磨损,无需润滑,具有高力矩精度、微振动和主动振动抑制的功能等优点,提高了控制力矩的精度和稳定度,是高精度对地观测卫星的理想惯性执行机构[4-6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飞机结构件自动编程中转角构建方法及算法*
    在现代飞机设计中,为满足高性能的要求,广泛采用性能优越的整体结构件[1],如壁板、梁、框和翼肋等整体结构。整体结构件包含大量的自由曲面、特殊加工区域等结构,数控编程时需要创建大量的几何辅助元素[2],手工编程难度大、效率低,程序质量依赖于编程人员的技术水平,造成程序质量不稳定。因此,基于工艺知识的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仿骨缝齿接结构建模与力学特性分析*
    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金属结构间使用连接结构。传统机械连接结构通常采用刚度与强度较大的钛合金连接件,其自身热、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本身有着较大差异,由于开孔与连接件性能匹配问题,承载时会在连接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现象[1];且在连接件安装过程中,对复合材料结构的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