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2-25

星敏感器的探测目标是深黑空间中的恒星,属于暗目标探测系统,其杂散光来源主要是太阳光、月亮光和地气光等视场外强光,它们与7.5等星相比,强度都在1013以上[1],因此,星敏感器对杂散光的影响非常敏感,杂散光的抑制设计是星敏感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影响其观测能力的重要因素[2-4]
目前,国内外针对星敏感器外遮光罩的设计,应用较广泛且抑制能力较好的有两节型及优化的两节型外遮光罩、三节型外遮光罩,可满足观测5等星的目标[2, 5]。但对于7等星及以上更暗的观测目标,所设计的外遮光罩往往结构体积过于庞大,不能满足卫星平台对于结构尺寸的要求,国内外对此研究的也较少。本文提出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指标(点源透过率(PST))的计算方法,计算观测7.5等星时星敏感器所需的PST指标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两节吸收型外遮光罩,光学系统内部设计消杂散光光阑、关键表面采用特殊工艺处理的方法,将星敏感器的杂散光抑制能力提高到观测7.5等星的目标。
1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指标分析 星敏感器的主要杂散光源为太阳光、月亮光和地气光等强杂散辐射源,由于太阳光的能量远远高于月亮、地气等杂散光,本文计算的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指标主要考虑太阳杂散光。因此,需计算星敏感器对太阳光的衰减能力[6-7]。PST表征光学系统本身对外部杂散光的衰减能力,且其与杂散光源的辐射强度无关。因此,星敏感器一般选择PST作为杂散光抑制指标。根据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及星敏感器自身结构参数即可计算系统的杂散光指标(PST)要求。
PST定义为光学系统视场外视场角为θ的点源目标的辐射,经过光学系统后,在像面产生的辐射照度与输入的辐射照度的比值[8],即
(1)

式中:Ed(θ)为探测器上接收的辐射照度;Ei(θ)为入射光的辐射照度。
根据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星敏感器工作谱段一般为可见光及近红外,并且具有较大视场角,很容易引进杂散光。
m等星在地球大气外的照度Hm[9]
(2)

CCD上接收到的恒星星光照度Hc
(3)

式中:k为光学系统透过率;S0为通光孔的面积;S1为星像点的面积。
CCD上接收到的杂散光照度Hs
(4)

式中:H为太阳光在可见光及近红外谱段范围内照度。
根据CCD的特性及信噪比,杂散光能量小于成像能量的5%时[10],成像就可清晰辨认,故以CCD上接收到的杂散光能量小于成像能量的5%为指标,可认定杂散光抑制达到标准。
(5)

计算出在太阳光抑制角为35°时,观测7.5等星时,星敏感器的PST应满足:
(6)

2 杂散光抑制方法 2.1 外遮光罩设计 对于微弱信号暗目标成像系统,本文星敏感器的外遮光罩采用两节吸收型结构。两节吸收型外遮光罩的设计原则应遵循:①视场内成像光线不能被遮挡;②视场外入射强光不能直接进入Ⅰ级遮光罩;③视场外杂散光至少经过Ⅱ级遮光罩2次及以上的散射进入光学系统[11]。两节吸收型外遮光罩的设计原理及计算模型如图 1图 2所示。图 2中:L为遮光罩长度;d为通光口径;ψ为杂散光抑制角。式(7)~式(9)给出了两节吸收型外遮光罩的计算公式。
图 1 外遮光罩设计原理 Fig. 1 Design principles of baffle
图选项




图 2 外遮光罩计算模型 Fig. 2 Calculation model of baffle
图选项




(7)

(8)

(9)

式中:L1为第1节遮光罩长度;L2为第2节遮光罩长度;D为遮光罩最外端开口直径。
本节结合具体的星敏感器,设计优化了两节吸收型外遮光罩及挡光环的基本结构形式及其改进结构,在外遮光罩长度相等时,设计了4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外遮光罩,并在下文针对每种结构的杂散光抑制能力开展仿真分析,选取最优设计方案,同时,总结星敏感器外遮光罩的设计原则。某星敏感器外遮光罩设计指标要求如表 1所示,外遮光罩设计结果如表 2所示。设计的4种结构分别如图 3(a)~图 3(d)所示,其中,结构Ⅰ为两节圆柱型,挡光环垂直筒壁,挡光环端面无刃边;结构Ⅱ为两节圆柱型,挡光环垂直筒壁,挡光环端面有刃边;结构Ⅲ为两节圆柱型,挡光环与筒壁倾斜一定角度,挡光环端面有刃边;结构Ⅳ为圆锥状遮光罩,挡光环与筒壁倾斜一定角度,挡光环端面有刃边[12-13]
表 1 外遮光罩设计指标要求 Table 1 Design index requirements of baffle
指标 ψ/(°) θ/(°) d/mm PST
数值 35 ±9.3 50 8.76×10-9


表选项






表 2 外遮光罩设计结果 Table 2 Design results of baffle
参数 长度/mm 最大口径/mm
数值 260 150


表选项






图 3 外遮光罩结构 Fig. 3 Structure of baffle
图选项




2.2 消杂散光光阑设计 光阑是透射式光学系统杂散光抑制的重要手段,其一般分为孔径光阑、视场光阑和消杂散光光阑。一般来说,孔径光阑能够直接影响到杂散光路的形成,孔径光阑越靠近像面,杂散光抑制的效果越好,相反,孔径光阑越远离像面,杂散光抑制能力越差;视场光阑通常放置在光学系统一次像或者像面位置,限制“关键表面”的数量,减少其传递的能量[14]。本文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孔径光阑位于第3片透镜前表面,孔径光阑位置较靠近光学系统前方,不利于杂散光抑制,且光学系统不存在中间像,成像视场为面阵,无法在中间像或像面位置设计视场光阑,因此,系统内部第3片透镜前表面以后的光机结构均属于“关键表面”,数量较多,“关键表面”能够直接将入射光线反射到像面形成杂散光,非常不利于光学系统消杂散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光学系统结构和软件光线追迹结果,在光学系统内部通光口径最小的位置,设计消杂散光光阑(第5片透镜前),如图 4所示,由于其通光口径小,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挡视场外杂散光,同时,在第5片透镜前增加消杂光光阑后,“关键表面”为消杂光光阑后方(第5片透镜)的透镜及机械结构表面,减少了系统“关键表面”数量,限制能够到达像面的视场外杂散光,均有利于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抑制。其中,“关键表面”定义为从光学系统像空间能够直接被看到的表面。
图 4 消杂散光光阑 Fig. 4 Stray light elimination stop
图选项




2.3 关键表面处理 消杂散光光阑后面的机械结构表面均能够被像面看到,即“关键表面”,到达“关键表面”的入射光线能够直接被反射到像面形成杂散光,影响成像。因此,需通过对“关键表面”的机械结构表面进行工艺处理,如增加粗糙度等[15],同时喷涂高吸收率的消杂散光黑漆,使其表面吸收率增加到0.9以上,减少机械结构表面散射引起的杂散光。
3 仿真分析 本文采用Lighttools软件对星敏感器进行建模仿真分析,软件中对各个表面的表面特性进行设置。其中,光学透镜设置为透镜表面,其透过率设置为0.98,反射率设置为0.01,吸收率设置为0.01;外遮光罩设置为漫反射结构表面,其吸收率设置为0.9, 漫反射率设置为0.1;光机系统内关键结构表面吸收率设置为0.9,漫反射率设置为0.1;其余机械结构表面按照软件自带结构材料表面参数数据库进行设置。完成上述设置后,Lighttools软件光线追迹数量为1亿条以上,能够满足软件计算精度要求。计算太阳光在杂散光抑制角外,以不同角度入射时,星敏感器的杂散光抑制(PST)能力。表 3给出了外遮光罩及挡光环采用第2.1节中4种不同设计结构时不同离轴角度的星敏感器的PST计算结果。
表 3 4种结构PST计算结果 Table 3 PST calculation results of four structures
结构PST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9.95×10-8 9.67×10-8 8.88×10-8 8.26×10-8 8.03×10-8 7.49×10-8 7.21×10-8 6.34×10-8
1.16×10-8 2.65×10-8 2.69×10-8 2.60×10-8 2.53×10-8 2.46×10-8 2.01×10-8 6.26×10-9
8.57×10-9 8.20×10-9 7.63×10-9 6.85×10-9 6.64×10-9 6.42×10-9 5.34×10-9 1.25×10-9
7.69×10-9 7.44×10-9 6.82×10-9 6.51×10-9 5.76×10-9 6.03×10-9 5.11×10-9 1.07×10-9


表选项






由Lighttools软件光线追迹结果可知,星敏感器的光机系统中没有经过遮光罩内壁一次反射到达像面的一级杂散光,到达像面的杂散光主要路径是入射光线经过挡光环多次反射到达像面形成的杂散光。由表 3仿真计算结果可知,结构Ⅱ优化了挡光环边缘的刃边,减小了挡光环端面的散射,其设计结果优于结构Ⅰ挡光环无刃边的结构;结构Ⅲ、结构Ⅳ优化了挡光环的倾斜角度,减少了挡光环间多次反射到达像面形成的杂散光,其设计结果明显优于结构Ⅰ、结构Ⅱ挡光环垂直的结构,杂散光抑制能力能够提高1个量级。分析结果显示,在太阳光入射角大于杂散光抑制角35°以后,采用结构Ⅲ、结构Ⅳ,星敏感器的杂散光抑制指标PST降低到10-9量级。因此,结构Ⅲ、结构Ⅳ均能够满足观测7.5等星的指标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总结出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对于轴外大角度入射的光线,挡光环自身设计一定的倾角能够减少挡光环间多次反射产生的杂散光,提高系统杂散光抑制能力。
2) ?挡光环边缘刃边设计一定倾角,能够减小挡光环的端面散射,提高杂散光抑制能力,该倾角一般取30°~45°。
3)?星敏感器内部光阑的设计及关键表面的处理也是提高杂散光抑制能力的关键因素,一般通过在恰当的位置设计视场光阑、消杂散光光阑、关键表面进行工艺以及发黑处理等手段,能够提高2个量级的杂散光抑制能力。
4) ?遮光罩表面的散射特性也是提高杂散光抑制能力的关键因素,若观测7.5等以上的恒星,其表面吸收率要达到0.9以上。
4 结论 通过对星敏感器外遮光罩的仿真分析,本文结论如下:
1) ?本文详细分析了星敏感器评价指标(PST)的计算方法。
2)?讨论了某星敏感器的杂散光抑制方法,给出了两节吸收型遮光罩的设计方法、消杂散光光阑的设计方法及关键表面采取的工艺措施等。
3)?总结了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4)?采用Lighttools软件对设计结果进行仿真分析,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星敏感器在杂散光抑制角外的PST能够达到10-9以上,所提出杂散光抑制方法,能够满足观测7.5等星的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姚亚萍. 天文知识[M].苏州: 苏州大学出版社, 1999: 21-28.YAO Y P. Astronomy[M].Suzhou: Suzhou University Press, 1999: 21-28.(in Chinese)
[2] 廖志波, 伏瑞敏, 宗肖颖. 星敏感器反射式遮光罩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 40(1): 66–69.LIAO Z B, FU R M, ZONG X Y. Design of specular baffle of star sensor[J].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1, 40(1): 66–69.(in Chinese)
[3] KAWANO H, SHIMOJI H, YOSHIKAWA S, et al.Suppression of sun interference in the star sensor baffling stray light by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C]//Optical Systems Design 2005, 2005:59621R-1-59621R-10.
[4] 何灵娜, 崔维鑫, 裴云天. CMOS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学技术, 2007, 33(S1): 195–198.HE L N, CUI W X, PEI Y T. Optical design of CMOS star sensor[J].Optical Technique, 2007, 33(S1): 195–198.(in Chinese)
[5] 廖志波, 伏瑞敏, 宗肖颖. 星敏感器遮光罩的优化设计[J].中国激光, 2010, 37(4): 987–990.LIAO Z B, FU R M, ZONG X Y. Optimal design of baffle of star sensor[J].Chinese Journal of Laser, 2010, 37(4): 987–990.DOI:10.3788/CJL(in Chinese)
[6] 张春明, 解永春, 王立, 等. 地球反照对星敏感器的影响分析[J].激光与红外, 2012, 42(9): 1011–1015.ZHANG C M, XIE Y C, WANG L, et al.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earth albedo on star tracker[J].Laser & Infrared, 2012, 42(9): 1011–1015.(in Chinese)
[7] 陈世平. 景物和成像条件对遥感图像品质的影响[J].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 31(1): 1–7.CHEN S P. The effects on romote sensing image quality from scenes and imaging condition[J].Spacecraft Recovery & Remote Sensing, 2010, 31(1): 1–7.(in Chinese)
[8] 张新宇, 郝云彩. 星敏感器星点能量分布数学模型及其对精度的影响分析[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13, 39(3): 14–18.ZHANG X Y, HAO Y C. Analysis of the star image energy distribution mathematical model and its effect on the accuracy for a star tracker[J].Aerospace Control and Application, 2013, 39(3): 14–18.(in Chinese)
[9] 陈博洋, 李欣耀, 郭强, 等. FY-2E卫星杂散光评价与分析[J].红外技术, 2010, 32(11): 636–644.CHEN B Y, LI X Y, GUO Q, et al. Estimate and analysis for stray light of FY-2E satellite[J].Infrared Technology, 2010, 32(11): 636–644.(in Chinese)
[10] 李芸, 相里斌, 李立波. 一种新型空间相机遮光罩的设计与仿真[J].光电工程, 2010, 37(7): 41–44.LI Y, XIANG L B, LI L B.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baffle of a new type space camera[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0, 37(7): 41–44.(in Chinese)
[11] 卢卫, 李展, 张建荣, 等. 星敏感器中遮光罩设计及结果模拟[J].光电工程, 2001, 28(3): 12–15.LU W, LI Z, ZHANG J R, et al. Design of lens hood for star sensor and result simulation[J].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01, 28(3): 12–15.(in Chinese)
[12] KAWANO H, SATO Y, MITANI K, et al.New light shielding technique for shortening the baffle length of a star sensor[C]//Conference on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Lens Design and Optical Engineering Ⅲ.Bellingham, WA:SPIE, 2002, 4767:62-69.
[13] PETERS P J.Aperture shaping-A techniqu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racted energy[C]//Conference on Stray Light Problems in Optical Systems.Bellingham, WA:SPIE, 1977, 107:63-70.
[14] 赵阳.新型反射式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48-56.ZHAO Y.New type reflective optical system design for a star sensor[D].Harbi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48-56(in Chinese).
[15] 吴厚翠.我国星船消杂光功能应用表面处理概况[C]//北京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研讨会, 2002:144-146.WU H C.Development of surface treatment for eliminating parasitic light in satellite manufacturing industry[C]//Beijing Electroplating Industry Clean Production Workshop, 2002:144-146(in Chinese).


相关话题/结构 设计 计算 指标 观测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飞机结构件自动编程中转角构建方法及算法*
    在现代飞机设计中,为满足高性能的要求,广泛采用性能优越的整体结构件[1],如壁板、梁、框和翼肋等整体结构。整体结构件包含大量的自由曲面、特殊加工区域等结构,数控编程时需要创建大量的几何辅助元素[2],手工编程难度大、效率低,程序质量依赖于编程人员的技术水平,造成程序质量不稳定。因此,基于工艺知识的自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月面钻进真空环境模拟装置的设计与验证*
    探月工程(三期)项目的任务为发射无人月面着陆器,在月面进行钻取和采样工作,并将采集到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1]。为了保证钻取机构的可靠性,需要在地面开展一系列模拟月面钻进过程的热特性试验研究。由于近月空间和月面环境中,真空度高达10-11Pa[2],此高真空环境中,月壤导热性差、热导率低和密实度高等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复合材料仿骨缝齿接结构建模与力学特性分析*
    复合材料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金属结构间使用连接结构。传统机械连接结构通常采用刚度与强度较大的钛合金连接件,其自身热、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本身有着较大差异,由于开孔与连接件性能匹配问题,承载时会在连接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现象[1];且在连接件安装过程中,对复合材料结构的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面向集群环境的虚拟化GPU计算平台*
    近年来,GPU的应用场景从传统的图形图像处理领域扩展到通用计算领域,如航空航天装备研制、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天气预报、石油勘探和流体动力学等。鉴于GPU的高效能、高性价比特性,越来越多的编程人员开始关注GPU编程,并将其用于相关领域的高性能计算。GPU通用计算一般在集群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上配备数量不等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子阵激励能量匹配的多子阵交错阵列设计*
    随着定位导航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电雷达系统的高度集成化和功能多样化使得机载天线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大幅增加,这些都对阵列天线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1-2]。共享孔径阵列天线能够通过孔径的空分复用,使用交错布置于同一个天线孔径的不同子阵完成不同功能。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机载天线的数量,节省平台空间,而且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ARINC 653分区实时系统的主时间框架设计*
    ARINC653标准是美国航空电子工程委员会为新一代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制定的操作系统标准规范,包括实时操作系统的行为逻辑规范以及对应用程序的接口规范[1]。规范利用分区概念将应用进行时空隔离,这使得某个分区的错误被控制在分区之内,同时提升了应用的可移植性。在综合模块化航电软件中,传统的位于分布式节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开放空腔壳体入水流场结构及流体动力特征研究*
    运动体由空气域穿越自由液面进入水域完成入水运动,入水过程运动体将改变静态流场结构,产生湍动涡、空泡流等现象,同时在流体动力作用下,改变入水弹道,甚至引发结构变形,流场运动与结构体运动两者相互耦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直以来,入水问题都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开放空腔壳体入水而言,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基于重叠因子优化的超流体陀螺量程扩展设计*
    惯性导航技术是空间站、卫星、导弹、舰船、机器人等高性能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1]。惯导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实现检测功能的陀螺仪,自19世纪机械陀螺问世至今,其先后经历了传统的机电式陀螺(如液浮陀螺、气浮陀螺和磁浮陀螺)、光学陀螺到量子陀螺的发展阶段[2]。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重大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CICQ结构中逼近work-conserving的分组调度算法*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以InternetProtocol(IP)为核心的分组交换网络对传输速度和效率的需求随之加大。而交换机的吞吐率与时延性能作为Besteffort服务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络的效率和速度。为高性能交换机设计良好的交换结构和调度算法,以提高吞吐率与时延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
  • 惯性导航系统动基座传递对准可观测性分析*
    对于机载武器,其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系统)的初始化采用传递对准[1]完成,以克服由于基座运动产生的各种干扰影响以及惯性传感器的精度限制,在短时间内实现高精度的初始对准。惯导系统动基座传递对准的过程就是在高精度主惯导的辅助条件下,利用主、子惯导系统导航参数或测量信息的差值作为观测量,对主、子惯导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