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工作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提出以下要求:
1、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掌握妇产科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2、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妇产科学范围内常见病的发病机理、诊断与处理,在导师指导下,规范地完成本科一、二类手术,能对实习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妇产科高年住院医师临床工作水平,并能担任部分教学及实习带教工作。
3、能结合妇产科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学循证医学,完成一篇临床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并通过答辩。
二、培养年限
三年。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8学分。
1、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 (听说与写作)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 专业基础理论课
从临床病理学、临床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基本技能中选学2门,每门课程30-40学时,2学分。
(2) 专业课 60学时 3学分
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部组织的专业课考试。
自学参考书籍及期刊:
书 籍 | 期 刊 |
妇产科学(第七版)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Willliams产科学(2004年版) | 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 |
妇产科学(2版,7/8年制)丰有吉、沈铿 | 中华医学杂志 |
中华妇产科学 (曹泽毅) | 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 |
妇产科肿瘤手术学(张志毅)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妇产科手术学 | 妇科阴道手术学(刘新民) |
专题讲座:题目见附表。
(3) 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36学时 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选4门,≥4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修课表中选。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一般为4-6门,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除专业课、专业英语外,其他课程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专业英语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末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
1、本阶段在理论知识与技能上应达到的水平:
要求通过规定数量的病床管理及门急诊病人诊治工作,训练正规的病历书写、病程记录。参加日常查房及讨论,熟悉住院医师工作站的使用,手术前后小结、手术记录、术后记录的格式及书写内容。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的步骤,熟悉门诊计划生育小手术,产科各种并发症、合并症及妇科各种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前的准备。掌握各种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以及各项规定手术的操作步骤要点,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
2、轮转安排:
(1)妇产科门诊3个月。
(2)产科病房10个月,熟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及各种产科常见合并症的处理。
(3)妇科病房10个月,熟悉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器官脱垂、滋养细胞疾病、异位妊娠、不孕症等常见病的处理,及腹腔镜宫腔镜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
(4)轮转其他科室3个月:包括新生儿病房及泌尿科各4周;常规化验室2周;心电图及超声室2周。
(5)机动2个月。
(6)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3、轮转要求:
(1)妇产科门诊:掌握妇产科门诊常见病的诊治,常用药物使用。
(2)妇产科病房:①正确询问病史,正规进行体检,系统书写病历及各项记录,在每轮转区书写病案不少于20份;②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③掌握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及妇产科临床思维分析方法;④技术操作包括:四部触诊、后穹窿穿刺、换药、拆线、诊断性刮宫、新生儿复苏抢救、妇科一、二类手术等。⑤完成所有住院医师工作,管理病床5~8张。
4、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及要求:
A、理论知识
掌握
(1)门诊常见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处理方法。
(2)产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包括:正常分娩、异常分娩、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膜早破、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阑尾炎等。
(3)妇科常见病及急诊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肿瘤蒂扭转等急诊以及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生殖器炎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常见病的处理原则。
熟悉
(1)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与处理
(2)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方法,如盆腔器官脱垂、滋养细胞疾病;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等。
(3)妇产科特别是妊娠期用药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了解 各年龄段生殖内分泌特点、羊水栓塞的处理原则、遗传咨询、筛查与产前诊断。
B、临床技能
能全面系统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规范、及时完成日常临床工作记录书写正规合格病历不少于20份。
掌握
(1)新生儿窒息复苏要点及复苏药物的应用。
(2)后穹窿穿刺的操作及临床意义。
(3)诊刮及分段诊刮技术。
(4)门诊常用诊疗操作技术,如TCT、阴道镜检查、宫颈活检、输卵管通液、HSG等
(5)妇科一、二类手术,能独立处理常见急腹症,如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单纯卵巢肿瘤蒂扭转手术等
熟悉
(1)计划生育手术如上环、取环、人工流产。
(2)新生儿体检及新生儿黄疸的鉴别。
(3)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产科臀位助产、产钳及胎吸的应用、肩难产的处理。
(5)胎心监护仪的正确使用。
(6)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
了解:妊娠合并复杂性内外科疾病,耐药性滋养细胞疾病及介入治疗的一般知识。
要求完成的工作
(1)妇科及产科书写正规合格病历不少于20份。
(2)担任下列手术术者:异位妊娠10例,黄体破裂5例,单纯卵巢肿瘤蒂扭转2例,剖宫产3例,平产接生10例。
(3)参加大、中型手术不少于20例。
(三)教学能力训练
协助上级带教老师指导本科生书写病历和病程记录,参加临床教学工作时间不少于20学时。能胜任实习医师的小讲座及成教院带教工作。培养临床教学技能,要有严格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四)科研训练
申请硕士学位者应完成一篇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具体要求是:
1、指导文献检索,熟练查阅本专业国内外文献,阅读与病例报告相关的文献,英文文献20~40篇,写出文献综述;
2、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病例报告要有科学性,真实性,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
4、可酌情协助参与导师或科室承担的科研课题,但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及参与较多的实验室工作。
四、考
(一)课程学习考核
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末全部结束。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学位课程70分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合格。专业课学习结束,由研究生部按二级学科统一组织考试。
(二)转科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各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一般为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由轮转科室指导小组考核按本学科领域要求对研究生进行轮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有一科补考不合格或累计有两科补考者不能申请专业学位。转科总评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其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毕业考核中占30%的比例。具体考核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
(三)毕业(结业)考核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手术或技术操作)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和考试。临床能力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年的第一学期末(即当年的12月份)。
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简称考核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医学专家组成,其中应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2人,主席必须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高职专家担任,校外专家为1~2人。考核答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做出综合评价。
四、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要求后,毕业(结业)考核合格,本人提出答辩申请,经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初审、临床教学医院审核同意,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具体实施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暂行实施办法》和《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五、指导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科室统一管理、科主任负责、导师组集体指导的方式。成立指导小组,负责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和考核,由指导小组负责人指定专人(责任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训练和学位论文(含文献综述)等具体工作。
附表一:妇产科学专业专题讲座
序号 | 题 目 | 序号 | 题 目 |
1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 13 | 女性生殖道炎症诊疗进展 |
2 |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 14 | 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治进展 |
3 | 正常分娩 | 15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
4 | 异常分娩及头位难产处理 | 16 | 生殖内分泌疾病 |
5 | 妊娠时限异常 | 17 |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
6 | 妊娠特有疾病 | 18 |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
7 | 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诊治进展 | 19 |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
8 |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治 | 20 |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
9 | 妊娠合并外科疾病的诊治 | 21 | 计划生育 |
10 |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 22 | 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 |
11 | 遗传咨询、筛查与产前诊断 | 23 |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
12 | 分娩期并发症的处理 | 24 | 妇产科常用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