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工作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特别提出以下要求:
注重医德培养,有扎实的内科临床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能独立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本专科常见病,独立承担门、急诊常规工作。对典型较疑难病危重病人,有正确的思维判断能力并熟悉基本处理原则。临床工作能力应达到康复理疗科高年资住院医生以上水平。熟悉本学科新进展、新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主要外文资料,完成相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培养年限
三年。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16学分,非学位课程4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或“及格”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1、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1)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18学时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4学分
(2)专业必修课(9学分)
1)专业基础课(4学分)
从临床病理学、临床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免疫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基本技能中至少选学2门,每门课程30-40学时,2学分。
2)专业课(3学分)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60学时3学分
3)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2学分) 40学时2学分
专业课、专业英语学习时间和方式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安排,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实施完成,由各系、部、医院组织考核并将考核成绩报研究生部。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4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修课表中选。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一般为4-6门,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除专业课、专业英语外,其他课程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专业英语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末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能力训练:从入学的第二学期开始,研究生进入临床科室,安排到规定的专科进行临床能力的训练。以本学科的各专业轮训为主,有必要者可在其他二级学科轮训。通过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1. 康复医学科病房1年
2. 康复医学科门诊3个月
3. 康复治疗6个月,包括物理治疗,包括理疗、牵引、手法、运动疗法及功能训练等,作业治疗,心理、语言治疗、社区康复等
4. 相关临床学科轮科学习6个月:神经内科、骨科,内科 各2个月轮科学习。
临床病例的要求
临床学科 | 病例种类 | 诊疗例数 | ||||||||||||||||||
神经内科 | 按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内科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有关专科) | 心血管专科 按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呼吸专科 按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内分泌专科 按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骨科 | 按骨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康复医学科病区 |
|
|
临床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
轮 科 | 技能项目名称 | 操作次数 | 掌握程度 |
神经内科 | 按神经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内 科 | 按内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儿 科 | 按儿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骨 科 | 按骨科硕士研究生轮科培训要求 | ||
临床功能评定 | 步态分析(观察法) | 4 | 掌握 |
手功能测定 | 4 | 掌握 | |
Barthel指数 | 10 | 掌握 | |
功能独立测量(FIM) | 10 | 掌握 | |
平衡功能检查 | 10 | 掌握 | |
痉挛程度评估 | 10 | 掌握 | |
Brunnstrom偏瘫分级 | 10 | 掌握 | |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 4 | 掌握 | |
适应行为量表测验 | 2 | 了解 | |
简易言语功能测定 | 2 | 了解 | |
电诊断 | 5 | 掌握 | |
心电图 | 5 | 熟悉 | |
放射学检查(神经和骨科) | 5 | 熟悉 | |
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 | 关节穿刺术 | 3 | 掌握 |
神经阻滞术 | 3 | 掌握 |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 4 | 掌握 | |
西式手法治疗 | 10 | 熟悉 | |
牵引治疗(颈牵、腰牵) | 10 | 掌握 | |
医疗体操(腰痛、肩周炎、关节体操等) | 10 | 掌握 | |
PNF、Bobath训练等 | 4 | 了解 | |
转移技术 | 4 | 掌握 | |
肌力训练技术 | 4 | 掌握 | |
步行训练 | 4 | 掌握 | |
常用物理治疗器械的使用 | 4 | 掌握 | |
ADL训练 | 4 | 掌握 | |
失语症治疗 | 4 | 了解 | |
认知功能训练 | 4 | 熟悉 | |
假肢及矫形器处方 | 4 | 掌握 | |
轮椅处方 | 4 | 掌握 | |
运动处方 | 4 | 掌握 | |
褥疮防治 | 4 | 熟悉 | |
膀胱直肠管理 | 4 | 了解 | |
吞咽障碍处理 | 3 | 掌握 |
1、第一学期: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学习公共课程。
2、第二,三学期到病房做临床工作并学习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统一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
3、第四、五学期在本科室工作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并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学院授课4-6学时。
4、第六学期可继续参加病房工作,有条件者可以担任住院总医生。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转科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各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一般为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由轮转科室指导小组考核按本学科领域要求对研究生进行轮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有一科补考不合格或累计有两科补考者不能申请专业学位。转科总评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其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毕业考核中占30%的比例。具体考核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
3、毕业(结业)考核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手术或技术操作)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和考试。临床能力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年的第一学期末(即当年的12月份)。
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简称考核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医学专家组成,其中应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2人,主席必须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高职专家担任,校外专家为1~2人。考核答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做出综合评价。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在导师指导下,第三学期开始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并写出专题综述,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报告。
2、第四学期做课题研究实验(先做预备实验)。在做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指定专人协助指导,并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3、第五、六学期在阅读文献及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