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二)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专业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二、培养办法与要求
(一)课程学习
1、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7
(1)自然辨证法18学时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4学分
专业必修课(
(1)临床病理学30学时2学分
(2)临床解剖学 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60学时3学分
(4)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4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修课表中选。
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一般为4-6门,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 医学统计学 20学时 1学分
(2) 医学科研方法学24学时 1学分
(3) 临床流行病学20学时 1学分
(4)高级生理学20学时 1学分
(5)临床心理学20学时 1学分
(6)肿瘤学新进展20学时 1学分
除专业课、专业英语外,其他课程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专业英语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末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
1
临床能力训练以大影像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建议以人体系统为主线,而不是以设备为主线安排临床能力训练。通过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部分治疗性技术,掌握常见治疗操作技术;学会与临床医师及患者沟通,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掌握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临床能力训练结束时,应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
2
病理科1个月;大影像各科共1年——普放、CT、MR、超声、核医学、介入放射科原则上各2个月,可以根据研究方向进行适当调整(最长3个月,最短1个月);相关临床科室3个月;机动2个月;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3
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联系实际,运用所掌握的医学基础知识、影像诊断学知识等,通过临床实践,掌握各种影像方法的成像原理,熟悉比较影像学内容,掌握各系统主要疾病的影像诊断,学会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掌握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与规范。
各科室轮转时,需参加日常工作、读片和报告书写,介入科参加查房、病历书写和协助处理医嘱。相关科室负责人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普通放射科】
掌握胸部正常X线表现与变异;掌握胸部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掌握胸部常见病、多发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支气管异物,肺不张,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各种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良恶性肿瘤,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常见纵隔肿瘤,胸部外伤,胸部手术后改变与并发症。
掌握心脏增大的X线分析和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掌握风湿性二尖瓣心脏病的X线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基础,肺源性心脏病,心包积液,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表现。
掌握消化道的正常X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表现,掌握常见病的X线表现——食管静脉曲张,食管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肠结核,结肠癌,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穿孔,胆道梗阻。
掌握排泄性尿路造影检查方法及其优、缺点,掌握腹部平片、膀胱造影、尿道造影,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尿路结石,尿路梗阻与肾盂积水,泌尿系结核,泌尿系肿瘤。
掌握骨与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掌握骨与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掌握骨与关节常见病变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与脱位,骨髓炎与化脓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滑脱,多发性外生性骨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肉瘤,骨转移瘤,老年性骨质疏松。
【
掌握胸部正常解剖及CT表现,掌握胸部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与病理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支气管扩张,肺不张,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炎症,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肺转移瘤,胸腔积液,气胸,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胸膜肿瘤,纵隔肿瘤,肺隔离症,间质性肺炎,肺炎性假瘤。
掌握腹部CT扫描术前准备及扫描方法,掌握腹部断面解剖及正常CT表现,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与病理、典型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性肿瘤,脂肪肝,肝硬化,肝脓肿,肝囊肿,胆结石,胆管癌,胆道梗阻,胰腺癌,急慢性胰腺炎,急腹症,腹部外伤,结肠癌。
掌握泌尿系常见病临床病理、CT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肾错构瘤,肾癌,膀胱癌,肾囊肿,多囊肾,前列腺增生,卵巢囊肿,卵巢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前列腺癌,宫颈癌,子宫肌瘤。
掌握中枢神经系统的有关解剖及正常CT表现,掌握以下疾病的典型CT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脑外伤后遗症,脑脓肿,脑囊虫病,高血压性脑出血,脑血管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掌握以下疾病的典型CT表现——眼眶内血管瘤,眼部异物,眼眶骨折,鼻窦炎,鼻窦囊肿,鼻和鼻窦息肉,鼻和鼻窦恶性肿瘤,上颌骨骨折,鼻咽癌,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掌握头颅、脊柱各方位成像的MR断层解剖,掌握体部MR各方位成像解剖,掌握各种正常组织和基本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并与CT图像比较,掌握下列疾病MRI诊断及鉴别诊断——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瘤,神经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脓肿,脑囊虫病,脑血管畸形,椎管内肿瘤,肝癌,肝血管瘤,肝转移性肿瘤,肝硬化,肝脓肿,肝囊肿,胆囊癌,胆管癌,胆道梗阻,胰腺癌,急慢性胰腺炎,肾错构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尿路梗阻,常见骨与软组织肿瘤,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眼眶内常见肿瘤,鼻窦炎,鼻窦恶性肿瘤,鼻咽癌,中耳乳突炎,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超声波室】
掌握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掌握各脏器的正常超声图像特点,掌握常见疾病的典型声像图——胸腔积液,腹水,肝囊肿,肝脓肿,肝硬化,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脂肪肝,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结石,阻黄,胰腺癌,胰腺炎,脾肿大,肾错构瘤,肾囊肿,肾积水,肾结石,肾癌,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积水,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宫内节育环,卵巢非赘生性囊肿,卵巢癌,输卵管积液,正常妊娠诊断,胎儿发育超声评价,异位妊娠,葡萄胎,绒毛膜细胞癌。
掌握眼球、甲状腺的超声检查适应症,掌握眼球、甲状腺的纵、横各切面的超声解剖结构及超声测量方法,掌握视网膜剥离、甲状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囊肿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掌握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心动图)、心脏声学静脉造影检查的适应症及检查前准备及检查方法,掌握常见左室长轴切面、左室短轴切面、主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五腔心切面的超声解剖结构及超声测量方法,掌握下列常见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包积液,左房粘液瘤,左室室壁瘤。
【核医学科】
掌握放射卫生防护的基本原则,掌握甲状腺功能及显像检查,掌握肾功能及肾显像检查,掌握全身骨显像的适应症、显像方法、正常和异常的图像特点和基本读片方法,掌握心功能及心肌显像检查,熟悉核素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肿瘤显像的临床应用进展,了解PET/CT检查的临床应用,了解体外分析技术,了解其它核医学显像技术。
【介入放射科】
熟悉常见的血管和非血管介入技术——肝癌栓塞术,脾动脉栓塞,动脉瘤栓塞,动脉灌注术,PTA(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经皮穿刺活检,食管狭窄球囊扩张术,胆道支架置入术,气管支架置入术。
病理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轮转要求按各科室规定执行。
(三)教学能力训练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轮转期间,协助上级教师指导本科生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初步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教学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40学时,授课形式以开展本、专科实习生临床讲座为主。轮转结束后由教研室写出评语。
(四)科研训练与论文要求
在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在科研能力训练过程中,教研室和指导小组要同研究生一起制定出具体的论文工作计划,使研究生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临床论文或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研究生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占用临床训练时间。
三、考
(一)学位课程的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末全部结束。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学位课程70分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合格。专业课学习结束,由研究生部统一组织考试。
(二)出科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各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出科时必须进行考核,由轮转科室指导小组按本培养方案要求对研究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轮转时间并进行补考,有一科补考不合格或累计有两科补考者不能申请专业学位。出科总评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其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毕业考核中占30%的比例。具体考核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
(三)毕业考核
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读片或技术操作)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和考试。临床能力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末(即毕业前1年的年底或毕业当年的年初)。
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简称考核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应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2人,主席必须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高职称专家担任,校外专家应有1~2人。考核答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做出综合评价。
四、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要求后,毕业考核合格,本人提出答辩申请,经专业硕士点初审、医学影像学系审核同意,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指导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科室(教研室)统一管理、科室(教研室)主任负责、导师组集体指导的方式。成立指导小组,负责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和考核,由指导小组负责人指定专人(责任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训练和学位论文(含文献综述)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