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内科学培养方案

蚌埠医学院 /2014-04-03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内科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注重医德培养,有扎实的内科临床理论和基本技能基础,能独立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本专科常见病,独立承担门、急诊内科常规工作。对典型较疑难病危重病人,有正确的思维判断能力并熟悉基本处理原则。临床工作能力应达到内科高年资住院医生以上水平。熟悉内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主要外文资料,完成相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培养年限

三年。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0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1、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辨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 临床流行病学                       30学时          2学分

(2) 临床基本技能                       40学时          2学分

(3) 专业课                               60学时          3学分

(4) 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4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修课表中选。

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一般为4-6门,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 医学统计学                           20学时      1学分

(2) 医学科研方法学                       24学时      1学分

(3)  临床病理学                            20学时    1学分

(4)高级生理学                            20学时    1学分

(5)临床心理学                            20学时    1学分

(6)医学影像学                           20学时    1学分

(7)肿瘤学新进展                         20学时    1学分

除专业课、专业英语外,其他课程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专业英语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末结束。

(二)临床能力训练

1、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1)掌握普通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内科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

(2)做到全面准确询问病史,认真仔细体格检查,掌握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正规书写病历,全部病历质量必须达到甲级要求(按三甲医院要求)。

(3)熟悉内科各种常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5)比较熟练地掌握内科急诊常见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压术、电除颤、人工呼吸、药物复苏、抗休克。

(7)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独立进行重症监护,包括心脏监护、呼吸监测、给氧、机械通气、循环支持。

(8)掌握常用的内科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腰穿、骨髓穿刺、胸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等。

(9)熟练掌握常见心电图、X线平片,了解B超、CT检查适应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10)了解各种内窥镜的检查技术,如:胃镜、结肠镜、纤支镜的检查指征及临床意义。

(11)掌握各种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正确用法。

2、轮转安排:急诊内科4个月;本专业12个月;在本专业以外的下表三级学科中,根据专业要求选3个,9个月完成;机动3个月;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内科学(心血管病)

3个月

内科学(呼吸系病)

3个月

内科学(消化系病)

3个月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3个月

内科学(肾病) 

3个月

内科学(血液病)

3个月

内科学(传染病)

3个月

重症监护病房    

3个月

 

3、轮转要求: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内科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

心血管病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见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心病(包括稳定型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常见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脂症、常见的心脏病急诊,如心脏聚停和阿斯综合症、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心律失常等。

了解:心包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2、理论知识:

掌握: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和分类,上述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处理,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洋地黄类和其他正性肌力药物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特点,心力衰竭的现代概念和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型和处理,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适应症、禁忌症、用法、合并症),心脏电生理的基本知识。

3、基本技能

掌握:18号联心电图操作,识别心电图中伪差与假象,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左右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塞、低血钾、窦性心律失常、逸博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常见心脏病X线图像的诊断,电复律术。

了解:心包穿刺术、临时心脏起搏术,常用的无创性心脏检查技术,如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性治疗。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8~10张,完成病例数40~50例。

血液病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血症。

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成分输血及输血反应。

2、理论知识

掌握:上述各类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溶血性贫血分类、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及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的特点;正常止血和凝血机理、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验室实验室诊断(筛选试验及确诊试验)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养活性紫癜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依据、药物治疗和治疗方案;淋巴瘤分类、分期、诊断诊据及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

了解:急性白血病的MIC分型和意义,MDS的分类及治疗原则;成分输血的指征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处理;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常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BMT和PBSCT的适应症。

3、基本技能

掌握:输血、束臂试验、骨髓穿刺及其涂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活检的技术和适应症、腰椎穿刺及鞘内注射。

了解:各种溶血、出凝血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原理。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7~10张,完成病例数30~40例。

呼吸专业

1、学习内容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和鉴别诊断要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咯血、呼吸衰竭。

了解:结节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肿瘤、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2、理论知识

掌握: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常规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和X线异常的鉴别诊断。

了解:上述要求了解病种的有关知识。

3、基本技能

掌握:结核菌素试验、动脉采血、气胸箱的使用、给氧、吸痰、体位引流、常见胸部X线读片、抽胸水、吸入给药方法。

了解:重症呼吸监护及机械通气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胸膜活检、肺活检、胸部CT。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8-10张,完成病例数40-50例。

消化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肝硬化及常见并发症、肝脓肿、原发性肝癌。

了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胃肠道淋巴瘤、腹腔结核(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2、理论知识

掌握: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生化及功能(消化、吸收、内分泌、免疫);消化系统重要症状及体征,如:黄疸、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以上要求掌握病种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重要治疗的原理);消化道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了解:肠结核与克隆病的鉴别诊断;腹水的鉴别诊断(门脉性与非门脉性、良恶性);慢性腹泻的分类、病理生理及鉴别诊断;腹痛、腹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基本技能

掌握:腹腔穿刺术、鼻饲、胃肠减压、三腔管的临床应用、胃液分析、十二指肠引流。

了解:消化道内镜检查、肝穿刺活检、消化系统X线检查。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8~10张,完成病例数40~50例。

内分泌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糖尿病及其常见慢性合并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Graves病、原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皮质醇增多症、原醛、嗜铬细胞瘤。

了解:单纯性甲状腺肿、尿崩症、垂体瘤、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异源内分泌、性分化异常。

2、理论知识

掌握:Graves病的病因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糖尿病分型、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饮食疗法原则,食物热卡计算及实施要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及抢救,糖尿病代谢控制标准。

了解: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原则、糖尿病的各种治疗方法,放免法测定激素的原则及临床意义;内分泌功能试验(包括兴奋、抑制试验)的原理、意义及步骤,内分泌新进展(包括神经内分泌和内分泌新概念)。

3、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内分泌功能试验及测定的标本留取要求。

了解:激素测定方法和进展。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6~8张,完成病例数15~30例。

肾病专业

1、学习内容

掌握:原发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症、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肾、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乙肝损害、乙肝病毒抗原相关肾炎),遗传性肾炎,多囊肾,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

了解:肾小管疾病、肾脏移植。

2、理论知识

掌握:肾单位组成和肾脏生理功能;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应用,肾脏与血压的调节,争慢性肾盂炎的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非透析疗法(包括饮食治疗),血液净化的适应症。

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肾小管疾病和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原则,肾脏移植的抗排异治疗。

3、基本技能

要求掌握:各种肾功能检查的运用和结果判断,包括改良莫氏试验。

要求了解:肾脏穿刺检查,置腹膜透析管和血液净化通路建立技术。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6~10张,完成病例数25~35例。

传染病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腹泻及其它感染性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肝炎后肝硬化及其常见合并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及肝肾综合征等的诊断及治疗。

了解:伤寒、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绦虫病、囊虫病、猩红热、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及治疗。

2、理论知识

掌握: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菌痢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共同性、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选择,抗菌药物的进展及合理应用。

了解:艾滋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发热原因不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寄生虫病的诊断治疗。

3、基本技能

掌握:胸腔穿刺术及腹腔空刺术。

4、工作量:管理床位数5~8张,完成病例数15~30例。

(三)教学能力训练

协助上级老师指导本科实习医生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及临床讲座,临床教学工作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

(四)科研能力训练

查阅中外文专业文献20~40篇,写出质量较高的综述一篇。学习临床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及论文写作方法,完成学位论文(密切结合本专业的临床病例分析或临床科研论文)一篇。可酌情协助参与导师或科室承担的科研课题,但不宜占用过多的时间及参与较多的实验室工作。

三、考 

(一)学位课程的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末全部结束。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学位课程70分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合格。专业课学习结束,由研究生部按二级学科统一组织考试。

(二)转科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各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一般为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由轮转科室指导小组考核按本学科领域要求对研究生进行轮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有一科补考不合格或累计有两科补考者不能申请专业学位。转科总评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其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毕业考核中占30%的比例。具体考核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

(三)毕业(结业)考核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手术或技术操作)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和考试。临床能力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年的第一学期末(即当年的12月份)。

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简称考核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临床医学专家组成,其中应包括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2人,主席必须由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正高职专家担任,校外专家为1~2人。考核答辩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并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做出综合评价。

四、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要求后,毕业(结业)考核合格,本人提出答辩申请,经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初审、临床教学医院审核同意,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指导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科室统一管理、科主任负责、导师组集体指导的方式。成立指导小组,负责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和考核,由指导小组负责人指定专人(责任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训练和学位论文(含文献综述)等具体工作。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