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蚌埠医学院 /2014-04-03

蚌埠医学院

 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

 

一、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科研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 研究方向

 见各学科培养方案。

四、 学习过程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必须在毕业前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与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6学分

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指定选修,并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医学统计学                                1学分

3、分子生物学                                1学分

4、临床免疫学                    1学分

5、医学影像学                                 1学分

6、高级生理学                                 1学分

7、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8、临床解剖学                                 1学分

9、医学神经生物学                             1学分

10、临床病理学                                1学分

11、分子生物学技术                            1学分

12、流式细胞仪技术                            1学分

13、细胞培养技术                              1学分

14、实验动物学                                1学分

15、肿瘤学新进展                              1学分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可以是试讲、辅导实验、临床实习带教、临床病例讨论等。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二个月内由导师及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应对科学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工作的预期目标、进度及教学、临床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培养计划需经教研室、各系、部、医院审批执行,同时报研究生部备案。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集中课程学习结束后,第一学年第二学期进入科室,进行专业英语和专业课学习、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科研能力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专业英语、专业课学习内容和方式由导师及导师组指导下完成,第二学年末由系、部、医院统一组织考核并将考核成绩报送研究生部存档。

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开题工作必须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开题报告必须由二级学科点组织相关专家论证。

研究生中期考核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末完成。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学位课程完成情况、科研工作进展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考核办法按照《蚌埠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指导方法:导师组负责,责任导师具体指导。每位研究生的指导小组由3~5名讲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人员组成,责任导师担任组长。

    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灵活多样,在教研室和导师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责任导师、指导小组及学生的积极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加强对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六、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学位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撰写综述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

    2、开题

    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导师组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实用性,方可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进行科研工作,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指导组成员)协助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做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在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学位论文的撰写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研究生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2月底完成论文初稿。学位论文需经过责任导师亲自修改审阅和导师组预审,在3月底之前由教研室与硕士点导师组共同组织预答辩后,由系、部、医院组织对研究生论文“双盲”评审,论文评审通过后,在5月底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5、硕士生发表论文要求详见《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详见《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神经病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脑血管病

2、神经免疫学

3、神经变性性疾病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临床免疫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医学神经生物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目的:熟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常规、治疗原则;熟悉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常用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具体要求:结合课题研究,通过临床相关科室的实践工作,了解本专业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危重病人抢救、临床教学技能等。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临床精神病学

2.心身障碍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医学神经生物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分子生物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1、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要求:临床实践要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科室

时间(月)

要求

1

精神科病房

2

熟悉精神科和神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2

精神科门诊

2

3

心理咨询与治疗

2

熟悉2种主要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方法如精神动力心理学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等,能提供至少2例完整的咨询或治疗案例。

 

2、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可以是讲授理论课、实验课等,学时数(至少2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并有教学工作记录和上级教师及教研室评语。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色素性皮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免疫性皮肤病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临床免疫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临床病理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妇产科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妇科疾病

2、妇科肿瘤

3、妇科不孕症微创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

从临床病理学、临床解剖学、医学影像学、临床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理学中选学2门,每门课程30-40学时,2学分。

2、专业英语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1.            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要求

临床实践要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具体如下:

 

 

科室

时间(月)

要求

1

妇科病房

2

熟悉妇产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

2

产科病房

2

3

妇产科门诊

2

熟悉妇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产科四步触诊,听胎心,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手术操作。

  2.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工作。教学实践可以是讲授理论课、实验课等,学时数(至少2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并有教学工作记录和上级教师及教研室评语。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附表一:妇产科学专业专题讲座

序号

题    目

序号

题    目

1

女性生殖系解剖

13

女性生殖道炎症诊疗进展

2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4

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治进展

3

正常分娩

15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4

异常分娩及头位难产处理

16

生殖内分泌疾病

5

妊娠时限异常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

6

妊娠特有疾病

18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7

妊娠晚期出血性疾病诊治进展

19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

8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治

20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技术

9

妊娠合并外科疾病的诊治

21

计划生育

10

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22

妇产科内镜检查与手术

11

遗传咨询、筛查与产前诊断

23

妇产科常用特殊检查

12

分娩期并发症的处理

24

妇产科常用药物

 

 

眼科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白内障

    2、玻璃体视网膜病

3、小儿眼科与斜视

4、青光眼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分子生物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高级生理学/临床免疫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临床工作及实习医生带教,协管病床3-5张,初步掌握眼科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并参加手术,掌握基本操作技术。时间不少于6个月,由科室进行综合考核。安排一定数量的理论课教学。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耳鼻咽喉科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头颈肿瘤的临床和基础

2、耳部疾病:

3、鼻内镜外科学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临床病理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高级生理学/肿瘤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耳鼻喉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参加临床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总时数不低于20学时(包括专科生和实习医生小讲座的教学等)。临床实践时间安排根据每位研究生培养类型、工作经验及科研课题工作需要有所区别。

1. 学习病种

掌握内容: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骨骨折、变应性鼻炎、鼻出血、鼻中隔弯曲、鼻底囊肿、鼻窦囊肿、鼻息肉、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咽癌、小儿急性喉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癌、喉梗阻、食道异物、气管异物、鼓膜外伤性穿孔、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传导性耳聋等。

了解内容:鼻腔鼻窦霉菌病、鼻腔鼻窦前颅底肿瘤、鼻-颅底复合伤、脑脊液鼻漏、下咽肿瘤、颈部复合伤、颈部肿块、侧颅底肿瘤、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颞骨骨折、感音神经性耳聋等。

2. 理论知识

掌握内容:

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和急诊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病的X线影像学检查适应证及诊断要点;掌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规手术适应症、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掌握耳鼻喉科常用药物的应用;掌握电测听、声导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PSG等检查适应症及结果分析。

   了解内容:要求了解病种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

3.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内容:

(1)熟练掌握耳鼻喉科常用检查器械的使用(如鼻镜、间接鼻咽镜和喉镜、音叉等)。

(2)掌握耳鼻喉科常用治疗操作:鼻粘膜烧灼止血法、前后鼻孔填塞术、置换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鼻骨复位术、扁桃体脓肿切开术、咽鼓管吹张术、鼓膜穿刺术、耳鼻咽喉活组织检查、耳鼻咽异物取出术等。

(3)能独立完成扁桃体剥离术、耳前瘘管摘除术、鼻内窥镜检查术、电子喉镜检查术等。

了解内容:

(1)   FESS手术的适应症、常规术式、并发症;

(2)   中耳乳头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

(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CT、MRI;

(4)头颈肿瘤手术与修复等。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麻醉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围术期重要脏器功能保护

2、疼痛生理与疼痛治疗:

3、体外循环: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医学神经生物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分子生物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

开课学期

临床麻醉学

36学时/2学分

第三学期

疼痛诊疗学

18学时/1学分

第三学期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相关学科轮训(内科、外科、EKG、CT、B超)

1学分

本学科轮训(麻醉)

1学分

结合研究生本人的科研课题安排半年麻醉临床实践,包括熟悉和掌握临床麻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临床常用麻醉药物的药理学知识,掌握简单的麻醉操作方法,如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气管插管技术、急救与复苏基本理论和技能。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康复治疗

2、脑血管病的康复治疗研究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临床免疫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高级生理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老年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 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2、卒中单元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 :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4学分

专业必修课: 9学分

1、专业基础课1      高级生理学                      2学分                         

2、专业基础课2      临床免疫学                     2学分

3、专业英语                                        2学分

4、专业课                                          3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课表中选 6-8门。

(三)学术活动:至少2学分

    (四)教学与临床实践:2学分

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和临床技能培训要求,安排不少于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记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见总则。

六、学位论文工作

    见总则。

七、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见总则。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团结协作和勤奋敬业的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奉献。具有敏锐的科学思维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2、系统了解并掌握本学科某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熟悉各类仪器的性能、使用及维护;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资料分析等;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担负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或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能胜任并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临床生物化学及其检验

研究As2O3对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端粒酶的影响,探讨As2O3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细胞信号传导途径。研究apoE等位基因多态性与脑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脑胶质细胞瘤分子诊断提供实验依据;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壁细胞的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病原体分型及病原体耐药的分子诊断方法。

2、临床免疫学及其检验

主要采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免疫分子与免疫相关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及发病机制,探讨免疫分子对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研究感染性疾病(肝炎、寄生虫)发生的免疫机制以及诊断的新技术。

3、血液病学及其检验

主要研究利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造血系统肿瘤,以及建立造血系统肿瘤基因突变检测的新方法和白血病患者治疗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的方法;研究临床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的突变以及基质细胞对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血小板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断。

4、临床微生物学及其检验

研究临床感染耐药细菌状况、细菌耐药后的生物学特性变化,以及细菌生物活性改变对细菌鉴定、药敏和致病性等的影响;探讨和建立新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合理治疗方案。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分子生物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2、基础免疫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4、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分子生物学技术                            1学分

3、流式细胞仪技术                            1学分

4、医学统计学                 1学分

5、实验动物学                                 1学分

6、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7、细胞培养技术                               1学分

8、生物信息学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实践性教学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的锻炼,要求参与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辅导及实验指导,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一般不少于30学时。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指导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实习或实验课等。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体验,得到初步的训练。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在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由导师根据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个人特点,确定硕士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的预期目标及进度、教学等做出安排。培养计划需经教研室、系审批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2、硕士生的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 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指导小组由导师提名,经教研室、系审查,报研究生处批准。

3、硕士生应积极参加本教研室的政治学习、学术活动及各项集体活动。系、教研室党政领导和导师都应紧密配合加强管理,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道德修养,树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创新探索的精神。

七、考核办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在第三学期末,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在二年级下学期中期阶段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一次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全面衡量的水平考核,合格者方可顺利进入下一次阶段的学习。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能超过一年。硕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教学、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及预实验研究等,了解所学方向的新近动态与发展,在第二学年开始以后,确定论文题目,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呈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导师审核后,拟定论文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在教研室内做开题报告,汇报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由同行专家及导师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研究生科研课题论证报告书》一式三份,由教研室、院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及个人各存留一份。研究生撰写的文献综述原则上要求投稿各类杂志。经过开题报告后,按计划进行。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应有阶段性检查,论文写作必须实事求是,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系(部、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医学影像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资料,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 影像断层解剖基础与临床:

密切结合临床,从临床需求出发,丰富和完善活体(如CT、MRI等)断层解剖学资料,改变目前断层影像诊断以外国人数据为标准和以尸体断层解剖数据为标准的状态。

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乃至临床医学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介入放射学以微创为特点,集影像诊断和治疗为一体,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3、医学影像诊断学:

医学影像诊断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影像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是综合影像学——“大影像”,强调各种影像手段的互补和融合,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比较、优选和组合,以发挥影像学的整体效益和综合效益。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临床病理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2、临床解剖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4、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分子生物学                                1学分

3、肿瘤学                                    1学分

4、医学统计学                 1学分

5、实验动物学                                 1学分

6、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7、医学神经生物学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六、培养方式方法

研究生在读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中外书籍;学习有关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由教研室安排进行本专业研究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如文献资料的检索、选择、鉴别、分析、专业工具书的使用,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导师组对研究计划给予论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教研室的学习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也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第三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第四学期主要继续完成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导师指导下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进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主要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参加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如备课、听课、实验课教学等),研究生至少每月向导师汇报一次学习情况并及时取得导师的指导。在完成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基础上撰写论文,完成后交导师批阅;5月份之前全部完成学位论文,并最后整理定稿、印刷,提交答辩委员会相关人员审阅后进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一般硕士研究生论文科研时间不少于1年。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必须对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五学期中进行,由本学科专家小组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工作态度、论文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者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

5、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需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系(部、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争取在正式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综述或其他论文。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和一定临床工作技能,同时进行教学、科研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发展和改革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具体做到: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而献身。

2、掌握儿科学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儿科学的常见病,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教学能力,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心血管疾病

主要从事小儿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尤其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川崎病冠脉损伤的诊治等。

2、新生儿疾病

主要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静脉营养、新生儿败血症以及新生儿黄疸等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3、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长期从事小儿感染性疾病包括小儿结核病、支原体感染及A组轮状病毒性肠炎等临床及感染免疫方面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临床病理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2、临床免疫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4、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分子生物学技术                            1学分

3、分子生物学                               1学分

4、医学统计学                 1学分

5、实验动物学                                 1学分

6、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7、高级生理学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都要参加临床和教学实践。课程教学总时数不低于20学时(包括专科生和实习医生小讲座的教学等)。临床实践时间安排根据每位研究生培养类型、工作经验及科研课题工作需要有所区别。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第一学年:在研究生部统一安排下,集中学习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等。

2、第三学期由儿科学教研室统一组织安排。临床实践并完成儿科学课程及专业英语的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程学习方法是在导师组的集中指导下以自学和专题讲座相结合,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第三学期末,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考试,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

3、第四学期做预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学院及科室授课10学时以上。

4、第五、六学期继续参加病房工作。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

5、从第三学期开始参加科室的政治学习及各种政治活动。

七、考核办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在导师指导下,第三学期开始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并写出专题综述,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报告。

2、第四学期做课题研究实验(先做预实验)。在科研工作中,教研室及导师组指定专人协助指导,并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3、第五、六学期在阅读文献及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并进行预答辩(在科室内进行),论文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未四化建设努力工作,掌握内科基本理论和一定临床工作技能,具有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能力、能独立自学、有创见的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内科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方面: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守纪律、有理想、品德良好,决心为社会主义限度化建设而勤奋学习,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具有产高尚的职业道德。

2、专业方面:通过3年学习,能掌握内科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内科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能力,并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进行科学研究并写出具有新见解的学位论文。要求掌握一门外文,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呼吸内科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弥漫肺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慢阻肺与哮喘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

2、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心脏电生理的临床研究;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3、风湿内科

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早期诊断。

4、消化内科

肝硬化肝外系统损害的研究;胃癌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5、内分泌科

糖尿病(Ⅱ型)的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分子生物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2、临床免疫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4、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分子生物学技术                            1学分

3、高级生理学                               1学分

4、医学统计学                 1学分

5、实验动物学                                 1学分

6、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7、细胞培养技术                               1学分

8、临床病理学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1、第一学年: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学习公共课程。

2、第三学期到内科病房做临床工作并学习内科学及专业英语。学习方法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统一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

3、第四学期做预备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本学期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学院授课4-6学时。

4、第五、六学期继续参加病房工作,有条件者可以担任住院总医生。同时撰写学位论文,并准备论文答辩。

5、从第三学期开始参加科室的政治学习及各种政治活动。

七、考核方式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在导师指导下,第三学期开始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并写出专题综述,确定研究课题,进行开题报告。

2、第四学期做课题研究实验(先做预备实验)。在做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指定专人协助指导,并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3、第五、六学期在阅读文献及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急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急诊学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能力,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急诊医学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和资料,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创伤与急腹症

重点对创伤性休克、挤压综合征、肠梗阻、重症胰腺炎、重症胆管炎等疾病的诊治作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危重症救治

主要研究方向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监测及支持治疗、床边血液滤过抗炎症介质的临床应用、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肺保护通气策略的临床研究等。

3、心肺脑复苏

主要研究心肺脑复苏过程中的合理用药。

四、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毕业前必须至少修满2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学术活动不少于2学分,教学工作或临床实践2学分。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70分,非学位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

(一)学位课程(必修课):16学分

公共必修课(7学分)

1、自然辩证法                               18学时    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    4学分

专业必修课(9学分)

1、分子生物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2、高级生理学 (专业基础理论课)            30-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3学分

4、专业英语 (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       2学分

(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6学分

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医学科研方法学                          1学分

2、分子生物学技术                            1学分

3、流式细胞仪技术                            1学分

4、医学统计学                 1学分

5、实验动物学                                 1学分

6、计算机应用(spss软件)                     1学分     

7、细胞培养技术                               1学分

8、临床免疫学                                 1学分

(三)学术讲座: 至少2学分

1、参加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                 每次0.5学分

2、在院级或院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每次1学分

五、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

硕士研究生按规定完成一轮教学或6个月临床实践工作,并有考核成绩记录。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期间,除必须完成共同必修课规定的学时、学分外,还需重点进行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包括导师指定的必读的中外书籍;学习有关的工具书的利用,文献资料的检索、鉴别、分析;参加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工作及相关的学术讨论,担任部分实验课的教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室科研工作,对选定的学位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出学位论文,进行论文评审和答辩。

具体安排:

1、第一学年:学校统一安排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选修课。

2、第二学年:第三学期进入科室,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实验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可以安排一些专题讲座,学期结束时,以专业点为单位组织专业课 和专业英语考试,并将考试试卷及成绩报研究生部备案。同时阅读有关文献,写出综述及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做预备实验及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并安排一定的教学任务。

3、第三学年:继续参加病房或教学工作,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科研设计,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学校、系和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考核方法

1、课程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采用百分制和学分制,必修课考核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考核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并记入相应学分。专业课及专业英语学习结束,以硕士点为单位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考试。

2、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研设计、文献综述、开题情况及专业课等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等。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年的第一学期末。

3、毕业考核

考核内容:研究生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科研进展、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等综合考核。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末。

八、硕士学位论文

1、选题

在充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专著等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选题的方向应尽量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相关或与教研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一致,课题的选题应在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确定。

 2、开题报告

选题后应立即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广泛邀请教研室及相关科室的人员参加,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目前国内外进展的状况,研究的基本内容,采用的方法与手段,预期达到的水平,科研的条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后,导师组及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其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方可确定研究课题。

3、课题研究

确定科研课题后首先进行预试验。进行科研时,教研室及导师组应指定专人协助及指导科研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及时作好记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解决。科研中应培养严谨、求实、慎密的科学态度,严禁弄虚作假。

4、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三年级下学期主要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系统总结研究内容,提出学位论文的见解及价值,完成论文初稿。

5、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初稿应反复修改,充实,经过导师组预审、教研室内及相关学科老师参加的预答辩,由临床教学医院组织专家经“双盲”方法评审,获得通过后方能申请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按《蚌埠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组织、实施。

 

 

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身体健康,学习工作努力,实事求是。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较强的创新精神。

2、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初步掌握普外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处理。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基础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导师指导下,能独立设计并完成硕士科研课题,撰写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4、其他方面:具有优良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健康的身心。

二、学习年限

三年

三、研究方向

1、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变化,消化道肿瘤基因诊断和治疗,临床研究中研究胃肠吻合术式对胃肠功能的影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用价值,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意义。

2、重症胰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实验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细胞信号传导、组织炎性介质、酶学、细胞凋亡等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临床研究中重点研究胰腺炎临床分型、诊断、严重度及预后判断、内科、外科综合治疗。

3、肝癌、胆道癌、胆管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的病理免疫组化变化与肿瘤侵袭性、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关系、手术方式的改进和非手术综合治疗的价值。胆管损伤的术式改进和选择,自体组织移植在胆管损伤修复中的价值、理想修补材料的探索。

4、布-加综合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布-加综合症方面:主要从事布-加综合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布-加综合症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及布-加综合症病变组织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