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而努力奋斗。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独立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本专科常见病,独立承担门、急诊常规工作。对典型较疑难病危重病人,有正确的思维判断能力并熟悉基本处理原则。临床工作能力应达到本专业高年资住院医生以上水平。熟悉本科学新进展、新技术。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完成相关专业综述一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二、培养年限
三年。
三、培养方式及要求
(一)课程学习
1、学位课程
公共必修课(7
(1)自然辨证法18学时1学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2学分
(3)公共英语(听说与写作) 90学时4学分
专业必修课(
(1)临床流行病学30学时2学分
(2) 临床基本技能 40学时 2学分
(3)专业课 60学时3学分
(4)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2学分
2、非学位课程(选修课,至少4学分)
从研究生部提供的选修课表中选。
由学校统一安排授课,一般为4-6门,每门课程15-20学时,1学分。
(1) 医学统计学 20学时 1学分
(2) 医学科研方法学24学时 1学分
(3) 临床病理学20学时 1学分
(4)高级生理学20学时 1学分
(5)临床心理学20学时 1学分
(6)肿瘤学新进展20学时 1学分
(7)临床解剖学20学时 1学分
(8)医学影像学20学时 1学分
除专业课、专业英语外,其他课程均由学院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学习,第二学期进入临床后由各专业点组织专业课、专业英语教学,以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第二学年末结束。
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讲座题目附后)。
1、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要求:
(1)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2)做到全面准确询问病史,认真仔细体格检查,掌握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正规书写病历,全部病历质量必须达到三甲医院甲级病历要求。
(3)熟悉急诊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
(4)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包括体外心脏按压术、电除颤、人工呼吸、药物复苏、抗休克。
(5)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独立进行重症监护,包括心脏监护、呼吸监测、给氧、机械通气、循环支持。
(6)掌握常用的急诊急救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吸氧、心电图检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插胃管、洗胃、导尿、连续血液净化、胸膜腔和腹膜腔穿刺等。
(7)熟练常见心电图、X线平片、B超、CT检查适应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掌握心电监护和氧饱和度监测。
(8)了解常用内窥镜的检查技术,如:胃镜、结肠镜、纤支镜的检查指征及临床意义。
(9)掌握常用急救药品、常用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正确用法。
(10)掌握营养支持疗法的适应证、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其防治。
(11)在各专科轮转时要求交1篇专题读书报告。
急诊医学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
急诊内科专业
1、学习病种
掌握:急性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急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梗死),急性药物中毒,急性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急性乙醇中毒,中暑,低血糖危象,糖尿病危象。
了解: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植物性中毒,金属中毒。
2、理论知识:
掌握:常见急症(高热、昏迷,胸痛,急性腹痛,抽搐、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呼吸困难等)诊断思路与处理原则,上述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常用急诊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利多卡因、纳络酮,抗心律失常药、多巴胺等)的药理学。
了解: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诊疗进展,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进展,急性心肌梗塞和脑梗死急溶栓适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选择和用药方法、溶栓的并发征。
3、基本技能
掌握:气管异物清除术,余同急诊医学二级专业要求。
了解:深静脉和心包穿刺术,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床边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参数及模式的设置。
4、轮转安排:本专业1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3个月;在本专业以外的下表学科中, 根据要求选3-4个,6个月完成;机动1个月,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心血管病科 | 2个月 |
呼吸内科 | 2个月 |
消化内科 | 2个月 |
神经内科 | 2个月 |
肾病科 | 1个月 |
传染病 | 1个月 |
5、轮转要求: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急诊外科专业
理论知识
掌握:外科总论知识(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等)。急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
临床技能
1、能独立处理常见创伤、急腹症。
2、熟悉一些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步骤、手术前后处理原则。
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急诊清创术20例以上、骨折外固定术10例以上、阑尾切除术5~10例、胃肠穿孔修补术3~5例、肠切除术3~5例、胆囊切除术3~5例、胃大部切除术3~5例、肝脾破裂修补术3~5例等。
4、书写正规合格病历不少于40份。
5、掌握外科常见诊断治疗操作技术,如缝合换药、静脉切开、中心静脉压测量、腹腔压力测定、各种常用穿刺术等。余同急诊医学二级专业要求。
轮转安排
急诊外科12个月,重症监护病房3个月;在本专业以外的下表学科中, 根据要求选3-4个,6个月完成;机动1个月,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骨外 | 3个月 |
泌尿外 | 1个月 |
胸心外 | 1个月 |
脑外 | 2个月 |
血管外 | 1个月 |
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40~5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
重症医学专业
1
1)关于重症医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其专业技能知识
(1)要求掌握内容,包括: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其相关概念(SIRS、CARS、MARS、sepsis、severe sepsis、septic shock、MODS)、病因、病理生理。②氧输送和氧消耗的概念、临床氧输送和氧债、常用氧代谢的监测指标及临床意义。③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④营养代谢和代谢支持的概念、临床意义。⑤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衡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⑥全血输注和成分血输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常见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⑦感染的相关概念: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内、外毒素的生物学特征;宿主的免疫性;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各种常见致病菌的结构、分类及特点;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特点及细菌耐药的基本机制。⑧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和管理;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无创正压通气(NPPV)适应证和禁忌证;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机械通气的并发症;脱机与呼吸机撤离指征。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深静脉穿刺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操作要领、注意事项。⑩CRRT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及其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2)要求熟悉内容,包括:①微循环的概念、生理与病理生理、微循环障碍的意义。②缺血与再灌注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意义。③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概念、重要参数和临床意义。④危重病病情评价与预后预测,包括非特异性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方法、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评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价系统、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特定器官功能评价评分、创伤评分等。⑤危重病人转运的适应证和方法。
(3)要求了解内容,包括:①重症医学科病房的建设与管理;重症医学相关伦理学问题;重症医学的职业规范。②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概念、常见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③细胞功能障碍(凋亡、坏死)概念及临床意义。④免疫紊乱与调控的病因、病理生理。⑤内分泌紊乱与调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⑥真菌的结构、分类及其特点;各种常见致病真菌的特点。
2)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改变,包括:①循环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循环功能(包括心脏功能、血管功能和容量状态)的评价。②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呼吸功能(包括肺通气、肺换气)的评价;呼吸功、组织呼吸的概念。③肾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肾脏功能的评价;少尿或无尿的鉴别诊断。④脑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脑功能的评价;脑保护策略。⑤应激状态下的代谢紊乱:代谢改变的特点、代谢评估的指标、代谢支持的原则。⑥肝功能障碍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肝功能的评价。⑦凝血功能紊乱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凝血功能的监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⑧内分泌紊乱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内分泌功能的监测。
3)掌握常见重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包括:①呼吸衰竭的分类、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②重症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肺栓塞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大咯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误吸的概念、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③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高血压危象的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④休克分类及临床意义、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低血容量性休克(包括失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⑤呼吸衰竭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诊断、治疗、预后和病死危险因素。⑥急性肺栓塞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⑦重症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和肠功能衰竭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以及人工肝支持的基本概念。⑧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和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⑨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以及肾替代治疗的基本概念。⑩腹腔间室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
4)相关专业知识,
(1)要求掌握内容,包括: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窦房结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表现)。②关于心肺脑复苏,要求掌握心肺脑复苏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及定义;心跳骤停的原因及类型;心跳骤停的诊断方法;心跳呼吸骤停后体内的病理生理变化;基础生命支持(BIS)和高级生命支持(ALS)的原理和方法;长期生命支持(DLS)的主要环节和治疗方法;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治疗措施;复苏后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缺氧性脑病诊断与处理;急性全脑缺血的病理生理、以及脑死亡的概念、诊断和脑复苏的结局;特殊情况复苏等。③重症患者代谢改变的病因、病理生理;各种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肠内和肠外营养营养素的分类及选择。④镇静与镇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作用机制。⑤掌握常见感染致病菌的分类、致病机制、临床表现;掌握重症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脑脊髓感染等常见感染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⑥掌握水、电解紊乱和酸将平衡失调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⑦掌握Sepsi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基本概念及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临床特征,和相关评分。⑧掌握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连枷胸、脊休克的概念、病因。⑨重症病人的肾脏功能改变病因和分类、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肾脏替代治疗治疗的作用原理和病理生理。⑩电监测、无创伤性动脉压监测、有创伤性动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排血量监测、肺动脉压监测、肺动脉楔压监测等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参数,氧输送、氧消耗、氧摄取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乳酸、胃粘膜pH值、碱剩余等氧代谢的监测技术参数,呼吸力学指标监测的概念和测量原理,以及结果与解读。
(2)要求熟悉内容,包括:①心脏电复律治疗的作用机制。②心跳骤停的病因及类型。③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④梗阻性休克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⑤熟悉颅内压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监测、肌电图(EMG)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NMT)监测、脑电图与定量脑电图监测、双频谱脑电监测、诱发电位监测等神经系统监测技术的概念与测量原理;脑保护策略概念、作用机制。⑥熟悉抗菌药物的基础知识与抗感染的原则。⑦熟悉肾上腺危象、甲状腺危象、高血糖与酮症酸中毒等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以及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⑧熟悉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⑨熟悉常见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常见药物中毒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日射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3)要求了解内容,包括:①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②心导管消融治疗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原理、并发症的发生机制。③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病理、病理生理、临床表现。④了解静脉血栓的病因。⑤多发伤、重型颅脑损伤、连枷胸、脊休克等创伤后代谢和脏器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创伤后临床表现与机体反应的调控。⑥了解围产期的体内生理变化,以及妊高症、紫痫、产后大出血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轮转安排:重症医学科(ICU)12个月,急诊内科2个月,急诊外科2个月,在本专业以外的下表学科中,要求全部轮转,7个月完成;机动1个月;论文答辩及考核2个月。
内科学(心血管病) | 2个月 |
内科学(呼吸系病) | 1个月 |
内科学(消化系病) | 1个月 |
神经内科学 | 2个月 |
外科学(神经外科) | 1个月 |
3、轮转要求:各科室轮转时,需管理病床数5~8张,整个轮转期间应完成病例30~40例。由各轮转科室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并签署意见。各三级学科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轮转要求参考上述重症知识内容。
(三)教学能力训练
研究生在临床各科轮转期间,协助上级带教教师指导本科生书写病历和病情记录、参加临床示教和病历讨论等,接受临床教学能力的初步培养,参加临床教学工作的时间不应少于40学时。
(四)科研训练
在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科研能力训练。在科研能力训练过程中,研究生要掌握论文选题、课题设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方法,培养临床科研工作的思维和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工作,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临床应用型论文、病历分析报告或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5000字)。
三、考
(一)学位课程的考试
学位课程的学习以考试方式考核,一般在入学第一学期末全部结束。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组织,考核成绩学位课程70分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合格。专业课学习结束,由研究生部按二级学科统一组织考试。
(二)转科考核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完成各科的轮转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一般为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由轮转科室指导小组考核按本学科领域要求对研究生进行轮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有一科补考不合格或累计有两科补考者不能申请专业学位。转科总评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其成绩作为临床能力训练平时成绩的依据,在毕业考核中占30%的比例。具体考核办法见《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暂行规定》。
(三)毕业(结业)考核包括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能力(手术或技术操作)等进行严格的综合考核和考试。临床能力考核由考核答辩委员会组织。毕业考核时间安排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年的第一学期末(即当年的12月份)。
学院按学科、专业组成临床能力考核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简称考核答辩委员会),由5位以上具有临床医学副教授(或副主
四、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部要求后,毕业(结业)考核合格,本人提出答辩申请,经二级学科专业硕士点初审、临床教学医院审核同意,报学院研究生部备案,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五、指导方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科室统一管理、科主任负责、导师组集体指导的方式。成立指导小组,负责临床能力训练指导和考核,由指导小组负责人指定专人(责任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临床训练和学位论文(含文献综述)等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