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安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030204)专业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4-01

中共党史(030204)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安徽师范大学中共党史硕士学科专业点1985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得学位授予权,在华东地区第二个取得授予权,至今仍是安徽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共党史学科是安徽省重点学科。目前,本学科点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处于良好状态。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08-2009年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在列入评价的全国69个中共党史硕士学科点中,本学科点综合实力名列第9位。主要研究方向是:(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方向特色是历史悠久,系统性强,近年来既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以体现和强化本方向研究的当代性,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侧重《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以推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2)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系统研究执政党建设史;之二是侧重研究高校党建史;之三是注重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注重中国现代化现实问题研究,尤其是注重以某个区域和某个方面为个案进行研究;之二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史”和“论”两个角度和内容。(4)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方向特色之一是从社会发展视角研究中共党史;特色之二是加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拓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视阈。学科点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5人,博士11人,硕士生导师9人,博士生导师2人,学科带头人王先俊教授系全国中共党史学会、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共党史学会、马克思主义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科学点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共15项,代表性课题有:王先俊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研究”、胡安全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起源研究”、章正科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知识分子•政党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演进”、高正礼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和省社科规划项目“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学科点已经培养研究生200余人,其中1991年至2005年培养的68名毕业生,40人考取博士生,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和带头人,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党政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和博士生培养学科点的高度评价。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科发展等需要的,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较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修养和扎实的党史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或研究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本学科内掌握宽广、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合其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信息获取技能。
3.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术水平。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研究生导师
(博导注明)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内在关系和指导意义等。研究历史悠久,系统性强。近年来既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侧重《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高正礼
(博导)
张奇才
张正光
2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方向特色是:系统研究中共执政建设史、侧重研究中共高校党建史、注重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的不断探索和理论成果王先俊
(博导)
周良书
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研究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方向特色之一是注重中国现代化现实问题研究,尤其是注重以某个区域和某个方面为个案进行研究;之二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史”和“论”两个角度和内容。 章征科
金怡顺
4 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方向特色之一是从社会发展视角研究中共党史;特色之二是加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拓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视阈。胡安全
姚宏志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在前一年半完成,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在后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2.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如申请毕业,需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3.研究生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延长学习年限;特殊情况下逾期不能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2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者,于每年3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学位点和所在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最长的修业年限(5年,包括休学时间)内不能完成全部培养环节的、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被批准的研究生,应当退学并按肄业处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具有针对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实验有机结合,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导师和导师组努力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内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明确时间节点
各学位点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明确教学实践、论文开题、中期汇报、论文初稿审阅、论文定稿审阅、答辩等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强化各环节的检查,加强二三年级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按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安排在第2-4学期完成。学位点根据选题情况,成立由3-5名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中期考核
根据本院研究生规模和学科点现状,按照学校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确定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办法,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中期前完成(每年5月底前)。
A、考核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由各专业负责实施,组成包括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在内的若干考核小组(每组成员3-5人)进行考核,同时较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B、业务方面主要考核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C、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D、经过中期考核的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
进入硕士论文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特别优秀者,可以进一步推荐硕博连读。
终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末改正者终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5.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列出时间、具体组织形式等)
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4-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本院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和检查考核工作,重点检查论文进展和学术规范。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完成。
6.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资格审核、学位申请条件审核。
定稿付印之前,必须对论文的真实性加以检查。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
1.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34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3门(7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本专业研究生可申请免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2学分)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4门(15学分),原则上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至少要有两门一级学科课程;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8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
⑤专业选修课2门(4学分);
选修课最低开班人数和最多限选人数由学院具体开课时确定。
⑥实践环节为2学分;
○7学术活动为1学分。
3.补修课: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学院自行安排。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34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3门(7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本专业研究生可申请免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2学分)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4门(15学分),原则上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至少要有两门一级学科课程;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8学分),按研究方向设置;
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课程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
⑤专业选修课2门(4学分);
选修课最低开班人数和最多限选人数由学院具体开课时确定。
⑥实践环节为2学分;
○7学术活动为1学分。
3.补修课:同等学力与跨专业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具体课程设置、选修方式与考核由学院自行安排。

八、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学科专业点鼓励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学科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学术活动记1学分。具体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办法》执行。

九、实践环节

1.专业实践:大力加强专业实践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学位点将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专业实践方案及考核办法。专业实践可以为教学实践(如参加本科生辅导课、实验课、毕业论文指导、批改作业等工作)、课程见习、专业实习等形式。实践环节计2学分。
2.社会实践: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学院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考核其完成情况是否合格。

十、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是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高水平、创新的学术研究。学校积极鼓励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四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学位点根据学校、学院相关要求及学科特点、培养目标自行制订论文发表的具体要求和鼓励规定。

十一、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论文选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出的理论问题,选择有重要应用和开发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要采取盲审和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等措施,加强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十二、考核方式

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
1.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研究生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综合评定。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原则上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免修的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免考。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由学位点自行确定。实践环节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但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5分、其它课程成绩达到60分(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学分。
2.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须参加补考。补考由学院组织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

附1:研究方向

方向代码

方向名称

方向简介

导师(博导☆)

课程

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内在关系和指导意义等。研究历史悠久,系统性强。近年来既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侧重《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

高正礼☆,张奇才,张正光

02

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方向特色是:系统研究中共执政建设史、侧重研究中共高校党建史、注重党的建设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的不断探索和理论成果

王先俊☆

0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

研究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方向特色之一是注重中国现代化现实问题研究,尤其是注重以某个区域和某个方面为个案进行研究;之二是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史”和“论”两个角度和内容。

章征科,金怡顺

04

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方向特色之一是从社会发展视角研究中共党史;特色之二是加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拓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视阈。

姚宏志

附2: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学时

学分

是否学位课

考核方式

公共课

公共必修课

2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36

2.0

考试

2001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2

18

1.0

考试

2001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2

18

1.0

考试

2005001

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

1

54

2.0

考试

2005002

基础英语(口语)

2

36

2.0

考试

公共选修课

2099005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3

18

1.0

考查

2099006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3

18

1.0

考查

2099007

学术前沿

3

18

1.0

考查

2099008

体育(分小类)

3

18

1.0

考查

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必修)

2001076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1

120

6.0

考试

2001077

中共党史学概论

1

60

3.0

考试

2001078

政治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1

60

3.0

考试

专业方向课(必修)

2001079

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

1

60

4.0

考试

200108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1

60

4.0

考试

2001081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专题研究

1

60

4.0

考试

2001082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专题

1

60

4.0

考试

2001083

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专题研究

1

60

4.0

考试

2001084

中共党史文献选读

1

60

4.0

考试

环节

2099001

学术活动

4

0

1.0

考查

2099002

专业实践

4

0

2.0

考查

附3:课程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码:2001001,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现实问题和主要对策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并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拓展和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通过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统一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和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代码:2001002,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课程性质:《中西哲学比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本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比较、融通中西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论阐发的不同路径,进而对现代哲学发展趋势有所把握和体认。
教学要求: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全面提升思维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中西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比较、融通中西哲学理论的能力。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哲学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现代西方哲学》。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作综述研究、如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和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研究与学术创造的道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提升。中西哲学本体论比较、中西哲学认识论比较、中西哲学方法论比较、中西哲学价值观比较、中西哲学历史观比较;中西哲学比较的个案研究:康德与孟子哲学思想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比较、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比较。
考核方式:期中作业、学期末撰写小论文填写一份课题申报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汤文曙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道德经》、《庄子》;
2.孙伯揆、候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欧阳康张明仓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美]哈里斯•库珀:《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刘洋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英]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郑如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德]马克斯•韦伯戴兆国著:《社会科学方法论心性与德性》,李秋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李明辉著:《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刊印,1984年版。
6.ImmanuelKant,PracticalPhilosophy,TranslatedandEditedbyMaryJ.Grego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陈晏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

代码:2001003,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一)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并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与解决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二)课程内容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自然观:研究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重点研究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评价和检验等。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史;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分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进行专题性讲授。

(五)考核方式
笔试(结合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6.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
3.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黄顺基.《科学技术哲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8.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
10.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代码:2001076,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120, 学分:6,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25
课程负责人:姚宏志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
学时:120学分:6 
开课学期:1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基础课程,目标和任务在于:通过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系统学习,熟悉和理解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经验教训,领会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执政规律,培养适合于从事政史理论研究、党政管理和高校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为线索,把了解党的历史实践和总结历史经验结合起来,着重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会议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认识和掌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科学社会主义
(四)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教学采用专题形式,安排在两学期分别完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中共党史学科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步传播研究、大革命时期若干问题研究、土地革命时期若干问题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若干问题研究、解放战争时期若干问题研究、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研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问题研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若干问题研究、“文化大革命”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和1994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沙健生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1-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苏星著:《新中国经济史》(修订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版;郭思敏等主编:《中共党史辩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


中共党史学概论

代码:2001077,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26
课程负责人:王先俊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
学时:60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较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中共党史学的内涵、中共党史学科体系和研究内容、中共党史学发展历程和基本现状、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党史史料学和文献学、中共党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历史文献学和史料学、中共党史、中共党史学史、中共党史文献学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1.中共党史学概念诠释;2.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3.中共党史研究的历史进程、现状和发展趋势;4.中共党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5.中共党史史料学;6.中共党史学批评;7.中共党史工作者的基本素养;8.国外中共党史研究;9.党的领导人论中共党史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与阅读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对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王仲清主编:《中共党史学概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张静如:《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张静如主编:《中共党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周一平:《中共党史文献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洪注:《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王炳林:《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政治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

代码:2001078,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01
课程负责人:李宗楼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
学时:60学分:3
开课学期: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政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提高硕士生基本理论素养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专题研究,深入地掌握政治学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民主政治制度,思考政治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等政治问题。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该课程在《政治学原理》或《政治学概论》本科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的专题是:一、政治学学科的发展,主要介绍与分析中外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二、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基本理论;三、政党政治与中国政党制度中的理论问题;四、民主政治制度研究,比较研究中外民主政治制度;五、政治文化与我国政治文化的研究;六、政治发展研究,主要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迁问题;七、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探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八、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比较研究中外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及趋势;九、关于国际政治的若干问题。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与阅读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对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王沪宁主编:《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王惠岩主编《政治学原理》;陈振明主编《政治学》;孙关宏胡雨春主编《政治学》;李延明等著《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陈振明主编《政治学前沿》;格林斯坦等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上下卷);亨廷顿著《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等。


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

代码:2001079,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27
课程负责人:张奇才
开课学期:1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等,培养适合于从事政史理论研究、党政管理和高校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人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成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理论实践问题。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四)教学内容安排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体系;2、毛泽东思想发展史;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年;《毛泽东传》(1893-1949)、(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003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龚育之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张奇才主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题研究

代码:2001080,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28
课程负责人:张正光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在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成果的研究,从实践性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根源,从科学性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整体性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要素的内在关联,从创新性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定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和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发展史,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献和史料,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及其内在逻辑,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研究任务。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党史专题研究、毛泽东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教学内容安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中国特色社会主和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述评》,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王先俊、张奇才、高正礼:《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郑克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秦刚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年版;余信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史家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专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刘建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由来与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袁秉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李艳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王晓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杨新科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毕京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解放军出版社,2009年版。


党的学说和党的建设专题研究

代码:2001081,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29
课程负责人:王先俊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理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建设的一般原理,探索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较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的不断探索和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思路等。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经典文献、中国共产党建设史、国外政党研究、中共党史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2.政党的产生和演变;3.政党的阶级基础;4.执政党的内涵;5.影响执政党行为的主要因素;6.政党执政的基本模式;7.执政党运作的基本原则;8.执政党意识形态;9.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10.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考核与阅读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对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赵云献主编:《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经典著作导读》,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卢先福:《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赵云献主编:《毛泽东建党学说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范平主编:《新时期党的建设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赵云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原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卢先福等:《中国执政党建设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王长江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彭穗宁等主编:《中国共产党建设史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专题

代码:2001082,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30
课程负责人:章征科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上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为专业方向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与实践,使学生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从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化理论的发展进程,并对中国近两个世纪以来现代化发展进程及趋势有全面把握,进而理解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掌握这一课程需要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现代化理论、中国现代化进程、党史重大事件与中国现代化、中共领袖人物现代化思想、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课堂交流与论文写作相结合。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
罗荣渠、牛大勇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大出版社,1992年版;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大出版社,1997年版;张琢:《九死一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三联书店,1995年版;胡福明主编:《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杨豫,陈祖洲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艾森斯塔特:《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专题研究

代码:2001083,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31
课程负责人:胡安全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课。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领域和深度。目标和任务主要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这实际上是从党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即:在近现代,特别是1921年以来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起来说,主要是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如何影响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如何影响和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从中国共产党来看,它在影响和推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受到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文献和史料;学习和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文献和史料;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研究任务。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1.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2.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南北格局与中共力量的初步增长;3.土地革命时期乡村社会与中共活动重心的转移;4.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的全民动员与中共的壮大;5.抗战之后中国联合社会的可能与联合政府的破灭。
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1.新中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多元化与中共政权的统一;2.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与社会体系创建的努力与迷失;3.“规律性冲动”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三是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1.全面整顿与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2.冤假错案的平反与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3.改革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分化、断裂与矛盾;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5.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自身改革。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赵生晖著:《中国共产党组织史纲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刘景泉、郭德宏主编:《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张静如、刘志强、卞杏英主编:《中国现代社会史》,上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田克勤等著:《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严昌洪著:《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陆学艺、王处辉主编:《中国社会思想史资料选辑(民国卷)》,上下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崔之清主编:《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上中下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出版;何友良著:《中国苏维埃区域社会变动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出版;朱鸿召著:《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课题组著:《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张仁善著:《1949年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刘芳、张高臣著:《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研究》,齐鲁书社,2007年出版;于光远著:《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李友梅等著:《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出版;洪远朋、卢志强、陈波著:《社会利益关系演进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孙立平著:《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高燕宁、卢萍、柳春清著:《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罗沛霖、杨善华、程为敏主编:《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中共党史文献选读

代码:2001084,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课程编号:012332
课程负责人:高正礼
开课学期:3开课学院:政法学院

课程简介主要内容: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共党史的文献类别、代表性文献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内在关系,增强学生阅读文献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中共党史的基本理论和文献功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代表性著作,了解这些文献、著作写作的背景和经过,并掌握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以及在中共党史上地位等。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政治学原理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中共党史文献的分类和出版情况的介绍;阅读中共党史文献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中共党史文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代表性著作等产生背景和经过、主要内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党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通过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见《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二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和1993年版;《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

代码:2005001, 开课:外国语学院, 学时:54, 学分:2, 适用:硕士

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待编辑)


基础英语(口语)

代码:2005002, 开课:外国语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

基础英语(口语)(待编辑)


学术活动

代码:2099001,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1,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专业实践

代码:2099002,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2,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社会实践

代码:2099003,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中期考核

代码:2099004,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代码:2099005,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代码:2099006,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学术前沿

代码:2099007,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体育(分小类)

代码:2099008,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相关话题/安徽师范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安徽师范大学专门史(060105)专业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性) 专业名称(代码) 专门史(060105)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哲学(010102)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哲学(010102)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中国哲学”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设置,2007年开始招生。本学位点目前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本硕士点目前共有导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1、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于1985年与华东师范大学钱谷融等先生合作招收硕士生(由胡叔和教授牵头,招一届),1998年,由谢昭新教授牵头申报并获批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和安徽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2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060107)专业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性) 专业名称(代码) 中国近现代史(060107)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古典文献学(050104)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中国古代文献学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实力最强的传统学科之一,涌现了张涤华、宛敏灏、刘学锴、余恕诚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队伍;目前在研的国家社科资金项目2项、高校古委会项目4项、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1项;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中国古代文学是安徽师范大学实力最强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和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在本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2001年3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正式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060106)专业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性) 专业名称(代码) 中国古代史(060106)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070501)专业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070501)专业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自然地理学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评为校重点学科;2000年依托自然地理学研究队伍成功申报了“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2002年“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在我校成立;2007年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科教学化学)
    安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专业 化学 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化学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 ...
    安徽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 2014-04-01
  • 安徽师范大学农村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11年7月 农村学校教育 ...
    安徽师范大学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