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050105)专业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安徽师范大学实力最强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和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在本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2001年3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正式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本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原带头人余恕诚是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现任带头人胡传志是皖江学者特聘教授、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本学科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1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本学科目前主要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和元明清近代文学三个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方向,潘啸龙是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4篇论文,出版著作多种,多次获省社科奖,有力地推动了楚辞研究。刘运好致力于魏晋诗学与哲学的研究,尤其在二陆研究方面成果丰硕。青年学者叶文举、李建栋在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领域各有所得。唐宋文学研究方向很早就被同行专家誉为国内唐诗研究的重要基地,余恕诚是国内唐诗研究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尤其在李商隐研究方面,是海内外公认的权威。该方向中青年学者丁放教授、胡传志教授在唐诗、宋辽金文学研究等领域成绩突出。青年学者叶帮义、郭自虎、吴振华、鲁华峰都各有专攻,逐渐崭露头角。元明清文学研究整体实力雄厚,俞晓红的古典小说研究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潘务正的清代诗文研究、吴微的桐城派研究、王海洋的清代文言小说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二、培养目标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于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德、智、体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扎实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能熟练查阅专业文献,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文化工作的实践能力和刻苦、诚信的敬业精神。能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
3、能掌握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及动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术水平。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见附件1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在前一年半完成,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在后一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2.不能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者,如申请毕业,需完成毕业论文答辩。
3.根据学校相关规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延长学习年限;特殊情况下逾期不能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或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的,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不超过2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延期毕业者,于每年3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学位点和文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同意,并报研究生学院审批。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在最长的修业年限(5年,包括休学时间)内不能完成全部培养环节的、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或延期申请未被批准的本专业研究生,应当退学并按肄业处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在指导方法上,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讲授应突出针对性,尽量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导师和导师组要做好本专业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安全稳定工作,协助文学院、研究生学院处理本专业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六、培养流程与要求
1、制定培养计划
本专业研究生导师或导师组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个月之内,根据培养方案和研究生个人特点,为每位研究生制定“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必须在培养方案范围内制定,经导师组讨论后确定。一经确定,要切实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如需修改,必须履行相关手续。
2、各主要培养环节的时间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各主要培养环节的时间要求如下:①教学实践应于第3-4学期内完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和元明清近代文学方向安排在第3学期,唐宋文学方向安排在第4学期);②论文开题须在第4学期内完成(一般安排在5月前后);③中期汇报安排在第5学期中期(一般安排在11月前后)。④论文初稿审阅安排第5学期期末之前(一般安排在12月至元月之间)。⑤论文定稿审阅定在第6学期中期之前(一般在3月至4月)。⑥答辩安排第6学期的中后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导师组及导师强化各环节的检查,加强二三年级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按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在第4学期内完成(一般安排在5月前后)。学位点将根据研究生选题情况,成立由3-5名导师组成的审查小组,听取研究生汇报,对论文选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分析难点,明确方向,以保证学位论文按时完成并达到预期结果。
4、中期考核
本专业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安排在第3学期中期(一般安排在11月前后)。
①中期考核在文学院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实施,由学院(学科)负责人、导师代表、班主任等组成3-5人的考核小组对本专业研究生进行考核,同时广泛地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
②业务方面主要考核本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及通过课程学习反映出来的科研及思维能力;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考核由文学院学生工作组会同有关人员进行。
③填写相关表格,对被考核的本专业研究生作出结论性意见。
④经过中期考核的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按考核成绩分流:
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学习成绩良好,具有一定研究工作能力(以论文为主要参照),可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继续完成硕士学业。特别优秀者,可以进一步推荐硕博连读。
终止学业:个别成绩较差,明显表现出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要求限期改正,限期未改正者终止其学业,按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发给相应证书。
5、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须在第5学期内完成初稿。学位点将于第5学期结束前(一般安排在12月至元月之间)成立由3-5位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全面检查本专业研究生的论文中期进展和学术规范。对进展缓慢者将给予严厉警告和严格督促,对不符合学术规范者要求其限期整改。
6、完成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答辩
定稿付印之前,导师须对论文的真实性把关,确保无抄袭嫌疑。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举行。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本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分为6类:①公共必修课②公共选修课③专业基础课(必修)④专业方向课(必修)⑤专业选修课⑥补修课。
2.总学分为33-38学分,分配如下:
①公共必修课为4门(7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或自然辩证法概论(理科类)18学时,1学分,第一外国语4学分;
②公共选修课(2学分)
③专业基础课(必修)3门以上(不少于12学分);
④专业方向课(必修)2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
本方向之外的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进行选修。若作为专业选修课,每门课程折合3学分。
⑤专业选修课2门(4学分);
⑥实践环节为2学分。
3.补修课:跨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所学专业不一致者)必须补修《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两门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计成绩,不计学分。补修必须合格,否则取消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
八、学术活动
为拓宽本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其科研能力,本专业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参加本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术活动记1学分。具体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暂行办法》执行。
九、实践环节
1、专业实践
为提高本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每位研究生至少应旁听两节本专业导师为本科生所上的课程,要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每位研究生至少准备两节课的详细教案(含课件),面对本方向的全体同学至少举行1次观摩课,导师组予以点评;根据本科教学安排,为本科生讲授1-2节课。实践环节安排在第3-4学期内完成(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和元明清近代文学方向安排在第3学期,唐宋文学方向安排在第4学期),由导师组负责考核,计2学分。
2、社会实践:本专业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暂不计学分。文学院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考核其完成情况是否合格。
十、科学研究
学术研究是学术型研究生的重要任务,研究生必须开展符合规范、高水平、具有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本专业积极鼓励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四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十一、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本专业鼓励研究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论文选题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十二、考核方式
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文献阅读、课堂讨论、作业等)(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80%)综合评定。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原则上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符合外语免修的研究生,可以申请免修免考。专业选修课以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实践环节等一般用考查的方式进行。学位课程成绩必须达到75分、其它课程成绩达到60分(合格)及以上者可获得学分。
2.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须参加补考。补考由文学院组织安排,补考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硕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
附1:研究方向
| |
附2:课程设置
| | ||||||||||||||||||||||||||||||||||||||||||||||||||||||||||||||||||||||||||||||||||||||||||||||||||||||||||||||||||||||||||||||||||||||||||||||||||||||||||||||||||||||||||||||||||||||||||||||||||||||||||||||||||||||||||||||||||||||
|
附3:课程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代码:2001001,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目的和目标、任务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时代背景、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作用、现实问题和主要对策等,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坚定学生社会主义信念,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阅读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了解当今世界的形势、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并自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拓展和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考核相结合,通过平时成绩、考试成绩、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材与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统一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
《邓小平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和1993年版。
《江泽民文选》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代码:2001002,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课程性质:《中西哲学比较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本学科的专业方向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能够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在比较、融通中西哲学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理论阐发的不同路径,进而对现代哲学发展趋势有所把握和体认。
教学要求: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论述,阐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全面提升思维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了解中西哲学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等方面的异同,提高学生比较、融通中西哲学理论的能力。
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中国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哲学史》、《社会科学方法论现代西方哲学》。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如何作综述研究、如何填写科研项目申请书、如何查找文献、如何撰写和发表社会科学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研究与学术创造的道德要求、社会科学研究的思维提升。中西哲学本体论比较、中西哲学认识论比较、中西哲学方法论比较、中西哲学价值观比较、中西哲学历史观比较;中西哲学比较的个案研究:康德与孟子哲学思想比较、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比较、海德格尔与老庄哲学比较。
考核方式:期中作业、学期末撰写小论文填写一份课题申报书。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汤文曙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导读》,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论语》、《孟子》、《四书章句集注》、《道德经》、《庄子》;
2.孙伯揆、候惠勤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欧阳康张明仓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美]哈里斯•库珀:《如何做综述性研究》,刘洋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英]朱迪思•贝尔:《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则》,马经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英]戈登•鲁格玛丽安•彼得.:《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彭万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美]安德鲁•弗里德兰德卡罗尔•弗尔特:《如何写好科研项目申请书》,郑如清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德]马克斯•韦伯戴兆国著:《社会科学方法论心性与德性》,李秋零田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李明辉著:《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刊印,1984年版。
6.ImmanuelKant,PracticalPhilosophy,TranslatedandEditedbyMaryJ.Gregor,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陈晏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李德顺:《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8.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
代码:2001003, 开课:政法学院,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一)课程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公共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创新能力。并能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与解决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二)课程内容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方面。1.自然观:研究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重点研究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及其规律。2.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研究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包括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评价和检验等。3.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研究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法论问题,以及技术价值和技术社会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重点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
(三)预修课程与相关知识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自然史;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等。
(四)教学内容安排
分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进行专题性讲授。
(五)考核方式
笔试(结合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司组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6.
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
3.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黄顺基.《科学技术哲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5.普里戈金《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波普尔.《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8.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9.卡逊.《寂静的春天》,科学出版社,1979.
10.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诗骚研究
代码:2004001,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教学要求:诗、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源头。要求研究生掌握先秦时代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楚文化的不同背景,认识诗、骚诗学的不同传统和艺术风貌。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
代码:2004002,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第一部分文学研究方法论
现代批评理论发展概况及诸流派理论特色;重要批评流派代表性理论家批评思想和方法论研究;现代著名学者的学术思路和学习方法介绍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
第二部分语言研究方法论
现代理论语言学的一般理论特征,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的总体特征与具体特征,语法系统的内模块结构,各种研究方法分析。
中国语言文学文献与检索
代码:2004003,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1.文献概说。文献类型、文献的载体、文献的形成与流播、文献的版本、目录、辑佚。
2.语言文学文献与语言文学研究文献。出土文献、注疏文献、史部文献、文学作品、宗教文献、科学文献、民族文献、国外汉学研究文献。
3.文献的利用与辨别。文献的利用与与考辨、语言文学文献目录、语言文学文献检索、文献类型的标识、数据库简介。
中国学术思想史
代码:2004004,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4, 适用:硕士
1、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一般情况:各历史时期的重要学术思潮,诸子说、汉学、宋学、清代学术的特点,传统学术思潮的近代转型。2、中国古典文学、美学、文学批评与传统学术思潮的关系。
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代码:2004005,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汉乐府的娱乐职能及其对艺术表现的影响;东汉文人诗抒情艺术研究;“三曹”与“七子”;陆机、潘岳与元康诗坛;陶渊明与谢灵运;齐梁新体诗
唐诗研究
代码:2004006,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唐诗的主要作家作品;唐诗的发展及风貌特征;唐诗研究述评。
宋辽金文学研究
代码:2004007,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宋代诗词文的发展及流变;辽金文学;宋辽金文学关系。
中国小说研究
代码:2004008,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中国小说的起源与民族特色;唐宋传奇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小说研究之历史与现状。
中国戏曲研究
代码:2004009, 开课:文学院, 学时:60, 学分:3, 适用:硕士
戏曲研究概说;戏曲发展的历程;名著导读;专题研讨。
中国诗学研究
代码:2004010,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中国诗学概论;儒家哲学与诗学;道家哲学与诗学;魏晋玄学与诗学;佛教哲学与诗学。
史传文学研究
代码:2004011,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史传文学概说;《左传》及其与《春秋》的关系;《战国策》;《史记》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塑造艺术;《史记》与《汉书》比较;《史记》对传记文学的贡献。
六朝作家专题研究
代码:2004012,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陆机研究;陶渊明研究;谢灵运研究;沈约研究;萧纲研究;庾信研究。
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
代码:2004013,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研究唐代诗歌与其他各体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推进的关系,充分揭示这一现象,探讨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相关理论问题。该课程将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文体学方面的知识,并引起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兴趣。
唐宋散文研究
代码:2004014,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唐宋散文的研究现状;唐宋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唐宋散文名篇研读;宋代散文对唐代散文的开拓。
明清诗词研究
代码:2004015,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明代诗词;清代诗词。
明清散文研究
代码:2004016, 开课:文学院, 学时:40, 学分:2, 适用:硕士
通过明清、近代古文大家及其代表作的研究,阐释其流派古文理论,考察古文流变与文学转型之间的内在关联,辨析近代古文失落的若干缘由,并藉此审视晚清民初古文大家的文化使命意识和教育情怀。
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
代码:2005001, 开课:外国语学院, 学时:54, 学分:2, 适用:硕士
基础英语(阅读与写作)(待编辑)
基础英语(口语)
代码:2005002, 开课:外国语学院, 学时:36, 学分:2, 适用:硕士
基础英语(口语)(待编辑)
学术活动
代码:2099001,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1,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专业实践
代码:2099002,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2,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社会实践
代码:2099003,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中期考核
代码:2099004, 开课:其他, 学时:0, 学分:0, 适用:硕士
必修环节(略)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
代码:2099005,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代码:2099006,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学术前沿
代码:2099007,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
体育(分小类)
代码:2099008, 开课:其他, 学时:18, 学分:1, 适用:硕士
公共选修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