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交通大学病原生物学(基础医学院)教学讲义 第44章 纤毛虫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1-22

 

第44章   纤毛虫
纤毛虫属纤毛门动基裂纲,绝大部分纤毛虫生活史各阶段虫体尤其是滋养体的外表覆盖有纤毛,体内有大核和小核各一,有胞口、胞肛和胞咽等器官。多数纤毛虫营自生生活,少数为寄生生活。主要寄生在牛、羊、马、豚鼠等动物的消化道内,与医学有关的纤毛虫主要是结肠小袋纤毛虫。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为人体最大的寄生原虫。该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也可寄生于回肠,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形成溃疡而导致结肠小袋纤毛虫性痢疾。猪为重要的保虫宿主和传染源。
一、形态与生活史
1.滋养体 滋养体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 (50~200)µm×(20~80)µm,无色透明或呈淡绿灰色,外被表膜覆盖斜纵行的纤毛,包绕整个虫体。滋养体借助纤毛的行规则的摆动或旋转运动,易变形。在滋养体前端有一凹陷的胞口(cytostome),下接胞咽,借助胞口纤毛的摆动,将颗粒状食物如淀粉粒、细胞、细菌、油滴状物等送入胞咽。进入胞内颗粒形成食物泡,消化后残留物经胞肛cytopyge)排出胞外。胞质内有两个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分别位于虫体中部和后部,其大小可变化以调节渗透压(图44-1)。苏木素染色后可见肾形的大核一个,大核凹侧缘附1个圆形小核。
2.包囊 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0~60µm,活体时呈淡黄绿色。囊壁厚、双层、透明(图44-1)。新鲜的包囊内可见有明显纤毛、活动的滋养体,经染色的包囊可见一个肾形细胞核。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阶段,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当人或猪等食入包囊后,其在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滋养体脱囊而出。滋养体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寄生,以淀粉、肠壁细胞、细菌等为食物,以横二分裂法或接合生殖法繁殖。在接合生殖时两个虫体互相靠近,在胞口附近连接,交换部分核物质后分开,然后各自以二分裂法繁殖。滋养体随着肠内容物向肠管远端移动,由于肠内理化环境的变化,部分滋养体就分泌囊壁物质形成包囊,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一般在人体内寄生的滋养体很少形成包囊,而在猪体内则可大量形成。滋养体也可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
图44-1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及包囊
二、致病与诊断
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可借助于机械性运动、分泌透明质酸酶等物质,侵入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造成损伤并形成溃疡。如果宿主肠壁损伤,且存在某些细菌如金葡菌、肺炎杆菌、肠杆菌等,在宿主食物中含糖、淀粉类物质丰富时以及宿主抵抗力下降时,均增强虫体的致病性。病变部位以盲肠和直肠多见,也可侵犯整个结肠,偶可侵犯回肠末端及阑尾。肠壁损伤的病理变化与阿米巴性痢疾导致的口小底大溃疡非常相似,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肠粘膜表面充血、水肿、有点状出血;溃疡口流出的液体及溃疡内四周壁附近有大量滋养体。也有肠外其它器官组织寄生的报告。
临床表现可分为无症状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多数感染者为无症状型,无症状带虫者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急性型也称痢疾型,发病突然,腹痛、腹泻,每日十多次,里急后重明显;严重者有脱水、营养不良及显著消瘦等临床表现。慢性型表现为长期周期性腹泻,大便呈粘液稀便,亦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滋养体偶尔可经淋巴管播散至肝、肺、泌尿生殖器官等。
粪便涂片法检测滋养体和包囊即可确诊。由于虫体较大,粪检一般不易漏检。检查时应注意:患者排虫呈间歇性,故需反复检查;滋养体在外界可活6小时,故取材后应立即送检。其他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活检如乙状结肠镜取粘膜组织活检,以及用阿米巴培养基对结肠小袋纤毛虫进行培养等。
三、流行与防治
结肠小袋纤毛虫呈世界性分布,以热带、亚热带较常见,已知30多种动物可感染该虫,其中猪的感染较普遍,感染率可达60%~70%,也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一般认为人体并非该虫的适宜宿主,因而感染较少,呈散在发生。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四川、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辽宁、台湾等省、自治区有病例报道。不少病例有与猪的接触史,有的地区发病率与猪的感染率一致,故认为猪是人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体感染方式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包囊作为感染阶段,其抵抗力较强,室温下可活2周~2月,在潮湿环境里能活2个月,干燥而阴暗的环境里能活l~2周,在10%福尔马林中也能活4小时。滋养体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如在厌氧环境和室温条件下能活约10天,但在胃酸中很快被杀死,故滋养体不是主要的感染阶段。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发病率不高,以预防为重点。防治原则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相同。注意个人卫生与饮食卫生,避免污染食物与水源,人粪、猪粪无害化处理。治疗药物可选用灭滴灵、四环素和黄连素等。
                

 

55c2ea70-28ef-40cf-a129-f762ef6b566e.doc
文件类型: .doc dc4194dd1fca19196cb4cb6a20ef956c.doc (114.50 KB)
相关话题/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