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上海师范大学日语语言文学培养方案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3-24

 

 日语语言文学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050205)
●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具体):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熟悉日语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掌握扎实、雄厚的语言学基础理论(包括语音学音位学、词汇学、语法学、文体学等),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日语,具有较强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能用第二外语(英语)阅读专业书刊和撰写本专业有关的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科研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与良好的治学态度,具备独立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学风,能撰写出较有新见解的学术论文。
5、本学科专业的主要内容是:
1)日本语言与日语教育研究:A.语音音系、词汇(形态)、语法文法、文字(表记)、文体(文章)、语义、语用、中日比较、翻译理论等;B.教学法、教程设计、教材研究编写批评、外语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考核评价等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2)日本文学研究:古典、近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评介、译评、思潮流派、个人文体研究等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3)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所有有关日本的研究评介(日本学),如: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宗教、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科技、艺术、美术、建筑、体育、民俗、妇女、社团、传媒、中日交流史、日本文化史、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情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二)研究方向
1、 日本语言与日语教育(导师:王军彦教授,杨吉萍副教授、崔红花副教授等)
2、 日本文学(导师:张杭萍副教授、边西岩讲师等)
3、 日本社会文化(导师:王军彦教授 曹建南万玲华副教授等)
   (三)学制
    三年(因特殊原因休学者可延长一年,一般不可缩短)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必修课程:Compulsory Subjects
     (1)学位公共课程Foundational Subjects for All Students:(需修满10学分)
     第二外国语(英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English)(4学分)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2学分)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2学分)
(2)学位专业课 Specialist Subjects & Options
       学位基础课:Specialist Subjects (需修满9学分)
           普通语言学概论Linguistics(3学分)
           语言学与日本语学概论Linguistics(3学分)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Japanese Literature(3学分)
           日语高级写作指导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and Academic Writing(3学分)
           专业必修课:Specialist Options (需修满6学分)
       日语语音学与音系学(3学分)
    日语词汇学与词义学(3学分)
      对比语言学(3学分)
      当代日本社会研究(3学分)
       日语文法学研究(3学分)
      翻译理论与实践(3学分)     
2、专业选修课程Optional Subjects (需修满6学分)
         日本文学史特讲(2学分)
           日本文化史概论(2学分)
           日本文言语法与古文选读(2学分)
           日本文化与社会(2学分)
           日语教学法研究(2学分)
           中日韩语言对比研究(2学分)
           日本文化特讲(2学分)
           日语教育与日语研究(2学分)
           文章学与文体论入门(2学分)
    注:一专业方向的学位专业课程均可作为另一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学分均为2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根据本专业情况自拟)
本专业的教学和培养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导师系统讲授(即课堂教学);二是教师讲解加答疑和讨论;三是专题讲座或报告,由导师和学生轮流主讲;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工作。
课程学习考核采用闭卷、开卷或者撰写专题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试卷考试和撰写小论文时成绩可以按百分制计,也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级计算成绩。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成绩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的撰写
    1、第四学期末,提交选题报告,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3、正文一般不少于2万字,日文摘要1200字,中文摘要800字。
4、论文的封面、中日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和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5、为方便审读,论文行距应较宽松,用4号字或小四号字。
     二、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其中必须有一位校外专家)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也可有相关讲师参加。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三、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文学硕士学位。
 
(七)教学大纲
 
☆普通语言学概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语言学概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介绍语言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语言的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本课程采用母语(汉语)讲授,适当夹杂日语英语等语言举例。
 
(二)基本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语言的本质特征;第二部分:语言的结构;第三部分:语言的发展
具体内容:
导言: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学的分类;语言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部分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在人类社会中的职能作用;阐明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语言是符号系统
符号的概念;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语言的层级体系和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
第二部分
一) 语音
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语音单位的分类及发音原理;音位划分原理,音位的组合和音节;记录语音的符号——国际音标。
二) 语法
语法结构的基本规律,包括构成语法的单位的类型;语法结构的层次性与递归性特点;语法的聚合规则;句子的变换。
三)词义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与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
四)文字与书面语
文字的起源、发展的基本内容;理解文字的类型;口语与书面语。
第三部分:
一)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语言发展的原因与特点;地域方言形成的原因及划分标准;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统一。
二)语言的接触
借词;语言融合及原因;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三)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音的发展;语法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发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三)主要参考资料
  1.(瑞士)《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
  2.(美)《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
  3.《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普通语言学概要》,伍铁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语言学概要》,刘伶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语言学基础理论》,岑运强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
  8.《语言理论概要》,高廉平著,重庆出版社,2007。
  9.《普通语言学》,马学良等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四)任课教师万玲华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闭卷或论文
 
☆ 日本近现代文学选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一年级选修课程。本课程通过细读原文文本,了解相关研究情况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增加原文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为:1)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了解各时期各种文学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具备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史概况介绍;本课程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介绍;
第二讲 森鴎外:「大発見」
第三讲 樋口一葉:「たけくらべ」
第四讲 夏目漱石:「坊ちゃん」
第五讲 芥川龍之介:「鼻」「トロッコ」
第六讲 横光利一:「蝿」
第七讲 吉本バナナ:「キッチン」
第八讲 村上春樹:「ノルウェイの森」
  (三)主要参考资料
       《日本近代文学史》,谭晶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日本近代文学名作鉴赏》,谭晶华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日本近现代文学阅读与鉴赏》(上下册),刘利国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
《日本现代文学选读》(上下卷),于荣胜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近代文学史の構想」、谷沢永一著、(大阪)和泉書院、1994年。
「日本現代文学史」、猪野謙二[ほか]著、(東京)講談社、1980年。
  (四)任课教师:边西岩
  (五)总时数:36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