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科 学
Internal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1)
【风湿病】
医学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研究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政治思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热爱祖国。
1.政治思想要求: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生命科学事业服务。
2.业务能力要求:在风湿病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风湿病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计算机水平:能在科研中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第一学期进行有关学科及本专业的理论课学习,修满学分。从第二学期开始除参加教学及临床实践外,主要从事学位论文课题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三、研究方向
1.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2.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3.风湿相关性肝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4.间质性肺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具体课程设置见下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 | 120 | 4.5 | 11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专业 课 | 风湿病学诊治进展 | 20 | 1 | ||
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 54 | 1.5 | |||
风湿病学影像新进展 | 20 | 1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及SAS软件应用 | 50 | 1.5 | 8.5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细胞生物学 | 62 | 2 | |||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 18 | 0.5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合计 | 21门课 | 924 | 33 | 33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补充要求:前沿讲座2学分。
前沿讲座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①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
参加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0.2学分/次
②综述或报告1.0学分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在本教研室做的综述或报告 0.2学分/次
在基础学院等做的综述或报告 0.4学分/次
(二)学分与外语水平要求
1.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必修课≥70分计算学分。选修课≥60分计算学分,学习时间由导师根据科研工作安排确定,在申请答辩之前修完全部学分。
2.外语水平:要求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并能做相应学术交流。必修英语课成绩≥70分并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CET-6)。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下列三本著作是必读的,其他需读之书由导师指定
1.中华风湿病学
2.凯利风湿病学
3.临床风湿病学
下列杂志是必读的,其他需读之杂志由导师指定
1.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AnnRheum Dis
3.Annu Rev Immunol
4.Arthritis Rheum
5.Adv Immunol
6.Rheumatol Int
7.Rheumatology (
(四)专业外语:译文≥20篇,其中部分内容安排在研究生学术例会上报告。答辩前通过专业外语考试,译文每小时≥2500印刷符号,且无重大错漏。
(五)学术活动 除按“课程设置”中的要求执行外,要求参加本科室的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等活动。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一)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硕士生查阅的文献资料应在6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一般应在三分之二以上。按导师要求在适当时间完成文献综述,并经三名副高以上教师评阅通过。
(二)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都应力求是国家或卫生部或地方的攻关项目,是本学科前沿的有关重要课题,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起点要比较高。硕士生应在入学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提出论文选题报告,并经三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首次选题未获通过者,可在6个月内补做。研究生选题报告评审通过后,应填写《徐州医学院研究生课题设计书》,经基础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实践中如需对课题设计进行修改,需经导师同意;如重新开题,需经基础学院批准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三)实验记录与分析
研究生在进行课题工作中,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课题设计要求独立完成各项实验。要做到严谨求实,即时、如实详细地做好各项实验记录,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不得缺页(申请论文答辩时上交研究生学院)。通过完成课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要采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应实事求是。要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
(四)中期检查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由导师组对研究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及实验设计、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在自查基础上基础学院进行检查。研究生学院委托督导专家组抽查。
(五)撰写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从事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于第五学期末或第六学期初完成,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定稿后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六)预答辩
论文完成后,研究生向教研室提出预答辩申请,由教研室负责科研的领导主持,邀请至少3~4名同行专家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行评议,决定能否进行正式答辩。预答辩时研究生必须提供所有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接受核查并回答质疑。预答辩于答辩前二十天左右进行。没有预答辩,不能进行论文初审和答辩。
(七)论文初审
论文定稿后,学校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写出评审意见,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我院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能给自己的研究生作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八)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在第6学期的5月份进行。研究生按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通过选修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学工作、文献综述和论文撰写,论文经同行专家评阅并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基础学院审核,交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论文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1年内补充修改论文后,重新答辩1次。具体要求见《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
在论文答辩前,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投稿胡或正式发表1篇以上论文。
六、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完成30学时的教学实践工作,教学实践1-3个月。硕士研究生参加教研室新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求熟悉风湿病学主要教学环节,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副教授以上教师指导下,采取指导实验、辅导答疑的方式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面对学生时数约50-60学时)。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工作应按教研室教师的培养要求进行考核。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1.建立由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主持下的导师小组,按照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培养计划,严格管理。
2.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课题设计,组织并督促科研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掌握科研课题的研究进度,做好科研过程及终端的质量控制。
(二)学科集体培养
建立学科集体培养制度,由教研室主任总负责,导师提名后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导师小组记录研究生教学实践、参加学术活动等情况,组织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答辩等。
(三)考核
1.平时考核:建立包括科研、教学实践、思想工作表现等的档案备考核。
2.中期考核:按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3.毕业考核:按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者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细则》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理学或医学硕士学位。
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内科风湿病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内科风湿病专业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1.掌握内科学及风湿病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临床科研工作。
2.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较熟练掌握内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处理原则,基本掌握本学科的特殊检查及技术。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完成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新见解的学位论文。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应通过英语6级考试(CET-6)。
5. 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
三、研究方向
1.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进展
3.其他风湿病的诊治进展
4.间质性肺病的诊治进展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二)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达20分。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选修课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专业课以自学为主,结合导师讲课。考试合格后授予学分。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0 |
医学免疫学 | 30 | 1 | |||
专 业 课 | 风湿病学诊治进展 | 20 | 1 | ||
风湿病学影像新进展 | 20 | 1 | |||
自身抗体临床意义 | 54 | 1.5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4 | |
细胞生物学 | 60 | 2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合计 | 17门课 | 742 | 27.5 | 27.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
1.《中华风湿病学》
2.《凯利风湿病学》
3.《临床风湿病学》
4.《哈里森风湿病学》
5.《风湿病学》上下册
6.《中华内科杂志》
7.《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8.《AnnuRev Med》
9.《AnnRheum Dis》
10.《ArthritisRheum》
11.《RheumDis Clin North Am》
12.《RheumatolInt》
13.《Rheumatology》 (Oxford)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参加省、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2.综述或报告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五、临床培养计划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和带教是培养和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主,但也需参加本科专业的实习带教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年,应侧重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常见疾病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一)轮转时间表
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技能培养24个月,科研训练5个月,考核与答辩1个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可依据不同专业方向作相应调整。
临床轮转时间表
呼吸科 | 神经内科 | 内分泌科 | 血液内科 | 肾脏内科 | 消化内科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心内科 | ICU | 内科门诊 | 内科急诊 | 放射科 | 风湿科 |
2个月 | 3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2个月 | 9个月 |
(二)临床技能培养基本要求
在研究生轮转期间,实行科室领导负责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法。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转科总平均成绩≥70分为合格,转科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本学科门诊工作中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病人10~15人次/日,掌握门诊手术或检查操作技术。医技辅助诊断科室轮转中参加医辅科室医疗工作,重点学习辅助检查操作和诊断。
1.学习病种
(1)熟练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预后判断。
(2)熟练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熟练掌握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熟练掌握干燥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练掌握血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6)熟练掌握白塞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7)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高血压危象、急
(8)急重症:熟练掌握神经精神性狼疮、重度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的措施。
2.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了解内科学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2)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3)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典型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以及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血尿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4)初步掌握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3.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关节腔穿刺术
基本掌握①骨髓穿刺术;
②胸腔穿刺术;
③腰椎穿刺术术。
(三)教学能力培养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硕士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带教本科生的教学为主,初步掌握临床教学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各项教学工作,如指导学生见习、实习、上辅导课等,完成工作量相当于带一个班(或小组)一个学期的临床教学(或指导)工作。教学工作须在第四学期末结束,结束时须有上级医师及科室负责人考评和鉴定。
六、临床科研工作
申请硕士学位者在本阶段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通过阅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掌握选题思路方法,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通过专业课和临床能力考核,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研究生应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为主。全脱产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含论文撰写)。
七、考核与答辩
(一)填写、审核《临床培养记录本》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管理并考核,轮转期间,以直接管病房病人为主,分管床位5~8张,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由其指定副主
(二)临床理论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临床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本学科内笔试则由导师组、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负责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否则需延长轮转时间并补考。
(三)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包括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及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等。按照培养要求,考核应包括转科考核和阶段考核。临床技能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次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及自我评价与专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内容:
1.转科考核
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时的要求在三级学科内轮转,每轮完一个科室,由科室负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填写转科考核表。同时把结果及时报送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并加盖主管部门的公章后考核有效。考查申请人在第一阶段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要求,是否掌握了本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其思想政治表现如何。
2.阶段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临床培养后(2年),对其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及其思想政治表现。学科成立3-5人的专家小组统一实施。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类型为病历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际经验为主;论文应表明申请人已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由本人独立完成,并要有一定的工作量。
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对本专业发展或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表明作者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学科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的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必须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定期科研工作汇报,以及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递交学位论文开题申请,并在其培养单位所在科室进行开题。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前。具体步骤与管理方法与医学学术学位相同。
2.定期工作汇报
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在指导小组或课题组内定期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况,指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就科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等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使科研工作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论文工作结束时需作好工作汇报方可撰写论文。工作汇报须有详细纪录。
3.论文预答辩
研究生论文撰写完成后,在正式提出答辩申请前须在本学科、专业进行预答辩,以保证论文答辩质量。其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
4.答辩
学位论文完成后,应在答辩前请三位(至少一位外单位)专家进行论文初审,初审通过后,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临床学院审核,交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具体步骤同医学学术学位。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