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学
Otorhinolaryngology
(专业代码100213)
Ⅰ. 医学学术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熟悉本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掌握耳鼻喉科常见急救技能,如气管切开等。掌握基础研究常用技术和方法,完成规定的试验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应的科技论文。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3年,第一阶段为第1学期,主要是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阶段为第2-6学期,主要是科研工作和论文书写,根据实验进度安排临床实践时间半年至1年。在职研究生可延长一年。
1.研究方向
1.听觉医学:听觉及听觉障碍的基础研究
2.耳神经学:面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研究
3.嗅觉及嗅觉障碍的基础研究
4. 变态反应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的基础研究
5. 头颈部肿瘤的基础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范围为:1.临床听力学;2.耳显微外科学;3.颅底外科学;4.头颈肿瘤和头颈再造外科学;5.嗓音言语病理学;6.鼻微创外科学;7.鼻变态反应学。专业课程考试由教研室组织考试小组施行。
(一) 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1.5 |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专 业 课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进展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病理学进展及技术 | 56 | 1.5 | 12.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药理学进展 | 110 | 4.5 | ||||
合计 | 21门课 | 1037 | 37.5 | 37.5 |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1.研究生各门课程均实行学分制
2.必修课≥70分计算学分,选修课≥60分计算学分
3.所修总学分应≥30学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 耳鼻喉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指南 颅底外科学 实用耳鼻喉科学 Acta Otolaryngology Otolarygn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ogy Laryngoscope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孔维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忠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钱永忠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正敏主编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黄选兆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社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必读 选读 必读 必读 必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必读 必读 必读 |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
2.专业英语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应达到2500印刷符号/小时,无重大错、漏翻译情况,能比较熟练地查阅专业外文资料。
(五)学术活动
1.参加科内各项活动,如主任查房、病例讨论、学术交流、读书报告会、进修医师讲座等;并适当参加院外学术活动。
2.临床个案报告及文献综述报告。
3.每月交读书报告一篇(书面)。
五、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一)选题
应密切结合导师研究方向,或为导师课题的分支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独立研究的课题。选题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商定。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在教研室通过开题后,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独立进行实验研究。课题方向主要围绕本学科的主攻方向或导师的专业方向,科研型硕士生以培养科研能力和掌握科研方法为主要目的。
(三)课题设计与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在第一学年学位课程学习期间就基本确定课题,第二学年开始实验工作,科研时间至少保证不少于一年。第二学年时由教研室组织开题,开题前应做好必要的预实验。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国内外动态,选题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指标,预期结果和经费预算,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设计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审阅通过后填写“课题设计书”,经临床学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在科研实践中如需对科研设计进行修改,要经导师同意;如重新开题需经临床学院批准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1.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完成实验,客观、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不得缺页,申请论文答辩时上交研究生学院
2.分析应采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应实事求是
(五)中期检查
1.检查时间:入学后的第3学期期末或第4学初进行
2.检查内容: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和实验设计
3.检查组织:由各学位点导师或导师组自查,临床学院检查,研究生学院委托督导专家组抽查
(六)撰写学位论文
1.于第5学学期末或第6学期初完成
2.提出论文要求
3.论文应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用A4纸打印
(七)预答辩
1.于答辩前一个月左右进行
2.由学位点导师或导师组组成答辩评定小组
3.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八)论文初审
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经三名副高以上同行专家(至少由一名外院并至少有一位有研究生导师资格者)审阅、写出评审意见,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否则延期答辩
(九)论文答辩
1.申请答辩条件
(1)按培养计划修满学分
(2)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通过预答辩
(3)完成教学、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
2.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临床学院审核后,交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六、教学工作与临床实践
教学工作: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协助上级医师带好医学生实习及示教,初步熟悉本科临床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在学习期间安排参加病房和门诊医疗工作不少于六个月,在上级医生指导下,写好完整的病史、病程记录及阶段小结等。要求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参加值班工作,能独立诊断和处理耳鼻喉科常见急诊病症。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1.负责指导研究生课程的选修和学位课题的选题,指导研究生完成严谨的实验设计、实施及实验结果的总结分析;
2.学科的具体指导;
3.专业的自学辅导;
4.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督促和检查;
5.研究经费的使用和审核。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入学后由教研室安排或导师聘请导师辅导小组,亦可跨学科聘请导师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培养计划。研究生每月向导师或导师小组汇报学习和科研情况。
(三)考核
(1)平时考核:建立包括科研、临床实践和思想、工作表现的档案备考核
(2)毕业考核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一、培养目标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职业道德和为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熟悉本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掌握耳鼻喉科常见急救技能,如气管切开等,并且能开展一些常规的耳鼻咽喉科手术,正确掌握鼻窦镜的操作,声带息肉切除术,扁桃体切除等。掌握基础研究常用技术和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能力。完成研究生课题并撰写研究生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应论文。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三年。第一阶段为一学期,主要是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阶段为五学期,其中20—24个月临床实践,5-8个月科学研究、考核、答辩。
三、研究方向
1. 头颈肿瘤和头颈再造外科学
2. 喉显微外科学
3. 颅底外科学
4. 耳显微外科和耳神经外科学
5. 鼻微创外科学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专业课程采用教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范围为:1.临床听力学;2.耳显微外科学;3.颅底外科学;4.头颈肿瘤和头颈再造外科学;5.嗓音言语病理学;6.鼻微创外科学;7.鼻变态反应学。专业课程考试由教研室组织考试小组施行。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具体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1.5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专 业 课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进展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病理学进展及技术 | 56 | 1.5 | 12.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药理学进展 | 110 | 4.5 | |||
合计 | 21门课 | 1037 | 37.5 | 37.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第一阶段须修满20学分以上,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需修满16学分以上(另外,专业课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以自学为主)。必修课70分及格,≥70分计学分,选修课60分及格,≥60分计学分。所修总学分应≥20分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专业课进入临床后采用自学与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指南 颅底外科学 实用耳鼻喉科学 Acta Otolaryngology Otolarygn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ogy Laryngoscope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孔维佳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田勇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钱永忠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王正敏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黄选兆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published in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社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必读 选读 必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必读 必读 必读 |
(四)外语要求
译文≥20篇,其中部分内容安排在研究生学术例会上报告。答辩前通过专业外语考试,译文每小时≥2500印刷符号,且无重大错漏。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
(五)学术活动
1.参加科内各项活动,如政治学习、主任查房、病例讨论、学术交流、读书报告会、进修医师讲座等;参加院内外学术活动等。
2.临床个案报告及文献综述报告。
3.电脑计算机临床应用。
4.每月交读书报告一篇(书面)。
5.进入临床工作一年后,进行阶段汇报一次。
根据导师要求,其中有6个月时间做总住院医师工作。
五、临床培养计划
(一)轮转时间表:
1.门诊工作6个月
2.病房工作:18个月。
(二)轮转要求:
1.门诊工作6个月
日常门诊及急诊,听力检查室,门诊治疗室,教学(带实习生)。
要求:掌握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和急诊的病因、病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①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史。
②熟练掌握耳鼻喉科常用检查器械的使用(如窥鼻器、间接鼻咽镜和喉镜、音叉等)。
③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的影像学检查适应证及诊断要点。
④掌握电测听、声阻抗、脑干电位检查指征并正确解释结果。
⑤掌握耳鼻喉科常用药物的应用。
⑥掌握耳鼻喉科常用治疗操作(鼻粘膜烧灼止血法、前后鼻孔填塞术、交替疗法、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鼻骨复位术、扁桃体脓肿切开术、咽鼓管吹张术、鼓膜穿刺术、耳鼻咽喉活组织检查、耳鼻咽喉异物取出术等)。
2.病房工作:18个月。
分管6~8张病床。
要求:
①规范书写住院病史。
②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③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和急诊手术常规(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术后用药及换药、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等)。
④熟悉耳鼻喉科疑难杂症和危重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⑤掌握鼻息肉摘除术、上颌窦根治术、食管镜检查术、鼻中隔矫正术及乳突切开术的操作。
临床技能要求:
①熟练掌握耳鼻喉科常见病的诊断及处理。
②较熟练掌握耳鼻喉科急病、危重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熟练掌握本学科某些专项技术。
③熟练掌握门急诊的治疗操作及手术方法。
④能独立进行气管切开术(正规)、直接喉镜检查术、食道镜检查术、鼻中隔矫正术、直接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食道镜检取异物术及乳突根治术。
⑤在上级医生带领下能进行咽后壁脓肿切开术、并参与鼓室成型术、上颌骨切除术、全喉切除术等难度较大手术。
⑥根据导师要求,可侧重某些(某一)手术。
⑦有临床经验的在担任总住院医师工作时,在上级医生指导下进行病房管理,并指导下级医生开展中、
小手术。负责院内、会诊等。
(三)教学能力培养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硕士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带教本科生的教学为主,初步掌握临床教学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各项教学工作,如指导学生见习、实习、上辅导课等,完成工作量相当于带一个班(或小组)一个学期的临床教学(或指导)工作。教学工作须在第四学期末结束,结束时须有上级医师及科室负责人考评和鉴定。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根据导师要求确定题目,进行课题设计(以临床应用型课题为主)。
在临床工作期间,积累资料,进行以临床实例为主的病例综合分析或临床实验研究。
在最后半年里,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课题设计及开题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初审、论文答辩等同医学学术学位。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1.2.3同医学学术学位
4.填写《临床培养记录本》
研究生本人需认真详细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本》,每个临床科室轮转结束时,研究生均需做自我小结,由带教的上级医师和住院总医师写出评语,科室主任审核签名,做出轮转科室考核意见记录在册。
5.临床理论笔试
整个学科专业临床能力训练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笔试内容主要测试研究生对于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以及对于综合知识的掌握情况。
6.临床技能考核
在研究生就读期间定期考核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1)学位课程及学分获得情况。在第四学期末进行专业基础及专业外语考试。
(2)科学研究完成情况:
①文献综述和报告及评议结果;
②科研设计完成情况;
③通过开题报告及评议,制定下一步研究计划;
④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外语
大学英语六级及专业外语通过情况。
(4)译文、综述和论文完成情况
①译文应完成20篇,综述完成2篇,其中1篇与研究方向相应;
②论文2篇,应在正式期刊发表,其中一篇投送国内SCI收录的期刊或国外期刊。
(5)预答辩准备情况
(6)临床培训:完成临床培训总结及临床病例总结报告。
(7)思想品德的情况。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同医学学术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