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科 学
Internal Medicine
(专业代码 100201)
【心血管病】
Ⅰ. 医学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内科心血管病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内科心血管病专业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是: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良好的医德医风,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学事业献身。
2.掌握内科学及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临床科研工作。
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掌握内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处理原则,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特殊检查及技术。
4.科学作风严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科研方法,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完成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新见解的学位论文。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应通过英语6级考试(CET-6)。
6.努力锻炼身体,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期不能超过一年。
硕士生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
三、研究方向
1.心脏超声诊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心血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3.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4.5 |
病理学进展及技术 | 56 | 1.5 |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专 业 课 | 内科学 | 60 | 2 | ||
心电图学 | 30 | 1 | |||
超声心动图学 | 40 | 1 | |||
心脏病学 | 50 | 1.5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11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合计 | 24门课 | 1137 | 39 | 39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及专业必修课三部分。
(二)学分要求
必修课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选修课课程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专业课以自学为主,结合导师讲课。考试合格后授予学分。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所修总学分应≥30学分。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
1.Braunwald.主编(原版,最新版),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五版).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力生,主编.《高血压》.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灏珠,主编.《急性冠脉综合症基础与临床》.200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4.陈新,主编.《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最新版.人民军医出版社。
5.马长生,主编.《介入心脏病学》. 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6.张运,主编.《介入性超声心动图学》. 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7.葛均波,主编.《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 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9.《中国循环杂志》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1.《中华心律失常杂志》
12.《高血压》
13.《Circulation》
14.《J.A.C.C》
15.《J.A.S.E》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
3.英语需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参加省、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2.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要求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参加本学科组织的预答辩。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生一般从第二学年开始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为1.5-2年。研究生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学位论文工作,导师也应注意培养研究生良好的科学作风。研究生在论文工作中必须认真做好科研记录。
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为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对论文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结束报告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
在论文工作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环节把关:
(一)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是:
1.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2.选题一般应在研究方向范围内,要有利于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前进,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基本具备;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撰写综述,
文献综述报告,由三位副高以上的专家评定通过后交送研究生学院。
文献综述是考查研究生自学能力、外语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导师应尽早给研究生明确选题范围,以便研究生将外语学习中的“专业外文资料阅读”与准备文献综述结合进行。文献综述尽可能投寄有关学术刊物发表。
(三)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
至迟在第三学期末在教研室(研究所)内做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课题在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以及可能达到的水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课题研究所需经费的估计和时间的大致安排。
开题报告前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研究生要写出正式的“开题报告”,提交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在预实验中取得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提前印发给参加会议的人员;二是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应先行审阅研究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作好准备。
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开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导师组及参加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提出相应意见获得通过后填写《研究生科研设计审议表》,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设计书》一式二份,分别报教研室(研究所)、研究生学院培养办。
《课题设计书》正式批准后,不得任意变动。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动时,必须由研究生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变动理由,经导师和研究所所长审定、临床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才能变动。如改变课题,应重新开题和办理上报手续。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要求硕士研究生将科研过程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情况完整记录于实验记录本(不得缺页),申请论文答辩时上交研究生学院,存档及备案。
(五)中期检查
论文工作半年后,即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硕士生应在系或教研室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计划等,与会者对其汇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使研究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同时,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不合格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在自查的基础上,临床学院检查、研究生学院委托督导专家组检查。
(六)撰写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于第5学期末或第6学期初完成。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准备撰写论文前,研究生应将研究结果在系或教研室或课题组内做汇报,与会者对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科学性进行评论,提出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等意见;并对论文撰写提出建议,以保证能够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论文必须做到简洁明了、结构严谨、概念清楚、计算无误,图表正确。实验数据真实可靠、分析透彻严谨、理论推导有据,体现良好的学风。论文中不应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论文必须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七)预答辩
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一般在答辩前20天左右进行,为学位论文答辩做充足的准备。导师组为其数据分析、文字撰写等提出改进意见,并记录于《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上。成立由学位点导师、导师组成员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评定小组,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八)论文初审
论文定稿后,学校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议。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能给自己的研究生作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被审阅论文的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九)论文答辩
硕士生完成论文工作,按培养方案修满学分,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通过预答辩并完成教学、临床实践工作并提交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及临床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六、教学和临床实践
研究生参加教学或临床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教学或临床实践一般在第二学年内安排。对于申请免去教学或临床实践者,必须在高等院校或市级以上医院从事本专业教学或临床工作5年以上,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研究所、临床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学院审批。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一般累计一个月。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生实习或实验课等。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体验,得到初步的训练。应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参加门诊和病房工作,并专门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8个月,应侧重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专业常见疾病的能力。教研室及科主任、导师应对其在临床实践及实习带教过程中掌握二级学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与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考核,认真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表》,并送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1.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制定出培养计划,研究所讨论经审核通过后,报院研究生处审定备案。
2.导师要督促、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注重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3.导师要负责研究生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在科、室主任或学科负责人组织领导下,但可由导师提名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内容包括科研能力、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等,并注重教书育人。
(三)考核
按要求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搞好平时、中期及毕业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按时、较好地完成学业,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每位研究生均需作学习与工作阶段汇报,并由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分,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协调导师及时解决处理,以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内科心血管病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内科学心血管病专业教学、医疗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良好的医德医风,愿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的医学事业献身。
1.掌握内科学及心血管内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临床科研工作。
2.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较熟练掌握内科常见急重症的诊断、处理原则,基本掌握本学科的特殊检查及技术。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独立设计和完成某一科研课题,完成具有较高水平,并具有新见解的学位论文。
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应通过英语6级考试(CET-6)。
5. 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实践和撰写论文两年半。
三、研究方向
1.心脏超声诊断及心电图学
2.介入心脏病学
3.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进展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临床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及专业必修课三部分。
(二)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至少达20分。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选修课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专业课以自学为主,结合导师讲课。考试合格后授予学分。硕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考试合格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
1.Braunwald.主编,陈灏珠(原版,最新版),主译.《心脏病学》(第五版). 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力生,主编.《高血压》. 2001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3.陈灏珠,主编.《急性冠脉综合症基础与临床》.2003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4.陈新,主编.《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 最新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
5.马长生,主编.《介入心脏病学》. 最新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6.张运,主编.《介入性超声心动图学》. 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7.葛均波,主编《.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 最新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9.《中国循环杂志》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1.《中华心律失常杂志》
12.《高血压》
13.《Circulation》
14.《J.A.C.C》
15.《J.A.S.E》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3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专 业 课 | 内科学 | 60 | 2 | ||
心电图学 | 30 | 1 | |||
超声心动图学 | 40 | 1 | |||
心脏病学 | 50 | 1.5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5 |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合计 | 19门课 | 878 | 31.5 | 31.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增强他们对科研的兴趣;能够使他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参加省、全国性及更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2.综述或报告
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
五、临床培养计划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和带教是培养和提高专业水平的主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实践为主,但也需参加本科专业的实习带教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年,应侧重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常见疾病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一)轮转时间表
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技能培养24个月,科研训练5个月,考核与答辩1个月。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可依据不同专业方向作相应调整。
临床轮转时间表
呼吸科 | 神经内科 | 内分泌科 | 血液内科 | 肾脏内科 | 消化内科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心内科 | ICU | 内科门诊 | 内科急诊 | 心电图室 | 心超室 |
11个月 | 3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1个月 |
(二)临床技能培养基本要求
在研究生轮转期间,实行科室领导负责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法。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
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5~8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者应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转科总平均成绩≥70分为合格,转科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本学科门诊工作中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病人10~15人次/日,掌握门诊手术或检查操作技术。医技辅助诊断科室轮转中参加医辅科室医疗工作,重点学习辅助检查操作和诊断。
1.学习病种
(1)熟练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和预后判断。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练掌握心律失常分类、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常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熟练掌握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心血管介入性诊断治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熟练掌握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
(5)熟练掌握冠心病的分类以及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预后判断。
(6)熟练掌握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心包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的分类、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典型常见心脏杂音的听诊。
(7)强心、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溶栓药、降压药以及扩血管药的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8)急重症:熟练掌握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心脏骤停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的措施。
2.理论知识
(1)掌握内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力求有扎实的内科学基础,了解内科学新进展、新知识和新技术;
(2)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3)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典型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以及腹痛、黄疸、发热、贫血、咯血、呕血、血尿等症状的鉴别诊断;
(4)初步掌握内科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原则,如休克、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气胸、DIC等。
3.基本技能
熟练掌握①心电图检查的操作及对常见心电图的分析诊断及心脏监护;
②心脏超声检查和结果分析;
③心脏电复律;
④中心静脉压测定;
⑤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的诊断、治疗和抢救措施。
基本掌握①心包穿刺术;
②右心导管检查和造影术;
③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
④左心导管检查和造影术;
⑤冠脉造影术;
⑥心内电生理。
要求了解①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及起搏器故障处理;
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③射频消融术。
(三)教学能力培养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的重要来源之一,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学硕士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带教本科生的教学为主,初步掌握临床教学实践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各项教学工作,如指导学生见习、实习、上辅导课等,完成工作量相当于带一个班(或小组)一个学期的临床教学(或指导)工作。教学工作须在第四学期末结束,结束时须有上级医师及科室负责人考评和鉴定。
(四)临床培养的考核
1.填写、审核《临床培养记录本》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由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管理并考核,轮转期间,以直接管病房病人为主,分管床位5~8张,由导师指导小组成员或由其指定副主
2.临床理论笔试
考试内容包括临床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本学科内笔试则由导师组、科室负责人、带教老师负责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否则需延长轮转时间并补考。
3.临床技能考核
临床技能考核包括临床分析能力、临床诊疗能力、临床技术操作能力及阅读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等。按照培养要求,考核应包括转科考核和阶段考核。临床技能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次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及自我评价与专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内容:
①转科考核
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时的要求在三级学科内轮转,每轮完一个科室,由科室负责人员召集有关人员对其进行考核,填写转科考核表。同时把结果及时报送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并加盖主管部门的公章后考核有效。考查申请人在第一阶段是否按照培养方案完成各轮转科室的要求,是否掌握了本科室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否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其思想政治表现如何。
②阶段考核
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临床培养后(2年),对其临床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是否具有规范的临床技能操作和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及其思想政治表现。学科成立3-5人的专家小组统一实施。考核后应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表》。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申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本阶段进行临床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临床科研能力训练。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通过阅读文献、写文献综述,掌握选题思路方法,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由本人独立完成,并要有一定的工作量。
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对本专业发展或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表明作者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学科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查阅文献与文献综述,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实验记录与分析、中期检查、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以及论文初审、论文答辩等,具体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具体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