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44.药物分析学%20%20%20%20

徐州医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4-01-02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专业代码 100704)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分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具有严谨求实、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 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扎实而宽厚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方法、仪器和实验技能;

3. 了解现代药物分析学的进展与动向,掌握有关药物质量信息的获取途径、先进的分离分析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能独立从事药物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过程中有关质量的控制、评价和分析研究,并提出科学结论;

4. 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适应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能力;

5.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或其他相应的产业部门的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第一学期进行有关学科及本专业的理论课学习,修满学分。从第二学期开始除参加教学实践外,主要从事学位论文课题的选题、开题、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和答辩工作。

三、研究方向

针对药物分离分析新技术和药物质量分析控制进行创新研究探索。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药物体内过程及临床药学

运用现代光谱、色谱技术分析药物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相互作用,阐明药物的体内过程,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设计与开发提供思路,同时为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2. 中药复杂体系分析

利用现代药物分析技术手段及方法、现代药理学技术手段及方法建立了药物分析色谱技术及中药药理研究平台,并将色谱技术、药理学技术、血清药物化学技术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配伍机理、药效物质基础及新产品开发,在药物质量分析、中药活性成分分析、中药质量控制及药物体内分析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3. 药物质量控制研究

利用先进的HPLC、GC-MS、LC-MS/MS等技术,对药物自身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如手性药物的安全性,药物中所含杂质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不同生产企业的制剂工艺、技术条件的差别对药物安全性的影响等;以及与药物安全性相关的体内质量研究,如药物复杂体系体内经时过程研究、毒代动力学研究与体内外毒性评价、遗传多态性研究等问题。

4. 药物现代仪器分析

利用HPLC和HPCE拆分方法进行手性药物对映异构体的研究,探究手性识别机理,研制开发新型手性选择剂;开展新型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研制,通过分子自组装手段标记脂质体,借助凝胶色谱等分离和检测手段,研究脂质体的存在状态,建立载药脂质体体外稳定性研究的新方法,考察脂质体体内稳定性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学分

小计

英语(普通班)

150

5

13.5

医学英语术语学

90

3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60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医学统计学

93

3

计算机信息技术

55

2.5

专业必修课

药学概论

20

1

18

天然产物分离技术

30

1

药物色谱分析选论(含实验)

60

2

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技术

40

1.5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120

4.5

医学实验动物学

26

1

细胞生物学

62

2

专业课

药物动力学

30

1

药物光谱分析选论

80

3

专业英语

30

1

药物分析新技术与新方法

20

1

4

高等天然药物化学选论

30

1

高等药物化学选论

30

1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30

1

合计

22门课

960

35.5

35.5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至少修满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3.5学分,专业必修课18学分,其余学分在导师指导下从“选修课”中选修。必修课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70分可计学分。选修课课程以60分为合格,≥60分可计学分。

(三)必读著作与期刊

参考书目:

1.安登魁等,现代药物分析选论(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2.马广慈等,药物分析方法与应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0

3.洪海山,光谱解析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学出版社,1981

4.李发美等,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5.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6.达世禄,色谱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7.汪正范等,色谱联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8.C.F. 辛普森著,许征帆译,实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筑出版社,1981

9.魏觉珍等,药物热分析图谱(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10.宁永成,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0

11.谢晶曦等,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修订版),科学出版社,2001

12.姚新生等,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13.郭玉生,赵永魁,有机物的原子光谱分析,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4.Monfaster,D. W. Golighty主编,邵友彬等译,感耦等离子体在原子光谱分析中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15.F.W. 麦克拉弗蒂著,王光辉等译,质谱解析,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

16.M.E. Rose and R. A. Johnson, Mass spectrometry for chemists and biochemis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82

17.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3

18.孟宪舒,中成药分析,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19.林启寿,中草药成分分析,科学出版社,1977

20.王北婴,中药新药研制与申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 

21.符雄等,医学文献检索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

22.秦惠基等,医药信息学,科学出版社,2000

23.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期刊:

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分析化学、中国药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草药、中成药、中药材、色谱、中国中药杂志、光谱与光谱分析、中国药物化学杂志、药学进展、中国科学(B)。

Nature, Science, AnalyticalChemistry,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Chemistry,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Joura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Analysis,Journal ofChromatography A/B,Analytica ChimicaActa,Talanta,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Analytical Letters,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Pharmaceutical Journal, Pharmacological Reviews,Th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Applied Spectroscopy, The Analyst,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lated Technologi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Journal of MassSpectrometry.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考试成绩应及格(≥70分);

2.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文献为标准,要求达到2500字符/小时,无重大错漏;

3.英语需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五)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并且能够使研究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拓展思路,对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

参加院系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

参加省、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

2.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要求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 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院系报告1次。参加本学科组织的预答辩。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学位论文是检查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能力和成果的最基本材料。硕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以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 文献阅读

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文献调研,写出综述报告,为选题提供参考性意见。

2. 选题和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工作。所选课题应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预期对本学科的发展或社会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写出正式的“开题报告”,提交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在预实验中取得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开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导师组及参加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提出相应意见获得通过后填写《研究生科研设计审议表》,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最后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设计书》一式二份,分别报教研室(研究所)、研究生学院学位办。

硕士研究生应于中期筛选时提交学位论文研究及撰写计划,并以专业为单位(或与相近专业联合)组织开题报告会,经指导小组或学科专家组批准后正式立题。

3. 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研究生应定期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研究工作进展,接受指导。导师及学指导小组或学科成员听取汇报,以及时就硕士生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给予指导,保证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中期检查

硕士生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由导师和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5人以上组成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第一学年的学位课程成绩、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不合格者采取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延期毕业等方式,警告无效者终止学习,中期淘汰。

5.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1)预答辩

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应进行预答辩,一般在答辩前20天左右进行,为学位论文答辩做充足的准备。成立由学位点导师、导师组成员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预答辩评定小组,提出推荐答辩意见,并记录于《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记录》。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正式答辩。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向学院研究生工作管理部门正式提出答辩申请。药学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研究生的答辩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符合培养计划要求者进入答辩工作程序。

(2)论文初审

论文定稿后,学校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议。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能给自己的研究生作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被审阅论文的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3)论文答辩

硕士生完成论文工作,按培养方案修满学分,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通过预答辩并完成教学、教学与生产实践工作,同事提交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1篇论文,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及药学院审核同意后,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6. 学位论文及学术成果发表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为实验研究性论文。学位论文的要求是: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基本论点和结果正确,方法可靠,数据真实,分析严谨,文字通顺,应能反映研究生具备独立从事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能力水平。论文应具备新颖性和先进性,在课题主要研究领域有所发展,取得新见解、新知识、新发现、新发明、新理论,或对促进社会发展或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重要作用。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

硕士研究生就读期间,应不断总结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篇与本人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研究论文。

六、教学和生产实践

教学和生产实践是培养研究生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研究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完成不少于30标准学时的教学和生产实践,由接收单位写出鉴定,归入档案,未完成者,不得进行论文答辩。参加教学实践的形式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带本科生实习或实验课等。通过教学实践,使硕士生对教学工作有直接的体验,得到初步的训练。

在职研究生必须认真完成所在单位分配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但根据教学安排的整体情况,可酌情减少教学工作量。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1.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制定出培养计划,负责对研究生全面指导与培养。

2.导师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要督促、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应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

3.导师要负责研究生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在科、室主任或学科负责人组织领导下,但可由导师提名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研究生学习期间,导师小组负责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内容包括科研能力、专业理论等。

(三)考核

按要求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搞好平时、中期及毕业考核。为了保证研究生按时、较好地完成学业,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每位研究生均需作学习与工作阶段汇报,并由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分,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协调导师及时解决处理,以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