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科 学
InternalMedicine
(专业代码 100201)
【传染病】
Ⅰ. 医学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扎实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常用的实验技能。通过的临床和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和教学能力。
3.能熟练应用一门外语(英语或日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按规定完成译文和综述。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的能力。
4.初步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进展或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新的见解,具备培养成为学术骨干的基本素质。完成一篇达硕士水平的学位论文。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3年。硕士课程学习1学期,临床、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2.5年。
总体时间安排:
第1学期:导师与研究生确定所选课程,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
第2~4学期:研究生进临床、实验室,参加教学实践。查文献、预实验,撰写文献综述;作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进行课题实验;专业英语和专业课学习考试;
第5~6学期:课题实验,撰写科研论文、投稿。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
三、研究方向
1. 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
2. 病毒性肝炎分子生物学研究
3.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
4. 病毒性肝炎重症化机制
5. 细菌变异及其耐药机制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0.5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专 业 课 | 传染病学研究进展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6.5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病理学进展和技术 | 56 | 1.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合计 | 18门课 | 851 | 30.5 | 30.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与外语水平要求
研究生各门课程均实行学分制,所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3.5学分,专业必修课10.5学分,选修课6-7.5学分。考试采用百分制,英语必修课成绩≥70分、达6级水平。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主要学术期刊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微生物学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Journal of medicalvirology
Journal of virology
Journal ofHepatology
Hepatology
Infection andImmunity
2.主要著作书目
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 方福德 主编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卢圣栋 主编
医学分子病毒学及其应用 闻玉梅 主编(1995)
Molecular Cloning 第二版
人类疾病病毒学刘克洲 主编
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 骆抗先 主编
临床肝脏病学 姚光弼 主编
(四)专业外语
掌握一门外语,借助字典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能力。专业外语考试内容为翻译有一定难度的专业文献,每小时2500印刷符号且无重大错漏,总量不少于5000印刷符号,由教研室组织统一考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可借助字典。
(五)学术活动
研究生必须参加一定量的前沿学术活动,旨在使研究生了解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拓宽知识面,活跃科研思路,培养创新意识。讲座以小型研讨为主,由导师、外请专家或硕士生主讲,然后专题讨论。研究生参与前沿讲座不少于8次,本人主讲不少于2次,主讲内容要充实,能反映本学科的学术发展趋势或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有个人见解。讲座由教研室老师进行考核,合格者可取得2学分。要求参加本学科的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等活动。
参加临床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研究生参与病例摘要的编写,积极发言,并书写讨论记录。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其目的是使研究生接受严格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为日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应着重搞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选题
按《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执行。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应在第3学期完成。研究生按导师指定的科研方向查阅文献,写出综述文章。文献综述需经三名副高以上教师评阅通过,并尽可能投寄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争取发表。
(三)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
1.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完成。
2.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审阅通过后填写课题设计书,经系、部、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3.在科研实践中如需对课题设计进行修改需经导师同意;如重新开题需经部、系(院)批准,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具体按《研究生科学研究记录管理办法》执行。研究生在进行课题工作中,应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课题设计要求独立完成各项实验。要做到严谨求实,及时、如实详细地做好各项实验记录,妥善保存原始记录(申请论文答辩时上交研究生学院)。通过完成课题,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要采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要实事求是。要发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
(五)中期检查
具体按《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执行。为了保证研究生按时、较好地完成学业,在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检查。每个硕士生均需作学习与工作阶段汇报,由专家组进行考核评分,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协调导师及时解决处理,以保证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检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等。在导师或导师组自查的基础上接受系(院)检查和研究生学院督导专家组抽查。
1.考核标准 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合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参加院、系、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学习思想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课程成绩合格,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和开题报告通过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
(2)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缺乏科研与实践能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原则上也应确定为不合格:
①一学期内旷课累计超过两周或事假累计超过一个月。
②一学期内有两门学位课程考试不合格或一门学位课程不合格经重修仍不合格。
③违反校纪校规,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
④在文献阅读和学位论文开题准备工作中表现出分析综合能力和纠错能力差。
⑤无故不参加中期考核。
2.考核结果处理
(1)经考核合格者,可进入研究生论文工作。
(2)对思想品德良好,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综合考核为优秀者,可推荐参加各种奖学金的评定。
(3)对综合评定成绩为“不合格”者,应给予考核警告的书面通知,指明努力方向,提出具体要求,由系部小组负责对其复查,以决定其是否继续攻读学位。对复查仍不合格的研究生,将取消其研究生资格。
(六)撰写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在第5学期末或第6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按《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执行,必须做到概念清楚、数据真实、图表正确、计算准确,统计分析严谨、推导有据、结论可靠。论文必须按学院规定的统一格式书写,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简繁得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最后以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七)预答辩
研究生应在答辩前20天左右进行预答辩。由学位点邀请相关学科专家组成评议组。预答辩通过者方可进行论文初审和论文答辩,具体要求按“硕士研究生预答辩实施办法”执行。
(八)论文初审
研究生在完成论文初稿后,要迅速交导师审阅修改,经修改审定后要在教研室范围内做论文报告(即预答辩)。硕士学位论文应在答辩前至少请3位副高以上同行专家(至少一名院外专家并至少一名有研究生导师资格者)评阅论文、写出评阅意见。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研究生导师和导师组成员不能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被审阅论文的研究的答辩委员会。
(九)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在第6学期末进行。研究生按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通过选修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完成教学工作,完成文献综述、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论文通过预答辩并经同行专家评阅并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申请答辩者需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部、系(院)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
论文答辩具体要求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的规定》执行。在论文答辩前,要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1篇论文。
六、教学和临床实践
在第2学年或第3学年进入临床和教学实践,研究生应参加本学科的教学活动(包括听课、集体备课),在导师的指导下,担任部分教学任务。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一般在8个月左右。
结束后,由教研室老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临床工作进行考查,结合学生评议进行考核。并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生临床实践考核表》,并送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1.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制定出全面培养计划,教研室讨论通过后经部系审核,报院研究生学院审定备案。
2.导师要督促、检查研究生的学习,及时给予指导;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及论文撰写。注重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注意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3.导师要负责指导检查研究生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但可由导师为主,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
(三)考核
1.平时考核:建立研究生考核档案,包括科研活动、教学、临床活动考核档案和思想、工作表现考核档案,备考核。
科研活动考核档案主要包括:呈交与科研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1篇存档;有详尽的开题报告记录;有详尽的正式实验记录。
临床活动考核档案主要包括:记录门诊、急诊所见的病种及数量;记录临床操作的名称和次数;参加讲座的记录。
工作表现考核档案主要包括:工作考勤记录;工作表现鉴定;学期考核记录。
2.中期考核:按《关于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执行。
3.毕业考核:旨在考核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的综合能力。
科研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导师组现场对研究生科研课题有关领域内的某些前沿知识、研究方法进行提问,答辩评分。
医疗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统计所管理过的病种数量、类别;统计临床操作的数量和类别;随机抽查病例并进行评分;随机抽取病人进行临床考核。
思想品德、医德医风考核主要包括:个人、导师及教研室写出研究生评议小结。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3年。硕士课程学习1学期,临床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5学期。
总体时间安排:
第1学期:导师确定所选课程,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
第2~5学期:参加临床和教学实践。读专业书,查文献。专业英语和专业课考试。
第6学期:课题实验,撰写论文或文献综述;撰写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
三、研究方向
同医学学术学位。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表)。
(二)学分要求
实行学分制,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但总学分要求20学分以上。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 业 基 础 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1.5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专业课 | 传染病学研究进展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3.5 | |
病理学进展和技术 | 56 | 1.5 |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合计 | 16门课 | 784 | 28.5 | 28.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主要学术期刊
①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②国际免疫学杂志
③国际病毒学杂志
④中华传染病杂志
⑤中华肝脏病杂志
⑥中华内科杂志
⑦中国免疫学杂志
⑧Hepatology
⑨Infection and Immunity
2.主要著作书目
①彭文伟主编,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年
②骆抗先主编,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③姚光弼主编,临床肝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④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专业外语和学术活动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五、临床培养计划
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
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课程学习一学期,临床技能培养24个月,科研训练5个月,考核与答辩1个月。
(一)轮转时间表
(1)本学科病房14个月(指导小组教师带领),门诊1个月,急诊科1个月。
(2)在神经科及内科学的内分泌科、心内科、血液科、内肾科等三级学科中,选择3个,每个三级学科1~2个月。
(3)医技辅助诊断科室2个月。
轮转病房时担
感染病科门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诊治病人l0~15人次/日,掌握门诊检查操作及门诊病历书写。参加医辅科室医疗工作,重点学习辅助检查操作和诊断。
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年,应侧重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具有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常见疾病的能力。要求研究生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表”,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二)轮转要求
1.学习病种
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性腹泻、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肠杆菌科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败血症、自发性腹膜炎、各种肺炎、脑膜炎、感染性休克。
了解:免疫缺陷者感染、弓形体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新发传染病识别。
2. 理论知识
掌握:传染病基本特征、诊断和治疗的特殊性。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抗感染性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了解:免疫缺陷者感染、弓形体病、新发传染病识别的有关知识。
3.基本技能
掌握:胸片阅读。胸穿、腰穿、骨穿的适应证与操作。B超、CT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发热及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感染性腹泻的诊治程序。常用的病原治疗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真菌药、甲硝唑、阿苯达唑)选用。
了解:病毒性肝炎血清学和病原分子生物学诊断的常用方法。肝穿刺活检。
(三)教学能力培养
在第2学年进行教学实践,一般安排一学期参加本学科的教学活动(包括听课、集体备课)。在导师的指导下,担任部分教学任务。结束后,由教研室老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临床工作进行考查,结合学生评议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归入研究生档案。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一)选题
以临床应用型课题为主。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设计、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初审与论文答辩等同医学学术学位。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导师负责制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平时考核、中期考核与毕业考核的进行原则上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但应强化临床培养记录、临床理论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同医学学术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