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科 学
Pediatrics
(专业代码 100202)
Ⅰ. 医学学术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一)基本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医德修养,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处理问题。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包括公共外语及专业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书写能力。
4.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完成较高水平的硕士学位论文,拒绝弄虚作假。
5.熟练进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6.努力锻炼身体,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健康。
(二)学位要求
1.在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临床实践要能熟悉儿科常见疾病的处理。
2.具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知识面。
3.接受系统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4.培养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
5.接受科室管理工作的初步训练。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
三年
(二)总体时间安排
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将安排6个月的基础理论学习,18个月进行科学研究,6个月临床实践,具体如下: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阅读儿科学相关文献资料。
2.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实验室基本技能培训,确定科研课题方向,进行文献综述和准备开题报告。
3.第二和第三学年安排18个月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含撰写学术论文),接受专业方向的课程培训(自学与临床辅导相结合),进行答辩工作。
4.每学年的暑假与寒假分别进行2个月和1个月的临床实践工作,共计不少于6个月。
5.三年学习期间除第一个寒假外不再享受其他寒暑假,休假总时间不得超过60天,即每年20天,具体休假安排由研究生提出、导师同意、科室领导签字备案。
三、研究方向
1.小儿肾脏病包括肾病综合症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
2.儿童血液病——白血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3.儿童惊厥性脑损伤机制及神经行为异常的临床研究;
4.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
5.小儿内分泌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6.小儿心血管病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一般选修课,研究生所选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具体要求见下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业基础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11.5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专业课 | 儿科学进展 | 90 | 3 | ||
专业外语 | 30 | 1 | |||
专 业 选 修 课 | 小儿 神经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9.5 |
大鼠中枢神经比较和应用解剖学 | 68 | 2.5 | |||
人中枢神经实地解剖学 | 48 | 1.5 |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小儿 肾脏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12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药理学进展 | 110 | 4.5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小儿 血液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8.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新生儿专业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8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小儿内分泌专业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9.5 | |
大鼠中枢神经比较和应用解剖学 | 68 | 2.5 | |||
人中枢神经实地解剖学 | 48 | 1.5 |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小儿心血管专业 | 神经生物学 | 60 | 2 | 8.5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
合计 | 45门课 | 2335 | 81 | 81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研究生各门课程实行学分制,考核采用百分制,必修课≥70分计算学分,选修课≥60分计算学分。
研究生所选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鼓励在学力有余的情况下拓展学习范围。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NewConcept English
2.CollegeEnglish Book
3.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4.《实用儿科学》
5.《儿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李文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袁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7.Nalson儿科学
期刊:
①国内部分:《生理学进展》、《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实用临床儿科杂志》、《当代儿科杂志》
②国外部分 按照不同的专业,由导师指导阅读相关的期刊:例如神经系统的研究生应阅读:《Epilepsy》、《Neurology》等
(四)外语要求
1.必修英语课成绩应≥70分,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2.主要通过导师指导、个人自学、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等方式提高专业外语水平,译文要求每小时≥2500印刷符号,应无重大错漏。同时加强口语训练,学术学位研究生应能以外语进行部分论文报告与答辩。
(五)学术活动
1.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1次/月),接受教学训练。
2.三年期间每位学生要进行学术报告≥6次(包括读书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实验小结报告、预答辩),从口齿、条理、逻辑、多媒体制作及熟练程度等方面加以评估与提高。
3.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各级学术活动。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其目的是使研究生接受严格的科学研究基本训练,为日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科学研究工作和撰写学位论文,应着重搞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选题
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执行。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1.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与研究题有关的文献查阅,阅读文献应以近5年内的外文全文为主,仅阅读的文献摘要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列入学位论文。
2.完成译文或文摘≥30篇,其中部分内容安排在研究生学术例会上报告。
3.撰写综述至少2篇,1篇应与学位论文相应,文献综述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教师评阅并通过,争取1篇在毕业前能够发表。
(三)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
1.应在导师指导下或独立填写《课题设计书》,完成科研设计;
2.实验开始前或实验初期,应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前应提交:
a、开题报告申请
b、与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
c、课题设计书
d、开题报告需经三名副高以上教师评阅通过。
3.开题报告内容:
a、科学依据与目的意义(含参考文献)
b、研究内容与主要技术路线
c、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d、预期目标
e、预初实验
f、研究条件
g、研究进度
h、经费预算
i、附件
4.开题报告经审阅通过后,经系、部、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在科研实践中,如对课题设计修改,需经导师同意。如重新开题需经系、部、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使用统一规格的实验记录本,客观、真实、及时、详细地记录实验过程,用钢笔书写,建议在书写过程中多使用外文,应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不得缺页。答辩前上交科室,分别由导师和科室负责人签署意见后,由研究生学院存档。具体按“研究生科学研究记录管理办法”执行。
(五)中期检查
具体按《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执行。
1.检查时间:入学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
2.检查内容:包括作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实验设计等。
3.检查组织:由各学位点导师或导师组自查,系、部、院检查,研究生学院委托督导专家抽查。
(六)撰写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于第5学期末或第6学期初完成。
2.撰写学位论文的要求,按“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规定”执行。
3.论文应按学校统一格式书写,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七)预答辩
1.由研究生提出申请和导师同意,教研室统一安排在正式答辩前20天进行预答辩。
2.参加预答辩的导师组成员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至少5人。
3.在预答辩时研究生应进行充分准备,记录和解答各种问题。
4.预答辩通过者方可正式答辩,具体要求按“硕士研究生预答辩实施办法”执行。
(八)论文初审
1.在进行论文预答辩之前,应完成论文的书写。
2.研究生与导师应认真检查论文的书写,避免出现各种错误。
3.应提交3位具有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论文的初审,其中1位必须为外院具有相应职称人员,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审阅通过后方可进行答辩。
4.研究生导师和导师组成员不能进行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得参加被审阅论文的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
(九)论文答辩
1.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1)按培养计划修满学分。
(2)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通过预答辩。
(3)完成教学、临床实践和学位论文。
(4)申请论文答辩者,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一篇论文。
2.填写论文答辩申请表,经导师签署意见,系、部、院审核后,报研究生学院批准后方可进行答辩。具体要求按《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工作的规定》执行。
六、教学和临床实践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要求利用每学年的暑假与寒假分别进行2个月和1个月的临床实践工作,共计不少于6个月时间,其中2个月随导师在其临床医疗小组学习,4个月在儿科或其他相关科室轮转。
1.以儿科病房临床学习为主,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影像科、脑电图室、心电图室、骨髓检查室等专科学习。
2.参加临床值班工作,进行病例书写、操作等全部临床一线工作。
3.培养计划因人而异,培训前由导师制定具体要求,培训结束应有总结与评价。研究生要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本》,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科室,以决定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4.参加临床各种讲座,认真记录。
5.院外培训
根据工作需要及研究生本人的条件,可安排院外临床培训。院外培训以定向专业为主,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具体由导师安排,科室负责人签字同意。院外培训要求:(1)记录培训时间与内容,(2)撰写培训总结,(3)科室评语及研究生指导小组意见及导师组评语。
6.所有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四年级学生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指导工作,从教案书写、教学病例准备、讲课水平、语言组织、课后辅导等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的授课水平。
7.考查
临床实践考核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表》,并送交研究生学院存档。
(1)查看《临床培养记录本》;
(2)查看《临床讲座记录本》;
(3)检查课堂见习效果;
(4)每学年组织一次临床技能考核(试卷、体检、操作)。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儿科学各个专业研究生培养是以导师指导小组(简称导师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由研究生导师具体负责自己专业下的每一位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从专业水平上进行指导,更应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应根据儿科特点培养研究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学科集体培养
儿科学各个专业研究生培养是以导师组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教研室主任为导师组组长,负有学科建设、发展的责任。在教研室主任的主持下开展儿科学各个专业研究生的集体培养。
导师组讨论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每学年定期召开研究生会议,检查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改正方案,集体讨论研究生是否有资格参加毕业答辩以及具体答辩时间等。
(三)考核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建立有关档案)、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
1.平时考核
考核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与年限,学习内容除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外,本学科的研究生将按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外语水平、临床培训、科学研究、教学能力和学位论文等七项。建立档案,备考核。
(1)思想品德
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具有较强的学科发展意识。
②献身科学,诚实守信,勤奋严谨,开拓创新。
③遵循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
研究生在读三年期间,凡严重违反以上一项并受到学院党政行政处分者即取消毕业资格。
(2)学位课程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研究生所选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0学分。
(3)外语水平
参加第一外语课程培训并通过考核。
(4)临床培训
按要求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技能培训,并通过教研室组织的每学年临床技能和儿科理论考核。
(5)科学研究
按要求完成课题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课题实验、论文书写等任务,到达上述申请论文答辩条件。
(6)教学能力
完成上述有关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要求。
2.中期考核
按《关于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执行。
3.毕业考核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一)学习年限
三年
(二)总体时间安排
在3年的学习时间内将安排包括4个月的基础理论学习,6个月进行科学研究,24个月临床实践,具体如下:
1.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阅读儿科学相关文献资料。
2.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始临床技能培训,确定临床科研课题方向,进行文献综述和准备开题报告。
3.第二和第三学年继续安排临床培训,安排6个月进行科学研究及撰写学术论文,进行答辩工作。
4.三年学习期间除第一个寒假外不再享受其他寒暑假,休假总时间不得超过60天,即每年20天,具体休假安排由研究生提出、导师同意、科室领导签字备案。
三、研究方向
同医学学术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一般选修课,研究生所选修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具体要求见下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 修 课 | 专业 基础课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9.5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专 业 课 | 儿科学进展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专业 选修 课 | 人中枢神经实地解剖学(小儿神经) | 48 | 1.5 | 5 | |
医学免疫学(小儿肾脏、血液专业) | 60 | 2 | |||
医学遗传学(新生儿、内分泌专业) | 56 | 1.5 | |||
合计 | 15门课 | 776 | 28 | 28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要求
研究生各门课程实行学分制,必修课≥70分计算学分,选修课≥60分计算学分。
研究生所选修总学分不得少于20学分,鼓励在学力有余的情况下拓展学习范围。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外语要求和学术活动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五、临床培养计划
(一)轮转时间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临床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主要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临床实践的总时间为24个月,以儿科病房临床学习为主,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影像科、脑电图室、心电图室、骨髓检查室等专科学习。
2.参加临床值班工作,进行病例书写、操作等全部临床一线工作。
3.培养计划因人而异,培训前由导师制定具体要求,具体轮转时间根据科室安排进行。
(二)轮转要求
1.每一轮培训前由导师制定具体要求,结束后应有总结与评价。研究生要认真、客观地填写《临床培养记录本》,并于论文答辩前上交科室,以决定是否同意进行论文答辩。
轮转主要要求包括:
(1)儿科门诊、急诊:掌握儿科门诊常见病的诊治,常用药物使用。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儿科常见急症及重危症(惊厥、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急性中毒及心肺脑复苏等)的抢救工作。
(2)儿内科病房:
①正确询问病史,正规进行体检,系统书写病历及各项记录;
②掌握儿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具体见附录);
③掌握结合不同年龄特点进行症状鉴别诊断及儿科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包括发热待查、出疹性疾病、惊厥、黄疸、腹痛、血尿、便血、肝脾肿大、腹部肿物等;
④技术操作包括:静脉穿刺、骨髓穿刺、胸穿、腹穿、腰椎穿刺、硬膜下穿刺、鼻饲、导尿、气管插管、心外按摩等。
2.学习病种和理论知识:
每一专业具有不同的基本病种和要求,具体如下:
(1)新生儿疾病
①新生儿分类,足月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特点及护理。
②新生儿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③新生儿及早产儿喂养、体温调节。
④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处理:
a 黄疸,
b 颅内出血和缺血缺氧性脑病,
c 肺透明膜病,
d 肺炎,
e 羊水及胎粪吸入综合征,
f 硬肿症,
g 败血症及化脓性脑膜炎,
h 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钠,
i 红细胞增多症,
j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k 溶血病,
l 自然出血症。
m 新生儿其他感染性疾病
⑤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⑥新生儿期先天性心脏病的特点。
⑦新生儿用药特点及药物剂量。
⑧新生儿补液的特点。
⑨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窒息复苏,各种监护仪的使用,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器的使用,氧疗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新生儿惊厥的诊治,新生儿换血。
(2)呼吸系统疾病
①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②小儿急性喉炎的诊断、治疗及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③小儿喘息性支气管及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包括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处理)。
④小儿常见的各种类型肺炎及合并症的诊断、治疗。
⑤呼吸衰竭的诊断及处理,血气分析的应用,呼吸性体液紊乱及其治疗。
⑥小儿化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气胸、脓气胸的诊断、治疗。
⑦小儿支气管扩张的诊断。
(3)消化系统疾病
①常见小儿口腔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如各种口腔炎)。
②婴儿腹泻的诊断及治疗(包括液体疗法)。
③小儿急腹症的诊断及处理(包括小儿外科疾病)。
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⑤小儿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治疗。
⑥小儿各型病毒性肝炎、婴儿肝炎综合症、肝脓肿、肝硬变及常见胆道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⑦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治疗(手术适应症)。
(4)心血管疾病
①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诊断(各种心脏病的解剖诊断,血液动力学的判断)。
②正确认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原理、诊断标准、诊断分析方法及治疗。
③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包括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心血管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④以法洛四联症为代表的青紫族先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如右室双出口、大血管转位、三尖瓣闭锁、艾森门格综合症),缺氧发作的处理。
⑤小儿心律失常及鉴别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射频消融及电复转),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理、适应症、用法及副作用。
⑥小儿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及治疗(包括洋地黄、非洋地黄强心药、血管扩张药的应用)。
⑦小儿心血管系统检查法。
⑧直立调节障碍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⑨小儿心电图、胸部心脏X光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技术及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
(5)肾脏病
①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学分类。
②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急性肾炎三大合并症、发病机理、诊断及处理。
③原发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激素治疗方案,免疫抑制药的应用、毒副作用,利尿药的应用,常见合并症的类型及处理,难治性肾病的治疗。
④血尿、蛋白尿的检查步骤、诊断及鉴别诊断,lgA肾病的诊断。
⑤泌尿系感染及反流性肾炎的诊断及处理。
⑥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⑦肾脏疾病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肾活检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处理。
⑧继发性肾炎:紫癜肾炎、狼疮肾炎、乙肝肾炎的诊断及处理。
⑨慢性肾炎的诊断及处理,腹膜透析的适应症,透析液配方。
⑩了解肾小管疾病的分类。
⑪遗传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⑫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步骤及处理。
(6)神经系统疾病
①小儿神经系统检查法。
②小儿颅内高压的诊断、处理原则。
③小儿惊厥与癫痫分类法、病因分析、诊断方法和治疗,抗癫痫药物种类、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毒副作用,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④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感染(如脑膜炎、脑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⑤小儿急性瘫痪的诊断原则。
⑥常见小儿神经肌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原则。
⑦小儿神经遗传病的临床诊断,如神经纤维瘤病、溶酶体病等代谢病的尿筛查临床意义。
⑧常见椎体外系病,如肝豆状核变性等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原则。
⑩小儿脑电图、颅骨X线平片、CT、MRI诊断、颅部B超检查技术的基本原则。
⑪小儿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血液病与肿瘤疾病
①小儿造血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各年龄血像特点。
②小儿贫血的病因分类及其鉴别诊断。
③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
④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与疗效评价。
⑤常见小儿溶血性贫血各类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⑥掌握止血、凝血的机理,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⑦小儿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依据,各种治疗方法与预后。
⑧血友病综合症的临床及实验诊断和治疗原则。
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重点为主要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
⑩白血病的分型(FAB分型、临床分型、免疫分型及MIC分型)、化学药物治疗及其合并症的诊治(重点为感染)。
⑪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及鞘内注入白血病药物的技术。
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
⑬小儿急性淋巴瘤的诊治。
⑭朗罕氏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X)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⑮熟悉血、骨髓涂片中血细胞的认识及其染色技术,掌握白血病幼稚细胞的辩认。
(8)结缔组织病
主要几种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病、类风湿病、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实验室特殊检查的意义,免疫损伤分型,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
(9)内分泌、代谢、遗传、免疫缺陷病
①小儿甲状腺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②先天愚型、苯丙酮酸尿症的诊断与处理。
③小儿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及糖尿病昏迷的治疗。
④尿崩症、克汀病、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或亢进症、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的诊断及治疗。
⑤小儿身材矮小、肥胖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诊断及治疗。
(10)传染性疾病
①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狂犬病、艾滋病、霍乱的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及治疗(包括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
②传染病的管理及预防接种。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中毒性菌痢、沙门氏菌属感染等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治疗。
④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措施、诊断及治疗,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
(11)营养缺乏性疾病
①营养不良的分度、诊断、处理原则。
②佝偻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包括各种特殊类型及维生素D中毒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
③婴儿手足搐搦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④维生素缺乏症的诊断治疗。
(12)寄生虫病
包括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及疟疾等的临床与实验诊断、预防、治疗。
(13)儿科急症
惊厥、心跳呼吸骤停、休克、呼吸衰竭、DIC、脑水肿、重度哮喘持续状态等的处理,咯血、消化道出血及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严重心律紊乱的诊断及处理。
(14)症状鉴别诊断
长期发热、皮疹、黄疸、紫绀、头痛、呕吐、腹泻、腹痛、便血、肝大、脾大、腹部肿物的鉴别诊断。
(15)影像医学
①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平片检查,X线造影检查,CT、MRI及其它检查)的适应症。
②胸部及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
③消化道造影检查的影像特点,泌尿系造影的影像特点。
(16)预防保健
儿童保健及计划免疫是初级卫生保健主要组成部分,服务对象为群体儿童;服务目的是保护健康,促进健康,提高人口健康素质。要求学会:
①如何建立健全卫生保健网,以利于群体保健工作的开展。
②收集掌握儿童群众的各种数据,如管辖范围儿童总数、新生儿出生数、各年龄人数疾、患病率、婴儿残死亡率等。
③掌握散居儿童及集体儿童管理主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新生儿家庭访视、正常儿童系统管理、体弱儿童专案管理、营养管理、教养工作、计划免疫、出生宣教等。具体掌握:
a 各年龄阶段保健要点内容。
b 身长、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测量方法及评定。
c 生长监测应用及其意义。
d 营养调查及其指导。
e 智能发育调查及早期干预。
f 掌握儿童四病(佝偻病、贫血、肺炎、腹泻)防治方案。
g 计划免疫:掌握各种疫苗的初免年龄、注射间隔、免疫持久性及加强免疫时间、禁忌症及预防注射反应的识别及处理、疫苗的冷链管理等。
h 儿童保健卡片及计划免疫卡片的管理工作。
i 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卫生保健、防病知识宣传。
j 眼、口腔保健。
3.基本技能:
要求研究生能够熟练完成的技术操作包括:静脉穿刺、骨髓穿刺、胸穿、腹穿、腰椎穿刺、硬膜下穿刺、鼻饲、导尿、气管插管、心外按摩等。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病儿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临床实践考核需填写“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表”。
(三)教学能力培养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参与四年级学生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指导工作,从教案书写、教学病例准备、讲课水平、语言组织、课后辅导等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的授课水平。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一)选题
以临床应用型课题为主。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文献综述、课题设计、开题报告、预答辩、论文初审与论文答辩等同医学学术学位。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基本同医学学术学位,但要求填写临床培养记录,进行临床理论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同医学学术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