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与性病学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专业代码100206)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有志从事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临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学风严谨,身心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事业而献身。
2.要求硕士生具有坚实的皮肤性病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进行科学研究。
3.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较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典型疑难病例能熟练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作出正确诊断处理,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应用第一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时限一般为3年。第一学期课程学习,第二至三学期上半年临床训练,选题,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准备开题,下半年临床训练,做文献综述报告和开题报告,并请同行专家评议,进行课题预实验、实验,第五至六学年上半年课题实验,参加专业英语、专业课考试;下半年撰写科研论文、学位论文,预答辩、答辩。
三、研究方向
1.接触性皮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2.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3.皮肤肿瘤研究
4.性传播感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包括艾滋病的防治)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见课程设置表)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修 课 | 专 业 基 础课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11.5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
专业课 | 皮肤性病学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8.5 | |
细胞生物学 | 62 | 2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病理学进展及技术 | 56 | 1.5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及SAS软件应用 | 50 | 1.5 | |||
合计 | 19门课 | 963 | 33.5 | 33.5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专业课教学目标是使研究生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范围内掌握皮肤性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1)由导师指定国内外经典皮肤性病学著作,以自学为主,导师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皮肤病学理论知识;
(2)由教研室组织以下专题讲座:
念珠菌病
HLA与皮肤病
皮肤病治疗新进展
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
免疫荧光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
物理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皮肤黑素瘤的研究进展
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性传播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考试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二)学分与外语水平要求
学分要求:研究生各门课均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第一学年须修满26学分以上。考试采用百分制,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
外语要求:英语通过六级。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
1.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教师辅导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必读)。2.王侠生,廖康煌主编.《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选读)。
3.王光超主编.《皮肤病与性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选读)。
4.赵辨主编.《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选读)。
5.陈锡唐,刘季和,邱丙森等主编.《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选读)。
6.郭宁如,吴绍熙,廖万清等主编.《现代真菌病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选读)。
7.靳培英主编.《皮肤病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选读)。
8.Richard BO,William DJ,Timothy GB,Anderws Diseasesof the skin,Clinical Dermatology, 9th, London: Harcourt publisherslimited, 2000 (选读)。
9.Champion RH,
10.David Elder. levers Histopathology of theskin. 8th.
11.Fercd Berg Im,
12.Arch Dermatol. (选读)
13.Br J Dermatol. (选读)
14.Int J Dermatol. (选读)
15.J Am Acad Dermatol. (选读)
16.J Invest Dermatol. (选读)
17.Clin Exp Dermatol. (选读)
18.Am J Dermatol. (选读)
(四)专业外语
1.学习方式:不设专门时间授课,研究生应在临床培养及科学研究阶段,通过导师辅导,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以自学为主,反复实践的方式学习。
2.达到的标准要求:能阅读皮肤性病学及相关专业中等难度的外文资料,要求每小时≥2500印刷符号,理解基本正确;能笔译皮肤性病学及相关专业中等难度的外文资料;能正确写出学位论文的外文摘要和用于专业交流的简单外文书信;能听懂简单的专业外文报告及进行简单的专业会话。
3.考核方式:在第五学期末,申请答辩前,由教研室组织包括导师在内的至少三名副教授以上组成考试小组,对学生进行考试。采取笔试、口试相结合的方式。
(五)学术活动
1.要求硕士生按时参加科内、医院及市内相关的学术活动和学术讲座。根据条件,由导师指定参加省内、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通过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宽科研思路,为科研和临床工作及时充电。
2.参加前沿讲座;主要举办本学科或各研究课题方向的前沿性课题及可供进一步探讨的热点课题的讲座。旨在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学术发展或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讲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有杰出成绩的专家做前沿学术报告;二是研究生本人做专题综述报告,前沿讲座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要求每位研究生参与本专业讲座不少于10次,其中本人主讲不少于2次。
3.研究生需参加开题报告、实验小结及本学科预答辩。
五、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培养和考核研究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从综述、立题、开题、预实验到正式实验应以研究生的独立工作为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在科研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作风、掌握研究所需的实验技能,独立操作、重复性好,熟悉专业相关的实验方法。要求研究生必须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缜密分析的能力,善于从临床和实验工作中发现问题,注意培养研究生查阅文献、选择课题、科研设计、临床观察、实际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论文写作能力。论文写作可集中或分阶段进行,在预答辩后由导师审查定稿。申请答辩,合格者建议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硕士学位。在学期间努力在省级及其以上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论著一篇。
(一)选题
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的原则和要求》执行。
(二)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
研究生通过多种手段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熟悉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末写出文献综述,并经3名以上副高人员评阅通过。
(三)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广泛征求导师组意见的基础上,对实验课题进行科学设计,并撰写开题报告。课题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立题依据;(2)研究内容;(3)技术路线、实验方法;(4)预期结果;(5)已有工作基础;(6)计划进度; (7)经费预算等。开题报告需经3名副高以上导师组成员审阅后,报系、部备案。科研实践中,如对课题设计进行修改,要经导师同意;如重新开题需经系、部、院批准后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四)实验记录与分析
研究生应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应包括每次实验的时间、地点、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内容。在采用正确的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具体按《研究生科学研究记录管理办法》执行。
(五)中期检查
具体按《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执行。在入学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检查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以及开题和实验设计等方面。中期检查,由各学位点导师或导师组自查,部、系、院检查,研究生学院委托督导专家抽查。
(六)撰写学位论文
于第5学期末或第6学期初完成。在完成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要认真撰写学位论文。并严格按照研究生学院下达的格式要求写作,内容包括:目录、缩略词、中英文摘要、文献综述、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内容和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详见《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定》执行,论文按统一格式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
(七)预答辩
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20天左右,组织一次学位论文预答辩,专家组(导师组成员及相关学科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预答辩通过后方可正式答辩,具体要求按《硕士研究生预答辩实施办法》执行。
(八)论文初审
论文定稿后,学校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评议。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我院导师或导师组成员不能给自己的研究生作学位论文评阅。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九)论文答辩
在第三学年学期末,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硕士生申报答辩的条件是:修满学分,完成论文综述、开题报告及课题设计,完成论文,至少在省级学术刊物发表一篇论文。
六、教学和临床实践
教学工作:参加部分教学工作,协助上级医师带好医学生实习及示教,初步熟悉本科临床教学特点和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在学期间安排参加病房和门诊医疗工作不少于六个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写好完整的病历、病程记录及阶段小结等。要求掌握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参加值班工作,能独立诊断和处理皮肤病常见急诊病症。
七、培养方式与管理
(一)导师负责制
导师应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习、科研、生活情况,指导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注重全面提高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
(二)学科集体培养
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但可由导师提名组成导师小组集体培养。导师小组由三人组成(包括导师),一般为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家,其中可以有一名讲师。研究生培养期间,导师小组指导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三)考核
1.平时考核:建立研究生考核档案,包括科研活动考核档案、临床活动考核档案和工作表现考核档案。
科研活动考核档案主要包括:呈交与科研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存档;有详尽的开题报告记录;有详尽的正式实验记录。
临床活动考核档案主要包括:记录门诊、急诊所见的病种及数量;记录临床操作的名称和次数;参加讲座的记录。
工作表现考核档案主要包括:工作考勤记录;工作表现鉴定;学期考核记录。
2.中期考核:按《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的实施办法》执行。
3.毕业考核:旨在考核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综合能力。
科研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导师组现场对研究生科研课题有关领域内的某些前沿知识、研究方法进行提问,答辩评分。
医疗工作的考核主要包括:统计所管理过的病种数量、类别;统计临床操作的数量和类别;随机抽查病例并进行评分;随机抽取病人进行临床考核。
思想品德、医德医风考核主要包括:个人、导师及教研室写出研究生评议小结。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达到培养目标的各项要求方可毕业,凡符合《徐州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同意后授予硕士学位。
Ⅱ.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时限一般为3年
第一阶段:学位课程4个月
第二阶段:临床培养、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28个月
第三阶段:临床能力考核、学位论文答辩4个月
三、研究方向
1.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2.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3.皮肤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性传播感染的临床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
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三部分。
专业课教学目标是使研究生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范围内掌握皮肤性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1)由导师级指定国内外经典皮肤性病学著作,以自学为主,导师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皮肤病学理论知识;
(2)由教研室组织以下专题讲座:
念珠菌病
HLA与皮肤病
皮肤病治疗新进展
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
免疫荧光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
物理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皮肤黑素瘤的研究进展
皮肤T淋巴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性传播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数 | 学分 | 小计 | |
公 共 必 修 课 | 英语(普通班) | 150 | 5 | 13.5 | |
医学英语术语学 | 90 | 3 | |||
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 60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8 | 1 | |||
医学统计学 | 93 | 3 | |||
计算机信息技术 | 55 | 2.5 | |||
专 业 必修 课 | 专 业 基 础课 | 医学免疫学 | 60 | 2 | 11.5 |
医学文献检索 | 32 | 1 | |||
医学分子生物学(含实验) | 120 | 4.5 | |||
专业课 | 皮肤性病学 | 90 | 3 | ||
专业英语 | 30 | 1 | |||
选 修 课 | 医学论文写作 | 24 | 1 | 14 | |
临床诊断逻辑 | 20 | 1 | |||
临床流行病学 | 30 | 1 | |||
医学实验动物学 | 26 | 1 | |||
细胞生物学 | 62 | 2 | |||
医学遗传学 | 56 | 1.5 | |||
神经生物学实验 | 80 | 2.5 | |||
病理学进展及技术 | 56 | 1.5 | |||
医用电子显微镜技术 | 31 | 1 | |||
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及SAS软件应用 | 50 | 1.5 | |||
合计 | 23门课 | 1119 | 39 | 39 |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修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英文文献阅读。
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所有研究生两选一。
(二)学分与外语水平要求
学分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每名学生的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
外语要求:英语通过六级。
(三)必读著作和期刊、外语要求和学术活动
同医学学术学位。
五、临床培养计划
(一)轮转时间表
1.皮肤科12个月
2. 大内科8个月
3.普外科2个月
4. 病理科2个月
(二)轮转要求
1.皮肤科病房:5个月。研究生管理病床数为4张。病种要求,皮肤科重症疾病(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严重的血管炎等);皮肤科单一病种(湿疹皮炎、荨麻疹、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写好完整的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阶段小结,参加科查房,危重病例讨论,并积极发言,认真向各科会诊医师学习,注重提高内科及其他学科的水平,参加皮肤科急诊值班,掌握皮肤科急重症的抢救,能承担急诊会诊工作。
2.皮肤科门诊:7个月。采取跟随导师或导师组人员出门诊的方式,给予研究生独立看病的机会。要求掌握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及某些少见病、疑难重症的处理,如湿疹皮炎、荨麻疹类、药疹、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皮肤病、疥疮、瘙痒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皮下脂肪组织疾病、皮肤营养代谢性疾病、大疱性皮肤病、皮肤附属器疾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皮肤良恶性肿瘤的诊断要点,处理原则。掌握性病(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阴虱等)的检查、标本取材、诊断及标准治疗方案。掌握冷冻、CO2激光、NB-UVB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症,操作要领及术后处理;能熟练完成皮肤活检技术,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皮肤科换药,微波,电灼,皮损内注射等常规诊疗技术。
3.内外科:10个月。担任住院医师工作,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培养内容。管理病床4张,完整管理病人8人次/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学科的手术或检查操作技术,参加病房部分教学工作和指导下级医师。出科时需由科主任组织出科考核。
4.病理科:2个月。要求研究生掌握皮肤病理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某些常见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会阅读水疱性皮肤病及结缔组织病的免疫病理切片。
(三)教学能力培养
在进入第5、6学期时,导师和教研组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担任课间实习的临床教学工作,锻炼研究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六、临床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培养和考核研究生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皮肤性病的专业学位硕士生的选题应紧密结合临床,以临床实际工作急需解决的应用性课题为主要选题方向。选题应具备科学性并有一定的先进性,课题研究结果应对临床工作有指导意义。在学位课程结束后,和导师共同商定课题,在临床培养过程中注意收集病例,积累标本,学会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要求研究生必须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缜密分析的能力,善于从临床和实验工作中发现问题,注意培养研究生查阅文献、选择课题、科研设计、临床观察、实际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及论文写作能力。论文应在临床培养的28个月内完成。要求同医学学术学位。
(二)临床科研讲座
每年由导师拟定20个与科研方向或专业相关的讲座题目,由研究生轮流宣讲、答疑,从中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及科研水平。
七、考核与答辩
(一)填写、审核《临床培养记录本》
每个科室轮转结束,由研究生作书面小结,认真填写《临床培养记录本》并由所在科室写出评语,交导师审阅并签名。
(二)临床能力笔试
对完成各项培养计划者,按要求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基础理论能力考试。
(三)临床技能考核
在组织专业基础理论考试的同时,对学生的临床技能也要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病例答辩、技术操作及教学查房三个方面。
(四)学位论文与答辩
1.查阅文献与撰写综述。研究生通过多种手段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熟悉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导师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选题报告,在第三学期末写出文献综述。
2.实验设计与开题报告。研究生在广泛征求导师组意见的基础上,对实验课题进行科学设计,并撰写开题报告。
3.实验记录与分析。研究生应对实验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内容应包括每次实验的题目、时间、地点、目的、材料和方法、分析与讨论等内容。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4.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应结合开题报告进行。主要考察论文的研究必须在可行的基础上,且论文结论必须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检查学生学位课程学习情况等。
5.撰写学位论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要认真撰写学位论文。并严格按照研究生学院下达的格式要求写作,内容包括:目录、缩略词、中英文摘要、文献综述、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内容和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6.预答辩。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20天左右,组织一次学位论文预答辩,专家组对论文进行评阅,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
7.论文初审。论文定稿后,由学位点组织三位同行专家(副高职称及以上)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行评议。三位同行专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一位,同时至少有一位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具体方法按照研究生学院的要求实施。论文评阅专家不参加答辩委员会。
8.论文答辩。在第三学年学期末,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同医学学术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