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812
所含二级学科代码及名称: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12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结构,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模型、方法和技术。本学科与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等学科领域学术交融,互为补充,在学科交叉与渗透中表现了突出的活力,使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本学科主要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计算机视觉、数据库与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应用、分布式与并行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制造与数字装备等。
本专业的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十一五”江西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为江西省特色专业。本专业依托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院拥有一批能力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责任心强,指导经验丰富的导师队伍,本一级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2人、企业外聘硕士生导师5人,其中教授10人、省学科带头人6人、省百千万人才5人、省骨干教师6人。近五年来,获省级科研成果奖5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国防预研和航空科学基金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300余篇,被SCI、EI或ISTP检索100余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本学科培养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内各种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其他相关学科的高层次教学、科研、软件系统研发和管理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科学研究论文;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1、智能计算理论与应用;
2、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3、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
4、计算机视觉;
5、数据库与信息处理技术;
6、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7、分布式与并行处理;
8、网络与信息安全;
9、数字制造与数字装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基本修业年限为2.5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除了特别优秀的学生,一般不得提前毕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和学院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重要的教学环节,由学院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多方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术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制定每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3、贯彻课程学习和论文撰写并重的原则。本专业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研究生必须通过开题报告答辩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4、在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5、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教育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强教书育人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6、为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IT企业的学术交流,借鉴他们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可聘请校外专家为本专业的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2个学分,最多不超过40学分。课程含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课程学习须修28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实践学习为4学分(包括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全校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前二类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和选修的其它学科专业课程为本专业的非学位课程,导师制定培养计划时,也可选择1-2门作为本专业学位课。
教师应指导研究生自学,对于主要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习指定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广泛阅读最新文献资料,组织讨论班,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方向与水平。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撰写文献综述、专题讲座等方面的报告,积极参加学术活动。
1、全校公共课,必修,学位课程,共9学分。
2、基础理论课,必修,学位课程,共11学分。
3、专业选修课。在保证课程学习修满28学分的前提下,可由导师结合研究方向从专业培养方案中选择,允许在本学科跨专业选课,计入学分。也可由导师指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知识,研究生系统地自学某些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4、实践活动,必修,共4学分(其中学术活动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
5、课程时间安排
1)全校公共学位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由研究生处统一安排。
2)专业学位课程安排在第一、二学期,研究生处根据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可做适当调整。
3)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但要保证各学期课程量相对均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型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试方式 |
课程类别 |
开课学院 |
备注 |
|
一 |
二 |
||||||||
公共课 |
研究生英语(一) |
60 |
3 |
3 |
考试 |
学位课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研究生英语(二) |
40 |
2 |
2 |
考试 |
学位课 |
外国语学院 |
必修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考试 |
学位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
||
基础理论课 |
计算理论 |
48 |
3 |
3 |
考试 |
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必修 |
|
矩阵论 |
40 |
2.5 |
2.5 |
考试 |
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必修 |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48 |
3 |
3 |
考试 |
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必修 |
||
随机过程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必修 |
||
组合数学 |
16 |
1 |
1 |
考试 |
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必修 |
||
专业课 |
专业外语 |
16 |
1 |
1 |
考试 |
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必修 |
|
数理统计 |
40 |
2.5 |
2.5 |
考查 |
非学位课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选修 |
||
DSP技术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FPGA技术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分布式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高级软件工程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高级数据库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高级网络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计算机高级体系结构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计算机视觉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计算机图形学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进化计算理论及应用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模式识别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嵌入式系统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人工神经网络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人工智能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图像分析与理解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软件学院 |
选修 |
||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物联网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信息安全技术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云计算 |
32 |
2 |
2 |
考查 |
非学位课 |
信息工程学院 |
选修 |
||
实践环节 |
社会实践 |
2 |
必修 |
||||||
学术活动 |
2 |
必修 |
在导师的指导认可下,可以跨学院、学科选修课程,最多不超过2门。
六、实践环节及落实措施
社会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教学实践是指面向本科大学生,协助导师或主讲教师批改作业、讲解习题、指导实验、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实习或指导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教学实践应在指定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实践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表》,负责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师对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写出评语,给出成绩,报研究生处。
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开阔眼界,扩大思路,启发创造能力。每个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至少5次学术报告会,至少做1次学术报告会;撰写不少于5篇的学术报告及听后感,指导导师对报告内容、质量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学术活动的导师意见由研究生自己保存,在申请论文答辩前交院系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汇总后报研究生处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及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强化创新意识。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 选题、开题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于第3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研究课题须在本专业研究方向范围内,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具有现实意义或理论学术价值,原则上应来源于导师拟承担或正在承担的科研课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检索并阅读中外文资料(其中外文资料应占较大比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创新之处、关键技术与研究方法、研究目标、进度与安排等,重点突出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研究生应在第4学期第10周以前向学院研究生专业工作组做开题报告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在听取意见并修改后提交正式书面报告,研究生专业工作组对其开题报告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意见,确定论文题目后,研究生方能正式开始学位论文工作。
2、论文阶段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应在相关领域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要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对于实践性强的课题,论文应有具体的实验研究和验证结果。
研究生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导师应帮助其分析工作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使论文工作顺利实施。
论文的书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要求文理通顺、逻辑严谨。
研究生在校间,必须在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少于一篇。
全日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后,可根据《南昌航空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暂行管理办法》,由院系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邀请来自科研院校和相关行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通过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