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主要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伦理学专门研究人才、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的师资。具体要求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获得丰富的专门知识,成为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以及其他实际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要求能应用一种外文熟练阅读专业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和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 |
基本学制:2.5年。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为2至4年。 |
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硕士点梯队成员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注重理论学习与科研相结合、教师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特别注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73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 32 学分(必修课不少于 18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 ,学位论文 33学分。 |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
指导教师 |
1 |
道德哲学与人生哲学
|
主要研究内容:道德哲学与道德教化理论,人生哲学,正义论。 特色:专设道德教化理论研究和人生哲学,在全国具有较明显的特色。 意义:能培养学生扎实的伦理学研究功底,并与现实的美德培养和人生意义创造密切结合。 |
詹世友教授 郑晓江教授 |
2 |
西方伦理学史
|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从古希腊到西方现代的伦理思想。以亚里士多德和西方正义理论为主。 特色:采取全程双语教学,研读英文原著。 意义:培养学生研究西方伦理学说的扎实功底。 |
程党根教授 孙增霖副教授 |
3 |
中国伦理学史
|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儒家、道家和佛教伦理思想。 特色:从研读经典原著入手,并采用会讲形式。 意义:让学生沉潜于古典道德文化之中,涵养德性,关注现实。 |
徐福来副教授 杨雪骋教授 |
4 |
公共伦理学
|
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行政伦理、非政府公共组织伦理。 特色:中西结合,把公共伦理学研究推上道德哲学的研究高度。 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并培养公共美德。 |
王能昌编审 |
三、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 分 |
开课 学期 |
任课教师 (职称) |
考核 方式 |
备 注 |
|
必修 课
|
公 共 基 础 课 |
0020005 |
英 语 |
144 |
6 |
1、2 |
|
考试 |
|
00200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30 |
1 |
1 |
|
考试 |
|
||
0020002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42 |
2 |
2 |
|
考试 |
|
||
专 业 核 心 课 |
5021001 |
中国哲学研究 |
54 |
3 |
1 |
中哲全体导师 |
考试 |
|
|
5021002 |
西方哲学研究★ |
54 |
3 |
1 |
孙增霖副教授 |
考试 |
06级开始双语 |
||
5021024 |
中国伦理学名著导读 |
54 |
3 |
1 |
徐福来副教授 |
考试 |
|
||
5021025 |
西方伦理学名著导读★ |
54 |
3 |
1 |
詹世友教授 |
考试 |
双语 |
||
选修 课 |
专 业 方 向 课 |
5022026 |
道德哲学 |
36 |
2 |
2 |
詹世友教授 |
考查 |
|
5022027 |
人生哲学 |
36 |
2 |
2 |
郑晓江教授 |
考查 |
|
||
5022028 |
中国伦理学史 |
36 |
2 |
2 |
徐福来副教授 |
考查 |
|
||
5022029 |
西方伦理学史★ |
36 |
2 |
2 |
孙增霖副教授 |
考查 |
双语 |
||
5022030 |
行政伦理学 |
36 |
2 |
2 |
王能昌编审 |
考查 |
|
||
5022031 |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研究 |
36 |
2 |
2 |
杨雪骋教授 |
考查 |
|
||
素 质 教 育 课 |
公共选修课 |
二外、数学、计算机、体育、管理、经济、法律类 |
|
|
|
|
|
至少选修一门 |
|
|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
|
|
|
|
|
至少选修一门 |
||
必修 环节 |
|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
|
3 |
|
|
|
|
|
|
学术活动 |
|
2 |
|
|
|
|
||
|
社会实践 |
60 |
2 |
|
|
|
|
||
|
外语学术论文 |
|
1 |
|
|
|
|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研究生在第三学期中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文献综述、论文主题思想和论文大纲。 |
学术活动(2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1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业务档案。 |
实践环节(2学分): 指导本科生社会实践,讲授或辅导一门本科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 |
外语学术论文(1学分):用英文写作一篇3000字以上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线)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昌大学。 |
学位论文形式: 学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必须是本专业领域的有关课题,从原著出发,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研究,字数在2.5万字以上。论文形式符合严格的学术论文的规范。 |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1.对本专业的中国伦理学原著如《四书》、《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近思录》、《传习录》等,西方伦理学原著如《理想国》、《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伦理学》(斯宾诺莎)、《道德原理探究》、《实践理性批判》、《法哲学原理》、《精神现象学》等有较好的熟悉程度。 2.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专业论文。 3.学位论文的最终成果必须达到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