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南昌大学《工业催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南昌大学 /2014-04-05

 工业催化》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1、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同时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基本学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以3年制为基本学制的弹性学制,博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为3至5年。

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成立由导师和物理化学、应用化学等相关学科指导教师组成的博士生指导小组。指导小组负责指导博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群体的作用,避免导师包揽本人指导研究生的全部所学课程等情况。指导小组成员由指导教师推荐,所在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的培养环节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生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规定、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特点,学习有关课程,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在拓宽和加深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以及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为使研究生全面把握本学科研究进展和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根据本学科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期进行专题研讨,前沿讨论,并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博士生每周应向导师或指导小组汇报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情况。

应修学分:总学分不少于2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4学分)。开题报告3学分,学术活动2学分。

二、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指导教师

1

多相催化

以研究稀土催化、环境催化为特色,主要研究稀土在催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在汽车尾气净化、废水废气处理等环保领域所用催化剂及其作用机理。

罗来涛教授

黎先财教授

2

光催化与酶催化

本方向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环境两大主题,开展光催化制氢、生物酶催化制氢、生物模拟甲烷氧化制甲醇及其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的研究

李越湘教授

刘小明教授

3

催化材料

本方向开展纳米催化新材料的研制如非晶态合金、稀土钙钛矿型、尖晶石型复合催化材料、碳纳米管的合成以及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催化剂等的研究。

罗来涛教授

黎先财教授

李越湘教授

4

量子催化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微观层次通过量子方法计算对催化现象进行研究。对催化剂分子或催化反应进行建模,推测其催化活性位点,催化性能和催化反应机理。据此可对催化剂分子进行设计或寻找更好的催化剂。

洪三国教授

5

精细化工催化

研究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的不对称合成、有机硅、药物中间体、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合成中有关催化剂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陈芬儿教授

三、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职称)

考核方式

适合方向

 

 

 

 

必修

 

0010006

英 语

90

5

1

 

考试

 

00100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4

3

1

 

考试

 

5511006

催化科学与工程

36

2

1或2

李凤仪

考试

1、2、3、4

5511007

现代催化技术

36

2

1或2

罗来涛

考试

1、2、3

5511008

微观反应动力学

36

2

1或2

洪三国

考试

4

5511009

学科前沿讲座

36

2

1

众导师

合上

考查

1、2、3、4

 

 

 

选修

 

专业方向课

5512010

新催化材料★

36

2

1或2

张宁

考查

双语教学

5512011

光电催化

36

2

1或2

李越湘

考查

 

5512012

制备与催化

36

2

1或2

黎先财

考查

 

素质教育课

 

跨学科的专业课程

36

2

 

 

 

可在全校博士、硕士生课程中选修

公共选修课

二外(日、法、德)

54

2

 

 

 

 

必修

环节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3

 

 

 

 

 

学术活动

 

2

 

 

 

 

 

四、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3学分):

开题报告必须以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2年内统一组织和实施。成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专家)必须严格审核博士生所作的开题报告,避免流于形式。经报告、评审通过后,博士生获得相应的学分。

(1)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要求博士生在阅读50至100篇有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写出文献综述书面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应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近期国内外研究动态,包括这些领域的主要进展、前沿课题及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给出详尽的介绍。文献综述由博士生本人完成,综述报告应提前分送给考核小组每位成员。

(2)报告会应公开举行,会前张贴海报,公布开题者、导师、课题名、评审委员名单以及举行报告会日期和地点,并组织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科研人员、教师以及研究生参加。

(3)评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人,其中博导至少2人。提倡聘请相近专业、跨学科有关专业或科研单位、企业界的专家参加。

(4)研究生对拟开题作30分钟的全面汇报,就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当场回答评审委员提问。指导教师介绍该生的业务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对拟开课题的评价。评审小组经过讨论,对该生能否完成课题任务、能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做出明确评定,并将提问和讨论的主要内容记录在案,要求每位评审委员在开题报告表上签名。

(5)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如果由于原来考虑不周或客观上发生了不可预料的特殊情况如课题方向、研究对象需改变时,允许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导师、指导小组签署意见并经研究生院批准后,重新作开题报告,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

学术活动(2学分):

博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2次报告)。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博士生选听学术报告应有针对性,自己举行报告应有充分的准备,讲座报告应体现前沿性、科学性,突出自己从文献中自我学习、自我总结的能力和演讲能力。对博士生讲座的质量导师应有评语。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后须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博士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4篇,其中必须在本专业学术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3篇(增刊不计算在内,如在读博期间以学生为第一的发明专利,可替代论文1篇);或发表被SCI、EI收录的论文1篇或ISTP收录的论文2篇,学术论文必须以南昌大学为第一单位署名发表,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

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包括学术水平、成果及工作量等方面的要求):

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培养的全面训练。博士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为确保论文的进度和质量,要求做到:

1、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论文选题确定后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论文工作计划,对科研经费的来源、试验器材的采购和加工计划等应尽早提前考虑并采取措施,经过认可后才能进行课题研究。论文计划经学位点负责人审定后在第四学期结束前报学科、学院、研究生院备案。

3、博士生应按阶段在本学科的学术会议上报告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取得本学科的集体指导和帮助。该报告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由学院或学位点记录备案。

4、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应用,但不能作为博士阶段的科研成果。

5、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概论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指明出处,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6、博士学位论文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学位论文与摘要的统一要求》及《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

7、博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或论文应在答辩前三个月送评阅人或有关单位,以广泛征求意见。

8、博士生在学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正式发表的或已录用的论文清单必须附在本人学位论文中。博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同时附交论文发表所在刊物的该期封面、目录及本人论文第一页的复印件或录用通知书的复印件。论文发表或完成的认可由各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决定,并同申请材料汇总一同交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备案。

9、凡不符合上述要求者,不受理其学位答辩的申请。

博士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后,按照《南昌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