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5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既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又能从事理论宣传、党政工作和其它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学风和合作精神,积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较熟练地掌握现代宣传教育技术、科研手段和管理方法,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允许研究生提前毕业,但研究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研究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
研究方向名称 |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
研究生导师 |
1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传播的历史及其特点和规律。
|
韩玲 |
2 |
马克思主义专题史 |
主要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史,也可以是马克思主义某一方面或关于某一思想观点的发展史。
|
肖华平 刘仁营 |
3 |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 |
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邱显平 |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导研究生在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着力提高科研能力和从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2、 实行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和导师组的整体优势。
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研究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该研究生的专业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一旦确定后,研究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课程结构分布如下:
学位课程2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门,8学分;专业基础课3门,9学分;专业核心课3门,9学分。
非学位课程即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
补修课程(凡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以参加本科生课程班级学习的方式补修本专业不少于2门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取得学分。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试题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主动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学术活动,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个人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
2、实践活动(1学分)
加强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要求研究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每学年不少于二周,可集中安排、也可分散进行,或在假期回乡调查,并提交一份调研报告。
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要求学生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习,时间不少于2周(约14学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完成。可采取独立讲课,辅导,协助指导论文、社会实践,兼任副政治辅导员,参加学生工作研究等方式进行。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导师或本学科点的课题研究,参加校内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随同导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一次。在省级以上刊物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独撰,或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
八、学位论文
1、研究生完成全部课程,成绩优良,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2、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在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对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大纲、研究进度、资料来源等作出说明。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并经导师组审议通过后,研究生方能开始撰写论文。
3、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要在本专业研究方向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要把握正确的政治观点和学术倾向。论文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要有一定的新意。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研究生应在第五学期末完成论文初稿,第六学期的3月份最后定稿,4月中旬打印成册,并送导师和有关专家评阅。
4、学位论文的答辩。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完成实习任务,获得规定学分,并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成果指标后,方能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中期,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任课 教师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必修 课 |
9992001 9992002 |
公共英语 |
4 |
216 |
1和2 |
学校统一安排 |
英语学科修二外 |
999200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6 |
1 |
学校统一安排 |
全校必修 |
||
9992010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8 |
2 |
学校统一安排 |
文科指定选修 |
||
0012192 |
专业外语 |
1 |
18 |
2 |
|
|
||
专业基础课 |
001220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3 |
54 |
1 |
韩玲 |
|
|
0012501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3 |
54 |
1 |
刘仁营 |
|||
0012210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3 |
54 |
2 |
肖华平 |
|||
专业核心 课 |
0012211 |
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ABC |
3 |
54 |
2 |
肖华平 |
|
|
0012222 |
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ABC |
3 |
54 |
2 |
韩玲 |
|||
0012223 |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ABC |
3 |
54 |
2 |
邱显平 |
|||
非 学 位 课 程 |
专业 选修 课 |
0012225 |
政治学专题研究 |
2 |
36 |
3 |
胡宜 |
|
0012226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
2 |
36 |
3 |
汪荣有 吴仁平 |
|||
0012227 |
当代国际政治专题研究 |
2 |
36 |
3 |
邱显平 |
|||
0012209 |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
2 |
36 |
3 |
王玲玲 |
|||
0012229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专题研究 |
2 |
36 |
3 |
邓文平 |
|||
001223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
2 |
36 |
3 |
王员 |
|||
实践 环节 |
学术活动 |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
1 |
|
|
导师各自指导 |
|
|
实践活动 |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
1 |
14 |
3 |
导师各自指导 |
|
||
补修 课程 |
0012502 |
逻辑学 |
|
|
|
李正兴 |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
|
0012503 |
中共党史专题 |
|
|
|
蒋贤斌 |
注:A代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方向,B代表马克思主义专题史方向,C代表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方向。
附件二: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12208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pecial Subject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韩玲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阐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部统编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吴振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梁树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210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译名:History of Marxism Developmen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肖华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总结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揭示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特别是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而不断发展的规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马健行:《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龚育之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座》,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5、中国社科院马列所:《马克思主义150年》,学习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50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译名:The Selected Readings in Marxism Classic Work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刘仁营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精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经典作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
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参考书目:
1、周向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程耀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编号:001221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
英文译名:Subject History of Marxism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肖华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定范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特定阶段、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特定领域进行专题教学和研究的课程,结合本学科点的实际情况,目前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视角展开专题教学和研究。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更深放、系统地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实践的历史规律。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教材自编。
2、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 姚开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
英文译名:Special Subjects on Marxism communication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韩玲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在不同时期传播的历史及其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传播、应用和发展的历史。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准备的若干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各国传播的经验和意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丁守和 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三联书店1963年版。
2、[南非]达里尔·格雷泽 [英]戴维·M·沃克尔: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3
课程名称: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英文译名:Glob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显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球化与时代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了解国内外关于全球化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变和面临的挑战,重点学习全球化时代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与中国变化的情况等。主要内容是: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建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以及全球化与资本主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陈海燕 李伟:《全球化视域下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于桂芝:《全球化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莫岳云主编:《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述评》,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课程编号:0012209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
英文译名:Marxism theory front question research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玲玲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结合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难点问题,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范畴和科学体系。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培养和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目:
庞元正、董德刚:《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5
课程名称:政治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Politica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胡宜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政治学专题研究》以各种政治现象、政治问题与政治思潮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中国的政治发展实践,以政治分析为核心,通过专题讲述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课程教学。通过课程学习,在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注重方法论的训练和提升,在不断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的基础上,优化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水平,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问题与问题意识;在宏大叙事与微小实践之间:政治学研究方法;时空政治学;物的政治生活;文化与支配;世界体系与想象的共同体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世纪出版社2005年版。
2、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1999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6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英文译名: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though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与职称:汪荣有教授、吴仁平教授等
教学内容及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和科学理论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角度,客观地评介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实践观、异化理论与社会解放学说;综合性地概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五大流派;同时也辩证地陈述最主要的几种西方哲学理论和社会思潮,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之间的关系和对当代思潮的影响。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之沧:《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言玉梅:《当代西方思潮评述》,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7
课程名称:当代国际政治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显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当代国际政治专题研究》以国际政治的实践和理论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现代国际政治学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的行为体、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国际政治的动力、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编号:0012229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Marxism and the projects in the world toda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邓文平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影响、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促进等内容的的分析,一方面批判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社会主义失败论”等错误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另一方面,以实践为基础,阐述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促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改良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顾海良、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与现时代》,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当代意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徐海波等著:《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期刊)。
课程编号:001223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tudy of the Chinization of Marxis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王员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主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等内容。
教材及参考书目:
1、何一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曾长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北京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