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西师范大学 /2014-04-08

 国际政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30206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高等院校,党政机关,研究院所,涉外企业等从事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身心健康。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本专业外文文献的阅读,并能准确地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涉外工作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般按3年学制制(修)订。允许硕士生提前毕业,但硕士生的最短学习年限不得少于2.5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

研究生导师

1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20世纪以来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及主要流派的比较;中国政府处理国际问题的主要政策与战略;

聂平平、邱显平、李才义

2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以全球化为背景,对当代国际政治,特别是全球性问题进行研究;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行重点研究。

张艳国、邱显平、李昌新

3

英美国家政治与外交

英美国家政治的历史和主要体制架构;英美国家外交政策的制订过程、外交政策的制订;英美国家主要的外交政治研究。

李才义、邱显平、聂平平

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

1、采用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为主导负责硕士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课程学习,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硕士生掌握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和前沿问题。要求每位硕士生都应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使硕士生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努力提高硕士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硕士生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最迟在第一学期末)经师生互选,确定导师,未互选的硕士生由导师组分配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与制订培养计划,经学科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室、所、中心)和研究生院备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计划要对该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课程学习要求及考试方式、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环节等做出比较具体的规定或说明。

五、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课程考核

1、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两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学科专业的本科生主干课程。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6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其中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每学分以18学时为标准安排教学。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8学分)、学位基础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9学分)。

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6学分)。

补修课程: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两门课程。补修课程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合格以上成绩,但不计学分。

2、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学位课程75分以上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以上为合格。公共必修课的考核按研究生院的统一要求执行。专业课程的考核注重对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注重引导和促进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课程考核。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两部分。

(1)学术活动(1学分)

“学术活动”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进展,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凡在本校举行或学校、研究生院及各院、室、所组织举行的学术活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均应参加。凡校外学术组织和省、部、国家有关部门、单位及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在读期间,硕士研究生应听取不少于5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公开主讲不少于2次有关文献阅读、学术研究等内容的学术报告。各学位点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合理安排学术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学术活动占1学分,根据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勤和学生主讲的学术报告质量进行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考核成绩由导师综合评定。

(2)实践活动(1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与社会实践等类别。教学实践是体现我校师范特色,培养提高硕士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和检验研究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实践的形式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指导实验、答疑解难等;科研实践是锻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必要途径。科研实践的形式包括参与导师课题研究、完成自主申报科研课题及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和学科研究基地研究项目等;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技术推广、咨询、科技开发、专业实习及公益劳动等。

各学科根据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要求硕士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各学科专业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研究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时间。考核成绩采用五级分制评定,导师依据研究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的培养

1、鼓励本专业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在培养科研能力的过程中推动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或拓宽硕士生的理论和知识面。

2、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各学科要尽力创造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条件,规定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和聆听至少5次专业学术报告活动,及撰写有关摘要或笔记。

3、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以江西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未完成者,不得授予硕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

1.研究生完成全部课程,成绩优良,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2.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在第四学期确定论文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需对课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大纲、研究进度、资料来源等作出说明。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并经导师组审议通过后,研究生方能开始撰写论文。

3.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研究生应在第五学期末完成论文初稿,第六学期的3月份最后定稿,4月中旬打印成册,并送导师和有关专家评阅。

4.学位论文的答辩。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完成实习任务,并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成果指标后,方能参加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中期,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和表决,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一:

国际政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

9992001

9992002

公共英语

4

216

1和2

学校统一安排

英语学科修二外

9992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学校统一安排

全校必修

999201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2

学校统一安排

文科指定选修

0012363

专业英语

1

18

2

李才义

各学院自行开设

专业基础课

001235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3

54

1

张艳国

 

0012352

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3

54

1

彭隆辉

0012353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专题

3

54

1

聂平平

专业核心

0012354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A

3

54

1

聂平平

 

0012355

当代全球问题研究B

3

54

2

邱显平

0012356

美国政治与外交C

3

54

2

李才义

专业

选修

0012357

国际政治文化学专题研究

2

36

3

王玲玲

 

0012358

中美关系专题研究

2

36

3

李才义

0012359

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研究

2

36

3

邱显平

0012360

国际法研究

2

36

4

洪萍

0012361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

2

36

4

郑双胜

0012362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专题

2

36

4

李昌新

实践

环节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不少于5次,作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

1

 

 

各指导

教师

 

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

1

 

 

各指导

教师

 

补修

课程

0012364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李才义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0012365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李才义

 

注:A代表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方向

    B代表全球化与国际政治方向

    C代表英美国家政治与外交方向

 

 

附件二:

国际政治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012351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英文译名: Comparative Poli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张艳国 教授 博士

教学内容及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是政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政治学思想,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政治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政治学基础。本课程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去阅读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的兴趣和能力,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阐述,实际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括。

教学要求:(1)对政治科学的基本知识体系有所了解;(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经验性与实证性的比较方法的了解和熟悉;(3)注意对实际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并有意识地收集可供比较的案例;(4)既注意比较研究的中国情境,又不忽略其国际情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5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6. 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7. 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课程编号:0012352

课程名称:西方政治思想史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History of Westen Political Thought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彭隆辉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专业必修课,是政治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为指导,围绕西方政治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各种不同思潮之间的关系,对西方政治思想的的产生、发展、演变,人类政治观念发展的内在规律、政治学知识的积累过程、政治思想与政治史发展的互动关系等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政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开阔知识视野,提高政治思维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民族主义等。

教材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1. 《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唐士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纲》,马啸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下册),约翰·麦克里兰、 彭淮栋译,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4.《政治学说史》(上、下卷)(第4版), 乔治·萨拜因、托马斯·索尔森,邓正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上卷), 2010年版(下卷)。

5. 《政治哲学史》(第3版),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约瑟夫·克罗波西(Joseph Cropsey)、李洪润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9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3

课程名称: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英文译名:Theory and methods in Political Science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聂平平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政治学理论与方法作为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生的必修课,课程设置突出政治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以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结合中国政治生活的实际和当代政治学的前沿理论成果,对重要的政治理论及方法作以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为基本内容的政治学方法论研究、以权力与权利的基本概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关系研究、以国家、政党、民族等政治实体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系研究、以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行为研究以及以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研究和以政治革命、政治改革、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发展研究。

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基本知识;(2)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以及经验性与实证性的比较方法的了解和熟悉;(3)注意对实际政治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并有意识地收集可供经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案例。

教材:《政治学导论》聂平平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目及文献:

1.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商务印书馆2010

2. 《政治学研究方法举隅》B.H.齐斯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莱斯利·里普森 华夏出版社2001

4. 《文化、权力与国家》杜赞奇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0012354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

英文译名: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聂平平 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以国际政治的实践和理论形成和演变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现代国际政治学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的行为体、国际政治的格局、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与安全、国际政治的动力、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倪世雄等:《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5

课程名称:当代全球问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Global Problems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 邱显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当代全球问题研究》以全球化时代全球问题与国际政治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当代全球问题的主要表现。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的冲突与战争、恐怖主义问题、环境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全球发展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传染病与全球健康问题、难民与移民问题、新安全观念的形成、全球问题解决的途径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少军:《当代全球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的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张全义:《当代全球热点问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6

课程名称:美国政治与外交

英文译名:American Government and Foreign Policy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    分:3

学    时:54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才义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以专题的形式从美国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两个方面探讨美国的强盛之道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要求学生熟悉美国史,并掌握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就美国政治来说,要求掌握美国政治的原则、美国的政治参与、美国政治的组织结构以及美国的公共政策;而就外交部分矾,需要掌握以下有关知识,即美国外交史、美国外交思想、美国的国别外交或地区外交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道揆著:《美国政府与美国政治》(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2、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上、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4、(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美)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7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文化学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王玲玲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以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形势为背景,基于充分的事实资料,系统探讨文化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剖析国际政治中的文化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视角观察和了解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全球观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概述、文化与国际关系(交流与冲突)、西方世界的文化霸权与文化扩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抗争、文化与全球化、中国文化与对外关系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张骥、刘中民:《文化与当代国际政治》,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邢悦编著:《文化与国际关系精选文献导读》(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列教材)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刘胜伟:《文化霸权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马德普:《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多辑系列)天津人民出版社

6、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8

课程名称:中美关系专题研究

英文译名:Sino-US Rel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才义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以中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探讨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与战略上的关系,同时也探讨两国在地区与全球问题上的合作与斗争,重点考察中美两国的三条主线既人权问题、经贸问题和战略问题。通过历史回溯、理论阐释、现状分析等以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当前中美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教材及参考书目:

1、陶文钊著:《中美关系史》,(上中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陶文钊、何兴强著:《中美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课程编号:0012359

课程名称: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研究

英文译名:The Study of World Nationalism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邱显平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世界民族主义问题研究》以当代世界民族主义问题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进一步强化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当代世界民族主义的研究对象论、民族和民族主义的基本理论、西方民族主义运动的源起和发展、当代西方民族问题、东欧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亚非拉地区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与国际体系等。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刘中民:《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2、邱显平:《当代世界民族冲突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0012360

课程名称:国际法研究

英文译名: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law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江西师大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洪萍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际法研究》以国际法律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基本原理的角度,以专题的形式讲授国际法的若干基本问题。通过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扩展学术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律责任、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法上的居民、外交、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争端法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转变法律观念,树立现代国际法法律理念;2、掌握国际法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现代国际法理论的发展动态;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要求学生在专题之前对相关领域的学术状况有基本了解,认真阅读相关材料,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踊跃发言与提问,并能进行细致的总结,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定的书面练习或论文撰写工作。

教材及参考书目:

1、奥本海《国际法》【英】詹宁斯.瓦茨修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1998年4月版;

2、Malcolm N.Shaw, International Law, Fifth Edition, Cambridge, 2003

3、Malcolm D.Evans(ed.), International Law, Oxford, 2003

4、邵沙平、余敏友主编:《国际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王虎华主编:《国际公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课程编号:0012361

课程名称:国际政治经济学专题

英文译名: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郑双胜,讲师

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际政治经济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分析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对外政治经济行为,以及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系统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学派和理论。在运用关于政治经济相互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理论到地缘政治、国际组织、国际冲突,以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环境等具体领域阐述了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朱文莉:《国际政治经济学》(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王正毅:《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3、罗伯特·吉尔平(Gilpin.R.)(著),杨宇光 (译)、 杨炯 (译) ,《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课程编号:0012362

课程名称: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专题

英文译名:Contemporary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    分:2

学    时:36

开课单位:政法学院

任课教师及职称:李昌新 副教授

教学内容及要求

《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专题》以现当代国际体系的演变历程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国际体系的六要素,系统梳理国际体系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向后冷战国际体系演进中的重大前沿问题,进而揭示国际政治诸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为理解当前的国际政治及我国的对外政策提供史鉴。

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王绳祖、谌取荣、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1-10,11,12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004,2006年版。

2.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群言出版社2010年版。

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