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创新人才。
2、业务水平和能力要求: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学术刊物,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管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综合素质要求: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人才。
二、研究方向
1、软件工程和Web工程
本方向主要研究软件中间件、数据挖掘、语义Web、云计算、软件工程方法学、信息安全和形式化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多媒体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流媒体应用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1) 视频信息安全技术;(2) 视频处理算法及编码技术;(3)多媒体信息分析与检索,图像处理。
3、高性能计算
本方向主要研究并行与分布式计算、优化算法、系统软件及多核技术。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
补修课程一般为2-3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由各院协调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也可采取学生自学,本科任课教师或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课 程 学 习 及 学 分 |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 |||||||||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 | 讲授形式 | 考核 方试 | 要求 | ||||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 学分 |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 1 | 36 | 讲授 | 考试 | 平均 75分 以上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 2 | 70 | 讲授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 2 | 54 | 讲授 | |||||||
外语 (6学分) | 基础 外语 | 英语(一) | 2 | 160 | 讲授 | |||||
英语(二) | 3 | |||||||||
专业外语 | 1 | 40 | 讲授 | |||||||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基础课选2门、专业课2门) | 基础课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3 | 60 | 讲授 | |||||
矩阵理论 | 3 | 60 | 讲授 | |||||||
组合数学 | 3 | 60 | 讲授 | |||||||
高级软件工程 | 3 | 60 | 讲授 | |||||||
软件工具与环境 | 3 | 60 | 讲授 | |||||||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 11 学分
| 必修环节 | 文献阅读 | 1 |
| 考查 |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 ||||
学术讲座 | 2 |
| 10次 (导师考核) | |||||||
必选课 (至少选1门) | 并发计算理论 | 3 | 60 | 讲授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多媒体理论与技术 | 3 | 60 | 讲授 | |||||||
选修课 | 选修课 | 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 | 2 | 40 | 讲授 | |||||
数字图像处理 | 2 | 40 | 讲授 | |||||||
神经网络与进化算法 | 2 | 40 | 讲授 |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2 | 40 | 讲授 | |||||||
模式识别 | 2 | 40 | 讲授 | |||||||
并行程序设计原理 | 2 | 40 | 讲授 | |||||||
并行体系结构及网络技术 | 2 | 40 | 讲授 | |||||||
高级Web技术 | 2 | 40 | 讲授 | |||||||
并行算法实践 | 2 | 40 | 讲授 | |||||||
补修课 |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3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补修课程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 |
| 考试 |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 ||||||
实践环节 |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 40 | 考查 | 通过 (导师考核) | ||||||
课程免修 |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
| 考试 | 60分 以上 | ||||||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 第一学期结束前, |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 ||||||||
中期 考核 |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 ||||||||
开题 报告 | 中期考核筛选后 |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 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五)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六)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
十、参考书目
国外期刊
1.《IEEE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IEEE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3.《IEEETransactions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4.《Communicationof ACM》
5.《IEEETransactions on Operation System》
6.《IEEE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7.《IEEE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
8.《IEEE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9.《IEEE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10.《InternationalJournal of Neural Networks》
国内核心期刊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文版)(双月刊) SCIE、EI收录
2.《软件学报》 (月刊)EI、ISTIC收录
3.《计算机学报》 (月刊)EI、ISTIC收录
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月刊)ISTIC收录
5.《电子学报》 (月刊)ISTIC收录
6.《自动化学报》 (双月刊)EI、ISTIC收录
7.《中文信息学报》 (双月刊)ISTIC收录
8.《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月刊)ISTIC收录
9.《系统仿真学报》(月刊)
10.《计算机科学》 (月刊)ISTIC收录
11.《模试识别与人工智能》 (季刊) ISTIC收录
12.《计算机工程 (半月刊)》ISTIC收录
1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旬刊)ISTIC收录
12.《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月刊)
13.《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季刊)ISTIC收录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月刊)ISTIC收录
15.《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双月刊)ISTIC收录
16.《计算机应用》 (月刊)ISTIC收录
17.《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月刊)
十一、专业、学科组成员
组长:明仲
导师队伍:曾新红、文振焜、张席、张冰、朱映映、尹剑飞、陆克中、罗秋明
秘书:陈昊
学科组负责人签名:
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2010 年 9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