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外政治制度

深圳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1-12

秘度0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愿意服务社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和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乐于奉献,敬业、善良;

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本学科学术理论的状况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和研究工具,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

3、人格健全,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中国大陆政治制度研究

本方向以研究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前沿和敏感问题和探索基层民主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实证研究、田野调查为研究基础。

2、中国香港政制发展研究

本研究方向利用深圳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以研究“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制发展为重要内容,关注香港的政治、行政发展中带有趋势性的现象和问题,分析和总结香港在循序渐进推进民主,改善政府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3、东亚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本方向以研究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为主要内容。研究重点为:结合政治文化研究东亚政治制度;结合政府能力研究东亚政治制度;结合政治发展研究东亚政治制度的特征。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若研究生学位课平均成绩达到85分以上、指导教师确认有能力提前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提前一年或半年毕业。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在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以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第二作者,第三及其后作者名次一律不计),或完成相当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取得相当水平的科研成果。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 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

补修课程3门,由指导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和专业基础等因素在个人培养计划中确定。随本科专业同堂上课、同堂考试。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中外政治制度 专业硕士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课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形式

考核

方试

要求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

学分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1

36

考试

平均

75分

以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2

70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2

54

外语

(6学分)

基础

外语

英语(一)

2

160

英语(二)

3

专业外语

1

40

专业学

位课程

(12学分)

基础课

(2门)

当代中国政治史专题研究

2

40

讲授

政治学理论专题研究

2

40

讲授

专业课

(2门)

政治学研究方法

2

40

讲授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2

40

讲授

中国政治文化与制度专题研究

2

40

讲授

西方政治制度专题研究

2

40

讲授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 11

学分

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

1

考查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学术讲座

2

10次

(导师考核)

选修课

任选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考查

现代政党制度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政治发展理论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现代选举制度与选举理论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香港政府与政治

2

40

课堂讨论

东亚政府与政治

2

40

课堂讨论

欧盟体制研究

2

40

课堂讨论

补修课

政治学导论

考试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行政管理学

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40

考查

通过

(导师考核)

课程免修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考试

60分

以上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结束前,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中期

考核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开题

报告

中期考核筛选后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

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 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 学分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学术报告、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阅读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笔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学术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补修课程的考核既可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也可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五)考试科目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六)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用一年半至二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指导教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既要服从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根据每位研究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

十、参考书目

序号

著作(书刊)名称

作者、出版单位、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列宁选集》

《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专题摘编)》

《政治学》

《君主论》

《政府论》

《社会契约论》

《论法的精神》

《代议制政府》

《联邦党人文集》

《现代政治分析》

《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

与政策》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宪政译丛》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

《政治学手册精选》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

全书》

《美国是如何治理的》

《国外议会丛书》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

丛书》

《中国政治》

《论美国的民主》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从书”

10卷

《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

《当代各国政治体制》

《外国政治制度史》

Comparativ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Communuist Neo-Traditionalism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 Autocracy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马基雅弗利,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洛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卢梭,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约翰·密尔,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汉密尔顿,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罗伯特·达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巴林顿摩尔,华夏出版社1978年版

塞缪尔·亨廷顿,三联书店1989年版

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戴维.伊斯顿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三联书店1996-1997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主编,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希尔斯曼,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王晓民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

谢庆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詹姆斯·R·汤森,江苏人民出版社

托克维尔著,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徐育苗主编,商务印书馆2000-2003年

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2年

俞可平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赵玉霞等,青岛出版社1998年版

Rod Hague, Martin Harrop & Shaun Breslin, 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Andrew G. Wald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Carl J. Rriedrich and Zbigniew K. Brzezinshi, Praeger Publuishers, 1969(Fourth Printing)

W.Richard Scott,SAGE Publications Inc.,1995.

十一、专业、学科组成员

组长:黄卫平

导师队伍:张定淮、吕元礼、张 涛、唐娟、邹树彬

秘书:陈文

学科组负责人签名:

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2010-6-10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