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现当代文学

深圳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2-11-1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术视野开阔且具有理论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使用计算机,胜任本门学科的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文化批评与区域文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侧重运用文学—文化批评的方法,深入开展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研究和区域(地域)文学研究。

2、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论暨作家论

本方向的学术定位为,基于丰富的个体创作经验,从文学“内部研究”入手,理性地梳理、探索、总结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经验与文学成就:一、注重立足文本,阐释小说美学、散文美学和诗歌美学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以分析当代文本,开掘当下文学新命题的研究特色;二、形成以创作实践推动当代文学研究的特色;三、形成与当代作家紧密联系、互动式研究的特色

3、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本方向突出和彰显历史与审美两个维度的方法论意义,着力于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的学理反思,关注当下文艺发展的轨迹,开拓哲理层面新的思辨的学术路向,追踪文学新潮,开拓性别视野,融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第1-3学期),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第4-6学期)。

四、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论文工作、社会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两类,均为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类。

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文科专业),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学分。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入学的研究生,需在中期考核之前补修“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文学理论”三门专业主干课程,可采取学生自学,导师考核等方式补修。如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知识或修过相同或相近课程,可申请免修,但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导师同意,报研究生部备案。

△详见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硕士生课程及学分设置表

1.本专业学制为 3 年。

2.本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少于 21 学分。

3.课程学习与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比例为1:1。

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讲授形式

考核

方试

要求

学位课程

(必修课)

不得少于 21学分

公共学

位课程

9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3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

1

36

讲授

考试

平均

75分

以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文科)

2

70

讲授

自然辩证法概论

(理工科)

2

54

讲授

外语

(6学分)

基础

外语

英语(一)

2

160

讲授

英语(二)

3

专业外语

1

40

讲授

专业学

位课程

12 学分)

基础课

(2门)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想史

3

60

讲授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3

60

讲授

专业课

(2门)

文化批评与文学研究

3

60

讲授

当代小说创作论

3

60

讲授

非学位课程

不得少于 11学分

必修环节

文献阅读

1

指导

考查

通过

开题报告通过即可

学术讲座

2

指导

10次

(导师考核)

必选课

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3

60

讲授

考试

60分

以上

港台文学研究

3

60

讲授

选修课

任选课

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

3

60

讲授

当代散文作家作品

3

60

讲授

现代文学期刊研究

2

40

讲授

90年代长篇小说叙事研究

2

40

讲授

深圳特区文学文化研究

2

40

讲授

鲁迅研究

2

40

讲授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2

40

讲授

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讲授

补修课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学生须补修2—3门,只记成绩,不记学分

中国现代文学

指导

考试

中期考核表中导师签字确认

(60分以上)

中国当代文学

指导

文学理论

指导

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

(不记学分)

40

考查

通过

(导师考核)

课程免修

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须参加考试。

考试

60分

以上

制定个人

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结束前,

确定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一式三份,学院、研究生本人、研究生部各持一份(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学生须注明补修课程)。

中期

考核

课程学习结束后,

举行开题报告前

考核筛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课程学习成绩、科研实践能力。均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考核结束,各学院将中期考核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中期考核表由学院永久保留。

开题

报告

中期考核筛选后

经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首次未通过者,应一个月后再次开题,仍不能通过者应终止学习,做退学处理。评审结束,

学院将开题报告评审结果汇总表交到研究生部,每位学生的开题报告由学院永久保留。

备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规定:各专业课程学习总学分不得少于32学分(理学专业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1 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1 学分

六、免修课程

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

七、考核方式

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除文献阅读、讲座、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等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一)学位课程的考核原则上采用考试(笔试)的方式。

(二)文献阅读结合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开题报告通过即自动获得学分。

(三)参加讲座情况由学生在《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记录表》上登记,导师签字确认,研究生部抽查,累计10次即自动获得学分。

(四)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可与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等工作结合起来,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并确定是否通过。实践环节不计学分,但考核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五)补修课程的考核,由导师负责进行,在中期考核表中签字确认。

(六)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七)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应该用至少一年半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第四学期初完成《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应包括文献阅读、论文选题、开题报告、科研调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文字总结等工作的进度计划。(学位论文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

九、培养计划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研究生指导小组应以师生双向互选的方式为研究生确定导师,经学院审定同意报研究生部。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于第一学期结束前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于第四学期之初进行“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以上三项均一式三份,分别由学院、研究生本人和研究生部各持一份。

十、参考书目

文献:

1、《新文学运动史料选》,北京大学等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2、《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3、《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下),洪子诚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4、《中国文学编年史》(现代卷),於可训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5、《中国文学编年史》(当代卷),於可训等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6、《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4卷),陈鸣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7、《文艺争鸣档案》,张学正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8、《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乙种),孔范今等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9、《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5卷),陈思和等主编,学林出版社,1999年

10、《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4),朱栋霖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1979-2007),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时代文艺出版社,1986-2007年

期刊:

1、中国期刊网

2、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

3、新文学史料

4、中国社会科学

5、文学评论

6、文艺研究

7、文艺理论研究

8、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文艺争鸣

10、文艺评论

11、南方文坛

12、当代文坛

13、当代作家评论

14、文艺报

15、文学报

十一、专业、学科组成员

组 长:陈继会

导师队伍:陈继会 相南翔 王晓华金文野 黄永健 谢晓霞 王素霞 杨宏海

秘 书:金文野

相关话题/培养